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马尔基尔在新作《超越华尔街——成功投资的十大守则》中,用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实例告诉我们:投资没有捷径,只有尽早谋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马尔基尔提出了成功投资的十大守则,旨在帮助投资人了解投资理论与实务,以培养健康的投资观念,告诉个人投资者如何在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投资工具中,运用规划,打败对所谓的投资专家的迷信,获得财富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该书集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以生动诙谐、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投资的真谛和成功的秘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超越华尔街--成功投资的十大守则(漫步华尔街的精华版)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伯顿·马尔基尔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伯顿·马尔基尔在新作《超越华尔街——成功投资的十大守则》中,用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实例告诉我们:投资没有捷径,只有尽早谋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马尔基尔提出了成功投资的十大守则,旨在帮助投资人了解投资理论与实务,以培养健康的投资观念,告诉个人投资者如何在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投资工具中,运用规划,打败对所谓的投资专家的迷信,获得财富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该书集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以生动诙谐、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投资的真谛和成功的秘诀。 内容推荐 作者伯顿·马尔基尔是研究证券市场和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家, 曾任华尔街证券分析师与美国总统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普林斯顿化学银行客座教授,并担任了数家大型投资公司的董事,是国际投资界的著名人物。 这本马尔基尔的新作《超越华尔街——成功投资的十大守则》用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实例告诉我们:投资没有捷径,只有尽早谋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马尔基尔提出了成功投资的十大守则,旨在帮助投资人了解投资理论与实务,以培养健康的投资观念,告诉个人投资者如何在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投资工具中,运用规划,打败对所谓的投资专家的迷信,获得财富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录 前言与致谢 第一部分 投资要点 要点一 解雇投资顾问 要点二 关注四种投资类别 现金 债券 股票 1.股价泡沫 2.郁金香狂热 3.南海泡沫 4.互联网狂热 5.从教训中学到什么 房地产 要点三 理解风险与回报的平衡关系 第二部分 投资守则 守则一 尽早储蓄:时间就是金钱 贯穿美国历史的投资回报 复利奇迹 百万美元的差异 守则二 逐步积累:致富的唯一捷径就是定期储蓄 精明储蓄小窍门 1.先行扣付 2.制订储蓄渐增计划 3.精打细算 4.改变一两个消费习惯 5.考虑机会成本 6.节约开支 7.还清信用卡欠款 迎头赶上的策略 1.缩减生活开支,现在开始储蓄 2.晚几年退休 3.最大限度地利用房子的价值 退休计划 邻家的百万富翁 守则三 未雨绸缪:参加保险并保有现金 建立现金储备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银行存单 网络银行 国库券 免税货币市场基金 购买保险 可变年金 守则四 合理避税 个人退休账户 罗斯个人退休账户 年金计划 1.401(k)和403(b)年金计划 2.自由职业者年金计划 3.投资于何处 退休计划中储蓄方式的先后排序 告诫 可利用的新兴税收优惠工具 教育基金免税储蓄攻略 1.“529”大学储蓄计划 2.教育储蓄账户 3.教育储蓄债券 最佳避税策略 守则五 根据投资个性匹配资产组合:教你如何配置 资产 再次提醒风险和收益 投资的时间期限 风险承受能力 个人心性 再平衡或保持平稳心性 守则六 永远牢记多样化是规避灾难的制胜法宝 多样化的好处 一个投资惨败的故事 某些401(k)计划的潜在危机 多样化到什么程度才算足够 是否需要国际多样化 资产类型多样化 投资时问多样化 守则七 成本至上,不要相信吹鼓手 付清所有信用卡账单 留意共同基金的费用 成本对所有金融产品都至关重要 不要全部包管 守则八 尊重市场智慧 为什么市场比你聪明 一时聪明不代表一世聪明 择时并非万能 为什么大部分专家只能得C 每年有没有积极管理的基金经理胜过市场 哪些基金经理可以得A 1.机会的重要性 2.成功者独特的投资方式 3.永远无法提前知道谁将成为胜利者 守则九 历史证明的取胜之道:模仿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 指数基金的优势 并非所有指数基金完全一样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资产类型的指数基金 选择什么指数,什么基金 生命周期资产配置指南 守则十 不要成为自己的头号敌人:规避愚蠢的投资错误 过分自信 羊群行为 控制的幻想 损失厌恶 其他心理缺陷 1.冲动的热点推荐投资 2.金罗美换牌行为 3.信奉完美计划 忽略成本 介人新发行股票 第三部分 总结:一张投资记分卡 指数化操作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结语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股价泡沫 投资者需要知道,股票市场时不时就会疯狂表现一下。用华尔街的术语,就是“泡沫时代”。股市疯狂通常与某项创新性产品发明、新的商业机会或令人兴奋的新技术出现有关。投资者更需知道,人们在狂热的时代容易失去理智,常常被一些千奇百怪的投资理念所诱惑,并且倾其所有投入进去。经验是最残酷的老师——给你尝点儿甜头,最终却收获苦果。了解一点历史,或许能够让你吸取教训,不用付出真实代价。 在每个时代,总有一些非常荒唐的投资故事,投资者被盈利前景冲昏了头脑,失去了对市场的理性判断。故事开始常常是这样的,投资者看到某只股票价格不断上涨,周边不断有人从这只股票获得收益,于是毫不犹豫地投入进去。正如经济历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所说:“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比朋友变富这一事实更能扰乱投资者的心性和判断。”畅销书《非理性繁荣》的作者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也将这种自我强化的过程称为“正反馈循环”(Positive Feedback Loop)。任何资产泡沫最初都产生于价格上涨,上升趋势激励了更多投资者购买,反过来形成更高的利润回报,引诱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整套机制类似一种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必然有越来越多贸然进入的投资者从早前投资者手中买下这些资产,直到最后一个笨蛋接下最后一棒。下面将用三个鲜活的泡沫故事揭示这一过程,第一个故事来自17世纪的荷兰,第二个故事来自18世纪的英国,第三个故事来自20世纪末的美国。 2.郁金香狂热 这一典型的泡沫事件虽然与股票市场毫无关系,但它完整地揭示了狂热的投机行为如何造就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泡沫。一直以来,郁金香球茎在荷兰随处可见。直到某些球茎被某种不知名的非死亡病毒感染后,开出的花具有非常耀眼的杂色花纹,狂热投机从此开始了。荷兰人高价评估这些被感染的球茎,而且球茎越古怪价格越高。随着价格上涨,人们纷纷将郁金香球茎当成可靠的投资,从而推动价格更快上涨,并且诱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人其中。查尔斯·麦基(Charles MacKay)在他《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一书中记载了这一事件。并且指出,因为郁金香投机,荷兰正常的产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贵族、市民、农户、工人、水手、男仆、女佣,甚至烟囱清理工和老妇人都涉足进来。”每个人都臆想着郁金香热情能够长久持续,世界各地的买家将来到荷兰,从他们手中不问价格地相互抢购。 在泡沫最鼎盛的1637年早期,一株稀有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可以相当于贵族们的一座城堡。最终,郁金香球茎价格如此之高,一些投资者出于审慎起见,选择了卖出。很快,其他人也选择了同样的卖出策略。就像巨大的雪球从山顶轰然滚下,郁金香球茎价格以加速度方式迅速下跌。几乎在顷刻之间,狂热变成了惊恐。价格降之又降,一直到大部分郁金香球茎变得分文不值,成千上万名投机者纷纷破产。曾几何时,他们都幻想着能够非常容易、不费气力地获得巨额财富。 3.南海泡沫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距第一个故事大约100年之后的英国。1711年,南海公司(The South Sea Company)成立。该公司购买了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来帮助政府恢复信誉,作为回报,公司拥有了去南海的贸易垄断权,从而大大地刺激了人们对南海公司去新世界开展贸易的利润预期,特别是英国和西班牙之间已经停止了战争。于是,关于南海公司的财富神话在投资者之间不断流传,南海公司的股价几乎上涨了十倍,人们的投机狂热被完全激发出来。 这些被愚弄的人们不只是希望从南海公司中赚取财富,投资者不断寻找新的投机目标,以便得到最早的机会。正如今天的投资者不停地寻找下一家微软公司,在18世纪的英国,他们希望找到下一家南海公司。在中介商的组织和推动下,一大批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上市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饥渴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涌现一些独创的甚至是荒诞的融资计划——包括从西班牙大量进口公驴(尽管在英国有大量的公驴供应),以及一家新上市的机关枪公司承诺要颠覆战争艺术,它们的机关枪既能发射圆形子弹(用于对付基督教徒),也能发射方形子弹(用于对付异教徒)。不过,最后的战利品属于那些中介商,他们到处宣扬“某某公司承诺丰厚的收益,但是没人知道这些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 当所有投机陷入疯狂,泡沫最终都要破灭,投资者在这段时期新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中损失惨重。在南海泡沫中遭受损失的大人物包括牛顿,最后也无奈地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人们的疯狂。”P16-19 序言 学者们都热衷于交流研究成果,有些人甚至喜欢将自己鼓吹的理论付诸实践。我的工作主要担任一些管理数千亿美元资产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委员会委员,我所鼓吹的理论通常仅限在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对学者而言,写一点面向普通大众的读物,特别是有关公众热衷的话题,也相当重要并且很有意义,有助于缩小学术研究和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对我而言,已经完全沉浸在工作乐趣之中,也被说服了再次出版一本普及读物。 1973年,《漫步华尔街》正式出版,主要体现了我对股票市场的学术研究成果,该书获得了空前成功,至今已出了八个版本。但是,这是一本厚达500页的学术著作,充满了复杂的图表。很多读者需要这些投资建议,但是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去阅读和研究。基于此,出版商Drake MeFeely给我建议:“能不能写一本200页左右的书,将《漫步华尔街》中经过时间检验的那些投资建议提炼出来,读者即便对证券市场一无所知,或者对数据特别反感也能完全接受。” 我立即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而且,随着对证券市场研究得越深,从事投资管理工作获得的经验越多,越发现一些非常简单的投资策略,可以使个人投资者甚至比投资专家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同时承担更小风险。本书的目的就是提炼一些具有广泛实践意义的投资守则,即便是金融外行的读者也能读懂并完全接受,从而为他们的投资行为提供确实有效的指引。 非常感谢一直支持和帮助我的朋友们。很多研究助手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包括Tim Kirby、Derek Jun、Ananya Lodaya、Adam Rilander、Ray Wang以及Basak Yehekin。特别感谢Costin Bontas提供的很多有用分析。感谢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 of Investment Companies)提供的数据,用于验证书中提出的投资守则都经得起历史考验。感谢Kevin Loughlin和Crystal Shannon在数据处理上的帮助。感谢Ker Moua忙前忙后的应急协助工作,比如提供数以百计的各种数据。 非常感谢我的助手Diana Prout。在准备本书过程中,是她将所有草稿和口述转化成了可读的文本资料。同样,也要感谢Phyllis Fafalios和Karen Neukirchen帮我完成的打字工作。 感谢职业作家、编辑Patricia Taylor所作的杰出贡献,过去很多项目也全靠她的鼎力支持。是她通读了全书的手抄稿,并对行文方式、组织结构以及具体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Patricia Taylor在阅读草稿方面具有非凡的能力,能够发现没有阐述清楚但外行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与W.W.Norton出版公司的合作非常愉快,Drake McFeely是本书的编辑,他的意见非常有建设性,并且促成我在第三版中增加了“投资记分卡”和“常见问题及解答”两部分内容。Eve Lazovitz的意见对我也很有启发,初稿编辑Ann Adelman同样如此。 在所有工作中,妻子Nancy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她通读了全书的两次草稿,并大大地提高了全书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够比她给我更多的爱和支持,她是我快乐的源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