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掌控人生36计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曾国藩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十六计”为古之兵法,历来被人推崇。曾国藩是活用“三十六计”的一代大师,他擅长在两个战场打天下,无论身为兵家,还是身在权场,皆以计见长,令敌人不寒而栗,固时有“曾公之计盖天下”的说法。《曾国藩掌控人生36计》要义皆在于此!你可知否?

内容推荐

打开人生局面,一可用力,二可谋计;用力乃武夫,谋计乃智人,前者总为后者所操纵。曾国藩每天坐在太师椅上盘算心计,固不用力,就能令无数人折腰,这叫智计。说到智计,大家自然会首先想到“三十六计”;提到“三十六计”,恐怕大家又都为其精绝的智慧而赞叹不已,这说明中国传统兵法的博大精深。

在这本书中,我们是以曾国藩与“三十六计”的关系为题,来全面诠释曾国藩操纵人生之道的。

目录

第一计 瞒天过海:善于瞒住自己的聪明

 01.张扬自己伤他人

 02.锋芒逼人,圆通和人

第二计 围魏救赵:手在甲地,心在乙地

 03.迂回曲折收效大

 04.须走“稳”招

 05.以主待客

第三计 借刀杀人:靠一个人治住另一个人

 06.该借的梯必须借

 07.两手服人,两手都要硬

 08.巧妙调动对手

 09.借洋助剿

第四计 以逸待劳:花最少的力气,办最多的事

 10.力戒草草而发

 11.在静中求得爆发力

第五计 趁火打劫:借机会打开一片局面

 12.伸手捕获每一次良机

 13.把机会变成成功的资本

第六计 声东击西:找准对手的救助

 14.察天下之势,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15.有空隙就有机会

第七计 元中生有:把办不成的事办成

 16.少发牢骚,多想出路

 17.从大局着眼,从小处入手

 18.有敢于向前冲的欲望

第八计 暗渡陈仓:悄悄地逼近自己的目的地

 19.“留一手”就会“多一手”

 20.在曲折交汇处下功夫

第九计 隔岸观火:站在一旁打量左左右右

 21.静观对手表演

 22.拖延观变术

第十计 笑里藏刀:外表绝不露招法

 23.出人意料,惊动天下

 24.变脸者因变心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该放弃的一定要放弃

 25.丢芝麻保西瓜

 26.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乘势获得想要的东西

 27.顺水推舟,也是一件愉快的事

 28.巧于应变,乘势而动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让对手的身体感受到威猛的冲击

 29.靠诡道取胜

 30.拿出魄力和胆量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擅长操纵看似无用的东西

 31.给大家吃定心丸

 32.旧瓶装新酒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引诱对手步入自己的圈套

 33.无形无变,变化莫测

 34.多在“活”字上下功夫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采取先放后收的办法

 35.蛮干是绝对不行的

 36.适度把握懦和勇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在困境中,巧指一条路

 37.遇到波折,可先引退

 38.打破陈旧规则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向最要害的问题开刀

 39.做事要突出重点

 40.治住一帮人的贪心

第十九七计 釜底抽薪:粉事不留任何尾巴

 41.看准利害,控制要略

 42.想大事,做大事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在混乱中取得先手

 43.摸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44.急中生智度乱关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学会及时抽出身子去

 45.变来变去,不易受制于人

 46.揣摩上意,糊涂办事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巧妙断掉对物的道路

 47.千钧一刻,显霹雳手威力

 48.治吏手段要严酷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搞好人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49.找准突破的点

 50.不做轻薄之人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调动可用之人的优点

 51.大家都是好帮手

 52.举可举之人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想法去磨垮对手

 53.非官非绅,办事不灵

 54.看准大势再布局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一定要把别人弄得晕头晕脑

 55.操纵“不越式”御人法

 56.让不明白的人明白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自己的事自己明白

 57.学会匍匐式前行

 58.一个“浑”字特管用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绝不让别人发现任何痕迹

 59.施展切断手法

 60.脚跟稳而后进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适当为自己造出声势来

 61.造出自己的声势

 62.爱心赢得民众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63.大胆地委任

 64.掌握重用和终用两法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力戒沾染私欲私利

 65.恶欲即是一个大陷阱

 66.功名不是至宝

 67.不可占人半点便宜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给对手留下一片“余地”

 68.探看地势是第一要义

 69.因地用兵,因时论势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把对手拆解得七零八落

 70.行小变而不失大常

 71.变化常规,要以变应变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吃苦耐劳为了抬头

 72.蓄势待机,坚忍能胜

 73.打掉牙,和血吞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布一道道神秘的圈套

 74.躲闪恶人目光

 75.减弱自己的实力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能退则退,不该退也要退

 76.进进退退是太极之功

 77.知足是满足的开始

试读章节

《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瞒天过海”,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为人处世不能“透明”,应当懂得一点“隐瞒”,否则就会曝光。曾国藩在今人眼中似乎是个手执羽扇、不苟言笑、沉稳木讷的君子形象。实际上这代表了他成熟时期的性格。早年的曾国藩多言健谈,表现自我,喜于交往。这都有悖于“隐瞒”之理。后来他发生了大逆转,认为“不善瞒”者,有把柄为人所抓,故人不可“自以为是,炫耀自己,此为人生教训也。”由此不难看出,这与“瞒天过海”之计相通。

下面我们就从曾国藩不善藏口瞒己谈起:中国有“祸从口出”、“多言必失”的箴戒,但青年时代的曾国藩喜欢直来直去,“每日总是话过多”,而且常常与人争得面红耳赤,这还不算,他还有“议人短”的毛病。他自己也深知“言多尖刻,惹人厌烦”,也为此下定决心,减少往来,但就是难以改过。当朋友间切磋学问时,曾国藩又常常自持己见,强言争辩,“只是要压倒他人,获取名誉”。争强好胜,对于年轻人总是一般性的常情,但曾国藩自己承认,“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他还说这种心理已深入隐微,“何时能拔此根株?”

一次,窦兰泉来切磋,曾国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吐,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日记》中说:“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道光二十二年(1842)11月9日这一天,曾国藩四次出外,先是到陈源兖家为其母拜寿,本是喜庆之事,曾国藩出言不慎,弄得别人十分尴尬,宴席一散“宜速归”,他简直成了不受欢迎的人。随即又到何绍基家。回家后读了《兑卦》,又到陈源兖家吃晚饭,“席前后气浮言多”,与汤鹏讨论诗文,“多夸诞语”。掌灯时又与汤鹏一同到何家下围棋。回到家里“己亥正”。当天他的《日记》中说:

凡往日游戏随和之处,不能适立崖岸,惟当往还渐稀,相见必敬,渐改征逐之习;平日辨论夸诞之人,不能通变聋哑,惟当谈论渐低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此二习痼弊于吾心已深。前日云,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再要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由于曾国藩好多言,自以为是,有时伤害了朋友间的感情,他与小岑间的矛盾即由此而起。他平日引小岑为知己,但偶有不合,就大发脾气,他说这完全是自己平日修养不够啊。

对此,好朋友看在眼里,但知道曾国藩的性格,都不愿相劝。只有岱云(即陈源兖)敢于揭破。一天,岱云到曾家来,彼此谈了很久,曾国藩又口若悬河,讲了很多自己做不到而要求别人做到的活。岱云见曾国藩依然故我,只好将话揭破,点出曾国藩的三个毛病。其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著怠慢之气,真切中膏盲也。又言予于朋友,每相恃过深,不知量而后人,随处不留分寸,卒至小者龃龉,大者凶隙,不可不慎。又言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此三言者皆药石也。”

几天后,曾国藩在家为父亲祝寿,小珊也前来,席间二人语言碰撞,曾国藩的父亲看在眼里。客人走后,父亲与曾国藩谈起做人的道理,尤其讲了一大堆给人留分寸的话。曾国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亲自往小珊家中表示歉意。当天的日记他总结自己有三大过:

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谩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志身及亲若此!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之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

曾国藩的父亲在京城与儿子同住了一些时日,看到曾国藩身上确有不少毛病,回到湖南后就立即给儿子去信一封,曾国藩的日记谈到了来信内容: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日节欲、节劳、节饮食。又言凡人交友,只见得友不是而我是,所以今日管鲍,明日秦越,谓我与小珊有隙,是尽人欢竭人忠之过,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又云使气亦非保身体之道。小子读之悚然。小子一喜一怒,劳逸贪乐,无刻不萦于大人之怀也。若不敬身,真禽兽矣。

岱云的话和父亲的信对曾国藩触动很大,但以后曾国藩仍重蹈旧辙。二十三年(1843)正月19日,湖广籍的举人同学在文昌馆举行团拜,曾国藩当时主持会馆事宜,无论于公于私都应尽力招待好昔日的同学,但他“陪客时,意不属,全无肃敬之意”。他承认“应酬有必不可已者”,他如此怠慢同学,“尤悔并生”。

曾国藩检讨自己的同时,又有走向另一极端的倾向,他有意与朋友们疏远,认为不常在一起,反增加一分敬意。俗话说:“远了亲,近了分”嘛,但还是没有效果。他又想到吕新吾的一句名言:“淡而无味,冷而可厌,亦不足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合群”。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曾国藩一时感到难于处人,只好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了。吴竹如(吴廷栋)却不这样看,他开导曾国藩说:交情虽然有天性投缘与否,也由于尽没尽人力所决定。但说到底还是人能胜天,不能把一切“归之于数”,如“知人之哲,友朋之投契,君臣之遇合,本有定分,然亦可以积诚而致之。故日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此后,曾国藩在处事待人方面日渐成熟,他自以为是、张扬自己的毛病也大有改观,因为他已完全懂得“瞒”计为生活中不可缺,因为不善瞒者,大多会伤害别人。悟透了这一点,曾国藩才度过了人生的道道难关,成就了大事。P3-5

序言

打开人生局面,一可用力,二可谋计;用力乃武夫,谋计乃智人,前者总为后者所操纵。曾国藩每天坐在太师椅上盘算心计,固不用力,就能令无数人折腰,这叫智计。

说到智计,大家自然会首先想到“三十六计”;提到“三十六计”,恐怕大家又都为其精绝的智慧而赞叹不已,这说明中国传统兵法的博大精深。

在这本书中,我们是以曾国藩与“三十六计”的关系为题,来全面诠释曾国藩操纵人生之道的。其原因是:

当我们一次一次地不厌其烦、细心品读曾国藩时会发现:曾国藩的智慧之源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儒道两家思想闪烁其中,但作为兵家绝智的“三十六计”同样构成了曾国藩人生智慧的元素。

有了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可以在曾国藩的人生历程看到他操纵“三十六计”之精彩处,比比皆是,大体如下:

“瞒天过海”之计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对于曾国藩而言,他的做法则是瞒住自己的锋芒,以圆通方式待人。我们知道,锋芒与圆通是做人的两大学问。曾国藩认为:“锋芒露凶气,圆通显和气”。怎样做到圆通呢?必须瞒住锋芒!

“以逸待劳”之计点明了做事必须遵循“花最少的力气,办最多的事”的规律。有很多人总想冒风险,贪图胜利,殊不知机会未到,这种做法会毁掉自己。因此,曾国藩认为,办事应当学会以逸待劳。过早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去,往往会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失败。

“无中生有”之计的奥妙在于告诉人们从无到有的过程,即如何把办不成的头痛事办成。曾国藩认为:遇到头痛的事,靠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多想出路才是上策,才能无中生有。

“笑里藏刀”之计的要诀是:一定要把明白放在心里。曾国藩在处理“笑”与“藏”的关系时,重在把握权变之道。当曾国藩不得不笑的时候,可能并非真笑;当曾国藩不笑的时候,可能并非不愿意笑。这是因为他乖巧握权,极尽人臣之本分。

“擒贼擒王”之计表明做事要突出重点,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乱七八糟的事情中,抓住主要的,而放弃次要的,并且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及时出击,都是非常重要的应付手段。

“釜底抽薪”之计讲做事要能抓住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主要问题。曾国藩做事力戒不关痛痒,特别擅长“釜底抽薪”,所以事事容易办成。

……

曾国藩是活用“三十六计”的一代大师,他擅长在两个战场打天下,无论身为兵家,还是身在权场,皆以计见长,令对手不寒而栗,固时有“曾公之计盖天下”的说法。本书要义皆在于此!你可知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