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价值不在长短
死亡是生命之冠。
有人说:生命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家;是一条道路,不是一座楱留的城市。
难怪有人认为,人生中所有的享受与幸福,不过是生命路旁的旅店,提供给我们稍为休憩,增添精力以便达到终点。因此,无论拥有多崇高的地位,多少的财产,死神终究会来敲门。
在演艺圈三十年的艺人邹美仪,以风趣逗笑、机智问答、稳健台风获得观众的喜爱。后来,不幸罹患癌症的她,仍然坚强地对抗病魔,带给人们健康快乐的感觉。
癌细胞扩及全身切除右乳,逐渐减少幕前演出,邹美仪仍积极地投入社会公益活动,以抗癌斗士到全省各地与病友分享经验,广获社会大众回响。
在她情绪最灰暗的时刻,透过宗教皈依星云法师,让她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即使癌细胞扩散开来,她勇敢面对生命的态度,让周遭朋友们感受到无限的希望。
可是,当医师宣布她只剩下一年的生命,她曾十分不舍地表示将离开她最心爱的母亲很难过,至今一年不到,她带着遗憾挥别了人间。虽然已经离开滚滚红尘,面对生死,她已勇敢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生命的价值要活得有意义
没错,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绝对胜过庸庸碌碌过的一生。
苏轼写过一篇精采的短文:
三个老人相遇,有人问他们岁数。
甲老说:“我已记不起自己多大了,只记得年少时和盘古氏作朋友。”
乙老说:“沧海每次变为桑田时,我就下一筹码,现在筹码已经装满了十间房子!”
丙老说:“我每次吃到蟠桃(百年才出的果子),就把蟠桃核扔在昆仑山下,现在已多到有昆仑山那么高了。”
虽然三位老人对自己的岁数极尽夸张之能,但是苏轼所下的结论是:这三个老头子在我看来,他们所夸张自己的长寿和短命的蜉蝣、朝茵,又有什么分别呢?
长寿是份福气,但必须加上无疾病、无痛苦,并且能行动自如,可以到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然而,为什么苏轼会把长寿与短命的蜉蝣、朝茵相比呢?因为长寿而混混沌沌地度日,这种了无意义的生命,对人民和社会无益,与稍纵即逝的蜉蝣、朝茵的生命相比,有何不同!
存在的长短不是那么重要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而活,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义,只要生命曾经绽放过光芒,人的一生已经值得。
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二十岁、三十岁的人,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虽然前者多活几十年,后者少活了几十年,但这只是人们观念上的感觉与执著,对于体认生命意义和清楚人生真谛的人,存在的长短就不是那么重要,而是实质的内容。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人活到七十五岁,总不得不时时想到死,我却不因此而不安。太阳我们看去好像是沉下去了,在实决不下沉而不住地辉耀着。”
时间就是永恒。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二十岁是一样的;一年就是万年,万年存在一年中。
只要活得有意义,生命就会接近永恒,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十年,就是不朽的永恒。P18-21
有生就有死,谁也占不了便宜。好比秦始皇和汉武帝一样,一心一意想求得长生不死药,到头来还不是剩下一堆白骨,终究逃不过一死。
死,有轻若鸿毛,也有重若泰山。不过,好像有人对死很恐惧,心中有极度的不安感,不晓得在害怕什么。
如果我们经常被这个压力侵袭,就容易出现莫名的紧张,对生活感到厌恶,不能快快乐乐地活着。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谁都不可能永远顺遂,而死亡是人类必然的结果,既然是不可抗拒的事,若是一味地排斥或惧怕,只会增加自己心中的负担,把生活变成一种折磨。
记得看过一则报道,有名叫廖美喜的妇人,她与癌症相搏十多年,痛起来的时候,她自己形容说“像是刮强烈飚风”,尽管身上有癌细胞在流窜,她却拖着败坏的身体,义无反顾在医院当义工,竭尽所能帮助和她一样罹患癌症的病人,带给他们信心和生存的勇气。
有次搭公车,她拿着残胞票上车,结果被司机不客气地把票掷回。
“好像我是次一等的人。”她说。
不过,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倒她,反而使她愈挫愈勇,然后把这些侮辱忍下来,尽心尽力照顾癌症患者,告诉他们生活的力量在于自己。
有限的生命是一张订了回程的车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你。所以,她以坚强又达观的口吻说:“还剩几天就做几天义工,绝不浪费。”
美国哲学家梭罗说:“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你必须赋予它意义;而其价值也透过你所选择的意义而彰显出来。”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它。
印光大师在门口张贴“死”字,每天以坦然的心情面对,丝毫无所畏惧。如果我们满脑子只担心“死”了该怎么办,倒不如担心现在该怎么“活”来得实际。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次曾经问随行的弟子说:“你们知不知道,人生究竟有多长?”
有个弟子回答:“五十年。”
佛陀说:“不对。”
其他的弟子陆续说出“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等答案,但佛陀总是摇着头。
最后有位弟子请示佛陀说:“人生是不是只在一个呼吸间。”
这时,佛陀才微笑点头。
当然,每个人多少都会害怕死亡,只要体认死亡是人生的必经过程,其实不只是自己,包括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自然能从容面对死亡的不安和恐惧。
虽然人生无常,但我们有权让自己活得有尊严,创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哀声叹气或漫无目标地活着。
《法句经·爱欲品》云:“一切意流衍,爱给如葛藤;唯慧分别见,能断意根源。”
意思是说,所有的妄念都会长流蔓衍,爱意犹如葛藤随处攀缘;只有智慧能够分辨区别看待万物,能狗斩断情思的根源。
有智慧的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有智慧的人,愿意改正身上所有的恶习;有智慧的人,懂得停止永无止尽的追求;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够体会生命的真谛。
生与死不足为惜,好好把握和珍惜人生现在拥有,就是赋予生命最大的意义。诚如英国文学家约翰生所说:“怎么死并不重要,怎么活才重要。”
珍惜人生在世的时光,一切用平常心来看待,深入自己的灵魂深处,告诉自己死没有什么,如何活得充实有意义才重要。
《人生无常,当下最真》由林庆昭所著。
《人生无常,当下最真》内容如下:
法鼓山圣严法师说:“现在我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但我还是要把未完成的心愿完成……”
当然,每个人多少都会害怕死亡,只要体认死亡是人生的必经过程,其实不只是自己,包括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自然能从容面对死亡的不安和恐惧。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它。
虽然人生无常,但我们有权让自己活得有尊严,创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哀声叹气或漫无目标地活着。
有智慧的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有智慧的人,愿意改正身上所有的恶习;有智慧的人,懂得停止永无止尽的追求;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够体会生命的真谛。
生与死不足为惜,好好把握和珍惜人生现在拥有,就是赋予生命最大的意义。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谁都不可能永远顺遂,而死亡是人类必然的结果,既然是不可抗拒的事,若是一味地排斥或惧怕,只会增加自己心中的负担,把生活变成一种折磨。
生与死不足为惜,好好把握和珍惜人生现在拥有,就是赋予生命最大的意义。
林庆昭的这本《人生无常,当下最真》把佛学、儒学和现代人时尚的生活理念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告诉你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时刻获得美妙而又快乐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