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孩子享有家/蒙台梭利致家长
分类
作者 郭景皓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蒙台梭利致家长”之一,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和家长及准家长们分享怎样预备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接着从心理建构的不同方面,分别讲述怎样满足孩子幼年早期的精神生活需要、怎样理解听话并帮助孩子迈向自我控制、怎样让艺术融于生活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尊重孩子内心的敏感度来发展语言,以及怎样与孩子回归自然共同探寻生命意义等问题。该书可供广大家长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让孩子享有家》是“蒙台梭利致家长”系列图书的第一册,翻译编选的文章,除部分摘自蒙台梭利博士本人的著作外,大部分均精选自国外蒙台梭利家庭教育机构的研究成果。在这本书中,我们首先和家长及准家长们分享怎样预备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接着从心理建构的不同方面,分别讲述怎样满足孩子幼年早期的精神生活需要、怎样理解听话并帮助孩子迈向自我控制、怎样让艺术融于生活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尊重孩子内心的敏感度来发展语言,以及怎样与孩子回归自然共同探寻生命意义等问题。今后,我们还会将更多心得整理出来,与家长及准家长们分享。

目录

第1章 家:为孩子特别准备的环境

 属于孩子的环境/006

 日常生活练习/019

 孩子行为的目的性/030

 独立性的教育/037

第2章 爱:至关重要的精神生活

 无私的爱/042

 爱的智慧/048

 与自然界的合作/051

 精神胚胎/055

 把孩子带在身边/059

 孩子的精神成长/062

 爱的根源/066

第3章 纪律: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遵守纪律的真正含义/075

 服从与意愿/087

 成人意志的牺牲品/096

 奖励与惩罚/100

 错误和改正/105

 如何给孩子指示/109

 孩子的心理建构/113

第4章 创造性:将艺术融于生活

 创造、自我与环境/120

 家庭中的音乐教育/132

 艺术与成长/138

 无意识的创造性/145

 想象力与文化/149

第5章 语言: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孩子的语言学习/159

 最初三年的语言发展/167

 尊重孩子内心的敏感度/179

 家庭阅读活动/184

 自发阅读和书写/189

第6章 大自然:人类与宇宙力量

 远离自然的孩子/198

 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202

 让孩子生活在自然的大家庭/208

 为孩子修建花园/212

 关于孩子的自然哲学/227

 自然、宇宙和历史/231

试读章节

家庭环境的准备:孩子的房间

孩子的家庭环境就像孩子本身一样具有独特性。有的时候,不需要重新设计或装修你的家来满足孩子的需求,仅仅是以一些鲜艳喷漆的木板或木块来代替玩具箱就够了。而有些时候,却需要你完全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权利和责任所抱的态度。

下面是根据一个特定的孩子而设计的环境。这是一个出生在意大利的美国小孩,名字叫约翰尼。他的家庭融合了意式对孩子的尊重态度以及美式的创新精神。

约翰尼的房间在屋内最安静的一角,窗外是种着蔬菜的院子。百叶窗的高度刚好合适,他可以自己开关窗户,并且可以望见窗外的景色。灯的开关还有门把手,也处在他够得到的高度。约翰尼的小床是一张放在箱子上的床垫,高低适中,使他感到自由、舒适和安全。用睡袋来代替传统的被子与床单,使他每天早晨都能十分容易地自己整理床铺。墙上的挂钩挂着他的睡衣和外套。床边的墙上挂着一张毡布,上面贴满了动物图片、人物图片、彩旗以及约翰尼自己的涂鸦。

装满书籍、玩具的架子占了整整一面墙,但是看起来却很简洁,并没有杂乱的感觉,因为我们的视线被各种恰到好处的容具所吸引。所有的东西都被放在各式各样的盒子、篮子、碟子或者塑料袋里面。积木都堆放在木箱内。约翰尼和他的妈妈一起用硬纸板在阁楼上搭了一间小农舍,还用白色的笔写上“约翰尼农场”。用一盒动物玩具和一盒人物玩具来搭配这间“农舍”,可以创造出许多不同的场景。他的乐高积木在一个有盖子和提手的袋子里,所以在旅行时也能很方便地携带。一张红色的小桌子和椅子上展现出他正在做的工作:一座由硬纸板和纸建成的飞机场。

一个长长的衣柜装着约翰尼的衣物。抽屉的高度适中,他可以自如地打开,并看清楚里面装的东西。约翰尼自己给四个抽屉都贴上了标签——“袜子”“衣服”“裤子”“内衣”。一个带衣钩的边橱可以用来挂一件他最心爱的外衣。他的爸爸还亲手做了一个橱柜,带有一个圆桶来放他换洗的衣物。一个小藤篮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显然,如果家长怀着耐心和爱心打造一个预先准备好的环境来使孩子学会自己穿衣、照料自己的起居,那么就不会在培养他的独立性上遇到什么障碍了。

这间房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儿童房”,而变成了“约翰尼的房间”。它反映了约翰尼当前的兴趣爱好和他正在忙着做的事。眼下,他正对飞机模型着迷,同时他也对动物和交通工具有着浓厚的兴趣。按照大人的要求,各种玩具都在它们自带的盒子内,并被放在了架子上。这些外来的要求与规定对于孩子是相当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三岁半或更小的孩子。

有序摆放物品的自觉性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同时,在孩子的目的性行为中,只有当他有一个明确的程序来遵循时,他才能够继续下去。反之,他则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并持之以恒。

——玛利亚·蒙台梭利

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准备的浴室也是必需的。我们需要照顾到他能否够到水池,能否开关水龙头,能否拿到他的牙刷和牙膏,能否拿到香皂,是否有一个特定的地方摆放毛巾和堆放脏衣物,他在坐便器上能不能拿到厕纸,等等。

蒙台梭利认为,家庭的每个房间都应该有一个“儿童角”。在起居室里,约翰尼的唱片和唱机被放在一张藤椅和桌子上。在妈妈的房间里,摆放着约翰尼从博物馆得到的岩石标本,以及这对母子自己发现的化石和两只蝴蝶标本。在走廊里放着一张矮矮的长桌和一个橱柜,橱柜里装着各式各样的手工创作材料。不同的器皿分别装着蜡笔、橡皮泥、纸、布料,还有用来创作拼贴画的各种家庭用品的回收物——纸筒、瓶盖、软木塞、包装纸、丝带、塑料碟和盛蛋的纸盒。特百惠的分类杯使盛放其中的颜料一直保持鲜艳的颜色,可以随时取用。一面墙上贴着可清洗的墙纸,在这面墙上,约翰尼可以自由地作画。另外,家长还准备了刷子、肥皂、海绵、抹布和水桶,好让他自己把墙面清洗干净。所有两岁半到六岁的孩子都很乐意关心周围的环境,扫地、拖地、擦洗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且与在学校里相比,他们在家里会更容易做这些事。

蒙台梭利相信,你对于孩子的感受是通过你为他所布置的家庭环境表现出来的。

总体环境布置原则

在布置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时,需要牢记下面的原则。

1.环境的可探索性

只有当孩子在一个不断变大的环境中自由探索,而不是被困于一成不变的婴儿床上、婴用围栏内或学步车里时,孩子的身心以及情感的发展才能更全面。环境的可探索性是至关重要的。

2.环境的安全性

要保证孩子可以自由地离开他的床,在房间里四处走动,还可以跑到其他房间去,就必须时刻注意保证他的安全:所有的插座要覆盖好、所有的绳线要固定在墙上或地板上、所有的有毒植物和化学类物品要移开。父母可以在孩子有可能去的房间里爬一圈,以孩子的视角查看孩子有可能拿到什么以及会被什么所吸引,就可以把环境弄得更安全一些。为此,家长们必须不断地改进房子,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3.家具摆设的适用性

孩子的家具不需要很昂贵,可以是简单、素雅的,就和家里的其他家具一样。重要的是,这些家具摆设的尺寸、质量都得是孩子适用的,易于让孩子移动。图片应当挂在孩子的视线高度。孩子在家中碰到的各种事物必须是他自己独立能够使用的,并能用它们来完成日常的各样工作:扫地、吸尘、洗澡、穿戴,等等。孩子所使用的家具必须是可清洗的。这并不仅是为了卫生,更重要的是这些可清洗的家具将给孩子提供一个自愿打扫的机会。他们将学会关心家里的家具,擦洗掉自己画在家具上的记号,同时也将养成对身边事物负责的态度。

4.每个房间的“儿童角”

在每个房间,如卧室、厨房、餐厅、客厅,都为孩子留一块地方,并仔细考虑其摆设,布置一个可以容纳孩子的环境。这么做是为了邀请孩子加入家庭的集体生活。

5.环境的美丽整洁有序

环境和物品的质量和美观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置身于美丽的环境中,孩子也可以和成人一样创造出高水准的世界。

木头而不是塑料制成的玩具、桌椅,可以培养孩子对自然和质量的欣赏能力。挂在墙上的图片,可以是一些漂亮的艺术画作,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海报,但绝不能是一些成人们自以为孩子会喜欢的、难看的卡通画。与其把玩具扔到大玩具箱里,不如把它们整齐地罗列在架子上、悬挂在钩子上或者存放在盘子和篮子里。这样会让孩子们收拾东西更加有逻辑性、更愉快。杂乱无章的架子,可能会被大人忽视,但对小孩子来说简直是视觉障碍,还会对他产生压迫感。在墙上贴很多很多的图片也会有同样的效果。杂乱无章的声音也是一样的。大人可以将电视或收音机的杂音封闭在外,不去注意,而孩子会一直意识到这些声音的存在。一些根本不为家长所察觉的声音,甚至会使孩子感觉刺耳而情绪低落!

提前规划环境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孩子出生前就将环境准备好是最好的,这样家长就可以在孩子出生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陪伴孩子一起享受当中。一个整洁的、有吸引力的、令人愉悦的、井井有条的环境,可以协助全家创造出安宁舒适的生活。  特别的家具:孩子的床

为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所准备的床,是件很特别的东西。它不像摇篮那样有一种美妙的构造,能让孩子舒服地入睡。带有围栏的床就像一个笼子,囚禁了正希望展示自己行动能力的孩子,使他成为成人为了自身方便而建立的所谓“文明”的囚犯,被越来越多地加以限制。围绕孩子的只有束缚和空白。

带有围栏的床被高高架起,成人可以不用弯腰就触碰到孩子,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孩子留在一边,即使孩子大声哭闹,也不会伤害到成人自己。为了不弄醒孩子,屋内光线被调得很暗,没有任何灯光,甚至连黎明的曙光也透不进来。孩子被要求在晚上早早地睡觉,以便让家长空闲下来;早上,孩子又必须醒得足够晚,以保证晚睡的家长有充足的睡眠。

有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变孩子的床,以及省去孩子那些超过必须的睡眠时间。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在他想睡时睡,在他想起床时以他自己的速度起床。因此,我们建议—很多家庭已经采纳了我们的建议——老式的儿童床应该被淘汰,以一张孩子可以自由进出的低矮的床取而代之。这个看似简单的改变,可以解决很多原本复杂的问题。一张低矮的小床很便宜,但正是这个实惠的小改变帮助孩子解决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在很多家庭,一张放在地板上的床垫使孩子可以自己上床睡觉,并高兴地和父母说“晚安”;又在早上安静地起床,不吵醒任何人。

所谓“孩子那些超过必须的睡眠时间”是怎么回事呢?蒙台梭利曾特别强调不要强加给孩子睡眠。

成年人会很轻松地说:“孩子不应该到处乱跑,不能碰这碰那,不能乱喊乱叫,应该定时吃饭和睡觉。”或许他们会觉得把孩子送到别人手中照顾是最好的方法,不管那些人是否是些毫无爱心的陌生人。

谁会否认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呢?但是一个特别机灵又善于观察的孩子,通常不会是个贪睡的人。他需要正常的休息,而且我们要保证这一点。但我们必须把正常的休息,与我们强加给他的休息区别开来。

一些缺乏知识的母亲,甚至会为了让孩子睡觉,给他服用镇静剂;一些生活在农村的人,甚至会用草药使孩子睡上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暂不讨论以上两类人,我们说的是大部分成年人,无论是否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或是像医生、护士——这些儿童护理方面的专家,大家都要求孩子在他们本该醒着时睡觉。不管是刚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还是三四岁的孩子,他们都被要求睡上超过他们所真正需要的时间。

蒙台梭利博士在书中提到,有个孩子曾对她说过,他从没亲眼见过星星,因为他总是在黄昏时分就被要求上床睡觉了。“我真希望将来有一天,我可以爬上山顶,躺着看星星。”有些家长会骄傲于他们的孩子如何如何听话,早早地便上床睡觉,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己出门玩了。

家长还应做些什么

在孩子不断发展并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做些什么呢?

成人经常会竭尽全力去制止一些事。举个例子来说,孩子们很活泼好动,为了避免损坏课桌椅,许多学校都想办法把课桌椅固定在地上。这样虽然保持了整洁有序,但是剥夺了孩子对自身行为意识的锻炼,因为固定的桌椅会使孩子们觉得,他们的动作并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损坏。同样,我们也许会给孩子一个金属或塑料的碟子来使用,而不给他玻璃或陶瓷的,因为这样不会被摔碎。但这样做,等同于纵容孩子去做摔碟子这件事。我们尝试通过熟视无睹,去掩饰孩子做得不好的事情,但孩子却并不能真正从中学到什么。孩子会继续犯同样的错,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受阻。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他一把,让他完成自己选择的任务。

有个声音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你想自己动手洗漱、穿衣服吗?但你不用操这个心。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帮你做你想做的事。”我们从未意识到,孩子已被我们剥夺了他自己的意愿。

而有些家长则走另一个极端:无论孩子做什么,哪怕是损坏东西或者不愿洗漱,都随他去。人们会说这些家长真是心宽啊,能够一直容忍孩子的行为。但果真如此吗?

真正应当做的,不该是不让孩子动手,也不该是容忍孩子做错事,而是寻找避免孩子犯错一类的事情再次发生的方法。这也包括了“应该给予孩子生活所必需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自己的环境中,他会根据自己行为的反馈来完善自身。真正可取的方法并不是告诉他应该选什么,而是要让他在自己选错的过程中纠正自己。

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什么都别做!

我们已经尽力为孩子提供了他所需的各样东西,现在该做的只是“袖手旁观”——在不远处跟着他,既不能干涉他的行为,又不能彻底忽略他。当他在做自认为相当重要的事情时,他总是显得很安静。这时候,我们除了观察他,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P9-18

序言

2005年开始,我陆续在上海、江浙一带为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做了一系列有关蒙台梭利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其中有几位非常热情的家长,每次都认真地做记录,回去之后还整理出来,转给那些没有来参加讲座的家长朋友,或者发布在幼儿园的网站论坛上。

直到有一天,她们终于联合起来向我抗议了:“为什么不把你讲过的和准备要讲的东西整理成文字提供给大家,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蒙台梭利教育,了解蒙台梭利教育在家庭当中的应用?这难道不好吗?”于是,就有了“蒙台梭利致家长”这一系列图书的原始构想。

这一系列图书的初稿完成于2007年的10月,刚巧赶上“蒙台梭利百年庆典”在杭州举行,使得我也有机会就书中涉及的若干问题向国内外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讨教。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其间初稿集成的小册子《蒙台梭利致家长》经由我所在的中国蒙台梭利国际教育培训中心(MTC)向幼儿园赠阅,已经在很多家长中传播。在这三年内,我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认识在一些层面上更为深入,于是在成书的过程中对初稿又有多次增删和仔细修改。如今,在您手中的这本书,跟初稿相比,实在已不可同日而语。

《让孩子享有家》是“蒙台梭利致家长”系列图书的第一册,翻译编选的文章,除部分摘自蒙台梭利博士本人的著作外,大部分均精选自国外蒙台梭利家庭教育机构的研究成果。在这本书中,我们首先和家长及准家长们分享怎样预备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接着从心理建构的不同方面,分别讲述怎样满足孩子幼年早期的精神生活需要、怎样理解听话并帮助孩子迈向自我控制、怎样让艺术融于生活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尊重孩子内心的敏感度来发展语言,以及怎样与孩子回归自然共同探寻生命意义等问题。今后,我们还会将更多心得整理出来,与家长及准家长们分享。

在这本书的诞生过程中,我的导师茱蒂·奥莱恩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除了在训练课程当中精彩绝伦的演讲,她还特别和我分享了她多年的家长教育经验以及她那可爱的一对外孙儿女的成长历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她位于美国丹佛的家中,她一人扮演几个角色,向我阐明家庭当中各个成员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还有琳·劳伦斯,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的秘书长,当今世界蒙台梭利运动的掌门人,也给予这本书极大的关注与支持。此外,北美蒙台梭利教师协会(NAMTA)的主席戴维·卡恩还为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资讯。

由衷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的编辑,有了她们的认可与辛苦的付出,才能够让更多的家长看到这本书,接触到书中所写的内容。同时,在这里特别感谢AMI 3~6岁职业教师认证培训第一期的毕业生们,他们和我分享了很多思想和经验,也给了我很多启迪。本书的封面语就源自他们之中的陆艳能。

我知道,所有这些热心地帮助、支持蒙台梭利教育事业的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理解孩子、相信孩子,相信这是“为了新世界的永恒教育”。共勉。

郭景皓

2010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孩子呱呱坠地,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创造新生命的喜悦,更为我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神圣职责。我建议年轻的父母尽早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熏陶,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独立自信,富有活力、情感充沛、遵守纪律、求知欲旺盛、有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的人。

——梁志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在我写过的几十本幼儿园课程的书籍中,没有一本会忽略蒙台梭利。我这样做,并非我对蒙台梭利教育特别青睐,而是蒙台梭利教育确实有其有价值的地方。蒙台梭利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这种教育方法的指导下,老师和家长知道每天该做些什么。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

——玛丽亚·蒙台梭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1: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