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会刊、开国画页、开国文献、开国杂志、开国会议资料……本书搜集借鉴了近百种“开国老书刊”,以此为引导追溯了新中国开国的一些世象往事。全书共10章50节,回眸最精彩的开国老书刊,就像搭起了一座时光遂道,把新中国的“开国盛典”重新拉到我们的眼前……
60年过去,当我们赏读新中国开国的老书刊,一幅幅往日图画和一页页旧时文字,那时的盛况仿佛延续到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新中国诞生的历史细节,欣赏60年时空交错的变幻美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方红太阳升(最精彩的开国老书刊)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何季民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开国会刊、开国画页、开国文献、开国杂志、开国会议资料……本书搜集借鉴了近百种“开国老书刊”,以此为引导追溯了新中国开国的一些世象往事。全书共10章50节,回眸最精彩的开国老书刊,就像搭起了一座时光遂道,把新中国的“开国盛典”重新拉到我们的眼前…… 60年过去,当我们赏读新中国开国的老书刊,一幅幅往日图画和一页页旧时文字,那时的盛况仿佛延续到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新中国诞生的历史细节,欣赏60年时空交错的变幻美感。 内容推荐 为了纪念新中国诞生60周年,本书搜集了近百种“开国老书刊”,以此为引导追溯了新中国开国的一些世象往事。什么是“开国书刊”?本书提供了明确答案:其一、具有庆祝纪念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其二、出版时间在1949年10月1日前后半年内,紧密与开国大事相关并具有最早或唯一性。 本书分为开国会刊、开国画页、开国文献、开国会议、开国杂志、开国丰碑、开国校园……共写10章51节,回眸新中开国老书刊,就像搭起了一座时光遂道,把新中国的“开国盛典”重新拉到我们的眼前…… 本书图文并茂地回顾了新中国的“开国盛典”,讴歌赞美了新中国的诞生。同时,本书也是别出心裁、别具一格的“国庆纪念”大众读物。历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国庆纪念”书籍,但是体裁与内容都比较相似。本书是立足并讲述新中国的“开国出版物”,具有“突破性”,令读者耳目一新。 目录 引子 第一 开国肇始 1 新中国开国序曲 2 举国庆贺八方献礼 3 开国人物政协代表 4 开国盛典的别样记载 第二 建国画报 5 开国大阅兵 6 最早的“开国大典” 7 金鸡报晓 8 开国大画报 9 东北、华东画报种种 第三 立国宪章 10 统一出版喉舌 11 人民大宪章 12 群众学习热潮 13 新中国的初影 第四 北平盛会 14 青年团盛会迎开国 15 新学生新方向 16 妇女儿童的解放 17 “文代会”佚事 18 东篱挺起傲霜枝 第五 功业丰碑 19 革命胜利的标志 20 开国影音留真 21 十月摄影北峰传奇 22 献礼 23 开国笔记本欣赏 第六 最精彩的“开国杂志” 24 开国的《进步青年》 25 精彩的《新华月报》 26 最伟大的《友谊》 27 传奇的《时代》 28 新中国开篇新文艺 第七 校园开国大典 29 华北大学的新生 30 燕园里的开国大典 31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 32 沪上大学庆开国 33 开国畅销学习手册 第八 点亮国庆的华彩 34 开国盛典的灯光 36 中央文库传奇 37 开国人鼠大战 38 团结中西医 39 新首都之旅 第九 开国背景下的大资本家们 40 新经济新上海 41 沪上十日狂欢 42 华侨捧出爱国心 43 红色资本家 44 向左走、向右走 第十 走进新民主主义 45 旧遗老,《新建设》 46 扫除旧社会遗害 47 新道德新时尚 48 爱国主义教科书 49 建设民主与法制 50 发家致富新憧憬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 新中国开国序曲 1949年6月28日,在香港出版的由乔冠华、龚澎夫妇主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摘CHINADIGEST》6月号,办成了“庆祝新政协筹备会与上海解放”专号,封面是醒目的“NEWPCC-FORERUNNEROFNEWCHINA(新政协——新中国的前兆)”大红标题,压题是“解放号专列驶入上海北站”大幅照片:一列解放区的火车冒着蒸汽徐徐开来,车头挂着“上海解放号”大字标牌,装饰着红旗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月台上挤满了欢迎的人山人海。内页发表了“新政协筹备会召开”庆祝文章,刊登了毛泽东的致辞照片以及译成“中国——从东方初升的太阳”的“开幕辞”,摘发了朱德、郭沫若、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陈嘉庚的讲辞,还有上海解放的精彩照片……到9月下旬,又从香港向新中国发出了开国贺电。 新纪元开始 1949年6月15日晚7时40分,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会场布置得朴素而庄严,主席台装饰着6面解放军军旗,在12个方柱上排列着60面红旗,紫色幕布下排成弧形议席,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区农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民主人士共23个单位134人,除解放军一律着军服外,或农家裤褂,或制服、西服、中山装甚而长袍马褂……开幕式不设主席团,大家都坐在台下,只在前方摆一张讲台。当毛主席、朱总司令偕同李济深、沈钧儒等进入会场时,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毛主席含笑答礼就坐主席台右前排第“一〇一”号,朱总司令坐“一〇二”号,周恩来坐在毛主席的右首。 当周恩来宣布“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会场掀起热烈的掌声,毛泽东、朱德、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和陈嘉庚,依次走上台去发表了极富开国意义的“讲辞”。新政协筹备会开幕即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确定了参加“开国盛典”的代表资格、单位人选以及筹备会的使命“负责进行新政治协商会议之一切筹备事宜”。 新政协筹备会从15日到9月20日,一共召开过8次全体会议,顺利完成了召开开国盛典的全部准备工作。毛主席与陈嘉庚在开幕式致讲辞最后,不约而同都喊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口号。据胡乔木回忆:1948年以后中共中央文件和领导人的著作里已经多次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法,是后来才改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他们都没有料到,筹备会上喊出的新国名后来在开国盛典上争论得还挺热烈。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隆重开进古都北平,到2月3日又隆重举行了正式的入城式,为京人留下了两次入城式的印象。这天9时30分,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彭真等与傅作义代表郭宗汾、周北峰等登上前门箭楼,10时,4颗信号弹腾空而起,整个北平城便沸腾起来。挂着红色指挥旗的指挥车由永定门向前门开来,后面是4辆载着毛主席、朱总司令巨幅画像的大卡车,跟着整齐的军乐队、装甲车队、炮车队、骑兵和步兵……骑马上还有一位女军人,121师供给部政委老红军吴朝祥骑着高头大马,雄纠纠,气昂昂;一路北进到箭楼接受检阅,再向东交民巷使馆区挺进,浩浩荡荡威武绕过东单临时飞机场、东单牌楼、东四牌楼、北新桥、太平仓,与另一路西直门入城部队会合,然后折向南,经西四牌楼、西单牌楼、西长安街、和平门、骡马市大街,由广安门出城,一直走到下午4时。首长们在城楼上俯瞰红旗招展、坦克滚滚、军号嘹亮、炮车隆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不会不感到在这古老的北平城召开群众大会,城楼上是天然的主席台、是理想的检阅台。 回忆天安门,1919年五四运动时游行示威其实是在马路上;1926年,召开过“三·一八国民大会”,主席台设在金水桥前。1928年,北伐军在天安门前召开庆祝大会,著名报人徐铸成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感慨过:“回忆二十一年前国民党军‘底定’京津,亦在天安门举行庆祝大会,群众不过数千人……吴稚晖代表中央致词,忆有‘你不好,打倒你,我来干,不要来而不干’之精语。”岂不知21年后天安门已经换了主人,恰好是“你不好,打倒你”。 1949年7月1日,在先农坛体育场隆重召开的第一次公开纪念党的生日大会,中途突降暴雨,看来那里不适合大型集会;7月7日下午8时,北平各界20万人冒着濛濛细雨又云集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大会,同时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天安门城楼第二次作为群众大会的主席台。当毛主席在周恩来陪同下忽然出现在城楼上,城楼上下“毛主席万岁!”口号又如波涛声涌;毛主席在城楼上高呼“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建设新中国!”等口号……接着检阅了下面的群众队伍。这次,应当是毛泽东有生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第一次在皇城上接受军民群众的欢呼。书载,离10月1日只差一个月时,周恩来还在考虑阅兵式是在西郊机场,还是在天安门广场?——然而,历史已经作好了铺垫,历史选择了天安门。 P2-4 序言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进京。6月中旬在北平召开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9月下旬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东方红太阳升,新中国成立了,时称开国盛典。 60年过去,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闻处摄影科科长吴群回忆,当年完成摄影报导工作形成的纪念出版物主要有4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摄影》,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 3.《“新中国画库”第一种——“开国大典”》摄影集, 4.出版了一期《开国大典》画报。 虽然吴群的归纳不太准确并有欠缺,但是可以反映新中国的开国书刊实在不像现在想像那样多,无论种类和数量,都显得太少了一点。60年前,当新中国像一个婴儿刚刚诞生时,除了北京、上海等解放不久的大中城市,许多刚解放地方的正常秩序还没有恢复,新生的政权筹备立国,一切事情千头万绪,许多民众、干部甚至是在几个月后才获知这一震动世界的消息。何况一些单位与地方缺乏物资,还不具备及时大量宣传的条件;另外,新进城的解放者没有太多的规矩与讲究,不少旧社会的过来人还在观望等待。新中国的开国盛典,其实是既要喜庆热烈,又要确保安全,既公开又保密……各种原因凑在一起,就使得不少书刊甚至没有作出反应,使得今天可以看到的开国书刊十分有限。 当年,为了庆祝和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除报纸外有三大宗开国纪念品,一是纪念刊,一是纪念章,一是纪念邮票与邮戳。其中,由“开国盛典”筹备组织部门制作的具有权威性的只有一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据收藏界发表,当时制作的新中国“开国纪念章”有几十种,不论形制如何,按照徽章的铭文,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纪念章”三类。当时,还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主要在北京使用了庆祝纪念邮戳。另外,有一些地方、单位自行制作了纪念书刊和笔记本。 为了纪念新中国诞生60周年,本书搜集借鉴了近百种开国老书刊,以此为引导追溯了新中国开国的一些世象往事。何为新中国的“开国书刊”?前人并没有定义。本书为此作了一个限定:其一,具有庆祝纪念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其二,出版时间在1949年10月1日前后半年内,只允许个别例外,也必须紧密与开国大事相关并具有最早或唯一性;像以10月1日为圆心向外推,圆点是一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刊》,最外圆有1953年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资料》。 回眸新中国开国老书刊,本书涵盖开国会刊、开国画页、开国文献、开国会议资料、开国杂志、开国丰碑……共10章50节,就像搭起了一座时光隧道,把新中国的开国盛典重新拉到我们的眼前 新中国诞生在1949年9月21日开幕、30日闭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开幕式上致开幕词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骄傲地宣告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9月30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宣言,宣告了“全国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紧接着,朱德在闭幕式上代表会议庄严地宣告:“我们全体一致,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当晚的闭幕式上第一次奏响了开国礼炮和《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升起了五星红旗;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庄严隆重地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新中国的开国盛典极为盛大、非常圆满。60年过去,当我们赏读新中国开国的老书刊,一幅幅往日图画和一页页旧时文字,好像那时的盛况又来到了眼前,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新中国开国的历史细节,欣赏60年时空交错的美感。 后记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大庆,9月下旬有《中国摄影报》记者来访,向笔者借去了《华北画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2》;该报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邀请拍摄过开国盛典的老摄影家座谈新中国50周年,睹物思情,这册画报为庆祝聚会提供了美好的回忆。 9月28日《中国摄影报》头版头条以“当年记录‘开国大典’,今日相聚五十国庆”为题报导了24日上午邀请徐肖冰、侯波、杨振亚、高粮、孟昭瑞5位老摄影家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行座谈会的情况,在第4版报导了会后5位老人漫步天安门广场回忆盛况的情景,还刊发了已经故去的7位“开圉盛典”摄影者的简况。这天该报头版还配发了笔者的短文《“开围大典”中精彩的一页》,我也有幸得到了5位老前辈在画报上珍贵的签名。 国庆50周年前夕,《中华读书报》的“看法”专栏刊登过我一篇小文,指出许多书籍对新中国开国大典,不但记述不同还存在一些错误;就此问题,接着我还曾冒昧上书过最高领导。从此,我特别留心开国盛典,在淘书读书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自己来写的念头。不过,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挑人的错,并非自己能写得好!当动手撰写开国老书刊时,我便深深体会到了前辈作者的难处;虽然才几十年过去,可是也难阅读到充分的基础资料,如今要百分百地重构当年的盛象往事,其实已非易事!虽然如此,我依然要把这书奉献出来,就算一块铺路石,就当一级登山梯,让别人也站在自己的肩上。 本书为配合读者欣赏,辛苦搜集了一些珍贵照片或图片,有一些查找不到著作权人,有几幅重要照片因为尊重著作权而只用文字叙述;除引用了《人民日报》等书刊外,还参考了许多书籍,特列“参考书目”于后,恭敬地向它们的作者和出版社表示敬意与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