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断追求有所作为并坚持对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的起点多低,他总有机会走向组织的高端——一切都还可以更好!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人无论其职位多高,如果仅仅停留在勤奋层面,如果总是强调其职权的重要,那么他永远只能做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不断追求有所作为并坚持对成果负责的人,尽管位卑职低,他总会走向组织的高层,因为他与组织的目标同时提升。”
在这位管理大师的心中,一个不断追求有所作为并坚持对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的起点多低,他总会有机会走向组织的高端。通俗说来:你可以做得更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可以做得更好(员工素质再提升的经典读本)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李克石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不断追求有所作为并坚持对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的起点多低,他总有机会走向组织的高端——一切都还可以更好!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人无论其职位多高,如果仅仅停留在勤奋层面,如果总是强调其职权的重要,那么他永远只能做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不断追求有所作为并坚持对成果负责的人,尽管位卑职低,他总会走向组织的高层,因为他与组织的目标同时提升。” 在这位管理大师的心中,一个不断追求有所作为并坚持对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的起点多低,他总会有机会走向组织的高端。通俗说来:你可以做得更好! 内容推荐 我们力求建立一个走向“更好”的价值系统。这里有“更好”的现实需要、价值范畴、路径选择、实现方法等,但愿我们的设计能使走近它的任何一个人都从中获得更多的发现,因为抛砖引玉是我们最理想的初衷。 在这本书里,我们尽量找到一个全新的表达视角和表述方式,总希望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出更多的给人以启示的事例。这些“原创”的案例,应该是最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在成书的全部过程中,尽量不去看那些攒来攒去的“滥书”。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谈自己干事业的感觉、感受,始终是我们员工培训的原则和追求。哪怕我们的“话语”体系幼稚,我们的“感觉”粗犷,我们的“感受”单纯,但这是我们自己的,让我们自信的就是:这本书里的所有观点、思想、主张、愿念等,都是我们基于对管理实践的深入观察,经过认真地总结、思考归纳而成的,因此它是真实的、真诚的。 目录 第一讲 为什么还可以更好 一、“王”字的学问与成长之路 二、从专业化到职业化:企业需要精品员工 三、就怕还“差一点” 四、“更好”需长期修持 五、做人的深度:品位提升 第二讲 把对公司的忠诚转化为生命自觉 一、公司才是你心中的上帝 二、“患”字提供的事业哲理 三、做敬业的真君子 四、像呵护情人那样呵护事业 五、将心注入 第三讲 把执行打造成一个完美的过程 一、完美,执行的最高境界 二、构建完美执行的心理基础 三、完美执行需要责任驱动 四、完美执行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五、效率永远是执行的刚性要求 第四讲 把专业化进行到底 一、专业化要求无处不在 二、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三、专业化意味着对自身的超越 四、专业化:从“专”到“化” 五、把握好有关专业化的几个有关问题 第五讲 把制度升华为心灵偶像 一、制度意识的人格基础 二、让制度成为信仰 三、遵守制度重在“严”字 四、从“群”字说服从的境界 五、用制度文化提升自我 第六讲 走向“更好”的潜能挖掘 一、谁都可以“更好” 二、从“第五层次开发”说心态管理 三、潜能挖掘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四、用激情构建事业的金字塔 第七讲 徽老实人 一、老实人什么样? 二、老实人不耍小聪明 三、不带情绪上岗 四、永远保持“刚来时”的心态 五、每一次认真都是新感觉 六、说到做到,不开空头支票 第八讲 参透忧患哲学 一、忧患意识是智者的生存哲学 二、正确理解挫折 三、在压力下“茁壮成长” 四、要耐得住寂寞 第九讲 每天都要超越自己 一、“仕”字的启示与关于超越的话题 二、今天我为公司做了些什么 三、让创新成为工作动力 四、走向“更好”贵在坚持 试读章节 一、“王”字的学问与成长之路 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或浓或淡持有“王”字情结。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王者,民之往也”;成王,称王,做王,王者之尊,王者风范,内圣外王……可以说是人人都向往的境界。 所谓成功,所谓千年媳妇熬成婆,所谓从奴隶到将军,还不是由“民”而“王”的过程吗? “王”,三横一竖,非常简单,就连蒙学儿童都能识得。但你要知道,老祖宗在造这“王”字时,可是煞费苦心的。甲骨文里“王”字是这样写的:“五”,《说文解字》对“王”的解释是“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这就再明白不过了。王者,尽管万民向往,人人所愿,但成王之路是有条件的。古人讲内圣外王,什么叫“内圣”?就是董仲舒所说的天、地、人“而参通之者”;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必须有一条主线将天、地、人这三者贯通下来,方可成就王者之道。 这“参通”二字很重要。 天、地、人,被称之为“三才”,也被称之为“三正”。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成功,需得天时、占地利、通人和。天、地、人,万物之本,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孟子将这“三才”之重量又作了一下区分,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王”字所昭示的道理,就是天、地、人,缺一不可。 你看,上边这一横为“天”,“王”字没了这个“天”,就是“土”,“土”只能是土壤、泥土,只能是为种子提供生存的环境。而没了下边这一横,只能是“干”,王乃帅也,绝不需要亲自去干,“人君始即位,急于习射,志则陋矣”,这不是王事所必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奋斗。我们要成为成功者,成为人中俊杰,那在本质上就是相对那种“亲自习射”状态的超越。而没有了中间那一横,既“三才”中的“人”,那就是“工”。古时的“工”,就是指工匠,指手工业劳动者。也就是说,没了中间这个“人”,你便只能做个工匠。人要成功,“三才”之中,缺一不可。 这个道理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位卓越的企业人才,你应该清楚这“三才”是怎样一个内涵。 (一)“天”之道在于自强不息 天之“才”都包括哪些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从“天”上要吸取些什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是《易经》中“乾”卦的卦辞。“天行健”是天道运行的过程;“自强不息”是“君子之道”修的过程。那么“天行健”与“自强不息”是怎样的一个关系呢? 自强不息,是做“君子”的一个最重要的品质要求,而这个要求最基本的规定就是要像“天”那样,以“健”作为“行”的方向。“健”,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规则行事,凡事要有规则意识、规范意识;在一定的规则、规范里运行,不能不遵循客观规律,更不能不遵循行业规律,也不能不遵循组织规定;二是必须“走得正、行得正”,健,也有端正的意思,只有以“正”行事,才能健康运行,健康成长,健康发展;三是必须永远保持一种行进的成长状态,“健”是成长着的,总要有所追求。如果做到了这三点,便达到了“自强不息”的要求。 目前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很多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损失。倒闭者有之,破产者有之,止步不前者有之,甚至有的老板,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走投无路,选择了自杀。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却有一句精典的“台词”成为战胜危机的一种精神亮点:“连‘猪坚强’都能活,你为什么不可以?”那次在“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马云慷慨陈词,他说:假如你认为这是一个灾难,那么灾难已经来临;假如你认为这是一个机遇,那么机遇即将成型。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学会比别人提前适应这个环境,谁先适应谁就有机会;做企业至少是五年和十年的考虑,两三年的灾难不算什么灾难。危机是危险中的机会。这次所谓的“危机”,是人类社会进入商业社会全球化的阵痛。如今我们缺的其实不是钱,中国企业家们应该在危机中站出来,发挥企业家精神、梦想和价值观,勇于担当,共同应对。2002年的那次互联网泡沫危机,我的口号是成为最后一个倒下的人,即使跪着,我也得最后倒下。而且,我那时候坚信一点,我困难,有人比我更困难;我难过,对手比我更难过,谁能熬得住谁就赢。放弃才是最大的失败,假如你关掉你的工厂,关掉你的企业,你永远没有再回来的机会。十年以后社会将进入新的时代,市场将会更加繁荣。21世纪的第一步的阵痛告诉我们,只有更加开放、具有眼光才能走得久。连“猪坚强”都能活,你为什么不可以? 这种逆境与困难面前充满励志情绪的“宣言”,真的是掷地有声,体现了一个敢于担当的企业家的那种坚强镇定、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 所谓成功,所谓自强不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困难面前的无所畏惧,勇于担当,永远保持一颗昂扬向上、矢志进取的信念与决心。 2.天道酬勤 勤奋是勤奋者的通行证。“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荀子)曰:其唯学也!”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想从低贱走向尊贵,从愚昧走向智慧,从贫穷走向富裕,可以吗?荀子回答说,当然可以,但除了勤奋,没有别的路径。 故,天道酬勤! 有一位帅哥,也许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这位直播时常常流泪的男主持人,带给观众的是让人更加感动于每一个难忘的瞬间! 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赵普。 赵普的成长经历就告诉人们一个简单又实在深刻的道理:天道酬勤。 1971年,赵普出生在安徽省太平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因家中贫穷,16岁那年赵普离开家乡到北京某后勤部队当了一名士兵。在新兵连的联欢晚会上,他声情并茂表演的诗朗诵节目,令在场的所有官兵都感动不已。新兵连训练一结束,他就被分配到连队广播室当了广播员。为了做好广播员工作,赵普每晚7点总会准时守在电视机旁,从头到尾仔细揣摩《新闻联播》主持人的一言一行,暗暗发誓以后要成为一名像样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然而,两年后赵普退伍了,他被“分配”到安徽省体育局下属的省体育馆当了一名职员,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但他发誓,一定要勤学苦练,那时几百元钱的工资大部分都被他用来买有关主持艺术的书籍。为了练好普通话,咬准每一个字音,每天他的手里都会拿一本《新华字典》。 第二年,机会来了,通过层层选拔,他被聘为安徽省气象台临时气象播报员。然而正当他蓄势待发时,一连串的打击又突然向他袭来。父亲因患膀胱癌不幸去世;三个月后,他又意外地接到了体育馆“不再续聘”的通知!好在24岁的赵普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几年的奔波,他在社会底层干过各种各样的“杂活”,但位卑未敢忘求索。三年后,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终于考上了北广播音系,为他实现自己的人生夙愿,奠定了坚实的一步。他在北京一边念书,一边打工。毕业后他入聘北京电视台。2006年初、恰逢中央电视台举办“魅力新搭档”比赛,赵普报名后,经过四十多乏的比赛,他从千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三名,如愿以偿地冲进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央电视台出色的新闻主播之一。P2-5 序言 尽管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涛声延宕,贻害未消,但中国的企业同中国的经济一样,历劫风霜依然大气磅礴,劲力依然,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或借机转型,或战略调整,或稳步扩张,或蓄势待发,总之是满怀信心,坚定发展不动摇。 世事沧桑心事定。发展永远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是这样的时刻,员工素质建设问题就越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彼德·圣吉所说:“一群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创造他们的未来,这一切都是靠改变自身而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实现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在南美洲,有一个总处于迁徙状态的少数民族,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格言:别让灵魂跟不上身体。形象地说,员工培训的目的,就是让灵魂跟上身体。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教育,从这一角度说来企业也是一所学校。教育就要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进而能成为企业健康成长的有生力量,成为企业行为、企业目标坚强的捍卫者与执行者,成为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忠实的拥护者与认同者。一句话,成为与企业共生共荣、患难与共的“知心爱人”。 如何能使一名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知心爱人”,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仅从企业的需要出发,任何一个追求发展的企业都会要求自己的员工素质全面、品质高尚、业务精良、能力过硬,努力成为精品员工。有人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其管理思想必须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其实,管理思想的穿透力如何,关键在于其员工综合素质的强弱。 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强化的结果。应该说,对于我们的很多企业来说,这些年有关员工培训,实在是做了不少工作,什么魔鬼训练、封闭训练、头脑风暴、借助外脑等等。但是这些浅层次上的、技巧性的修修补补,永远不能在人的灵魂深处发挥效用。要想使我们的员工真正实现素质飞跃,必须超越技巧,对员工的心智模式进行影响,从而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正如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真正的组织培训,是培养一种工作方法,培养一种组织文化,培养一种组织精神,培养组织内部和谐的工作关系。”这种关于精神与文化的建构,就意味着对技巧性培训的超越。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就有了我们的理念:还可以更好! 一个新理念的诞生,就犹如一个母亲将一个小宝宝从孕育到分娩的过程一样,这同样是痛并快乐着。我在企业工作多年,我深知每一个企业老板,他们心中的优秀员工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也知道中国的企业其员工素质的整体状况如何。其实,如今绝大多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学历、知识已经不是问题,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甚至MBA随处可见。对于绝大多数并非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技能培训也不复杂,比如计算机的操作甚至也包括一般程序的编写,即使不是专业出身,经过短暂的培训,都可以完成。 那么最复杂、最成问题的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觉得有关“人”的工程,最难的部分还是关于灵魂的塑造。正如南美洲那个迁徙民族所忧虑的:怕灵魂跟不上身体。这里所说的灵魂包括了责任、使命、品质、道德伦理、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一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在这些方面有所强化、有所落实、有所成就,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关员工素质提升的问题,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就没有达到实质性的目的。 为什么还可以更好?怎样做到还可以更好?这是我们在这本书里需要回答的。我们没有忽略已有的素质基础,注意到了一些“基本动作”在养成方面的积累,因此,我们在思维视角上给予了有效的衔接。比如,我们同样也谈专业化、谈忠诚、谈对制度的遵守等,但重要的是,我们只限于这些方面浅层次地指点,我们更注意心灵层面地开发与提炼。我们始终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在思想深度方面,努力去进行超越性的拓展。 一个新理念在心灵层面的拓展,关键要构建一个科学的拓展系统,系统的作用与价值非常重要。无论现代科技多么先进,我们都无法通过机器把“人”生产出来。可一旦有一个合适的系统,生产“人”的生殖系统,那么这个非常复杂的工艺流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即便是一对村妇野老,在一个破旧的农家小屋,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并实现这个过程。 我们力求建立一个走向“更好”的价值系统。这里有“更好”的现实需要、价值范畴、路径选择、实现方法等,但愿我们的设计能使走近它的任何一个人都从中获得更多的发现,因为抛砖引玉是我们最理想的初衷。 在这本书里,我们尽量找到一个全新的表达视角和表述方式,总希望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出更多的给人以启示的事例。这些“原创”的案例,应该是最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在成书的全部过程中,尽量不去看那些攒来攒去的“滥书”。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谈自己干事业的感觉、感受,始终是我们员工培训的原则和追求。哪怕我们的“话语”体系幼稚,我们的“感觉”粗犷,我们的“感受”单纯,但这是我们自己的,让我们自信的就是:这本书里的所有观点、思想、主张、愿念等,都是我们基于对管理实践的深入观察,经过认真地总结、思考归纳而成的,因此它是真实的、真诚的。 这本书的顺利出版,我要感谢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每一个人。尤其要感谢我最亲爱的领导刘长录先生,是他让我有机会能深入到国有大型企业并实现有关事业理念的建构;更要感谢新华出版社卢瑞华编辑,没有她的精心谋划、指点,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 这里还要真诚地求教各位读者,由于水平、知识、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书中难免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敬请各位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李克石 2009年10月18日于家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