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般重现中国远征军悲壮惨烈的征战历程!邱对编著的《中国远征军》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太平洋战场上的中、缅、印战区为背景,以韩绍功等广大远征军官兵及韩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将国际战场、中国大后方、敌占区和国共两党的抗战壮举联为一体,全景式再现了1942年至1945年中国远征军的征战史实。着力讴歌了中华民族及云南人民面对外侮不畏强暴、热爱自由与和平的民族精神,并表达出对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侵略与反侵略主题的深刻反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远征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邱对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史诗般重现中国远征军悲壮惨烈的征战历程!邱对编著的《中国远征军》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太平洋战场上的中、缅、印战区为背景,以韩绍功等广大远征军官兵及韩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将国际战场、中国大后方、敌占区和国共两党的抗战壮举联为一体,全景式再现了1942年至1945年中国远征军的征战史实。着力讴歌了中华民族及云南人民面对外侮不畏强暴、热爱自由与和平的民族精神,并表达出对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侵略与反侵略主题的深刻反思。 内容推荐 组建于1941年的中国远征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悲情和传奇的中国军队,发生于次年5月前后的杯具结局与两年后兵出野人山格杀日军近卫师团的辉煌结果构成了中国远征军一段值得国人永远铭记的历史。在邱对编著的《中国远征军》中,作品依据历史轴线,给力于一个典型的中国军人——上校团长韩绍功,用他龙精虎猛的一生串起了中国远征军战史中一粒粒璀璨的典型战例,却是以血与火交融、灵与肉搏杀来结构、来展开的。人性的错综复杂,在战场这个特殊的氛围里,充分地展现出来弥漫开去,成就了一首传之永久的绝响。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军人在哪里 第二章 让弟兄们穿上皮鞋 第三章 陪母亲过个除夕 第四章 把鬼子赶下皮尤河 第五章 摸摸英缅友军的牌路 第六章 英国佬们在想什么 第七章 借双皮鞋杀鬼子 第八章 不能让弟兄们暴尸街头 第九章 没有永远的弱者 第十章 让我的弟兄活过来 第十一章 看在十万弟兄的份上 第十二章 扒掉他们的裤子 第十三章 军人的宿命是牺牲 第十四章 敢跟鬼子拼刺刀吗 第十五章 我生国死 我死国生 第十六章 没条件你凭什么上天堂 第十七章 让我认识一下你们这群娘儿们 第十八章 目前看他最适合当劳工 第十九章 两只豪猪脸不可靠太近 第二十章 踢烂日本猴子的屁股 第二十一章 别糟踏弟兄们的性命 第二十二章 朝家乡磕个头吧 第二十三章 男儿应是重危行 第二十四章 坦然面对死亡也是一种未来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守望 第二十六章 心中永远的罗依 第二十七章 誓扫倭奴不顾身 试读章节 1942年1月,徒步翻越了他念翁山数百里无人地带的日军第55师团一部对缅甸南部港口城市毛淡棉发起突然进攻,有些措手不及的英缅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这个风光旖旎的缅甸小城在顷刻间就陷入了炮火连天的烟尘火海之中。 在战事爆发之前,这里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宁静小城,城南商铺林立,民房鳞次栉比。如今房倒屋塌,浓烟夹着火焰直冲天空,昔日金黄耀眼的太阳被人类的恶行染上了肮脏的黑色。 炮弹带着尖利刺耳的啸声划破空气落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却不能阻止扶老携幼的人们急急忙忙的逃难脚步。 狭窄的街道上,一群仓惶的英缅军士兵夹杂在逃难人群里,突烟冒火地向城北方向奔去。一名衣着时尚的中国姑娘扶着一辆自行车立在街中间,在如同潮水般汹涌溃逃的人群中间,她仿佛一块激流中岿然不动的礁石。 她叫罗星,24岁,是刚坐船赶到毛淡棉来的美籍华人。 “士兵们,停一下,请听我说!” 罗星不断挥手拦阻迎面逃来的英缅军人,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但显然很徒劳,忙于溃逃的英缅军人纷纷绕过罗星而去……终于,有两名倒背着步枪的军人在罗星面前停下,眼睛里满是好奇。 罗星用流利的英语对他们说:“是这样,先生们,有几名可怜的孩子,需要你们帮助!” 罗星的话刚出口,一颗炮弹带着尖厉的啸声落在不远处的街道上。剧烈的爆炸将一名英缅军士兵及几名逃跑的市民抛向半空,然后又重重地摔在地上。 两名军人吓坏了,绕过罗星急遁而去。 一名脸部带伤的英军尉官从烟尘中跑过来。罗星伸手拦住他,英军尉官迟疑了一下,还是不予理睬继续赶路。情急之下,罗星大叫一声:“站住!” 英军尉官倏忽停步,转过身急促地向罗星说:“女士,你还在这里做什么,该死的日本人已经突破了城防!” 罗星看着这个根本没打算停下来的英军尉官,到嘴边的求助话改成了询问:“请告诉我,中国军人在哪里?” 尉官略迟疑了一下,然后伸手指向一条窄巷。 道谢之后,罗星跨上自行车向窄巷奔去。 2 街巷深处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里,四名身穿中国国民革命军军服的军官正各自忙碌着。掩蔽部空间不大,靠墙边堆放着测绘仪器箱、军用行囊及其他军用物品。 刚检查完枪械的赵参谋扭头对正在紧张地整理地图、测绘仪器的李参谋说:“李先生,怎么回事啊,咱们是不是连小鬼子的面都不打算照一下,就卷铺盖滚蛋啊?” 李参谋停下手:“我们的任务不是在这里跟鬼子打仗。” 赵参谋顺手抓起一支冲锋枪扔过去:“拿着,打鬼子天经地义,还分在哪儿啊!” 李参谋接住冲锋枪,随手放在一边:“对不起,你知道的,我的工作从来不是开枪。” 赵参谋:“可你是军人。” 李参谋:“军人又如何?英缅军,不是军人?可他们现在跑得比兔子它爹还快!” 赵参谋:“他们全是他妈没用的孬种!难道你要和他们比?” 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上校团长,此时任中英作战联络组组长的韩绍功带着卫兵出现在掩蔽部门口。韩绍功看上去35岁左右,浑身上下透着精明干练。身后跟着的卫兵高大魁梧,挺胸拔背。 韩绍功刚参加完中英作战联络组在毛淡棉的最后一次小组会,耳边还回响着英军上校淡淡的话语:“日军不喜欢我们的部署协调,在用炮弹欢送我们!” 军官们见韩绍功走进掩蔽部,都停下手中活儿。 P2-3 序言 电视剧《滇西往事》、《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陆续播出后,在海内外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用“好评如潮”四个字加以评价应该不为过分。为扩大三部作品的宣传影响力,根据广大电视观众的建议与要求,三部电视剧作者将电视剧剧本精心改编成三部纪实性文学作品。这种尝试与探索,值得鼓励、推崇和庆贺! 三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时刻、重要历史人物等方面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以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历史。为此,三部作品在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前提下,对一些情节作了必要的虚构与创作。这样做,决不是任意编造和杜撰历史。相反,这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所尊崇的伟大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真情拥抱与礼赞,也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所憎恶的侵略行径和历史罪人的无情抨击与唾弃。因此,三部作品中描写的一些情节和插曲尽管无据可查,然而我们却相信这些情节和插曲在当时是可能发生的,真正达到了史实有据可查、情节生动感人、高潮震撼人心的目的。我认为,这是三部作品的最大特点和难得之处。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祖国西南一隅的滇西,在抗日战争中本属祖国后方。然而,随着战事的演进和日本军国主义战略意图的改变,这里最终变成了抵抗日寇侵略的前线阵地。在那个异常艰苦卓绝的年代里,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既威武雄壮又可歌可泣,既振奋人心又目不忍睹,既气吞山河又悲壮剧烈的战争场面。在血与火交织的滇西抗战中,中国军队、云南民众特别是滇西民众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面对极其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切断中国唯一的抗战运输陆路交通线,攻取云南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最后占领整个西南及至中国的罪恶企图。他们开赴险象环生的缅甸,为和平正义而战;他们扼守波涛滚滚的怒江,不让侵略者前进半步;他们在龙陵、腾冲、芒市、畹町诸多战场上万众一心、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仅以收复龙陵为例,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集6个军12个步兵师近12万人,经过6个月的浴血奋战,牺牲官兵 36800多人,始将龙陵收复。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祖国西南边疆的钢铁长城,并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国门,用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写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滇西抗战的胜利,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正义、反对侵略的英勇壮举,是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英雄凯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巍峨丰碑。 今天,当我们回首那场异常残酷的战争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向参加过滇西抗战的抗日将士、爱国人士、爱国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由衷的敬意。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以致宝贵的生命捍卫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是他们,用自己的不屈行为唤起了民众的觉醒,为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他们,用自己的高尚品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是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同情与支持,最终联合起世界上的正义力量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并肩奋斗。总之,在那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中,参与滇西抗战的所有将士及爱国人士、爱国侨胞、国际友人建立了伟大的不朽功绩。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它们应该形成影视、小说、美术等艺术形式,子子孙孙永远流传下去。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使命,一种追求。我们高兴地看到,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们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这一重任。他们通过对滇西抗战的不断发掘,努力宣传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战斗力以及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自尊品格;不断讴歌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热爱祖国、共赴国难的团结意识以及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断赞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力量战胜敌人以及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创新精神;不断彰显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奉献精神。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件事:在缅甸的腹地东吁一带,至今散居着数以千计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及他们的后人。他们因当年的战事留在了异国他乡。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他们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开荒种地,买卖营生,艰难度日。60多年过去了,这些老兵及他们的后人硬是东拼西凑,用自己的血汗钱在东吁建立了一座规模不小的中国远征军纪念馆。馆前,一座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巍然屹立。一位90高龄的湖南籍远征军老兵向国内的参观者津津有味地讲解。末了,他站在纪念碑前向参观者发誓似地说道: “我们为正义与和平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这座纪念碑记录了过去,也告诉未来:谁想侵占中国,除非我们死绝!”老人铿锵有力的声音和异常激动的表情令参观者深感激动与震撼,也为之长久地思考与叹息。纪念碑成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及他们的后代们纪念、尊崇伟大历史和庄严事业的执著承诺。这种承诺必将成为他们承先启后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支柱。我在想,作为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们如果此时也站在东吁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前,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我想,他们同样会作出尊崇伟大历史和庄严事业,为我们民族承先启后开创美好未来提供越来越多优秀精神食粮的承诺!在一定意义上讲,屹立于缅甸东吁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和诸多反映滇西抗战的文学艺术品的作用与意义是一致的。它们在时时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滇西抗战题材十分丰富、广泛和深刻,尽管这三部纪实性作品从较大范围内对其作了深度挖掘,但这种挖掘不可能穷尽滇西抗战的丰富内容。它仍需要更多的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对这一“富矿”进行继续挖掘,以生产出更多震撼人心的传世精品。 我们期待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