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一书通过对相关历史文化现象的考察,试图说明边疆史和民族史在这一重要阶段的主要形势。本书的作者王子今就“长城与北边经营”、“辽东发展与‘海东’‘真藩’征服”、“‘南夷’居地汉文化的扩张”、“‘通西南夷’的成功”、“秦汉边地少数民族经济生活”、“汉地的胡越人”、“秦汉社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等方面有所讨论。另有“边疆史民族史丛谈”、“边疆史民族史学术评论”附录其中。秦汉时期边疆和民族问题作为国家主要行政主题,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也考验着秦汉帝国的政治机能和秦汉社会的文化胸怀。正是经历了秦汉边疆史和秦汉民族史的诸多演变,汉文化得以扩展,得以充实,得以进步。而我们民族精神的时代风貌也因此展现。
秦汉时期边疆和民族问题作为国家主要行政主题,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也考验着秦汉帝国的政治机能和秦汉社会的文化胸怀。正是经历了秦汉边疆史和秦汉民族史的诸多演变,汉文化得以扩展,得以充实,得以进步。而我们民族精神的时代风貌也因此展现。《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一书通过对相关历史文化现象的考察,试图说明边疆史和民族史在这一重要阶段的主要形势。《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作者王子今就“长城与北边经营”、“辽东发展与‘海东’‘真藩’征服”、“‘南夷’居地汉文化的扩张”、“‘通西南夷’的成功”、“秦汉边地少数民族经济生活”,“汉地的胡越人”、“秦汉社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等方面有所讨论。另有“边疆史民族史丛谈”、“边疆史民族史学术评论”附录其中。
第一编 长城与北边经营
秦汉长城与北边交通
汉代河西长城与西北边地贸易
汉代北边的“关市”
两汉时期的北边军屯论议
论汉文帝三年太原之行
西汉时期匈奴南下的季节性进退
论西汉北边“亡人越塞”现象
附论1:《安世房中歌》“纷乱东北”、“盖定燕国”解
第二编 辽东发展与“海东”“真藩”征服
秦汉时期渤海航运与“海北”朝鲜交通
秦汉时期“浮海”移民与辽东民族构成
杨仆击朝鲜楼船军“从齐浮渤海”及相关问题
秦汉时期朝鲜“亡人”问题
第三编 “南夷”居地汉文化的扩张
汉代“亡人”、“流民”动向与“南边”的开发
岭南移民与汉文化的扩张
中原文献记录的越人礼俗
附论2:龙川秦城的军事交通地位
附论3:蒸姓的源流
第四编 “通西南夷”的成功
秦人“定蜀”及对周边地区的控制
荥经何君阁道石刻再发现的意义
海西幻人来路考
中江塔梁子崖墓壁画榜题大鸿芦拥兵平羌事考论
中江塔梁子崖墓石刻画像榜题“襄人”考
康巴草原通路的考古学调查与民族史探索
说“鲜水”:康巴草原民族交通考古札记
第五编 秦汉边地少数民族经济生活
匈奴经济生活
西南夷经济生活
西域民族经济生活
越人经济生活
羌人经济生活
东北诸族经济生活
第六编 汉地的胡越人
西汉长安的“胡巫”
两汉军队中的“胡骑”
两汉的“越巫”
汉王朝军制中的“越骑”部队
汉代的“商胡”、“贾胡”、“酒家胡”
汉地的“胡奴”
第七编 秦汉社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汉朝”的发生:国家观念的历史考察
大汉·皇汉·强汉:汉代人的国家意识及其历史影响
“重译”理想与“重译”记录
汉代北边“亡人”的民族立场与文化表现
附录一 边疆史民族史丛谈
穆天子神话和早期中西交通
秦人与西北部族的文化交往
昆仑神话与西王母崇拜
南宫公主的婚事
“镔铁”和张骞西行的动机
张骞和苏武:汉代外交的双子星座
武威雷台铜马“紫燕骝”说商榷
流沙坠简
《长罗侯费用簿》应为《过长罗侯费用簿》
登高明望四海
刘秀的西部方略
附录二 边疆史民族史学术评论
中古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力作——读罗丰著《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
《山戎文化探幽》序
早期草原丝路的文化地图——读纪宗安著《9世纪前的中亚北部与中西交通》
评李大龙著《汉唐藩属体制研究》
作者相关研究成果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