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少奇军事画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双梅//徐占权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为建设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目前国内关于刘少奇同志的研究著作、画传都不少,但是,该画传是第一次集中反映刘少奇同志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著作,填补了关于刘少奇研究的空白。

全书750余幅图片中,大部分都是首次披露的珍贵老照片,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大革命的洪流,使少奇同志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严酷的斗争现实,特别是“二七惨案”血的教训,使他较早地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他在安源、广州、上海、武汉等地领导的工人运动中,积极组织和扩大工人纠察队,以武装手段来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这些工人武装的建立和发展。成为后来参加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充实了力量。大革命失败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天津、北平、哈尔滨等地,积极开展兵运工作,不断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成为党在白区工作的杰出代表。

本画传是第一次集中反映刘少奇同志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著作,填补了关于刘少奇研究的空白。

目录

立志救国救民

投笔从戎

赴俄“取经”

武装工农

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坚决反对冒险暴动

积极支援第19路军抗战

创建工人师

临危受命

担任红8、红5军团中共中央代表

支持毛泽东回到党中央和红军领导岗位

坚决贯彻党的北上抗日战略方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坚持“以各派军队为第一位”的统战工作

积极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义举

重组中共北方局领导机关

“深夜之争”

论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最早力作

建立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开辟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领导创建敌后抗日民主政权

巩固和发展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更大发展河北平原的游击战争”

冀东暴动

主政中原

首赴华中,组建中共中原局

再赴华中,确定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

亲自指挥半塔集战斗

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曹甸战役

七天七夜没合眼

重建新四军

建立一支党领导的铁军

苏北第一次反“扫荡”

临别交代

奉命回延安

大力倡导地道战

积极推广地雷战

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

在全党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

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实行“纠缠扭打”的战法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巩同和平,发展民主

坚决打退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主持中央工作委员会工作

妥善解决“晋察冀军事问题”

“夺取大城市之创例”

“收、发、来、去”的紧张工作

要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

心系国防,情注长城

“建设国防,保卫祖国”

必须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

必须加强尖端武器的发展

要加强政治工作和战备训练

刘少奇永远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刘少奇主要军事活动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刘少奇重点抓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晋察冀经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基础。平型关大捷后,留在晋察冀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聂荣臻,奉中共中央之命,于11月7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和4个军分区。刘少奇配合这一安排,遵照毛泽东指示,成立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省委,派出黄敬任省委书记,在各地成立与军分区领导范围相应的特委。县以下各级党的组织也先后建立起来,并分别组建一支1000人左右的游击队,为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准备了政治、军事条件。

11月15日,聂荣臻致电中共中央与北方局,请示关于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政权的问题。第二天,刘少奇便与周恩来联名致电聂荣臻,指示:在晋察冀全区,应立即进行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的改造与建设,立即普遍进行区乡临时政府委员会的民选,由当地武装部队、各党派团体代表组织临时县政府委员会,立即筹备边区政府的建立。刘少奇并为他们拟出了政府组织机构。

接着,刘少奇派彭真等由临汾经沁源赶赴武乡,组织军政委员会,加强中共对晋东南地区的领导。同时,他请朱德、彭德怀及八路军第129师与薄一波率领的决死队第1、第4两个纵队加强联络,鼓励他们留在晋东南太岳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改造政权机关,使晋东南地区很快出现了民众抗日运动的新局面。

同时,刘少奇与中共北方局对汾河下游的晋南地区“赶紧布置”。主要是培训干部。刘少奇亲自主持培训班,先后培训了七八百人,使晋南的抗日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运动也很快发展起来。

然而,就在刘少奇大刀阔斧地领导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时,在党内又出现一些不同意见。特别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等回国后,自洛川会议以来党内那些对游击战争与运动战关系问题的不同意见,又发展起来。为了统一认识,毛泽东于10月底、11月初,多次与一些负责人交换意见。11月16日,毛泽东同张闻天致电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要求他们务必于24日前赶回延安参加政治局会议。11月下旬,刘少奇按计划赶回延安。

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会上,刘少奇受到党内一些人的批评。他们认为,刘少奇“过分强调独立自主”,“把独立自主提得很高,把整个问题都提到独立自主”,这会妨害统一战线。他们还认为,刘少奇“对战争估计是失败主义”,关于抗日游击战争若干问题的小册子有错误,对抗日游击战争作用过分强调。王明在12月12日的发言中指名批评刘少奇,说“少奇同志写的小册子提得太多”,“行政制度在山西等地区不能建立与特区同样的政策,要同样用旧县政府、县长,不用抗日人民政府等。”

当时,毛泽东对于蒋介石不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复提出的发动民众的全民抗战政治主张和对共产党不平等相待、对两党制定的共同纲领采取消极态度等的“自大主义”早已洞悉。1937年9月29日,他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明确指出:“抗日需要一个充实的统一战线,这就要把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加入到统一战线中去。抗日需要一个坚固的统一战线,这就需要一个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是这个统一战线的行动方针,同时也就是这个统一战线的一种约束。”并强调:这个共同纲领“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在八月二十五日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个十大纲领,符合于马克思主义,也符合于真正革命的三民主义。这是现阶段中国革命即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初步的纲领,只有实行了它,才能挽救中国。”11月12日,他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中,又详细分析了上海、太原失陷后的形势和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等散布的“中国在打了败仗之后再也无力抗日”的悲观论调,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关系问题又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明确提出“克服投降主义”的问题。他指出:在中国抗战中存在着国民党的片面抗战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原则分歧,片面抗战已经无力持久,争取全民抗战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迫切任务。我们“必须尖锐地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必须坚决地反对投降主义”,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这个报告在党内外引起很大震动,收效很大。

然而,王明在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如何继续全同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的报告,反对毛泽东反复强调的独立自主基本原则,提出了右倾投降主义主张,批评洛川会议以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采取的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他认为,过去太强调解决民主、民生问题,反对提改造国民党政府的口号,反对将国民党内区分为左、中、右三种势力,否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和共同负责共同领导。毛泽东的处境异常困难。

面对上述情况,刘少奇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积极支持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正确主张。他结合华北的实际情况,深刻地阐述了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所说的独立自主,不是破坏统一战线,而是尽量争取合法地位去进行工作。发展民众运动,动员千百万群众参加抗日,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我们要经过统一战线去进行群众工作,直接动员群众,领导群众,扩大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运动。并强调:只有以共产党为领导来团结一切抗日的势力与阶层,才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坚持敌后抗战。同时,他对王明等人的批评作了解释。他说:“我写的小册子是按最高的要求写的,是按我们要做的、而不是按目前能做的条件写的。”

由于毛泽东、刘少奇的坚决抵制和斗争,王明的错误主张未能形成会议决议。

“十二月会议”后,刘少奇从延安到达临汾。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他主持召开山西省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和晋南特委会议,并参加了八路军总指挥部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和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会议,多次致电各抗日根据地的负责人,传达“十二月会议”的积极精神,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各友军和地方士绅搞好关系,“减少磨擦,团结对敌”。他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巩固与扩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不渝地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必须坚决进行揭露和批评,不能退让迁就,这样才能使各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得到比较健康的发展。

后来,刘少奇在总结抗战初期华北工作时,指出:“总起来说,华北党在这个时期执行的路线是正确的,是灵活地执行了中央路线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复杂的、紧急的转变关头,我们没有迷失方向,没有堕落为政治上的庸人,而是在克服了许多错误的意见之后,正确、及时地决定了前进方向,并且动员和组织了数百万群众朝着我党指定的方向前进了。”

P95-100

序言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刘少奇军事画传》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刘源同志邀我为该书作个序。作为曾经在少奇同志领导下成长的一名老战士,打开这本画传,倍感亲切,思绪万千,深深地怀念这位伟大的尢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刘少奇同志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繁荣的新中国,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崇敬。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为建设和发展中同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刘少奇同志在青少年时期,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勇于追求真理,立志救国救民,从一个真诚的爱围主义青年成长为一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曾投身于反对袁世凯签订卖围“二十一条”的斗争,参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后赴苏俄学习十月革命经验,成为中同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大革命的洪流,使少奇同志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严酷的斗争现实,特别是“二七惨案”血的教训,使他较早地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他在安源、广州、上海、武汉等地领导的工人运动中,积极组织和扩大工人纠察队,以武装手段来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这些工人武装的建立和发展,成为后来参加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充实了力量。大革命失败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天津、北平、哈尔滨等地,积极开展兵运工作,不断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成为党在白区工作的杰出代表。

1932年冬,他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亲手创建了工人师(中央警卫师),在“一切为了前线上的胜利”的口号下,积极动员广大工人、农民参军参战,为前线输送了大量人力和物资,保障了红军反“围剿”战争中的后勤供给,创造了“模范的后勤工作”。

少奇同志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担任过红八军团和红五军团中共中央代表,后来又到我们红三军团任政治部主任,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他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为确立和维护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夺取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抗战爆发后,少奇同志奉党中央之命,奔赴山西抗日前线,重建中共北方局领导机构,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创建山西新军的工作,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实行战略展开奠定了重要基础。当时我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工作。1937年九十月间,少奇同志与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和八路军三个师的领导林彪、贺龙、徐向前等先后来到太原,他们在办事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华北游击战争和八路军入晋后的作战问题,常常通宵达旦,忘我工作的精神令人难忘。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少奇同志受党中央的重托,南下华中,组建中共中原局,组织和实施了开辟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战略行动,发展了大江南北的敌后抗战。当时,我们新四军游击支队初创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少奇同志检阅了我们游击支队,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成绩,给部队干部做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报告,还专门同游击支队的领导谈话。记得少奇同志同我谈如何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方针以及部队的行动方向等。他见解深刻,思维深邃,条理清晰,使我深受教益。“皖南事变”发生后,少奇同志临危受命,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和中共华中局书记,与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领导我们新四军七个师坚持和巩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1942年春,少奇同志奉命返回延安,千里跋涉,穿越日军多道封锁线。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他还有力地指导了山东、晋冀鲁豫和晋西北等根据地的工作,倡导和推广“翻边战术”及地道战、地雷战等经验。1943年3月,少奇同志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后又兼任总政治部主任,成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重要成员之一。特别是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代表中央委员会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科学概括与阐明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统一全党全军思想,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理论方面也有很重要的著述。1937年10月,他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一文,较早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1938年2月,他又发表了《关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政策问题》一文,进一步论述了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各种问题。这是刘少奇同志系统地论述抗日游击战争的姊妹篇,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策略,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有力指导。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巾共中央主席。他根据国际国内斗争形势的变化,主持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地指导在东北实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1947年春,他又受党中央的重托,同朱德等同志一起进驻西柏坡,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解决了晋察冀建立野战军和实行由抗日游击战争向国内正规战转变等许多重大军事问题;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从根本卜_废除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军参战、支持人民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力量。同年秋,与朱德共同指导晋察冀野战军进行了清风店、石家庄两个重要战役,开创了晋察冀军事斗争的新局面。

1948年5月,少奇同志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起来,主持组建了中共华北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和华北军区,并兼任华北局第一书记。9月,少奇同志出席了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参与制定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计划。1949年3月,他出席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参与制定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中国建立后,刘少奇同志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第二、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他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华东、中南、西北、西南进军,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积极适应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少奇同志在调整军队编制、缩减军队员额、制定颁布条令条例、开展部队政治理论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有力地推动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在繁重的国家经济建设和繁忙的国务活动中,少奇同志曾多次视察部队和边防、海防,多次观看军事演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指战员“建设国防,保卫祖国”,强调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保卫者,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还视察过我们南京军事学院,勉励广大教员忠诚于党的军事教育事业,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1962年10月,他主持召升中共中央政治周会议,讨论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问题,决定由中央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抓这项工作,为加速发展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少奇同志还十分重视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军事训练和后备力量建设,作过许多重要指示,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少奇同志有句名言:“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永远铭记少奇同志建树的丰功伟绩,少奇同志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画传的出版,就是对少奇同志的一个最好的纪念。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张震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后记

值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为缅怀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发展和壮大,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的丰功伟绩,我们编辑出版了《刘少奇军事画传》一书,以飨读者。

在编辑《刘少奇军事画传》的过程中,我们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刘少奇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活动,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选用了不少文献资料和刘少奇的手迹,还选用了700余幅历史照片。为此,我们要衷心感谢老一辈摄影师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他们中,有的在刘少奇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边工作过,有的跟随八路军、新四军和各大野战军马不停蹄地南征北战,有的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活跃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有的奔走在边防海防,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为我们编辑的《刘少奇军事画传》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和生动的可读性。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人员分布广泛、所在单位和家庭住址不详,虽经种种努力,仍有不少作者或权益人未能联系上,我们只能在这里列出一部分姓名,一则向他们以及未能列出姓名的摄影者表达真诚的谢意,一则表达我们的深深歉意。同时也希望未能列出姓名的作者或权益人,在见到《刘少奇军事画传》一书后,与列出姓名者一并同我们联系,以便我们支付薄酬和赠送样书。现将我们已经查找到的摄影作者以姓氏笔划为序列出,他们是:马济彬、王平、王辉、王玉强、王光美、王传国、牛畏予、包旭东、孙忠靖、齐观山、齐铁砚、齐宝龙、吕厚民、刘敏、刘东鳌、刘庆瑞、刘长忠、汤孟宗、宋克章、安康、李学增、李基禄、李洪武、杜修贤、杜铁柯、杨震河、邹健东、吴化学、吴元柳、吴振英、纳一、何炳富、孟庆彪、张彬、张丰琪、张刘仁、张宗尧、张桂玉、张家骅、陈铿、陈正青、陈石林、陈岳峰、陈娟美、苗明、周浩荣、岳国芳、郑小箴、侯波、赵黄岗、段铁安、胥志成、袁苓、顾镇安、徐肖冰、钱嗣杰、郭仁、高风、高粮、唐理奎、陶明、程默、傅光辉、彭红、楚英、冀连波、魏德忠、李书良、周军、高帆、孟昭瑞、杨明辉、袁克忠、孙永学、武齐、徐洁,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编辑委员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等单位和个人编辑出版的《八路军图片》、《新四军图片》、《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长征·丰碑永存》、《中国人民解放军》等等。

在这部书即将付梓的时刻,我们还要感谢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出版集团公司和贵州人民出版社,感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办公厅秘书处、科研部、综合处等的大力支持。

由于时间紧迫,书中也许还存在不少差错,欢迎批评指正。

编者

二○○九年十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0: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