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一次海上航行中遭遇风暴,外科医生格列佛意外闯入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可思议的冒险从此开始了:在小人国遭遇战争,成功退敌后成为万人崇拜的大英雄;在大人国被当作玩偶,冒险出逃九死一生;在飞岛国,黑自颠倒、是非混淆的怪现象让人哭笑不得……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让人快乐大笑的同时又引人思考。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暗讽,也为本书赢得极高荣誉,使其成为英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格列佛游记(世界海洋文学经典)/蓝海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
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因为在一次海上航行中遭遇风暴,外科医生格列佛意外闯入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可思议的冒险从此开始了:在小人国遭遇战争,成功退敌后成为万人崇拜的大英雄;在大人国被当作玩偶,冒险出逃九死一生;在飞岛国,黑自颠倒、是非混淆的怪现象让人哭笑不得……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让人快乐大笑的同时又引人思考。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暗讽,也为本书赢得极高荣誉,使其成为英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荒诞、奇特、滑稽的故事。以寓言形式,对当时英国的时政、世道、人性进行了无情的讽刺。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在一次航海遇险中,沦为了小人国的俘虏,这里的居民只有格列佛的十二分之一大,国内却政党倾轧,教派纷争,战祸连绵。格列佛好不容易才从这里逃脱,却又在一次航海意外中误人巨人国,成为了当地巨大居民们的掌上玩物,继而在飞岛国和慧驷国的奇遇,又使得他经历了种种奇异的冒险…… 试读章节 我叫格列佛,十四岁那年,被父亲送进英国剑桥大学的意曼纽尔学院学习。我在那里埋头苦读了三年。 虽然学费不是很高,但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还是负担太重了。于是,我又到伦敦著名外科医生詹姆斯·贝茨先生手下做了学徒,一干就是四年。这期间,我用父亲寄给我的钱学习了航海及数学中的一些知识,对于立志要出去旅行的人来说。这些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后来,我辞别了贝茨先生,在父亲和亲戚的资助下到莱顿学习医学,因为我知道在长途航行中.医学也是非常有用的。 我在莱顿学习了两年零七个月。回来后不久,我就到一艘“燕子”号商船上当了一名外科医生,期间曾去过一些地方。三年后,我在伦敦租房开了一间医学诊所,并结了婚。 两年以后,因诊所的生意日渐萧条,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再度出海。 我先后在两艘船上当过外科医生,空闲的时候阅读了大量书籍。到岸后,我喜欢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学习当地的语言。六年中我曾几次航行到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也赚了一点钱。不过,最后一次航海却不怎么顺利,使我开始厌倦了海上生活,想待在家中与老婆孩子一起过平淡的日子。我搬了几次家,希望能在水手帮里揽点生意,结果却不尽人意。 三年过去了,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于是我接受了“羚羊”号船主威廉·普利查德船长的优厚酬劳,去南太平洋一带航海。一六九九年五月四日,我们从英国西部的海港布里斯托尔起航。 我们的航行最初还是很顺利的。不料,在去往东印度群岛的途中,我们遭遇了一阵强风暴,更糟糕的是,船触礁了。 我和五名船员乘坐救生艇竭尽全力逃生,可还没划出去多远就筋疲力尽了,于是只好听凭海浪的摆布。半个小时后,突然一阵北风吹来,一下子将小艇掀翻了。 小艇上的同伴以及大船上的其他人估计全都完了。我在海里听天由命地游着,眼看再也无力挣扎时,忽然觉得水已经变浅,而此时风暴也大大减弱了。我差不多走了一英里才上岸,一路上看不见任何房屋或有居民的迹象。我再也没有力气了,只想躺下来睡一觉。草软绵绵的,我很快就睡着了,睡得很香。 醒来时,天已亮了。我想起来活动活动,却怎么也动弹不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胳膊和腿都被牢牢地绑在地上;头发也被同样地绑着,浑身上下感觉绑满了一些细细的带子。我听到周围一片嘈杂声,可我躺在那里,除了天空什么也看不到。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有东西在我左腿上慢慢地向上爬,爬过我的胸脯,几乎到了我的下巴前。 我使劲往下看,发现一个身高不足六英寸、手持弓箭、背着箭袋的家伙!我感觉到至少还有四十个同伙走在他的身后。 我大吼一声,吓得他们掉头就跑,但是很快又都回来了,其中一个竟敢走到能看清我整个面孔的地方,看了一会儿,突然尖声高喊: “海琴那·德古尔!”其他的人跟着重复了几遍,可我也搞不清楚那是什么意思。 我躺了那么长时间,很不舒服,于是用力挣断了绳子。忍痛拔出钉在我左臂上的木钉。 P1-3 序言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创作的一部杰出小说。 作为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巅峰之作,这部小说堪称是幻想、探险和讽刺的一次完美结合。 自1726年发表以来,《格列佛游记》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受到不同年龄、不同领域读者的喜爱。 《格列佛游记》的主人公经历盼四段离奇航海冒险不仅令读者感到神奇和兴奋,其深远的小说内涵更能引人深思。 一、斯威夫特和小说创作背景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论家和讽刺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因父亲早亡,他很早就寄居在叔父家中,由叔父抚养长大。15岁时被送至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但他却偏爱历史和文学,相反却厌恶哲学和神学。 1688年,乔纳森·斯威夫特前往英国,做了远亲穆尔庄园主人威廉·邓波尔爵士的私人秘书,直到1699年邓波尔去世。在他担任秘书期间,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并开始接触当时的政治,养成了分析事物的才能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他开始察觉到贵族阶级和平民百姓之间的深刻矛盾,决定采用一种讽喻的笔法来针砭时弊。 1699年,乔纳森·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附近的一个教区担任牧师,但为教会中的事务常去伦敦,后来卷入了伦敦的辉格党和托利党间的权利争斗。 1710年,托利党获胜组阁,乔纳森·斯威夫特受到托利党首领的器重,担任该党刊物《考察报》主编。当时英法因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而长期交战(1710—1713),人民蒙受苦难,统治集团却大发国难横财,乔纳森·斯威夫特写了一系列反战文章,其中一篇《联盟军和前任内阁发动和进行这场战争的行为》(1711)揭露了骇人听闻的贪污行为,举国哗然,对1713年英法签订和约产生了直接影响。 1714年托利党人失势后,乔纳森·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任都柏林圣帕特尼克大教堂的副主教.同时着手研究爱尔兰现状,并积极投入争取爱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最后都破灭了。一生的坎坷使他变得愤世嫉俗,饱览上层腐恶更令他愤懑不已,不吐不快。 乔纳森·斯威夫特怀着对暴政的满腔仇恨,对受剥削、受奴役者的诚挚同情,拿起散文、讽刺小说两件武器猛烈地抨击英国王朝的腐败、昏暗和罪恶。他以大量政论和讽刺诗等作品抨击地主豪绅和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读者热烈欢迎。而他的讽刺小说则影响更为深广,所以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在1720—1725年这段政局动荡的岁月里,乔纳森·斯威夫特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格列佛游记》,1726年,此书以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匿名出版。 晚年的乔纳森·斯威夫特内心十分孤独,只限于和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交往。他本人也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许多人甚至认为他已完全疯了。 1745年10月19日乔纳森·斯威夫特辞世,终年78岁,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格列佛游记》的创作大约开始于1720年,其构思源于乔纳森·斯威夫特对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行径的憎恨。小说包括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英国医生格列佛的航海漂流旅行记录。乔纳森·斯威夫特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现实,极尽讽刺之能事,对英国的君主政体、司法制度、殖民政策和社会风尚进行了揭露,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讽刺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腐败。 《格列佛游记》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 首先,乔纳森·斯威夫特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同时他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才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而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则表现得更为集中突出。比如1688年英国政变后,托利党和辉格党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而实际上他们都代表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乔纳森·斯威夫特抓住了议会党派斗争的本质特点,创造了小人国的高跟党和低跟党。 再如针对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和剥削,乔纳森·斯威夫特创造了飞岛上的人与地上的人民之间的斗争。这些虚构的情节就把现实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集中、更为典型,而且更带普遍性。 同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以漫画式的夸张技巧无限扩大了耶胡、勒皮他人和长生不老的人的可恶和怪诞的形象,他还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极为成功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的现实。乔纳森·斯威夫特还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从而产生了强有力的反讽效果。 作为一位站在时代高点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世界文学的伟大宝藏。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尖锐深邃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乔纳森·斯威夫特在对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进行无情、辛辣的讽刺、抨击时,有的直言相讥,有的利用异邦人的唇舌,有的隐喻挖苦,有的以兽讥讽人,凡此种种,风趣滑稽,神情皆备。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虽然作品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由于作者精确、细腻、贴切的描述,使人感觉不到它是虚构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文笔朴素而简练。他曾经声明:“我宁愿用最简单朴素的文笔把平凡的事实叙述出来,因为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向你报道,而不是供你消遣”。小说文字简洁生动,故事性强,因而数百年来,《格列佛游记》在欧洲各国雅俗共赏,妇孺皆知。 二、科学的担忧 《格列佛游记》可以说是对18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全方位讽喻,乔纳森·斯威夫特通过故事主人公格列佛之口历数了英国在政治、科学、伦理、法律和思想多方面存在的弊端,更以辛辣笔法对兴盛的理性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格列佛游记》的许多情节都反映了乔纳森·斯威夫特对理性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的认可,比如他对格列佛所游历各地政体、法律、建筑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对数字的应用更是力求精确,足以说明科学理念对其影响之深。然而,他以超前的眼光审视时下被奉为权威的理性,对理性的实质和目的进行了反思,更用诙谐甚至是科学而精确的语言对当时人们对理性的盲目崇拜和极端的使用进行了尖刻的讽刺。 比如,格列佛对小人国的数学和机械技能大加赞赏,对飞岛的飞行原理更是作了科幻般的描述。而乔纳森·斯威夫特在这种科学的浓烈氛围中以一种特有的视角审视着科学的发展,从他者的立场质问科学的本质和目的。在大人国,格列佛向国王谈到火药和枪炮的用法和威力,想将制造枪炮的技术敬献给国王以得到更多的赏识。然而,在了解到火器的破坏力后,国王竟勃然大怒,在他看来发明这种机器的人一定是恶魔天才、人类公敌,他本人宁可丢掉半壁江山也不愿意获知这种秘密。火药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然而在国王看来却是邪恶的东西,而且还惊异于这种“小小的昆虫”竞有如此不人道的想法。 乔纳森·斯威夫特正是通过这种角度来审视和批判科学理性和成果的滥用。他接下来对飞岛国的描述进一步展示人在纯粹而极端的科学理性控制下的癫狂状态。这个国家的国王及臣民整日陷在苦思冥想之中,甚至需要“拍手”的击打才能回到现实中来。这个国家在天文和数学方面很发达,但很多人总是惶惶不安,心里一刻也得不到宁静,而令他们担忧的是,天体会发生若干变化。正如格列佛所述,这个地方的人们既不能安眠,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完全成了理性的受害者。 更为夸张的是,飞岛国下辖很多地方都建有科学院,这种做法来自于飞岛上学术冲动风气的影响。格列佛参观了拉格多科学院,这里的科学家们都充满了各种奇怪的研究思路,有人想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有人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还有人在做将冰煅烧成火药的工作,诸如此类的研究不胜枚举。拉格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的种种荒诞的研究设想虽然出自斯威夫特讽刺且夸张的构想,但对当时科学研究脱离实际弊病的批判可谓一针见血。 《格列佛游记》充分体现了乔纳森·斯威夫特对科学发展的前瞻性和忧虑,科学理性在给人类带来繁荣的同时也诱惑人类走向迷茫,致使人性和道德的丧失。作品所体现的前瞻性和忧患意识在经历几百年岁月洗礼后,仍然对现实生活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作为人类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深邃的、广博的内涵是值得后人去细细品究,慢慢挖掘的。 际秀云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英语海洋文学研究”团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