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许多人物都有真实原型。在恢宏的战争背景下,塑造出了众多色彩丰富的人物形象,刻划出他们在改朝换代时的心路历程,并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中国大陆最后一个解放的省会城市的市井百态。
这本以西南重镇成都市和平解放为背景,以中共地下党员的策反工作为主线的长小说,在革命历史的惊涛骇浪中,那些跟随国民党多年的宿将名臣,还有名不见经传的下级官员,他们驶向彼岸的船是如何经过中共特工这些特殊艄公的把舵与操作,凭借党的政策和超凡的智慧勇气,毅然渡过了一个个急流险滩,在历史转折的紧急关头决然奔向了光明……
《策反1949》讲述的是:1949年秋天,解放军二野准备挺进大西南,中心城市成都即将解放,共产党的高层人士都希望这座文化名城、千年古都能和平解放。正值在重庆潜伏已久的中共地下特工、原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处的少将参谋邓兆山已快暴露身份,刘伯承、邓小平二位首长便和有关方面商议,想办法把他调出来,假借视察名义前往成都,利用旧友关系专门从事策反工作。邓兆山带着侍卫小江走水路去成都,在郊外的黄龙溪码头上岸,正碰到好朋友赵毅然的妻子周素芬来接他。赵是国军第78师师长,也是邓的策反对象,他没加防备便跟着周上了车。不料途中遇到袭击,小江为保护他而英勇牺牲,邓兆山这才发现,自己落入了敌人的圈套……
为迎接解放,成都地下党成立了“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工委”)。他们接到上级命令:身负重任的邓兆山已经上路,准备接待,其中心任务是策反敌军起义,配合大军解放成都。临工委书记乔兴海,公开的身份是成都“华夏银行”行长,他与母亲及小女儿住在一起,母亲戏称他家是个地下指挥部。他召集地下党员乔雪虹和欧阳文开会,命他妹妹乔雪虹担任策反工作组组长,负责接待邓兆山并配合他的行动,又命乔雪虹的未婚夫欧阳文担任情报工作组组长,让他伺机打入中统的反动组织“泰新社”,以便查明敌特潜伏情况,同时也配合策反工作。乔兴海又告诫他们,黎明前最黑暗,敌人一定会疯狂反扑,要做最坏的打算……
一九四九年的秋天,艳阳高照,金风习习,正是当地所谓的“小阳春”。
一只大渡船沿着绵延不绝的锦江,渐渐靠近了古老的黄龙溪码头。邓兆山军容整齐,身姿笔挺地站在船头上观看沿岸景色。刘伯承将军告诉他,该码头是成都通往外地的水路必经之地,却只有一个连的警察驻守,因而走这段水路安全便捷。不知成都地下党会不会派人来接他?邓兆山想到接头地点本不在这里,又释然地微笑了。
“长官,这里真是一派古风啊!”警卫员小江也站上船头,加入了观景。
“这里也是帮派林立,鱼龙混杂。”邓兆山低声说,“要提高警惕。”
小江想起临行前首长的教导,要保护好这位国民党少将,便握紧了盒子枪。
邓兆山肩上确实佩戴着少将军衔,但他却是老资格的中共特工,直接受延安指挥的地下党员。这次给他下达指令的又是二野的两位将军。他年届四十,身材魁伟,举止得体,也不像小江初出茅庐那么紧张。几分种后,他们不紧不慢地下了船……
突然几个持枪的警察拦住了去路,为首的一个黑狗子满脸堆笑。“长官,这几天,我们一直在等一位姓邓的少将,不知是不是你们……”
邓兆山和小江对视一眼,神态也松弛下来,“你们是……”
另一个黑狗子谄媚地陪笑道:“不是我们,是有人来接你们……”
他朝后面挥挥手,一乘滑竿就颤悠悠地抬了过来,在他们面前停下,滑竿上从容不迫地下来一位年轻女子。她大约二十多岁,身穿滚边的蜀锦中式秋衣,一头长发自然地挽在脑后,皮肤白皙,不施脂粉,两眼如盈盈秋水闪动着光芒。
“你就是邓兆山邓先生吧?”她朝邓兆山伸出一只绵软的小手,声音清脆悦耳。“我是赵毅然的妻子周素芬,我丈夫听说你要来,让我赶来这里接你……”
赵毅然是成都郊外驻军第78师师长,邓兆山的同乡好友,也是他即将拜访的重点对象。这次邓兆山来成都,公开身份仍是国防部作战处少将参谋,也事先通了一些消息,赵师长知道并不奇怪。邓兆山不假思索,便兴奋地握住了对方的手。
“怎么?是老赵派你来接我的?就坐这滑竿?他人在哪儿?”
周素芬抿唇一笑,“他在驻地等你,我们走几步,坐他的吉普车过去。”
她潇洒地转身在前头带路。两人边走边聊,来到吉普车前,邓兆山已弄清了许多事。“你们都有一对儿女了?真是恭喜恭喜!”
周素芬打开车门,回头微笑道:“这次有空,你们好好摆摆龙门阵!”
她坐前排,小江就坐在后排邓兆山的身边。车开了,小伙子仍在担着心。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