由李文珊编著的《难忘西藏》内容介绍:西藏民族是一个极喜欢讲故事的民族,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遍布西藏大地,成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和一个个活着的荷马。藏族有一部不朽著作叫《尸语的故事》,也叫《说不完的故事》。相信西藏有说不完的故事,西藏人民会把这些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难忘西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李文珊 |
出版社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李文珊编著的《难忘西藏》内容介绍:西藏民族是一个极喜欢讲故事的民族,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遍布西藏大地,成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和一个个活着的荷马。藏族有一部不朽著作叫《尸语的故事》,也叫《说不完的故事》。相信西藏有说不完的故事,西藏人民会把这些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 内容推荐 由李文珊编著的《难忘西藏》中的故事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斗争中产生的,《难忘西藏》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意愿、喜怒哀乐、前途命运;只有深挖故事,写好故事,才能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和群众愿望,也才能使人民群众光采照人般地站立起来,跃然纸上。长期在藏工作、生活过的同志,离开西藏后的共同感受是难忘西藏。 目录 代序言 第一辑 雪崩年代 血海怒 拜日仓 结巴乡朗生互助组 被鞭子赶出国境的人 开天辟地第一犁 当年鏖战急 人间沧桑话准巴 “预言天书”的破产 在封建农奴制度的废墟上 第二辑 末代农奴 牧奴阿布当了委员 海螺 仁增旺杰 粮食问题 “柱子” 农奴的知心人 乡长的故事 杀牛人的女儿 有福气的女英雄 索朗扎西的搬迁 替一个县委书记写的日记 采宝人 “商官” 草原好铁匠 雪山“鸿雁” 第三辑 高原情结 从太原到拉萨 我所认识的群典 婚事风波 看新房 今昔马及墩 沿着喜马拉雅的“脊背”旅行 西藏东南角 一幅照片的遐想 格巴桑布 心潮起伏忆当年 一场革命 珍贵的会见 “哑人”之忆 试读章节 山高沟深的列麦,阴霾四起,暗无天日。 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在一块田地上灌溉庄稼。 这是一片沿河靠路的田地,约有五六十克①大,也比较平整,只是满地都长了马兰草。一小块、一小块接近枯黄的青稞苗儿,被霸道的马兰草包围着,像是方桌上摆了许多茶碗;水渠也好似长虫、蚯蚓,随着椭圆形的地块弯来绕去。 浇地的女人赤着双脚,一会儿到浇不上水的地方挖沟,一会儿又到低洼积水的地方铲土挡水。忽然,她觉得脚底下的泥水里有件东西,便弯腰把它抓出来,原来是一只锈得发了绿的铜耳环。她拿着这只铜耳环,在盖不住膝盖的破氆氇裙子上擦拭几下,然后装进了怀里。 这时,列麦岗上扬起了尘土,有一行人马从那里跑了过来。浇地的女人赶紧躬身、低头躲避着,等这些人飞跑过去,她才直起腰来偷偷看了一眼。那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男人是雪觉沃玛家的大少爷雪觉沃玛·朗杰,虽然已经过去很远,但戴在他左耳朵上的金耳环还闪着光亮。另外几个骑马人,是雪觉沃玛家的亲信佣人和保镖,也都是穿绸裹缎,气势汹汹,他们前呼后拥地簇拥着朗杰,向着加玉方向驰去。 阴沉沉的天气,叫人憋闷的难受,但朗杰的心情却是少有的好。“咯嗒咯嗒”的马蹄声,使他沉浸在难以抑制的欢乐中…… 1940年,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达赖的父母由青海省湟中县迁到拉萨,被封为“尧西达孜”,立刻成了西藏的大贵族。为了向“神王”的父母讨好,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西藏地方政府,把加玉地区册封给“尧西达孜”,作为他们的世袭领地。扁平三角形的加玉地区范围很大:东起边陲准巴,西至列麦,约有一百四五十里长;南到江姆,从北到南,也有六七十里宽。它拥有一百五十多个大小村庄,一千零六十多户、三千五百八十多名农奴,七千五百多克土地和近两万头(只)牲畜。过去,这个地区归西藏地方政府下属隆子宗①管辖,叫作“加玉谿卡”②,贵族“尧西达孜”得到了它,就千方百计抬高它的地位,以便和势力强大的隆子宗抗衡。他们擅自把加玉谿卡升为加玉宗,并由他们直接委派宗本。列麦的雪觉沃玛,历来是加玉谿卡的下属,还担任着世袭佐扎④和世袭根保。尽管这个全家只有五口人的小贵族,已经占有二百五十多克土地,近千头(只)牲畜和好几座楼房;拥有二十五个奴隶,还雇着六个长工,但协助宗本处理一切事务的堂堂佐扎,只掌管列麦岗一个庄园,权势未免太小。因此,他们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现在,有了“尧西达孜”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大靠山,加玉谿卡升成了宗,水涨船高,雪觉沃玛还能不捞一把吗? 在加玉宗举行的佐扎和根保联席会议,没有使朗杰失望。会议决定,加玉宗下设十八个“丁卡”,雪觉沃玛除继续掌管“列麦丁卡”,宗本又把紧靠列麦的“仙居丁卡”划归他来管辖。一下子增加了二十多户农奴和二百六十多克差地,真把朗杰高兴得手舞足蹈。会议一散,他就跃马扬鞭返回列麦。 但使他大为不快的是,他的金耳环在得意忘形之中丢掉了,派人四处找了几天,毫无所获。 不久,朗杰听人说桑钦寺的女奴隶梅朵卓玛拣到一个耳环。他翻起黄眼珠子一想:“不错,那天我去加玉,她正在大路边的地里灌水,一定是她,哼!一定是她!”立刻就差人拿上绳子,去捆梅朵卓玛。按西藏地方政府的规定,贵族和官家,不论大小,都无权处理寺院的奴隶。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压迫农奴这一点上,农奴主之间是不会有什么分歧的。而且桑钦寺的强佐①、外号叫“蝎子”的罗桑次准就是他的亲舅舅,强佐又是直接管寺院奴隶的头人。刚刚荣升加玉宗世袭佐扎的大外甥要抓梅朵卓玛,舅舅能不帮忙吗?P3-5 序言 说不完的故事 在西藏工作时,我喜欢给人讲故事,也喜欢听别人给我讲故事。下面讲到的这篇“丹增当居的故事”,就是1976年我在隆子县列麦乡搞调查研究时听来的,因为它内涵丰富、深刻、有趣,所以弥久不忘。 苏班西里河的两岸,是雄伟的喜马拉雅排峰,就在这千沟万壑、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叫“卫杰隆子”,意为西藏复兴基地,历来被称为全藏第一大宗①。吐蕃王朝时期,这里出生过“聪明多智”的大臣禄东赞,曾代表吐蕃赞普②松赞干布赴大唐京城长安迎娶文成公主,五次考试,五次成功。另一个显赫人物叫吞米·桑布扎,藏文的创制者,被誉为推动西藏历史前进的“七大贤人”之一,他的出生地也在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又涌现出仁增旺杰等著名的劳动模范……可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普通的喇嘛,名不见经传的丹增当居,居然也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人物。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1945年末,西藏地方政府组建代表团赴南京祝贺抗日战争胜利,代表团成员之一的四品僧官仔仲土登次仁,需要增加一名贴身佣人。作为乌拉差役,这份差事辗转落到了隆子县列麦乡桑钦寺,又落到了寺庙专管行政事务的涅藏丹增当居头上。当时丹增当居二十多岁光景,伶牙俐齿,能写会算,心想到国都去风光风光,也是一种造化,便愉快地接受了。在南京他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很快站稳了脚根,不久又被西藏驻南京办事处留下当了办事处的佣人。 这一步对丹增当居来说极端重要,从此他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出人意料地当上伪国大代表、中央立法委员;这件事,就连他本人也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侵占我解放区最大的城市张家口以后,蒋介石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在当日下午下令召集违背政协决议的独裁的伪国民大会,发布总动员令,消灭共产党、解放军。开“国大”是件很隆重的事,没有西藏代表参加成何体统?!经三番五次发电催促,远在万里之外,遥隔千山万水的西藏代表们就是不愿意到会。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创造出来了,“国大代表”的帽子神不知鬼不觉地戴在正在南京的佣人丹增当居头上。 会议期间,丹增当居先后两次被蒋介石亲切接见,还被“选举”为中央立法委员。但好景不长,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蒋家王朝如鸟兽散,丹增当居等执意要返回西藏时,摇摇欲坠的南京政府还指示他们将西藏办事处设在印度加尔各答。除此之外,还给他们布置了些什么任务却始终是一个谜。多少年来丹增当居一直钻在隆子这个山沟里,默默无闻。 1959年藏历2月12日傍晚,隆子县列麦岗上扬起了浓浊的黄尘,20多匹骡马组成的一支队伍,向一个叫做“雪觉沃玛”的领主庄园行进。领头的是位雍容华贵但略显憔悴和狼狈的老夫人,跟随其后的是精悍的藏兵卫队和一批身披黄袍马褂的官吏。 “欢迎老夫人大驾光临。”雪觉沃玛庄园的根保①扎西顿珠事先得到通知,他早早地跪在路旁,双手高举洁白的哈达,表示迎迓。庄园里的几个小头人也跪在路旁,并不住地磕头。他们偷眼看到,来的果然是“神王”达赖喇嘛的母亲尧西达孜,心中难免犯起嘀咕:这里是十四辈达赖喇嘛的领地,他们何时光临,都会蓬荜增辉,但如今拉萨已兵荒马乱,山雨欲来,这时间出巡到这里意欲何为,令人费解。 “都起来吧!”老夫人有些不耐烦,她接着说,“别喊叫了,快走,我们是逃跑出来的。”机灵的根保用眼一瞥,可不,二十多匹坐骑十之八九连马鞍子都没有顾上备。 晚上根保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青稞酒、手抓羊肉、炒洋芋丝、大米饭和白面猫耳朵。酒足饭饱之后,老夫人非常伤感地说:“如今,我们都成了乞丐,你们有什么好东西、好宝物、好吃食尽量贡献出来吧,我和达赖喇嘛是不会忘记你们的。”说完,让大家回去准备,这时又极其机密地对根保说:“你去桑钦寺把丹增当居叫来,我有话给他说。” 第二天天不明,老夫人这一伙便沿着苏班西里河急流直下,而这一天又正是达赖喇嘛在隆子宣布西藏“独立”的日子。在一座寺庙中,他举行了一个很不体面的会议,到会人稀稀拉拉。他发表的“宣言”只有几句话,也是个急就章。草草收场后,翻鞍上马,一溜烟奔向国境线,同老夫人一行汇合去了。 这件事假定可以称为“炒作”的话,那么“神王”母亲的“巡幸”却大大提高了丹增当居的知名度,使这个生活在深山偏远隆子县、原本无名的人,一下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人们说:丹增当居在南京用的汉名叫“邓奎”,还请段专员、李白珍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可威风了!人们说:丹增当居在南京学会很多汉话,如今当个三等通司①什么的也完全可以称职…… 1959年3月下旬,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藏族人民并肩战斗,迅速平息了拉萨反革命武装叛乱,接着人民解放军又越过雅鲁藏布江,挥师南下,进剿逃窜的残匪,他们打到山南,打到隆子,打到列麦,整日和藏族群众接触,但指战员们不懂藏语,藏族群众不懂汉话,工作起来困难颇多。这时人们忽然想起了“立法委员”丹增当居,觉得请他出山当翻译可救燃眉之急。不料想,翻了几次话他便露了馅,解放军说开会,他翻译成议事;解放军说群众,他翻译成民众;解放军说首长,他翻译成长官;解放军说领导,他翻译成老爷;解放军说人民军队,他翻译成国军……一下暴露了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 上面说的这个故事,也可以叫做一则政治笑话,它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西藏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汉民族、其他民族和藏民族的关系以及藏民族内部的关系,思想隽永,内涵深邃,很值得玩味。选进这部书中的文章,或以故事为中心,或用故事做铺垫,或以故事作背景,或用故事来穿插,大部分都包含一个到几个不同内容的故事。如果说特点,这大约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故事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斗争中产生的,它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意愿、喜怒哀乐、前途命运;只有深挖故事,写好故事,才能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和群众愿望,也才能使人民群众光采照人般地站立起来,跃然纸上。长期在藏工作、生活过的同志,离开西藏后的共同感受是难忘西藏。究意难忘什么?我觉得首先是难忘西藏的父老乡亲,那成千上万有血有肉、感情深厚的西藏人民。散文应当怎样写?现如今文学界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基本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有真情实感,我想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西藏民族是一个极喜欢讲故事的民族,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遍布西藏大地,成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和一个个活着的荷马。藏族有一部不朽著作叫《尸语的故事》,也叫《说不完的故事》。我相信西藏有说不完的故事,西藏人民会把这些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 感谢西藏人民出版社诸位同志编印了这本书,并将它作为一份薄礼敬献给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 李文珊 2000年7月末写于北戴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