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将围绕平等就业权、就业歧视理论、前科消灭制度等专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相关国家的立法和判例进行广泛研究,以对这些国家有禁止前科歧视的立法和司法经验进行总结、评述。
本论文的研究,尤其是有关歧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关涉宪法学、劳动法学、法理学、社会学、社区矫正、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此,笔者将广泛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研究,争取在一个更为宏观的学术视野下来解决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就业中的前科歧视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王彬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论文将围绕平等就业权、就业歧视理论、前科消灭制度等专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相关国家的立法和判例进行广泛研究,以对这些国家有禁止前科歧视的立法和司法经验进行总结、评述。 本论文的研究,尤其是有关歧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关涉宪法学、劳动法学、法理学、社会学、社区矫正、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此,笔者将广泛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研究,争取在一个更为宏观的学术视野下来解决问题。 内容推荐 就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在就业中存在多种类型的歧视,对有违法犯罪前科公民的歧视即为其中之一。 在上海进行的对有犯罪前科公民就业状况的实证调查表明:虽然国家和政府出台了很多安置有犯罪前科公民就业的措施,但是有前科公民的实际就业状况却很糟糕。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很多严格限制有前科公民的就业资格,且受到限制的职业种类广泛,因而造成严重的职业隔离。 从反就业歧视的角度来说,“前科”的界定应该比较宽泛,即凡因违法违纪而被记录在案的事实都属于前科。前科歧视应定义为针对有前科公民实施的旨在克减、限制或剥夺其法律权利的任何不合理的区别对待措施。前科歧视目前在我国主要表现为直接歧视,其构成要件主要是对有前科公民权利的剥夺或限制,构成了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前科歧视的核心问题为对有前科公民的差别待遇是否合理。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的剥夺或限制构成了差别对待,从报应刑罚主义和社会防卫的角度来看,这种限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实质上这种差别待遇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有:这种差别对待构成不合理归类;违背了“责任相称”原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犯了平等就业权;同时与诸多现代刑事政策相违背。借鉴德国法上的比例原则来分析,这种差别待遇也是不符合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法意相称原则的。鉴于此,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的剥夺构成了歧视。 从宪法学的角度来分析,前科歧视的本质是侵犯了有前科公民的平等就业权。禁止前科歧视的关键是保障形式平等,核心是保障有前科公民的起点平等,同时辅以实质平等的保障。从这种差别待遇产生的根源来分析,前科歧视违反了不当联结禁止原则。 我国应当立法禁止前科歧视。主要原因有:法律禁止前科歧视体现了法的正义性,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禁止前科歧视有利于违法犯罪者复归社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禁止前科歧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禁止前科歧视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 通过对世界各国对有前科公民的公务员资格限制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中国是对有前科公民公务员资格限制比较严格的国家之一。在规定了反就业歧视的国家中,在法律中明确禁止前科歧视的国家很少。加拿大、韩国等国的立法是明确禁止基于犯罪记录的歧视。美国有少数州有类似的立法。在美国司法实践中,法院审理前科歧视案件采取的是合理性审查标准,因此,涉及限制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的案件大都判为合宪。国外立法和实践对中国的启示是: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原则来合理限制有前科公民的就业资格,将限制的程度限定在是否与职业有关。 我国应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来保障有前科的公民不受就业歧视。 在立法方面,首先,法律应明确禁止前科歧视,立法中要秉持利益平衡原则,平衡社会公共安全与有前科者的个人利益,平衡有前科者的平等就业权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同时采纳关联性原则和有利原则。其次,我国应逐步废除或修改现行限制或剥夺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的法律法规。主要修改方向为:限制有与职业不相容的违法犯罪前科者的就业资格;应将限制或剥夺就业资格的人群限定在有特定犯罪前科的公民;应完全排除对过失犯之限制;应完全废除终身限制就业资格之法律;应排除对缓刑期满者之就业资格限制;应排除对承担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刑事责任者之就业资格限制;应完全排除假释考验期满者之就业资格限制。 行政机关应通过正确执法来保护有前科者不受歧视。同时,我国应当形成一个以私益诉讼(包括传统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为基础,以公益诉讼为补充,以宪法诉讼为后盾的符合中国国情、立体的诉讼体系来保障前科者的公平就业权。 目录 内容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动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基本结构 第一章 有前科的公民就业歧视现状实证研究 第一节 有前科公民的就业状况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与调查的方法 二、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第二节 有前科公民就业状况评估 一、从表面上看,就业状况比调查之前预想的好 二、实际就业状况及就业困难原因 第二章 中国现有法律法规对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的限制 一、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限制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的条款考察 二、中国现行立法关于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条款的特点及其后果 第三章 前科歧视的定义及其构成 第一节 前科的定义 第二节 歧视的定义及其构成要件 一、歧视的定义 二、歧视的分类 三、歧视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前科歧视的定义及其构成要件 一、前科歧视的定义 二、前科歧视的构成要件 第四章 对有前科公民就业权利的限制构成歧视 第一节 前科歧视的关键问题: 差别待遇的合理性判断 一、我国对有前科公民就业权利的限制构成差别待遇 二、构成前科歧视的关键:差别待遇是否合理 第二节 关于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差别待遇的合理性之争 一、表面上的合理性 二、实质上非理性 第三节 美国、德国关于差别待遇合理性的审查标准 一、美国法院对差别待遇合理性的审查标准 二、德国法院对差别待遇合理性的审查标准 三、美国、德国合理性审查标准对中国的借鉴 第四节 借鉴比例原则分析我国对有前科公民差别对待的合理性 一、适当性原则 二、必要性原则 三、法意相称性原则 第五节 限制有前科公民的就业权构成歧视 第五章 禁止前科歧视的学理分析 第一节 前科歧视的本质:平等就业权的侵犯 一、平等的历史沿革 二、平等的含义 三、平等就业权的渊源和概念 四、前科歧视侵犯了有前科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第二节 禁止前科歧视的关键:形式平等为主,实质平等为辅 一、平等的分类 二、平等权的保障: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结合 三、有前科公民平等就业权的保障:形式平等为主,实质平等为辅 第三节 前科歧视的根源:不当联结禁止原则 一、不当联结禁止原则的涵义 二、借用不当联结禁止原则分析前科歧视的根源 第六章 禁止前科歧视的必要性 一、法律禁止前科歧视体现了法的正义性,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二、禁止前科歧视,有利于违法犯罪者复归社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禁止前科歧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四、禁止前科歧视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 第七章 比较与借鉴:各国和地区的实践 第一节 有前科公民公务员资格之比较 一、为何选择公务员 二、各国、各地区立法例 三、中国的公务员立法:严格限制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关于有前科公民就业歧视的立法与实践 一、立法综述 二、美国的立法与实践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与实践 第三节 国外立法与实践的启示 第八章 法律对策:如何保障有前科公民不受歧视?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前科歧视的救济:立法保障 一、立法应明确禁止前科歧视 二、逐步修改或废除现行限制或剥夺有前科公民就业资格的法律法规 第三节 前科歧视的救济:平等权的执法保护 一、行政机关的保护 二、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执法机构 第四节 前科歧视的救济:平等权的司法保护 一、司法救济的重要性 二、我国现行关于就业歧视司法救济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应如何确立前科歧视的司法救济制度 第九章 结论及前瞻 附录 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状况调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