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亦有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姚宏越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说话、说骂、沉默、真话、废话……52位名家笔下的说话艺术,79篇关于说话的经典记忆,说话的讲究既然这么大,贤达之士,能不慎乎!本书告诉读者话亦有道的真理。

内容推荐

说话是坚实的基础,说骂与沉默可说是其两极,废语是其无节制的延续,真话乃其立命之根本。真要一册在手,细加揣摩,不难穷究此中的玄机。说话的讲究既然这么大,贤达之士,能不慎乎!

目录

序言

说话

沉默

废话

编生赘语

试读章节

一句话,一句格言,都能影响人。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两千五百年前,离尼泊尔不远的地方,路上有一个乞丐死了,尸首正在腐烂。这时走来一位年轻的少爷叫Gotama,后来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位少爷是生长于深宫中不知穷苦的,他一看到尸首,问这是什么?人说这是死。他说:噢!原来死是这样子,我们都不能不死吗?这位贵族少爷就回去想这问题,后来跑到森林中去想,想了几年,出来宣传他的学说,就是所谓佛学。这尸身腐烂一件事,就有这么大的影响。飞机在莱特兄弟做试验时,是极简单的东西,经四十年的工夫,多少人的聪明才智,才发展到今天。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点行为都可以有永远不能磨灭的影响。几年来的战争,都是由希特勒的一本《我的奋斗》闯的祸,这一本书害了多少人?反过来说,一句好话,也可以影响无数人,我讲一个故事:民国元年,有一个英国人到我们学堂讲话,讲的内容很荒谬,但他的O字的发音,同普通人不一样,是尖声的,这也影响到我的O字发音,许多我的学生又受到我的影响。在四十年前,有一天我到一外国人家去,出来时鞋带掉了,那外国人提醒了我,并告诉我系鞋带时,把结头底下转一弯就不会掉了,我记住了这句话,并又告诉许多人,如今这外国人是死了,但他这句话已发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总而言之,从顶小的事情到顶大的像政治经济宗教等等,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看不见,影响还是有。在孔夫子小时,有一位鲁国人说: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最伟大的人格,像耶稣、孔子等;立功就是对社会有贡献;立言包括思想和文学,最伟大的思想和文学都是不朽的。但我们不要把这句话看得贵族化,要看得平民化,比如皮鞋打结不散,吐痰,O的发音,都是不朽的。就是说:不但好的东西不朽,坏的东西也不朽,善不朽,恶亦不朽。一句好话可以影响无数人,一句坏话可以害死无数人。

P2-3

序言

我这一生,功业未立,声名不显,若寻究原委的话,只有一条,就是口才太好了。十几年当教员,不管上什么课,前脚踏上讲台,不等后脚提上来便开讲,一股清泉,汩汩流淌,下课铃都响了,还要翻它几个浪花。上我的课,不用维持秩序,学生们只有惊异,这家伙怎么有这么多话!  

当了作家,按说该以笔代口,纸上驰骋,尽显才情,可我不,还是老样子,一有朋友来,聊天吧,过瘾吧。这还不算,只要有演讲的机会,天大的事都能搁下来。说好讲两个小时,不超出半个小时停不下来。有朋友说,看你到了两小时的时候像是要停止的,我说,是呀,那半小时是惯性运动,想停停不下来呀。一个爱说话的作家,再勤奋会有多大的成就?

如果把我平日的谈话、演讲录下音整理成书,肯定比我写的书要多得多,也要好得多。  

大半辈子过去了,到了腰弯背驼、血气两亏的时候,才悟出这个理儿,迟了,早就迟了。若不是这么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而是拙于言,甚至是个结巴,该有多好。

看书多了,知道那些大有成就的,几乎都是口才不怎么好的。比如史学家顾颉刚,是个结巴子。一代通才梁启超,也有结巴的毛病,讲到什么说不出来,急得直敲脑袋,一敲还真的就能敲出来。哲学家冯友兰,据他的学生说,平日说话略有些口吃,讲课也就不难想见了。文学家朱自清,平时不结巴,一着急就结巴起来,而他讲课是常常着急的。我上大学的时候,英语老师跟我们说,真正的英国绅士说话,都是磕磕绊绊的。《围城》里的人物,一言以蔽之,男人无口才,女人无相貌。唐晓芙是个例外,却是全书中最不协调的一个人物。陈道明饰演方鸿渐,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演出方的笨嘴拙舌来。方是个心里透明而怯于表达的人物,作家写得那么流畅,那是人物的内心活动,一成了人物自身的夸夸其谈,也就不是钱氏笔下的方鸿渐了。

说话磕绊,乃至结巴,对一个男人,尤其是对一个成功的男人来说,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想想吧,你和他说话,他哼哼叽叽说不出来,这时候,着急的不是他而是你,而人一着急,露出的肯定是窘相。他那里缓急有序,你这里满脸窘色,尚未交谈而高下已判。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的战略。  记得前些年,参加一个本不想参加的会议,不知怎么动了邪念,装起结巴来。那效果简直是妙极了。有位老先生不管问我什么,我都是吭哧吭哧老半天说不成个样子。第二天听朋友说,这位老先生过后把我夸了又夸,说韩某人文章写得那么好,而说话那么不利索,真了不起啊。在他看来,会说话的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天经地义,毫不稀奇,说话不利索而能写出好文章,那才真是满腹经纶,倾于纸表呢。细想也是的,有缺点比衬着,优点自然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是一句老话,说的是不为时势左右,该做什么做什么,不要委屈了自己。我看不妨把这句话作为对口才好的人的一个提醒。该说不该说,要根据具体情况,是表现还是隐藏,主意要自己定夺。人生在世,要藏的不光是短拙,某些时候,优长也要藏起来。处处显示自己的优长,老了必然是像我一样,平生事业空白许,老大无成徒伤悲。

姚宏越先生编了这本《话亦有道》,看过篇目,感慨良多。反躬自责,已如上述。再就是,难为他能想到这么个题目,能有如此丰赡的搜罗,编排更具匠心。说话是坚实的基础,说骂与沉默可说是其两极,废语是其无节制的延续,真话乃其立命之根本。真要一册在手,细加揣摩,不难穷究此中的玄机。

说话的讲究既然这么大,贤达之士,能不慎乎!

后记

这本书的诞生,说起来应该感谢一位生于上个世纪初的诗人。此前,我虽然也受了新文学影响多年,还编了两年教人说话的刊物,但却从未考虑过将新文学与“说话”联系起来编一本书,直到一次逛旧书市时买下了“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中的《朱湘》一集。

今天知道朱湘的人已经不多,这主要是由于他以诗人名,却没有写出能够打动大多数今人的诗句。这种情形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很有一些例子,比如李健吾,若早早便以批评家名,也不至于得到现在的冷寂。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诗人的称号对朱湘来说再合适不过,这个1920年代的清华学生,在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几年后(1933年),毅然决绝地投入了江中,据目击者说自杀前还朗诵过海涅的诗,终应了自己的诗篇“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诗人之死,无论何种结局,也许都不让人觉得欷歔,但是如果你曾读过朱湘与妻子霓君生前的通信,你一定还是会慨叹运命的无常。

罗皑岚曾说:“如果有人问我,文学作品中最喜欢的是哪一种,我可以马上回答说,我顶喜欢书信和日记,但也有一个附带的条件,那便是写这书信和日记的人,生前没有存着要印给大家看的心思。如果存着这样的心,他无形中便把真情藏了一半,读者能看到的,不过是他那副摆给观众欣赏的面具而已。”但是,胡适之的日记可能存着印给大家看的心思,朱湘的书信则是没有一丝旁枝的目的,他只是想用这些文字去爱抚、安慰一个他心爱的姑娘。爱情的悲剧无法避免地落在了诗人头上,“说话”的悲剧也成了诗人生命中的无法承受之轻。

朱湘的《说说话》也许不是一篇关于说话的最漂亮的文章,却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典型的意义。用朱湘自己的话讲,他是一个口齿极钝,连普通的应酬都不能够对付的人,却偏偏也要站出来谈说话。无独有偶,语言学家王力也是这样一位无法温饱却出来给人上课的人。在《说话》中,王力写道:“说话比写文章容易,因为不必查字典,不必担心写白字;同时,说话又比写文章难,因为没有精细考虑和推敲的余暇。基于这后一个理由,像我这么一个极端不会说话的人,居然也写起一篇‘说话’来了。”两个不会说话的人,不约而同地谈起了说话,看来,人不仅有说话的欲望,而且还有说说话的欲望。

如果说说话是一种欲望,那么它肯定与教别人说话无关,否则你就会觉得王力、朱湘之流是那些在各种讲座里夸夸其谈的骗子。当然,这些作家诗人愿意将自己的说说话拿出来发表,也肯定不仅仅是满足私欲的最后一个环节。因为在他们看来,说话太重要了。否则古人也不会留下那么多与说话有关的成语、俗语,比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刀子嘴豆腐心,话不投机半句多,言多必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会说话,在学校讨老师同学的喜欢,在单位受领导同事的欢迎,就连找女朋友也远比那些笨嘴笨舌的天生就该当光棍儿的容易。如那爱哭的孩子有奶喝一样,甜嘴的人不会吃亏,简直就是真理。甚至,说话已经与人类的本质产生了联系,孙绍振先生就在文章中说过:“有一种新学说,说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会说话,用声音符号来唤醒经验,象征意义,达到交流的目的。这个说法可能更加有道理。”

说话太重要了,但是,一定还有但是。还有比说话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人的心灵,比如人的良知,比如人的友谊,还比如爱情本身。否则贾宝玉就一定不会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选择前者。所以,编这样一本书的目的,只能是通过这些涉及人的本质的文字,来表达编者的一点点认识,因为在编者看来,说话和说说话是能够反映人的心灵、良知、友谊和爱的。

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关于这本书的编选。很显然,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民国时期的作家,这里我想引用谢泳先生在《学术史分期的当代意义》中所述的一段文字来作为我这种编选界限的理论依据:“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曾在南京办了一次‘民国油画展’。后来我在太原见到了这次展览的主要策划、著名美术评论家李小山先生,我就问他这个‘民国油画’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