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骂的方法教育孩子,历来是中国父母的拿手好戏。“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一直是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教子经验”。虽然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是,简单粗暴地打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对青少年身心的严重摧残,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尽管打骂教育的危害尽人皆知,但许多家长有时却感到很为难——有没有比打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呢?答案当然是“有”。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启发。那么如何启发呢?看完本书,你就会知道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启发比打骂更有效--启发式教养孩子的60个关键 |
分类 | |
作者 | 成墨初//路军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用打骂的方法教育孩子,历来是中国父母的拿手好戏。“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一直是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教子经验”。虽然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是,简单粗暴地打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对青少年身心的严重摧残,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尽管打骂教育的危害尽人皆知,但许多家长有时却感到很为难——有没有比打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呢?答案当然是“有”。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启发。那么如何启发呢?看完本书,你就会知道了。 内容推荐 你常常觉得自己与孩子有距离感吗? 你常常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烦恼吗? 你常常与孩子因各种问题而发生争执吗? 你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而沮丧吗? 如今的父母应该懂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反而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以激励、赏识和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反而更能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性格。 本书向广大家长介绍了不打不骂教育孩子的新方法,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健康、愉快的关系,使父母能够在关爱、尊重、引导中培养出更出色的孩子。 目录 序:有一种教育叫启发 第一章 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合格引路人——明智父母应该掌握的教子艺术 关键01:消除隐患,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02:注重身教,给孩子当好人生榜样 关键03: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天性来教育 关键04:能说会听,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关键05:做人第一,培养孩子的品德最重要 关键06:适当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 关键07:素质为本,不要过分重视孩子的考分 第二章 不打不骂,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和孩子建立和谐、美满的亲予关系 关键08: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对待孩子 关键09:孩子的事情都要与孩子商量 关键10: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关键11: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讲话 关键12: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关键13:从生活细节上体贴孩子 关键14:让孩子感觉到深沉的爱 关键15:学会跟孩子讲道理 第三章 放大优点,随时给孩子鼓掌——让孩子在尊重,赏识和激励中成长 关键16:尊重孩子的秘密和个人隐私 关键17: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 关键18: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关键19:在他人面前赞扬孩子 关键20:肯定和欣赏孩子的闪光点 关键21:及时夸奖孩子的良好行为 关键22:适时灵活地激励孩子 第四章 大胆放手,让孩子做生活的主人——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 关键23:藏起一半爱,理性地爱孩子 关键24: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 关键25:主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 关键26: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关键27:强化孩子的竞争意识 关键28:自律自控,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关键29:教孩子学会打理钱财 关键30: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第五章 因材施教,铸就孩子的美德——塑造让孩子终生受益的优良品质 关键31:诚信——培养“言必信,行必果”的孩子 关键32:爱心——让孩子具有博爱的胸怀 关键33:善良——叩启孩子的纯洁天性 关键34:感恩——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关键35:勤奋——勤奋是孩子成才的 关键 关键36:负责——益人益己的诚信行为 关键37:孝心——开启孩子心灵的善之源 第六章 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成就孩子未来的良好习惯 关键38:科学饮食,让孩子身体更健康 关键39:帮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关键40:让孩子成为热爱劳动的人 关键41:节俭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关键42:教孩子懂得时间就是财富 关键43: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关键44: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第七章 深爱滋润,切勿对孩子的心灵施暴——关注心理健康,打遣阳光孩子 关键45:让自卑的孩子挺起胸膛 关键46: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关键47:焦虑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键48:懦弱的孩子难以成功 关键49:暴躁脾气的孩子难成大器 关键50:孤独是束缚孩子的囚笼 关键51:嫉妒是啃噬孩子心灵的毒虫 关键52:让孩子从小远离虚荣的侵蚀 第八章 巧妙引导,把孩子培养成学习高手——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53: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54: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关键55:让孩子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关键56: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57:指导孩子预习功课 关键58:让孩子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 关键59:复习,和孩子一起重温知识 关键60:帮孩子掌握考高分的技巧 试读章节 关键01:消除隐患,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流传了几千年,直至今日仍然受到众多教育专家和父母的赞扬和肯定。这个古老的家教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有必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教场景 今年上四年级的小玉从小就是个让父母特别省心的孩子。由于父亲工作变动,全家临时搬到了另一个城市。他们的新家位于一个菜市场附近,小区前的那条街道每天人来车往,热闹非凡。周末的时候小玉也会经常跟随母亲去菜市场买菜。 有时候他自己也会去那里找伙伴们玩。慢慢地,母亲发现儿子变了,坐着的时候喜欢搭着二郎腿,学习的时候也总是动来动去的,东张西望,甚至有时侯嘴里还会蹦出脏话。母亲特别疑惑,不知道孩子怎么回事。经过几天的观察,她发现原来孩子在学市场里一些闲杂人员。于是,她马上和丈夫商量,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搬家。 专家分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这些良好习惯都是从周围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之中习得的。因此,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孩子顺利、健康成长的关键。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感到好奇,同时他们也急切地盼望能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快地融人这个世界,于是他们就尽力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其他成员的一举一动,周围人们的举止行为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他们模仿周围环境里人们的言语、动作,并慢慢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因此,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父母就要时刻注意环境对他们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如果孩子总是听到热情洋溢的歌声,他们也会受到歌声里传达出来的情绪的感染,从而热爱生活。如果孩子总是听到低迷的乐曲,曲调中传达的消极情绪同样会感染他们的内心,长此下去,孩子更加容易养成孤僻、悲观的性格。 这些孩子们在人生初期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很可能会持续一生。而且一般来说,环境因素是比较稳定的,孩子经常受到不良情绪的感染就会让他们的情绪体验固定下来,成为一生的习惯和性格。 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却常常因为父母的忽略而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父母长年来形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正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但是父母们却不自知。 给父母的教子处方 消除孩子成长环境中的不良影响,为孩子去除成功路上的障碍,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是每个父母的责任。 处方一: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甚大,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丹丹今年十岁,以前她的父母工作忙,一直让她寄住在乡下奶奶家。最近,为了女儿能受到更好的教育,父母决定把她接回来。为此,妈妈特别精心地为她装饰了卧室,给她买了一些玩具摆放在床头,在墙上挂满女儿从小到大的一些漂亮照片,在小书架上整齐地摆放了孩子最爱看的漫画书和其他书籍。 而且。妈妈还特意花了几天的时间折了许多纸鹤,把它们用细长的线串起来,作为门帘挂在她的小床边。辞别相处多年的奶奶,有些不安的丹丹看到父母为她安排的新家,心里变得踏实多了。 尤其是丹丹的父母相亲相爱,家庭气氛和睦快乐。他们尊重和爱护丹丹,在生活上关心她,在学习上帮助她,还经常带丹丹一起去郊游,和她聊天。因此,丹丹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环境,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家庭成员之间要融洽、平等地相处;当着孩子的面夫妻不要吵架,要相互信任和关心;父母要经常在生活细节中体贴孩子,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但不要事事包办。父母应该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处方二:为孩子选择良好的社会环境 孩子总是根据周围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为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父亲早逝,由母亲倪氏独自抚育。他们住在曲阜城郊,村旁是一大片墓地。孟子常看出殡的场面,于是学会了打幡、摔盒、吹喇叭,甚至模仿死者亲属们的各种哭法。倪氏发现这种情况后,非常担心。 于是,她匆匆将家搬到了邹国的都市。新家离闹市较近,孟子又喜欢起上闹市去玩。在那儿,他学会了五花八门的叫卖声,模仿起商贩们尔虞我诈的花功夫来。倪氏得知后,更加焦急,毅然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她选择了一处离学校不远的住所,孟子每天都能听到校园中传来的郎朗读书声,看到一幕幕尊师爱生的场面。于是,他开始模仿师生们的样子来,并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在居住环境选择上,父母应该多考虑绿化比较好、容易接近自然、社区文化活动比较多一些的小区;在学校环境的选择上,父母应多考虑学校的文化环境,不要一味重视学校的升学率和硬件设施建设等。总之,在孩子社会环境选择上,父母应首先考虑选择具备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气氛的环境。 处方三: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冬冬今年正在上四年级,他的作业并不多,但总是写几个小时还没有完成,爸爸觉得很奇怪。一天,他去冬冬的小书房,发现孩子的小书房几乎成了玩具房。原来冬冬把所有的玩具都拿到了书房,各种各样的玩具、作业本、文具横七竖八地躺在孩子的书桌上。 他写会儿作业就抱起布娃娃看一会儿,或者拿起变形金刚玩一会几。爸爸立即要求冬冬把所有的玩具放回自己的卧室,然后把所有的书本和文具都摆放整齐。当冬冬把这一切收拾完毕后,他一脸不高兴地回到书桌前开始写作业。 爸爸耐心地开导他;如果你边写作业边玩,玩也玩得不开心,作业也写不好。冬冬听完后,觉得爸爸说得很有道理,便开始认真地写作业。在爸爸耐心的监督下,冬冬终于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书桌上,不要放与学习无关的物品,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干扰;鼓励孩子把书桌收拾干净、整洁,把文具和书本等摆放整齐。孩子无休止地寻找乱放的课本、笔记本、尺子、钢笔等,容易引起情绪烦躁,而且也很耽误时间,进而妨碍学习。 …… P2-5 序言 有一种教育叫启发 用打骂的方法教育孩子,历来是中国父母的拿手好戏。“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一直是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教子经验”。 虽然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是,简单粗暴地打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对青少年身心的严重摧残,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尽管打骂教育的危害尽人皆知,但许多家长有时却感到很为难——有没有比打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呢? 这个故事会给我们深深的启发: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做育才小学校长的时候,一次看到一个叫王友的孩子在用泥巴砸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 放学后,王友战战兢兢地来到校长办公室前,准备挨训。但陶行知还没有到,他只好垂头丧气地等待。过了一会儿,陶行知来了,从兜里掏出一块糖递给他。陶行知解释说:“我们约好放学后在这里见面,你来了,我却迟到了。这块糖是奖励你守信用的。” 王友疑惑地接过糖。 谁知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王友:“这块糖也是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要打人时,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敬我,能听我的话。所以我要奖励你。” 王友的眼神更加疑惑,迟疑地接过糖来。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我已经调查明白了,你之所以打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能替女生出头,说明你很有正义感啊。这块糖也应该奖励给你。” 王友感动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他哭着向陶行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 他又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好孩子,拿着。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个勇敢的孩子,我就再奖励你一块糖果!’’王友哽咽着接过糖果,说:“校长,我以后再也不会犯打人的毛病了! ” 陶行知不打不骂,自始至终没有用一句责备的话却让王友心服口服,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种教育方式,不妨可称之为启发式教育。 陶行知正是用启发式教育,让王友感受到了校长对自己的理解与尊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使他主动承认错误,最终实现了教育的目的。 所谓启发式教育,就是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完全拒绝训斥、责备和打骂等负面教育方式,而采用引导、鼓励、帮助、赏识、启发和发现等正面方式的人性化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许多成功人士都得益于父母的启发,正是这种启发不断激励着他们,让他们坚定地走向了成功。 启发式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心灵处于接受状态而获得信心和动力,让他们真正思考为什么那些行为是错误的或者为什么不应该那么做。因此,当孩子不服管教或者行为不当时,不要急于做“当下”的指责或惩罚教育,而应做“滞后”的启发式教育。学会情绪管理,指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任何惩罚更有效。 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感动,孩子不需要太多的指责,而需要实际帮助。父母要学习科学的方法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不打不骂启发孩子共同成长。 但由于家长教育的缺失,许多家长长期处在痛苦的“三无”状态,即“无知”(无知识准备)、“无法”(无科学方法)和“无奈”(现实无奈状态)。大部分家长虽知道家庭教育重要,但却不知应从自我教育——“家长教育”人手,更准确地说家长都处于口头上“重要”,但行动上“不紧要”的状态,根源就是绝大多数家长都缺少科学完整的教子观念、方法和工具,而这本书将会给我们家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 齐大辉 中国家长教育工程主持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