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治理应该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郑风田、崔海兴主编的《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重点介绍了美国不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差异及其成因。结果显示,虽然面对同样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不同煤矿企业的工伤率也显著不同,煤矿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管理层与矿工关系、教育与培训是造成安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煤矿的具体特点,本书提出应该从强化我国煤矿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对管理者和矿工的培训、加大对煤矿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等微观角度来加强对我国矿难的治理。
本书首先重点对NAS的报告及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分析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治理我国矿难从微观层面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中国的煤矿安全形势一直都很严峻。过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郑风田、崔海兴主编的《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认为正是由于制度设计的研究滞后,才导致目前我国相应的政策不完善。《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主要从安全经济学、管制经济学、法律制度等角度,一方面对国外安全监管相关研究与治理手段分析介绍,另一方面借助现代经济分析工具,对矿难治理的几个大的问题:包括管制效率、产权改革、赔偿标准、经济补偿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未来的矿难的治理提供基础。
第一部分 矿难治理对策
矿难治理的微观层面差异成因及对策 / 3
遏制矿难应该综合治理 / 14
根治矿难:产权改革能否有效——兼析山西临汾、吕梁的煤矿产权改革试点 / 31
第二部分 安全监管的理论模型分析
国有煤矿事故频发原因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 43
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监管的博弈分析 / 51
中国矿难原因的深层分析——从“科斯定理”和“诺斯悖论”的角度 / 62
第三部分 乡镇小煤矿与安全监管效果分析
中国政府对乡镇煤矿的安全管理是否有效——1998年关闭非法
小煤矿及其后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评估 / 71
乡镇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监管博弈分析 / 82
政府对小煤矿管制失效原因分析 / 91
中国不同规模煤矿安全状况的对比分析 / 98
第四部分 产品责任、补偿标准与矿难治理
煤矿企业的法律责任、补偿与煤矿安全分析 / 109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有效性分析——最优激励的分析视角 / 119
煤矿安全与矿工死亡赔偿关系分析 / 127
第五部分 安全监管的利益攸关者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与利益攸关者分析 / 139
从农民矿工角度看煤炭安全问题 / 149
第六部分 生命价值估算
生命价值估算:方法、结果与应用 / 159
统计性生命价值评估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 169
生命价值的经验估计 /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