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泰编著的《青少年经典文化轻阅读丛书:历史之谜》精选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29个谜题,简述针对这些未解之谜的各种有见地的立论与它们的论据,及介绍最新解“谜”动态,以此扩大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增加些史学研究的信息量,以利于他们综合分析和比较认识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之谜/青少年经典文化轻阅读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魏泰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魏泰编著的《青少年经典文化轻阅读丛书:历史之谜》精选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29个谜题,简述针对这些未解之谜的各种有见地的立论与它们的论据,及介绍最新解“谜”动态,以此扩大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增加些史学研究的信息量,以利于他们综合分析和比较认识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内容推荐 魏泰编著的《青少年经典文化轻阅读丛书:历史之谜》中所述的历史之谜主要是:联系历史传说、民间轶闻、故事传奇,披沙拣金,终于找出透露历史真相的某些玄机,经过整理、归纳,各自撰文立说,提出“谜底”,其中不乏新发现、新突破、新成果。但哪是真“谜底”,各执己见,未取得共识。《青少年经典文化轻阅读丛书:历史之谜》虽仅叙述29则,比之古今中外不可胜数的疑谜,是为昆山片玉,桂林一枝,但希望,以此为例,经小见大,能触动当代青少年的情思,使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敢于立下誓愿,将来要问鼎中外悬之已久的历史难题,如陈景润在青少年时期就下决心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这无疑对今后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件幸事。 目录 前言 一 中国历史之谜 1.西施下落之谜 2.“卧薪尝胆”的故事是事实还是传说? 3.秦始皇真的既焚书又坑儒吗? 4.王昭君为何出塞? 5.淝水之战之谜 6.少林棍僧救过李世民吗? 7.杨贵妃之谜 8.杨家将人物是真是假? 9.唐伯虎是风流才子吗? 10.李自成生死归宿之谜 11.石达开出走之谜 二 外国历史之谜 1.历史传说“大西国”沉没是否真有其事? 2.金字塔的“报复”与奇谜 3.非洲古石城——大津巴布韦之谜 4.诺萨斯王宫毁灭之谜 5.荷马之谜 6.斯巴达克不翻越阿尔卑斯之谜 7.马可·波罗旅居中国之谜 8.法国历史上的“铁面人”之谜 9.拿破仑死亡之谜 10.希特勒尸体之谜 11.古印度文明毁灭之谜 12.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谁? 13.哥伦布真的是“新大陆的发现者”吗? 14.太平洋复活节岛巨大石雕人之谜 15.古代美洲玛雅文明之谜 16.秘鲁纳斯卡地面巨型“古图案”之谜 17.何塞·圣马丁退隐之谜 18.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之谜 试读章节 西施下落之谜 春秋末年,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参加了争做霸主的战争。公元前494年,夫椒一役,吴国国王夫差率军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逼得勾践只得屈膝求和,缔结屈辱的盟约,表示臣服吴国。为此勾践还到吴国宫廷服了三年的劳役。事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耻辱,勾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复仇。由于大夫文种、范蠡鼎力相助,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重新强盛起来,终于在公元前472年灭掉吴国。“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原先为施“美人计”,越国进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西施,没能回来,下落不明,不知所终,诸书记载,颇有分歧,西施的下落成了中国古代一桩难解的历史悬案。 东汉人袁康所著的《越绝书》中提出:“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去。”这说的是,早先勾践接受文种所献“伐吴七术”,其中包括对夫差“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为此,命令范蠡找寻天下美女,以备进献吴王之用。范蠡遍相越中,终于在诸暨苎萝山下靠近江边的一块浣纱石上,发现天香国色的绝代佳人西施。两人一经言谈,范蠡顿生好感,西施也动了芳心,在浣纱石上,互赠信物,愿结百年之好。然而为雪国耻,双双只能暂却情爱。西施开始接受适应宫廷生活的训练,“饰以罗毅,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献吴前,勾践还曾亲自屈身殷勤服侍过西施,以促其学好技艺,为灭吴大业勇献身心。明代诗人袁宏道有诗云:“西施山,一片土,不惜金作城,贮此如花女,越王跪进衣,夫人亲蹋鼓。买死倾城心,教出迷天舞。”西施禀赋绝伦,三年学成歌舞、步履、礼仪,到吴国后,西施情系使命、忍辱负重,巧施计谋,很快博得夫差欢心,成了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接着她见机行事,与范蠡遥相呼应,配合重新强盛起来的越国,终于完成灭吴大业。当越军攻占吴国都城时,范蠡冲人吴宫,忧心如焚,生怕找不到日夜思念的西施。西施历尽艰辛,盼到胜利的日子,平添愁绪,担心难遇情郎,当他们重新相逢、结合,喜不自胜,心愿了结,为避免“兔死狗烹”,他们愿辞功名。一对情人终于辞别勾践, “乘轻舟,泛五湖”,自由自在地去过恩爱的夫妻生活。元锡一带的民间至今仍留有传说,说的是西施当年跟随范蠡泛舟太湖,最后定居于无锡五里湖(又名蠡湖)。这种喜剧性的结局,最易于为善良的人们所接受与推崇。明代戏曲家梁辰鱼为此还写出很有影响的剧本《浣纱记》,寄托同情,希望他们有一个完美的归宿。 可是墨家学派弟子们所撰写的《墨子·亲士》篇却提出:“西施之沈,其美也”(“沉”,古作“沈”)。这话直截了当提出西施是被沉江致死的,原因是她长得漂亮。西施因美色事夫差,致吴亡国,她本是有功于越国的,然而“女人祸国”的观念,使越国君臣反觉得西施不免算是一种威胁,一种祸害,为绝后患,灭吴之日杀掉西施,铲除“祸国尤物”,就在所难免。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盛唐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都因有沉鱼闭月之容,成了众矢之的,遭杀身之祸,难怪杜甫曾写诗慨叹:“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东汉赵哗作的《吴越春秋》对西施如何死去讲得更具体:“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这里浮是沉的反说,鸱夷指皮袋,意思是说吴国灭亡后,西施即被勾践下令装进皮袋沉江而死。唐代李商隐在诗作中也多次提到西施沉江的事,“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为什么要如此处置西施呢?《国语·吴语》有写吴王将伍子胥尸体“盛以鸱夷而投之江”。明代杨慎考证认为:“子胥之谮死,西施有力焉。胥死,盛以鸱夷。今沉西施,所以报子胥之忠。”伍子胥是吴国的忠臣,当年吴国只有他看清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志在报仇雪耻的决心,主张灭掉越国,反对与勾践议和。夫差不悦,最后赐剑令相国伍子胥自尽,死后尸体被装进皮袋投入江中。由于西施被认为曾在吴王旁谗言伍子胥,发挥了离间的作用,致使忠臣被害,现在越国君王让她与伍子胥一样的结果,这样“申明大义”,不就既可告慰忠魂又可得到惩恶扬善的美称吗! 有人认为杨慎的考证未免过于穿凿,勾践迫不及待地处死西施,他的真正用心所在,可能是:西施是勾践到吴国宫廷服役三年、过奴隶般生活的直接目击者,或者是西施去吴前,勾践不顾君王之尊前去照料过西施,以讨得她的同情和竭诚帮助,如今越灭吴后,如再与西施相见,龙颜难堪,为此不得不除掉西施。 P3-5 序言 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留有不少疑点与难题,虽释疑解难者甚众,但纷纭众说,莫衷一是,至今仍悬而未决,这就是本册书中所指的“谜”。 探谜成因,首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篡改歪曲,使真相全非;有的因岁月流逝,“史失其传,故不得详”;有的因时移事易,人事全非,无从印证;有的因自然灾变,战争破坏,资料焚毁,文物无存;有的因史家忌讳,未敢直笔,以讹传讹;有的因各家之言互为矛盾,难辨是非;有的因新说层出,前后诘难,难断其故。尚有因艺术虚构,以假乱真,真假莫辨。同时兼上述两三种原因的也不乏其例。 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人们在回顾往事、分析现象、寻找问题内在联系、探索历史的规律时,都不期而遇地碰上团团疑雾,遇到种种难题,于是辨伪、释疑、解难、破谜,就成了各个时期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大家各显所长:有的收集文献,甄别资料,从纷然杂陈的历史记载中理出头绪;有的对比官私史乘,去伪存真,从中找出立论的根据;有的察勘遗迹,田一野考古,鉴定文物,发现新证;有的联系历史传说、民间轶闻、故事传奇,披沙拣金,终于找出透露历史真相的某些玄机,经过整理、归纳,各自撰文立说,提出“谜底”,其中不乏新发现、新突破、新成果。但哪是真“谜底”,各执己见,未取得共识。本书中所述的主要是属于这类情况的历史之谜。它虽仅叙述29则,比之古今中外不可胜数的疑谜,是为昆山片玉,桂林一枝,但希望,以此为例,经小见大,能触动当代青少年的情思,使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敢于立下誓愿,将来要问鼎中外悬之已久的历史难题,如陈景润在青少年时期就下决心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这无疑对今后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件幸事。此外通过简述各种有见地的立论与它们的论据,及介绍最新解“谜”动态,目的是希望能扩大青少年的视野,能给青少年增加些史学研究的信息量,以利于他们综合分析和比较认识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青少年读者在阅读各家解“谜”的过程中,不难看到要弄清一个难题,往往要联系、运用与发挥多种学科的许多知识,这就昭示青少年朋友,在中学阶段不要误了大好时光,应努力打好基础,学好文理科各门知识。 再者,“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了解些历史疑点、疑问、疑难问题,有利于从小养成多听善思、敢于创新、勇于进取,但又不轻易下结论、严谨治学的好习惯。 值得指出的是,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因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普及与实施义务教育,所以内容宜少宜精,大多历史疑案是避而不述的,或存疑不论,有的仅取一种权威性的说法作为定论,不作尚有争议的任何暗示。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在课堂学习、作业解题、考试答案,凡与本册书有“碰车”的,要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据,为准绳。如同回答“春秋五霸指谁?”一样。大家懂得以教科书的正文大字所指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作为答案,而把教科书小字注释所指的另一种“春秋五霸”的说法当作参考,仅供扩大知识量之用。 本书的目录顺序:中国史按朝代先后排列;世界史除以“历史传说‘大西国’沉没是否真有其事”为首篇外,其他按非、欧、亚、美大洲划分,并各以时间先后、由古而今编排。 为尽量反映每一难题的各家之言与当前解“谜”的新动向,我曾参考过自己能见到的各种材料与有关论著,引述不少名家研究结论,为使行文简洁,尚未能一一多加以说明,不敢掠美,特此致意。 撰稿过程,得到编辑蔡尔鸿先生悉心指导,并先后得到李南元、汤源生先生的热心帮助。另外承蒙福建省立图书馆高熔、刘德诚及社科资料参阅部、外文部、古籍部同志热诚提供咨询服务并允许随时参阅库存的各种书籍与资料,在此,致以谢意。这本书成稿于我中年时,它得益于青少年时的文史知识积淀。上小学时,从教的三兄魏光曾借了大量史书供我阅读(三兄已于2009年元月11日脑溢血逝世);读初中时,林醒予老师生动的历史课激发我对历史学科产生极大兴趣(林老师已病故多年),其爱人福建语文界泰斗程立夫先生在我读高中、大学时的当面教诲,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也受到已故的吴树呤、黄安莉两位前辈始终如一的鼓励,及得到吴元榕校长、魏瑜老师长期的多方面支持。值此书再版之际,深表感念之情。 魏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