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
分类
作者 阮中强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是第一本深入揭示黄冈中学教育智慧的著作。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我们希望像黄冈中学这样的百年名校,向外输出的不只是‘黄冈密卷’,而是在人才培养、办学模式上更多的创新。

作为一名学生,你还在绞尽脑汁地在做《黄冈密卷》吗?那么,你是否更应了解黄冈中学的教育智慧?作为一名家长,你还在为教育自己的孩子发愁吗?黄冈中学名师的教育理念一定会给你启迪。作为一名教师,你是否一直在应试教育有苦海里挣扎?那么,黄冈中学独到的教育风格和艺术中有你取之不尽的财富!

内容推荐

作为国家级示范中学的黄冈中学一直享有盛名。2006年,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在伊顿公学演讲,他是第一位在伊顿公学演讲的中国中学校长;2007年,《三联生活周刊》杂志以《黄冈制造:一所中学的高考传奇》作为封面话题对黄冈中学进行了深度报道;2010年5月21日,黄冈优异师生做客湖南卫视《天天向上》;2010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深入报道黄冈中学。

黄冈中学的大名还不仅限于此。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接触过《黄冈密卷》、《黄冈小状元》。

什么才是真正的黄冈中学?是高升学率?是非常厉害的考试题?但是,仅凭一些试卷就能代表一所学校的教育智慧吗?而且,正是因为这些所谓的“密卷”还让不少人产生了“黄冈中学完全是应试教育”的误解。作者在深入采访后发现,黄冈中学的内涵并不是“应试”,“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老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等独到的教育理念折射出教育思想的火花。本书深入挖掘出了黄冈中学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教育经验,鲜活的事例以及黄冈中学名师、优秀学生的教育学习心得一定能得到读者的共鸣和认同。走进黄冈中学,你会发现,黄冈中学没有“神话”,你将在愉快的,探秘式的阅读中感悟到这所名校近30年的教育智慧,从而掌握教育和学习的秘诀,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目录

认识黄冈中学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一个读书的完美地方

自序:中国有没有世界一流的中学

教育魔方1:

鼓励学生争做第一、敢为人先

“我想尽自己的能力,改变世界”

每一位老师都做励志大师

“随着奔腾的溪流一往无前”

黄冈中学名师的经验分享:我们这样激励学生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老师苦口婆心鼓励我

教育魔方2:

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

“要按教育规律办事”

“重考不唯考”

砸碎牢笼。尊重个性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不要太在意分数

教育魔方3:

 不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

要求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从黄冈到斯坦福:个性女孩传奇

高考固然重要,但成才之路不止一条

林强:中国第一位拿奖牌的人

保护学生好奇心、偏爱“小调皮”

“九班”模式

教育魔方4:

好学生未必要听话,好老师不搞“一言堂”

年轻人不妨有点“狂”

每节课教师讲授一般不超过25分钟

不教之教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学习应该有一点主见

教育魔方5:

 追求充满诗意的教育

“我们是引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像《百家讲坛》似的”

上好一堂课=“演”好一堂课

黄冈中学名师的经验分享:如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永远不强迫自己去学习

教育魔方6:

 深信“7—1>7”的哲理

成天读书未必能读得好书

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合理负担,更高质量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轻松、快乐的中学生活

教育魔方7:

 让老师跳入题海,让学生跳出题海

老师不辛苦,学生才辛苦

讲求精讲精练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黄冈中学是什么样的题海.

教育魔方8:

习惯和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整个高一,老师教给学生的就是两个词:习惯。方法

黄冈中学名师的经验分享:学生应培养什么样的习惯

自学,超前。再自学,更超前

习惯+方法=快乐+成功

栽一棵“知识树”。织一张“知识网”

颗粒归仓,能拿不丢

黄冈中学名师的经验分享: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我们这样学习

教育魔方9:

 集体备课造就神奇教学效果

黄冈中学讲台不好上

“集体备课”为什么是法宝

黄冈中学名师的经验分享:我们是这样备课的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老师讲课特别规范

教育魔方10:

 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央视记者的深刻体会:爱心能创造出神话

为什么有90%以上的高升学率

为什么十年没出状元

用真情培育学生

黄冈中学名师的经验分享: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

教育魔方11:

 人格才是最高学历

评价一个学生,不仅看成绩。更看为人和习惯

持平常心,做普通人

“教育要讲人格魅力”

教育魔方12:

让家长成为最好的老师

孩子上黄冈中学。家长也上黄冈中学

让成功家长的经验成为共同财富

黄冈中学学生家长的经验分享:我们这样教育孩子

黄冈中学学生的经验分享:千万别给我们太大压力

附一:

宽而有度和而不同

——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在英国伊顿公学的演讲

附二:

黄冈中学30年“神话”接力

附三:

让我们结识黄冈中学名师

附四:

自由和宽容的气息——一位黄冈中学学子的母校记忆

致谢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这是黄冈中学的校歌,校歌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内核,是学校精神的一种形象化、艺术化。从这首校歌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黄冈中学博大的胸怀。

在中国现实之下,陈鼎常校长给《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描绘的黄冈中学的未来目标:“高考,全省领先;奥赛,国际领先。”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样的学校里的学生也一定有着自己的远大目标。

黄冈中学十分注重加强宣传先进典型,鼓励向上求新。他们始终注意宣传“四个群体”,鼓励锐意求新,促进整体优化。“四个群体”就是:为国争光的群体——大力弘扬在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在国际体育运动会上夺得奖牌的科学与创新、爱国与爱校精神;自强不息的群体——大力宣传来自大别山区、家庭困难、生活朴素、发愤学习的学生的先进事迹;优秀学生干部群体——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教育全校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公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群体——通过表扬积极分子群体,激励全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的经销商。没有希望就没有动力。在我们中国,“志存高远”、“天降大任”一直都是人们用以激励人生的经典格言。

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教育机关如果不能树立前途观念,就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和纪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读初中时,一位老师在他的作文上写过这么一句批语:“该生是未来文坛有希望的人。”当时严文井尚不知道“文坛”是何方圣地,只朦胧意识到是个“珍贵的地方”,但大受鼓舞。高士其也因小时的作文受到老师的热情赞扬而更加热爱文学。陈景润因为他的老师沈元先生在一次课上向同学们描述了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的数学难题:“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沈元先生鼓励说:“如果同学们有志研究数学,就该力争摘下这颗明珠!”从此,陈景润就有了采摘皇冠上的明珠的宏伟志向!

在当代中国,上大学,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千千万万少年学子十年寒窗的现实追求;30年来,年复一年,数百万青年学子以及由他们所牵动的数以千万计的人们,都在为他们或他们的家人能圆一个上大学的梦而倾其所能,殚精竭虑。然而,在黄冈中学却能超越现实社会的这一窠臼,教育学生们把上大学看做一种人生的奋斗和追求,而不仅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需要和目标。

黄冈中学副校长刘祥在2008年高三全体学生大会上对学生们说:“诸葛亮曾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生活没有目标,犹如没有舵手的双桅船,是盲目的。目标是导航的灯塔,是行路的指南,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生目标吗?’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人生目标。研究人员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不是把它写了下来呢?’结果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了下来。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写下人生目标的那些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写下人生目标的同龄人。可见,人生目标的确定,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P4-5

序言

近年来的热销书((明朝那些事JD>,讲到明朝建文二年举行殿试,状元、榜眼、探花皆为江西吉安人。对此,作者“当年明月”感慨道“头三名居然被江西吉安府包揽,让人惊叹此地的教育之发达,足以媲美今日之黄冈中学。”将黄冈中学与明朝殿试联系在一起,有点穿越时空之感,这也足见黄冈中学的盛名。

黄冈中学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什么还能够谛造神话,也许有不少置疑。为何全国只有一个“黄冈中学”?是什么支撑着一所山区中学能数十年立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任何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它的“因果”,黄冈中学也不例外。她之所以能够一直优秀,背后一定有着黄冈中学人不同寻常的教学理念。于是,我一直在找,想找一本真正解读黄冈中学的书,一本真正揭示黄冈中学教育精神的书。这时,我看到了一本《黄冈中学“教育神话”解读》。这本书让我对黄冈中学的教育理念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我今天写这本书提供了极好的指导。我拜访了这本书的作者黄冈师范学院李金奇教授和袁小鹏教授,从多方面了解了黄冈中学的教学理念。他们鼓励我去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于是,我多次走进黄冈中学,并拜访了陈鼎常校长。在谈话中我感受到陈校长有着非常深厚的国学功底。在论及教育理念时他广征博引,充满激情,充满智慧。你很难想象他是一名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他教过的学生中,有18人入选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9人人选国家集训队,200多人获得中国数学会奖励证书,30多人被免试保送到北大、清华两校学习。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他班上,经他一手辅导和培养的学生共夺得4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奖牌,被人称为“金牌教练”。作为一名校长,他治校有方,享誉中外。应英国德威士学院邀请,他于2006年4月1日至8日赴英国伦敦参加第二届国际著名中学校长论坛,成为第一位在伊顿公学演讲的中国中学校长。“脚踏实地,高瞻远瞩”这是欧盟中欧教育研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杰克·贾博士对陈鼎常演讲的评价。

同时,这期间我在网上查阅了黄冈中学前校长张庭良先生关于教育的论述文章,还读了不少有关黄冈中学教师教育心得的文章,他们关于教育的哲思也让人无比激动和兴奋。我终于明白了,正是因为一代代黄冈中学人不懈的追求,才有了黄冈中学今日的成就。

黄冈中学的基础并不比其他学校好。这所百年老校在恢复高考当年,因深受“文革”之累,全校近300名学生,只有很少人能“金榜题名”。可是,这所中学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大背景下努力前行,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竟然走到全国前列,这可能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黄冈中学的声名与考试有关,最厉害的就是获得二十多枚国际奥赛金牌,高考的高升学率,显然这是这所学校最大的荣耀。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说黄冈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典型,重要的是看高升学率是如何取得的。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是,如果黄冈中学的内涵只有应试,她绝对不可能持续几十年的辉煌。在黄冈中学任教近30年的数学教师王宪生老师说:“如果我们真的是死教死学,怎么可能保持那么多年的优秀?”

应试教育也有弊端,即“纯粹以考试为目的”。但是考试必不可少,因为它是目前我们这个社会体现公平的一道门槛,如果没有考试的话,我们又怎么完成人才的选拔?现在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过于批评考试的现象,我不禁会想:是不是考试就是恶魔,咱们就要号召学生们反叛,认为“不学习,不考试,彻底自由好”,是不是素质教育就彻底没有了任何考试?这种思想的危害也不能轻视。我觉得现在困惑我们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我们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论争中摇摆,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对于考试,我们只能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需要更新和变革,需要更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将它完善和补充,但绝不是废除。我们缺少的是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融会贯通。

“如果把应试教育比作笼子,那么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就是笼中之鸟。笼子里的鸟儿怎能自由地飞翔?黄冈中学没有受这个‘笼子’的限制,没有把应对考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老师授课也不拘泥于‘考试大纲’。黄冈中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陈鼎常校长说:“我们出成果,是因为我们遵循了教育的规律。”

黄冈中学的不少学生认为他们有幸进入黄冈中学,在这所学校学习生活非常快乐。更为重要的是,这所学校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她也让无数山村里的穷孩子们从此改变了命运!

大家都在关注“黄冈神话”,其实真正值得探讨的是在“黄冈神话”背后,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等方面,黄冈中学的特色和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示范性作用。在回答《光明日报》记者的发问时,长期关注黄冈中学教育现象的黄冈师范学院的李金奇、袁小鹏教授认为:黄冈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本着对教育、学生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做出了比较审慎的教育抉择,既有对传统教育理念的理性坚持,也有适应教育变革与创新而进行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听课后分析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

黄冈中学作为目前中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在这方面其实已经做出了榜样。这所百年老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值得归纳总结和推广。正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朱小蔓教授说的,“黄冈教育的确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中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供人们思考和借鉴。”

在这里,有一个重大命题:中国有没有世界一流的中学?也许有人立马会给出否定的回答。就像是北大、清华,我们中有不少人认为她们算不上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样。这种情绪可以理解,表明他们对教育现状的不满。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其实不具备任何可比性。但是,一谈到大学,就奉剑桥、哈佛、斯坦福为神圣;一谈到中学,就唯伊顿公学马首是瞻,而对自己的优秀学校的优点视而不见,进行自我矮化,这种心态是否需要检讨?中国的教育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能一提中国的教育就认为应弃如敝屣,一提国外的教育就奉为圭皋。这种思维不能不说有些过于媚外之嫌。我们要反对教育思想上的“老八股”,但是我们同样要警惕“洋八股”。

在对黄冈中学近一年来的深入采访后,我发现黄冈中学具有和许多世界一流学校一样的优秀气质,在对黄冈中学和伊顿公学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两所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

当然,并不是说黄冈中学的教育已经是100%的完美,当然,在中国的教育现实下她必然会有一些合乎国情的做法。黄冈中学教育实践和办学模式所遭遇的困境,其实也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实施英才教育所遭遇的困境。这是一个事关教育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的这本书只是一个努力的尝试。想提炼出黄冈中学核心教育智慧的结晶。我在写作时的思考是,对于教育我不是专业人士,我尽量克制住自己站出来说话的冲动,而尽可能地用黄冈中学老师和学生的话来说,我对我的定位是“编著者”,我只是想将他们的优秀经验整理出来,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