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状况
二 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理论框架
第一章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渊源
第一节 古希腊公民参与的理论和实践
一 公民参与与人民权力的原则
二 公民参与与制度化的途径
三 公民参与与积极的公民参与精神
第二节 卢梭的公民参与理论
一 公民参与是实现人民主权的本质要求
二 公民参与是提高个人自由价值的前提
三 公民参与是联结个人与社会制度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节 密尔的公民参与理论
一 公民参与功能的深化
二 公民参与层次的界定
三 公民参与领域的拓展
第二章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现代衰落与复兴
第一节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现代衰落
一 现代自由主义代议制民主
二 公民参与与“多数人的暴政”
三 公民参与与精英民主
第二节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复兴
一 自由主义民主的话语危机
二 “新左派”运动的推动
三 规范性研究范式的复兴
第三节 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兴起
一 柯尔的职能民主理论
二 阿伦特的公共领域行动参与理论
第三章 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麦克弗森的参与式民主理论
一 自由主义民主对民主本质的背弃
二 自由主义民主困境的救治
第二节 佩特曼的参与式民主理论
一 参与式民主内涵的诠释
二 公民参与功能的深化
三 公民参与层次的设计
四 参与性社会的构建
第三节 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
一 批驳自由主义民主为弱势民主
二 倡导一种参与模式的强势民主
第四节 协商民主理论
一 协商民主体现了公民参与的自由、平等和公共理性
二 协商民主要求公民参与的公开性
三 协商民主提升了公民参与的责任性
第四章 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核心主题
第一节 公民参与是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核心
一 参与式民主肯定更多的公民参与
二 参与式民主强调积极的公民参与
第二节 公民参与的道德条件
一 公民美德与公民参与
二 公民美德是参与式民主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民参与的实践形式
一 参与性社会的构建动因
二 参与性社会的制度设计
第五章 参与式民主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民主化建设
第一节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一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贡献
二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不足
第二节 参与式民主理论对中国民主化建设的启示
一 扩大平等广泛的政治沟通,推动公民参与的有序进行
二 继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夯实民主化建设的基础
三 倡导培育积极公民参与精神,促进公民自治的实现
第三节 公民参与与当代中国民主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公民参与的引导力量:政府“善治”的理论溯源和角色嬗变
二 公民参与的内生动力:公民参与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三 公民参与的机制保障:公民参与表达渠道的延伸和拓展
四 公民参与的文化基因:公民参与文化理念的培育和塑造
参考文献
一 中文译著
二 中文著作
三 英文著作及参考论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