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钟敬文散文》由钟敬文所著。书中收入了《水仙花》《啖槟榔的风俗》《残荷》《寄呈蘩君》《钱塘江的夜潮》《记找鲁迅先生》等散文作品。这些散文作品,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多年,有记事的,也有记物的、有回忆录,也有游记,它们抒发了作者的个人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发展的关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钟敬文散文/钟敬文系列/大家经典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钟敬文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钟敬文散文》由钟敬文所著。书中收入了《水仙花》《啖槟榔的风俗》《残荷》《寄呈蘩君》《钱塘江的夜潮》《记找鲁迅先生》等散文作品。这些散文作品,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多年,有记事的,也有记物的、有回忆录,也有游记,它们抒发了作者的个人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发展的关心。 内容推荐 这本《钟敬文散文》由钟敬文所著。 《钟敬文散文》是“大家经典书系”中“钟敬文系列”之一。书中所收散文,在内容上,多多少少抒发了作者各个散文创作时期的个人思想、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社会命运的关心。 目录 水仙花 荔枝 啖槟榔的风俗 再谈荔枝 残荷 莼菜 莲花 多识草木 虫豸 羊城风景片题记 海行日述 寄呈蘩君 钱塘江的夜潮 重阳节游灵隐 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欣赏的朋友 阻雨 买红墨水之行 到烟霞洞去 雨讯 太湖游记 为了民谣的旅行 碧云寺的秋色 孙中山纪念堂前的月夜 夜游卢沟桥 成都去来 西下庄通信 逝者如斯——此稿焚献于亡兄之灵前 请达夫喝酒的事是不果了 潜初去后 记找鲁迅先生 怀林和靖 悼西薇君 张妈 陶元庆先生 郁达夫先生的印象 故人的一侧面——纪念尚仲衣博士 纪念罗曼·罗兰先生 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回忆彭湃同志 人民的歌手——回忆冼星海同志 一个榜样·一篇宣言——追悼朱佩弦(自清)先生 增田涉教授的周年祭 回忆谷柳 纪念民间文艺创作家老舍先生 我们不能忘记的人——追怀大众诗人柯仲平同志 关于“风雨茅庐” 悼念绀弩同志 回忆黎锦熙先生 敬悼俞平伯先生 追怀秦牧同志 永刻在我心版上的老师——缅怀周六平先生 春长在——敬悼冰心女士 谈雨 忆社戏 想起五坡岭的母校 海滨 我与佛寺——西峰寺随笔 “五四”——我的启蒙老师 我与我们的时代·祖国 南国已深秋了 谈读书 谈买书 岁末杂感 始终没有一个“专职”的书斋 小汤山随笔 石桥塘 我与散文 试读章节 荔枝 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 ——东坡词 这实在使我时常想起来,有点懊恨,为什么不生在那周、汉故都的秦、豫之乡,又不生在那风物妩媚的江南之地,却偏偏生长在这文化落后、蛮僚旧邦的岭南呢?虽说在这庾岭之阳,南海之滨,也尽有南越南汉未荒的霸迹,白云西湖挺秀的河山,足以供我们低徊游眺,少摅爱美好古之怀,但翘首北望,毕竟不免于爽然自失啊! 然而,生息在这样边徼的地方,略略可以叫我们感到满意的,却不能不数及饮食之事了。我用不着把岭南一切乡土风味,一一地加以陈述,但略举叙一二有趣故事以当例示便得了。 昔者苏东坡被贬南来,食蚝,觉其味美,戒语他的儿子北归时休要告诉人家,恐怕他们因此求谪岭南。这是一则谁都知道的佳话。我再来另举一个大家不大晓得的民间传说吧。 俗传宋末,帝爵给元番追赶南下。一晚,行到我们海丰南山岭,腹甚饿,野人以饭菜——油尖米饭和粗鳞针——进之。帝食次,觉风味大佳,因叹道: 玉饭送金汤, 何必作君王? 好了,不抄了,别使馋吻的朋友听得垂涎吧。 在凡百水果都很繁盛的岭南之区,最使我爱吃的一件,该无过于荔枝了。谈到荔枝,我们总要想起唐宋两位艺术家的故事吧。这两人,一是李三郎的妃子杨玉环,她生长于西蜀,酷嗜他们故乡的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确是当年事情迫真的写照啊。后来妃子死去,三郎一回见到进贡的荔枝,想起他从前的爱侣,还禁不住为她凄然饮泣。一是东坡,他是个著名饕餮的学士。他贬到我们岭南来,竟像是天爷爷特赐他一场饱吃的好机会一样。在许多食品中,他尤特别喜欢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不是此老馋态自行证实的绝好“招供”吗? 你们有不曾见荔枝的朋友吗?我想总该不会有吧。因为至少你们是可以从罐头的食物里见到的,虽然在那里的已经少变了形态,而且仅仅是它的肉身。若你们万一有不曾见过它的,那末,你们要从文字里求满足时,最好是去看自居易那篇简短的《图序》。因为他写的虽不必十分相像,但总算得其近似了。(听说宋朝的蔡襄,做过一部《荔枝谱》,不知内容说的怎样。我既没有见过,也就不便多说了。) 荔枝的为物,我们不必待啖喝了它的雪白的嫩肉和香醇的甘浆而后,才知道它是果中的佳品;便是起初看了它的外形,已经够知道它是很“艺术的”了。柿红的果皮上,印着龟甲似的花纹,这不是很美观么?它种果皮,或过粗糙,或伤平滑,或色泽不佳。方之于它,真像有上下床之别!记得前人把龙眼叫做“荔枝奴”。这若然只限于生熟的时期前后来论,我也可以不必多说;若含有两者性质上比拟的意思,那末,我就不能首肯了。因为,像那样土劣的龙眼子,——只有苍蝇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做它的奴婢也有点不配啊!这么一来,也许有人要说我把荔枝看得太名贵了,但我想若平日赏识过它的,至少也该不说我在这儿撒谎吧? 我们这里荔枝上市的时候,大约正是在大地如火炉般热烘着的五六月。这时,杨梅、李子等,已经渐渐过去,黄皮子、山梨等,又多俗而寡味,荔枝总算是一种当行出色的水果了。我们当日影已斜的午后,或银月初上的黄昏,独自的或多人的,坐在那清风徐来,绿荫如盖的树下,吃着这一颗颗晶丸般的荔枝,比起古人“浮瓜沉李”的故事,不知谁要风韵得多?犹记得数年前曾以荔枝一筐,馈送某女郎,简上附以诗云:“眼前三百堪消夏,纤指无劳雪藕丝。”实在的,这种风味,即比之杜甫所盛称的“公子调冰人,佳人雪藕丝”,也何须多让呢? 吾粤有著名的荔枝湾,其地荔枝夹岸,白莲满塘。相传是南汉时候的昌华旧苑。每当夏季,荔枝繁结,避暑游人,云簇于此。我数年前客广州,正值岁暮天寒,不是它轻红高挂,招徕游客的时候,所以无缘打桨一至其地,畅尝所谓仙城风味。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可惜呢。 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九日,写于饱啖荔枝之后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