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收录了著名作家周国平的经典散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国平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国平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收录了著名作家周国平的经典散文。 内容推荐 一个人写小说或诗歌,必感到自己是在从事着文学的事业,写论文,必感到自己是在从事着学术的事业。他诚然可以是一个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人,但事业心终归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写散文却不然,无论在自身的性质上,还是在社会的事实上,写散文都不成其为一种事业。本书选编了作者112篇优秀散文作品,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目录 一 只有一个人生(1983-1990) 悲观·执著·超脱 诗人的执著和超脱 幸福的悖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哲学与随感录 人与书之间 寻求智慧的人生 在义与利之外 性爱五题 艺术·技术·魔术 女性拯救人类 二 人与永恒(1983-1991) 人 自然和生命 爱 孤独 真实 美 人生 女人和男人 婚姻 死 时间和永恒 三 今天我活着(1991-1992) 等的滋味 孔子的洒脱 平淡的境界 人生贵在行胸臆 家 失去的岁月 父亲的死 自我二重奏 探究存在之谜 男人眼中的女人 四 守望的距离(1993-1995) 习惯于失去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救世和自救 守望的角度 被废黜的国王 在沉默中面对 心疼这个家 爱情不风流 五 精神的故乡(1996)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梦并不虚幻 精神栖身于茅屋 成为你自己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六 各自的朝圣路(1996-1998) 私人写作 苦难的精神价值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孤独的价值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 “己所欲,勿施于人” 记住回家的路 愉快是基本标准 医学的人文品格 婚姻中的爱情 人人都是孤儿 七 安静(1999-2001) 安静的位置 灵魂的在场 纪念所掩盖的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海滩上的五百六十二枚贝壳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能使男人受孕的女人 欣赏另一半 神圣的交流 八 风中的纸屑(1992-2001) 和命运结伴而行 爱与孤独 自我和他人 性爱哲学 婚姻与爱情 人得救靠本能 金钱与生命 坚守精神的家园 倾听沉默 风中的纸屑 水上的落叶 九 读《圣经》札记(2001) 不可发誓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行淫的女人 狂妄者最无信仰 不见而信 拒绝光即已是惩罚 不可试探你的上帝 伺候哪一个主人 一天的难处一天难当 舆论的不宽容 小孩、富人和天国 不仅是靠食物 种子和土壤 不要把珍珠扔给猪 十 走进一座圣殿(2000-2004) 智慧和信仰 丰富的安静 直接读原著 走进一座圣殿 可持续的快乐 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亲密有间 花心男女的专一爱情 本质的男人 亲疏随缘 十一 善良·丰富·高贵(2005-2006)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善良·丰富·高贵 唱出了我们的沉默的歌者 与书结缘 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 我判决自己诚实 我对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 玩骰子的儿童 生存的现实和寓言 拯救童年 谈钱 短信文学五则 试读章节 一 除夕之夜,陪伴我的只有苏东坡的作品。 读苏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 有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 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惟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 “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东坡捧腹大笑,连声称是。在苏东坡的私生活中,最幸运的事就是有这么一个既有魅力、又有理解力的女人。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自从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舞台以后,他两度遭到贬谪,从三十五岁开始颠沛流离,在一地居住从来不满三年。你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无止地向新的谪居地进发。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到海南岛,他这个一天都离不了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通的蛮族中了却残生。 二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故,不合时宜。 苏东坡曾把写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这正是他的人格的写照。个性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执著。 真的,诗人的性格各异,可都是一些非常执著的人。他们的心灵好像固结在童稚时代那种色彩丰富的印象上了,但这种固结不是停滞和封闭,反而是发展和开放。在印象的更迭和跳跃这一点上,谁能比得上孩子呢?那么,终身保持孩子般速率的人,他所获得的新鲜印象不是就丰富得惊人了吗?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似乎在孩子时期一旦尝到了这种快乐,就终身不能放弃了。他一生所执著的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的新鲜的感受——美感。对于他来说,这美感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富比王公,没有这种美感,生活就索然乏味。贫如乞儿,不断有新鲜的美感,照样可以过得快乐充实。 美感在本质上的确是一种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感觉,其特点一是纯朴而不雕琢,二是新鲜而不因袭。这两个特点不正是美感的基本素质吗?然而,除了孩子的感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感觉。雕琢是感觉的伪造,因袭是感觉的麻痹,所以,美感的丧失就是感觉机能的丧失。 可是,这个世界毕竟是成人统治的世界啊,他们心满意足,自以为是,像惩戒不听话的孩子一样惩戒童心不灭的诗人。不必说酷的政治,就是世俗的爱情,也常常无情地挫伤诗人的美感。多少诗人以身殉他们的美感,就这样地毁灭了。一个执著于美感的人,必须有超脱之道,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愈是执著,就必须愈是超脱。这就是诗与哲学的结合。凡是得以安享天年的诗人,哪一个不是兼有一种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呢?歌德,托尔斯泰,泰戈尔,苏东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同时是哲学家。 三 美感作为感觉,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不能超脱的诗人,总是执著于某一些特殊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固结在美感上,他们的美感又固结在这些特殊的对象上,一旦丧失这些对象,美感就失去寄托,心灵就遭受致命的打击。他们不能成为美感的主人,反而让美感受对象的役使。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执著于某些特殊的对象了。这是审美上的异化。自由的心灵本来是美感的源泉,现在反而受自己的产物——对象化的美感即美的对象——的支配,从而丧失了自由,丧失了美感的原动力。 苏东坡深知这种执著于个别对象的审美方式的危害。在他看来,美感无往而不可对象化。“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如果执著于一物,“游于物之内”,自其内而观之,物就显得又高又大。物挟其高大以临我,我怎么能不眩惑迷乱呢?他说,他之所以能无往而不乐,就是因为“游于物之外”。“游于物之外”,就是不要把对象化局限于具体的某物,更不要把对象化的要求变成对某物的占有欲。结果,反而为美感的对象化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你再执著于美感,又有何妨?只要你的美感不执著于一物,不异化为占有,就不愁得不到满足。 诗人的执著,在于始终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诗人的超脱,在于没有狭隘的占有欲望。 所以,苏东坡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感觉敏锐,依然胸襟旷达。 苏东坡在惠州谪居时,有一天,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劳,而离家还很远。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人的灵魂就像飞鸿,它不会眷恋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惟一使命是飞,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美的国度里。 我相信,哲学是诗的守护神。只有在哲学的广阔天空里,诗的精灵才能自由地、耐久地飞翔。 1983.12. P8-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