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精选世界各国博物馆、图书馆珍藏的精美图片,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华美画廊;清晰再现历史的细腻与丰美。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世界各国名牌大学史学专家合力创作,全景描述全球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全面展示世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的《城市的进程》分册,包括城市开拓者、繁华的东方之都等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球通史(21城市的进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球通史》精选世界各国博物馆、图书馆珍藏的精美图片,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华美画廊;清晰再现历史的细腻与丰美。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世界各国名牌大学史学专家合力创作,全景描述全球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全面展示世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的《城市的进程》分册,包括城市开拓者、繁华的东方之都等内容。 内容推荐 《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城市的进程》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西方城市的复兴、大都会时代等。 目录 1 城市开拓者 2 古典城市的辉煌 短论:阴影中的生活 3 繁华的东方之都 4 西方城市的复兴 短论:想象的城市 5 气象万千的设计 短论:城市公园 6 大都会时代 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泥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冲积平原上无处不有的泥浆,正是世界最早文明建于其上的物质材料。泥浆,制成统一规格的长方形泥块后,可以用来建筑房屋、庙宇和城墙。泥浆,压成平板之时,人们在上面记录商务活动、法律条文和宗教仪式。泥浆,定型锻烧之后,成了烹调和储存工具。泥浆,可用来塑造人物及动物像,代表了早期雕塑家对人类及动物世界的认识。但比上述作用更重要的是泥浆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层,它滋养了农作物,农作物滋养了城市。 如果小麦和大麦的长势不好,城市也很难发展,不仅是因为缺少食物。农作物不仅仅意味着维持生存:剩余农产品把农民从田地里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工匠与商贩;组织必要的灌溉工程形成了统治者与管理者的阶层结构;粮食出口成为支付进口奢侈品的手段;随之增多的财富吸引了周围村庄的移民和商人。工作、政府、要买的东西、要见的人——任何现代城市的标志——所有这一切,最终,归结于泥浆。 大约公元前3500年,在生命之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畔,中东苏美尔文明就先发育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浆之中。苏美尔人的城市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早至公元前8000年,就有大约3000人生活在杰里科城的围墙之内,杰里科是一座位于约旦河谷低段一汪清泉之侧的城市。但苏美尔人的成就是把许多这样孤立的定居地聚拢为一体,受同一统治者、法律、神灵和文化的约束。作为文明的先驱,苏美尔人在一段时期内独步天下,但其他文明很快赶了上来。埃及的泥浆、中国的及印度的泥浆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浆一样富饶多产。沿着世界上最壮观的一些河流——尼罗河、黄河、印度河——小小的河边定居地独立地成长为羽翼丰满的文明之邦。 导火索一旦点燃,就不可能熄灭。在全球人口中,城市人口比例稳步增长。有时城市人口只是聚集在文明成就最辉煌的地方:罗马,在公元前1世纪,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百万的城市;长安,中华帝国之都,仅在几百年后人口也达到了这个数字。这些城市是它们那个时代的奇迹,但它们及类似它们的城市只不过是更大奇迹的先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们走向城市的断断续续的步伐变成了爆炸式的城市化进程。铺下沥青,拆掉围墙,城市不断以砖、机动车和水泥吞并着周围的村庄。到1990年,在居民达到2000万的大都市区——在那里,人们仍能发现被包围在巨大城市里的那些个别的区域中心一—人们不再需要去找城市,城市来到人们身边。 但是,与城市的规模相比,更有意义的是城市给它的居民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城市的种种约束焕发了社会变革的力量,密集空间内的共存要求新的行为准则。举例来说,正是法律观念把早期城市居民与他们的农村亲友区别开来;古代雅典人的抗议者即普通民众的要求产生了民主;19世纪工业城市的经历促使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写下了《共产党宣言》。变化不仅限于政治。在艺术和建筑领域,在教育和娱乐领域,在犯罪和商业领域,事实上几乎在一切领域,在人类的摩擦碰撞中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从泥浆到大都市,城市的崛起是人类历史上——也是我们这个星球历史上——最壮观的景象之一。大约45亿年以来,地球上的生命按照自然选择的法则进化着。每种植物和动物都在自己的生态小环境里生存,在相互依赖的生存链条上,按照固有的传统完成其天赋的使命。人类同其他生命形式一样,受困于这种模式,他们也许比其他生物更有智慧,但他们的角色也曾仅限于为寻找食物而在大陆的可居之地漫游,从事狩猎和采集。 随着城市的来临,这种模式被永远改变了。人类改造了自己的定居地,找到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事实上不只是一个,而是多得任你想象。因为城市生活的钥匙就是机会。一旦摆脱了勉强糊口的状况,城里人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专门行业——编筐、制陶、纺布、织布、皮革制作、木匠和石匠——市场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当市场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时,机会也就变得多种多样。这看似简单的变化却影响深远。人们再也不用仅仅作为狩猎者及食物采集者为生存而挣扎。几个世纪的流逝使人们更加适应新的行业,现在向人们开放的行业不可胜数。可以说,人类已超越自然界原有的进化之链环。 这超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几千年中许许多多极微小的事件累积而成。几乎可以说正是自然本身赋予了人类超越自然的原动力。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最后的冰川时代走向终结之时,地球上开始有了生命。冰川融化了,往昔被冰层覆盖的大陆裸露了出来,昔日凝固静止的水进入了大气循环之中,海平面升起,风含着雨,行迹遍于全球,把富饶带给了从前的不毛之地。在这个富饶的新世界,人类越来越不必要为找寻食物而四处漫游了。在一些地方,就有可能建起全年运转的定居地,它的生活需要可以完全依赖周围的土地来供应。从定居到耕耘土地只是一小步。到公元前7000年,这些早期村民已经掌握了栽培农作物及驯养动物的技术,完成了从定居游牧者向技术熟练的农夫的转变。 新的生活方式蕴涵着惊人的生产力——同样的一块土地,曾几何时,只能供养一位狩猎者或食物采集者,现在可以供养200个农夫——而且生产力也因此而增长。那些农村不需要的多余劳动力可以自由从事各种专门行业。围墙拔地而起,围护着这些农业定居地,保护着它的居民和他们精心储存起来的粮食,以避免被专事掠夺的游牧者抢走。安全的诱惑,食物的充足及基本制成品的现货供应,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附近的农民,村庄人口飞速地增长。 来到城市的人,不一定都是定居者,许多来访者是行商身份。农民们一开始储存剩余粮食,就意识到粮食不仅能果腹,还可以用来交换生活必需品,甚至是只有其他地区才有的奢侈品。商人们的足迹渐行渐远,向外地传送了新的技术,如冶铁及玻璃制作技术,带回家的不只是新货物,也有新思想。 商业活动的必备条件之_就是记录货物的品质及数量的能力。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东的商人就用黏土块印上象征性图案来记录商业往来情况,这些图案是可以望图知义的。例如,水平的月牙形可能代表带犄角的牛。这些象征性图案慢慢发展成了象形文字,不仅可以记录物件,还可以表示动作。例如,表示“吃”的文字就是一个头的形象与一个食物状的图形并列。 这些发展对农耕社会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人们为了进行如灌溉类的公共福利工程或为了保卫土地而紧密联系到一起时,那种旧的、简单的对家庭或氏族的忠诚感扩大了。当手艺工匠们聚集到一个村庄谋生时,这个农业村庄就成了小市镇,农民可以用他的剩余粮食或牲畜换来一副铜犁、一个陶罐或一张木床。成功的农民可以从其他时运不济的农民手里买下土地,后者只能靠出卖劳力来生活,这样,社会阶层的分化开始出现。商人阶层要求有法可依——法律由新出现的文化人付诸文字——许多事务需要法律依据:商业交往、船运费、公平的工资、价格管理及贵重金属如金、银的兑换比率。越来越多的规则出现之后,中枢政府和市政服务部门随之出现,来管理城镇五花八门的活动。 当这些因素集中于一个社会实体的时候,城市就诞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定居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苏美尔人引导世界进入了文明时代。P5-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