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是博大精深的东方古老智慧,传世已久的世界经典名著,被喻为中国人无形的“智慧长城”。
东篱子编著的这本《三十六计现代释用》在对《三十六计》原书进行诠释和解读时,为使读者朋友能够深刻领悟三十六计的精髓,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在编写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古今经典案例。从故事的机趣中阐述一些道理,浅显易懂。作为现代人,能够熟读历史,活用历史的智慧,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是极为重要的。
一部思路缜密、令人心跳的谋事书;一部让你一学而通、一用而活的管理法典。
三十六计,计计击中敌人要害;三十六计,计计出奇制胜。战场上硝烟弥漫,鲜血迸溅;生活中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三十六计帮您突破各种难关。现代的经典案例演绎三十六计博大精深的智谋。
严密的逻辑结构,精辟的谋略案例,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令人深刻感悟《三十六计》的博大精深。以中国古代先哲的兵法谋略启迪您的智慧,拓展您的思路,助您在激烈的竞争中运筹帷幄,百战不殆。
《三十六计现代释用》由东篱子编著。
“瞒天过海”一计用在领导艺术方面,就是领导要善于控制自己积极的工作热情,不要把自己急躁、不安、失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而是要引导下属一起跟你“战斗”;如果你一有情绪,就流露出来,会弄得下属心绪不宁,无心工作。因此高明的领导善用“瞒天过海”之计,把委屈、失落掩藏在心头,用热情去激励下属。
掩饰情绪显大将风度
作为一名领导,如何掩饰情绪,稳定军心是“瞒天过海”之计最突出的运用。
在某单位,一位领导早上来上班,突然听到下属说,李明先因有单位重金聘他,辞职了。这位领导听到这位爱才不辞而别的消息,顿时乱了手脚,神色慌乱,结果一下被别的下属知道了他的心中过分关注李明先,而不关注其他下属,结果大家心情涣散,一连几个星期,工作效率降低。这位领导真应该学一学瞒天过海之计,把自己的外露感情藏起来,保持平常心,从而让下属觉得你有大将风度。
毫无疑问,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下属,遇到变故时,往往显得慌张,不能冷静下来分析问题。作为上司,应该有极佳的应变能力,才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带领下属度过难关。
上司好比飞机驾驶员、航海的掌舵人,一定要有准确的判断力,以及冷静理智的头脑,才能控制所属部门。不负责任的上司,只会将过失全推到下属身上,自己则向上级打报告,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们抱持的心理,是宁可缺失一个员工,不能影响自己的“锦绣前程”。.在工商社会,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基于性格的影响,可能你属于情绪紧张型,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了惊慌失措和狼狈的举止。这对个人形象的损害,是无可挽救的;因下属惟你的马首是瞻,你的反应,也正是他们的样板,连你也不知如何是好,下属的军心必然大乱。
最佳的例子,是一批下属突然集体辞职,虽然你知道是有其他公司进行高薪挖角,但却无力挽留下属。这个时候,如果你突然改变对待下属的态度,例如变得比平日谦恭或有意无意地恳求下属留任的话,你的上司形象必大打折扣。
如果你认为自己平日的作风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外界发生任何情况,导致下属流失,你都不要改变个人作风。与其作出恳求的挽留政策,不如积极招聘人手。此举是比较实际的,而且你的上司形象会显得更鲜明和硬朗。
无论任何时候,处变不惊是最重要的。不要随便说出:“糟了”、“哎”、“真气人”等,这是不成熟、不老练的表现,只有未成熟的孩子才喜欢以此作为口头禅。这里的瞒天术“瞒”的是你的下属,其目的是为了稳住阵脚,全面发展。
瞒住你的聪明
泰勒·罗斯福在白宫的时候承认,如果他的判断百分之七十五是对的,行事便可以达到最高的期望。
如果像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的上限是这个百分比,你和我又该当如何?
如果你能够确定自己的判断有百分之五十五是对的,便可以到华尔街去日进斗金。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有百分之五十五是对的,又怎能指责别人常常犯错呢?
你可以利用眼神、音调或是手势来指责别人的错误,这和言辞表达一样有力——但是假如你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对方会因此同意你的观点吗?绝不会的!因为你已经伤害了他们的智力、荣誉和自尊,这只会造成反击,而不是改变观点。也许你会用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理论反驳,但还是没有用,因为你早已伤了他们的感情了。
千万不要开始就宣称:“我要证明什么给你看。”这等于是说:“我比你聪明,我要让你改变看法。”这实在是个挑战,无疑会引起反感,爆发一场冲突。在这种状态下,想改变对方观点根本不可能。所以,为什么要弄巧成拙?为什么要麻烦自己呢?
如果你想证明什么,别让任何人知道。要不着痕迹,很技巧地去做。就像诗人波普所说的:“你在教人的时候,要让人觉得你像若无其事一样。事情要不知不觉地提出来,好像被人遗忘一样。”
300多年以前,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
契斯特菲尔爵士也告诉儿子:“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他们知道。”
苏格拉底一再告诫门徒:“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些人可能喜欢平淡从容,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我们会发现踏踏实实的人很容易与人共处,而锋芒毕露的人则没有什么太好的人缘。人缘可不是小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社交的成败。因此要学会瞒住你的聪明。
处世之道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瞒天过海”之计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也是应用最广的。“哄”与“遮”是两种最典型不过的方式了。“哄”能把激化后的矛盾化解掉,“遮”能把问题的严重性暂时挡一挡,等到最佳时机再去处理。P2-4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是博大精深的东方古老智慧,传世已久的世界经典名著,被喻为中国人无形的“智慧长城”。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在当代社会,《三十六计》的影响更是扩大到政治、商业领域。对大众来说,《三十六计》中的谋略思想,对为人处世和日常生活、工作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社会是复杂的,不可避免地充满着争斗。如果你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对人性有所了解,对处世的策略有所掌握。而《三十六计现代释用》正是这样一部书,它既是兵家制胜的宝典,也是商家竞争的秘笈、政治家案头的启录,一句话,是为人处世的宝典。
本书在对《三十六计》原书进行诠释和解读时,为使读者朋友能够深刻领悟三十六计的精髓,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在编写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古今经典案例。从故事的机趣中阐述一些道理,浅显易懂。作为现代人,能够熟读历史,活用历史的智慧,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是极为重要的。
如读者读完此书能将书中计谋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那么定能得到帮助,并在竞争日益激烈与关系日益错综复杂的当代世界里纵横捭闺、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