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色旅游记吟--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世训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红色旅游记吟》是作者赵世训这数十年红色旅游的结晶。其中的诗章均成文于当时参观旅游结束后,是当时旅游情况的记述,是作者当时有感而发的心声。全书内容按历史发展时序依次编排,共分三篇,第一篇是“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第二篇是“红圣迹英烈人物颂”;第三篇是“踏寻历史的足迹”。其中第一篇是一条红线,贯穿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战斗历程;第二篇与第三篇是先烈和英模人物的个人事迹与重大历史事件踏寻。

内容推荐

《红色旅游记吟》是作者赵世训数十年红色旅游的结晶,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坚定不移的红色信念,以及他游红、缅红、唱红、洒红、播红的情结。作者在后记中写道:

在全党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老共产党员、烈士子弟、革命干部,应当有所表示。之所以出版《红色旅游记吟》这本书,是因我从小受革命熏陶,加之酷爱旅游,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游览了不少革命圣地,了解了不少革命烈士、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深深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确实来之不易,确确实实感觉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安康。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这段红色记忆,这段红色之旅,使我常常泛起无限的崇敬和骄傲,我深深感到:有一种力量总是让我们激情澎湃,有一段历史永志不忘。饮水思源,缅怀先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火红的夏日,让我们一道走进二十八年艰苦奋斗的历程,走进那红色的记忆……

目录

寄语(代序)

前言

第一篇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第一章 韶山日出 光焰无际

瞻韶山毛主席故居

瞻花明楼刘少奇故居

瞻乐亭县李大钊故居

 第二章 上海建党 开天辟地

上海石库门党的一大会址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第三章 南昌建军 惊天动地

瞻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八七会议旧址

 第四章 井冈星火 革命摇篮

游革命摇篮井冈山

 第五章 瑞金建政 翻天覆地

游江西瑞金谢家祠堂

 第六章 遵义会议 绝地逢生

瞻遵义会议旧址纪念馆

过娄山关

飞夺泸定桥

 第七章 红都延安 建政实践

革命圣地延安

 第八章 红军东征 播革命种

永和县毛主席东征纪念馆

永和县永和关

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

 第九章 历史转折 洛川会议

览洛川会议旧址

 第十章 七七事变全民抗战

瞻抗日战争纪念馆

卢沟桥的记忆

 第十一章 平型关战 闻名天下

平型关大捷

雁门关伏击战

夜袭阳明堡

 第十二章 抗日烽火 跃马太行

瞻八女投江群雕

武乡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白洋淀——雁翎队

览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旧址

黄崖洞保卫战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张家口水母宫

览定襄西河头地道

 第十三章 百团大战 威震中外

百团大战纪念碑

狼牙山五壮士

 第十四章 红色遗迹 历史彪炳

息烽集中营

贵阳麒麟洞

览太岳区革命遗址

谒李林烈士陵园

西安七贤村

红岩村和红岩纪念馆

南京梅园新村

罗浮山抗日遗址

海南省六连岭革命遗址

瞻李兆麟将军墓

参观刘胡兰陵园

 第十五章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

中原突围

上党战役旧址

佳县白云山

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第十六章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西柏坡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

 第十七章 北京建国 改天换地

国庆观礼

怀念毛主席

武昌东湖梅岭一号

看电视连续剧《长征》

纪念长征胜利周年

歌颂中国共产党

第二篇 红圣迹英烈人物颂

 重庆红岩纪念馆悼烈士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阳泉烈士陵园

 长沙烈士陵园

 广州中山堂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南京雨花台、中山陵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五月的风

 览青岛海军博物馆

 西沟访申纪兰

 游大寨

 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访石评梅纪念馆

 览南街村

 过石河子

 瞻鲁迅纪念馆

 东莞虎门

 威海刘公岛

 谒冯玉祥墓

 观电视剧《朱德元帅》有感

 纪念彭真同志周年诞辰

 悼罗荣桓元帅

 观电视剧《上将许世友》有感

 悼王谦书记

 纪念长兄赵世岩牺牲周年

 学习孔繁森

 学习“保尔·柯察金”

 参观二连边防检查站

 霍县武警好

 观电视剧《黑脸》有感

第三篇 踏寻历史的足迹

 红军长征纪念地巡礼

 毛泽东《沁园春·雪》创作于山西石楼

 莫斯科郊外的红色记忆

 平型关战役简介

附录篇

 附录一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

 附录二 山西省红色旅游景点名录

后记

试读章节

1994年5月上旬,我同运城邮电局刘立华同志去四川康定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慕名参观了泸定桥,即天险大渡河铁索桥。该桥在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桥东衔接泸定县城。为铁索悬桥,桥净跨长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由13根铁链组成。桥身铁链九根平行系于两岸,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桥栏左右铁链两根作为扶手。铁链每根重约2.5吨。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历时五年建成。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匾额挂于桥头。为四川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

国民党守军,为阻挡红军过河除有重兵把守外,还将桥上的木板拆除。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攀爬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毛主席《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新中国成立后,在这里建立了陈列馆,展出泸定桥战斗史料,观后不胜感叹,作诗一首。

飞夺泸定桥

仅百米长度的泸定桥,

当年一截赴汤蹈火的路,

既通向天堂,又连接地狱,

十三根铁索环环相连。

这铁打的筋骨,

支撑起一段沉重的历史和一支天神般的队伍。

当六十年后,我伸手触摸时,

只觉双手发烫,

十指似沾着沸腾的热血。

总遥想那支急行军的队伍,

那红色箭火的意象,

那红飘带的羽翼,

该是一种多么凌厉的飞翔。

飞夺泸定桥的勇士,

以气势如虹的壮举,

在惊涛之上,在天堑之间。

迎着密集的枪炮和熊熊烈焰,

攀缘的英姿,衣襟生风,

定格了大渡河惊悚的瞳孔。

这是长征路上一个传奇故事,

凝望红旗舞动的对岸,

我想起那些化作泸定桥的人,

那些高蹈的英雄模糊了山崖的背影,

我听见血盈河水翻卷的歌声。

跨桥的英雄已经远去,

留下一袭风雨注册沧桑,

留下一座铁索桥成为种子,  在整个民族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生长光明和力量。

第七章 红都延安 建政实践

革命圣地延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铁流纵横,迈步长征;1937年1月13日,走过万里长征的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共走了12个月零两天,共367天。

我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时,同家人和陪客人多次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访,王家坪、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和宝塔山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窑洞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小小的煤油灯。这小小的煤油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点亮了希望,产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半年后,“七七事变”发生,侵华日军猖狂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时,中国共产党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擎起了一个民族的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收起共和国的大印,将政权改编为边区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担起了抗击外敌人侵,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和打了十年仗的敌人握手合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和宽阔的胸怀。

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执政探索,是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设计的民主联合政府蓝图的实践。在陕甘宁边区的示范和带动下,晋察冀、晋冀豫、晋绥、山东等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开展“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形成了大体相近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文化政策,为创建新型国家积累了经验。这个时期,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每次到延安参观学习都有收获,但感受不同,赋诗三首。P22-25

序言

今年春天的一个上午,红日高照,春风习习,赵世训同志春风满面来到我家,面交了他的新作《红色旅游记吟》手稿,嘱我阅完之后为之作序。老友相约,我欣然应诺。世训同志可谓神笔快手,短短几年时间竟有五本厚重的诗集奉献给广大读者,不仅向人们展示了祖国壮美旖旎的河山,而且也为人们烹调了一份又一份色美味香的精神大餐。“天道酬勤”,我为他的才思和勤奋感到高兴,也为他那革命激情和爱国情怀所感佩。

前几年,我曾拜读过他的前几部作品。前几部诗集展现了神州大地的奇山丽水和旅游景点,抒发了他的高尚情志和广阔胸怀,给读者以熏陶和感染,而这本诗集则描绘出革命先烈为创立共和国在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艰苦跋涉的足迹,洋溢着爱国、爱党、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给人以启迪和震撼。我翻阅着诗作,品味着诗意,心驰神往,仿佛在当年革命军队与敌人拼杀的战场上追昔抚今。我的脚步也仿佛沿着共和国前进的脚印,一路穿过枪林弹雨,蹬过泥泞深潭,从险境攀上高峰,从黑暗走向光明。

当我读到《登天安门》这首诗时,不禁心潮澎湃,回想起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中央团校学习时,每年“五一”、“十一”重大庆典节日,我们统一着装,上穿白衬衣,下穿蓝裤子,在天安门前、金水桥旁当标兵,规范前进的游行队伍,仰望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检阅的情景。游行队伍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口号声响彻云霄,毛主席兴奋地在天安门城楼上,手举着帽子高呼“人民万岁!”“人民共和国万岁!”这是领袖对人民、对祖国热爱的深情彰显。当我又读到六盘山上“红旗漫卷西风”和神州大地“风展红旗如画”,以及红军“金沙水拍云崖暖”和中国人民“心潮逐浪高”的盛况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瑞金走到北京,从井冈山登上天安门,穿越几十年腥风血雨、铅云霾雾,战胜无数次艰难险阻、围追堵截,中华民族终于“东方红,太阳升”;从满目疮痍的神州一朝迎来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新时代。当看到世训以凝重深沉的笔墨绘声绘色地描述每个红色旅游景点的来龙去脉时,我的心中似有炮火纷飞,战马嘶鸣,热血与先烈的血一起进溅在红旗上。当我看到世训以明亮欢快的色泽热情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时,我的思想与他的诗句“盛世本是忠骨换”发生共鸣,油然发出“敬仰承遗志,万马奔雄关”的感慨。我想,每一位爱国爱党的共和国公民,都会和我感同身受。这正是诗的立意所在,也是诗的魅力所在。

我们共和国已走过一个甲子。黑暗的历史已远远逝去,当年不怕牺牲流血闹革命、打江山的老革命、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大多已作古,永垂不朽,幸存于今天的英雄模范当然受到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他们的功劳和业绩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丰腴着共和国的辽阔国土和民族精神。书中颂扬的许多景点,我也去过,也曾在英烈墓前流过泪,在胜利地点唱过歌,却没有像世训同志这样写下诗句。现在,红色歌曲唱遍全国,红色书籍广为传颂,红色旅游络绎不绝。赵世训同志正是在这个红浪滚滚的潮流中推出这本《红色旅游记吟》,为之推波助澜,壮丽声势。他绝不是赶潮流,追时髦,而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股热情。因为世训同志本人就是一位为革命、为祖国建设、为改革发展有所贡献的老战士。诚如他自己所言,本书是他几十年红色旅游的积累,是当时旅游情况的记叙。这种对党、对革命英烈的深情缅怀不自今日始,而是他心中久远的夙愿,是他自幼景仰革命英烈的最好纪念。

俄国十月革命领袖列宁的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在现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必须牢记,崇尚英雄、纪念先烈、继往开来、继续长征。在当今商品经济环境下,有些人物欲横流、金钱挂帅、贪污腐败、损人利己,这是对革命先辈的亵渎。世训同志这本诗集出版,就是对这种现象和暗流的谴责和当头棒喝,它响若洪钟大吕,振聋发聩、催人猛醒、促人奋进、洗涤心灵、清明社会,这就是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

世训同志在写法上也是匠心独运。这些诗章是他深思熟虑、有感而发的心声。它不是泼墨于旅游景点的风景,而是以粗线条勾画历史事件,以浓墨重彩描绘英烈的高大形象,以深掘细挖揭示思想的启迪。在行文上,时而炮声隆隆,弹雨纷飞;时而和风细雨,细流潺潺;时而山伟塔高,豪放、悲壮。在写法上,引经据典,夹叙夹议,大处着眼,细处落笔,行云流水,朴素自然,没有苦味噎喉,没有酸涩闹心,实在是如美酒、似佳肴,思忖反复,回味再三,吟咏中不知不觉,思想被潜移、精神被默化、情感被陶冶、斗志被激励。这不仅是作品的成功所在,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我认为世训同志这本新作和已经出版的前几本诗集是一脉相承的,立意高远、气魄宏大、气韵飘逸、朴实无华,他深刻理解红色的含义,有着坚定不移的红色信念与游红、缅红、唱红、洒红、播红的情结。世训同志的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八路,他幼年时期便跟随父亲在冀鲁边军区、渤海军区,转战于山东、河北等许多地方。他的父亲1942年牺牲在抗日战场,当时情景深刻于脑海,他少年时代便在红旗下集结,在红旗下栉风沐雨沿着共和国的足迹走到今天,从满头黑发变得两鬓苍苍,依然壮心不已,不改初衷。于是他满怀激情,写成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英烈模范人物战迹、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等层次分明的红色诗篇,人和诗交融,言语鲜明,辉映时代,感动读者。

作诗不易,做人更难,世训同志以难能可贵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勇敢和坚韧,在红色信念的指导下,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事业上和写作上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他的成功不在于天赋高,而是他一贯忠诚党的事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是在其亲身躬行地实践着“文从心出,文在心中,循文会心,实现心灵相映相通”的探索精神。用诗词歌唱生命,用诗词美化生活,用诗词抒发豪情。做人和作诗,都没有捷径可走,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坚忍不拔、任劳任怨、百折不挠才能获得成功。

当我读完世训的这部诗稿时,太阳已在西窗把夕阳余晖洒在我的书房,掩卷深思,我仿佛看见赵世训的身影仍在祖国大地上行走着,吟唱着,身影与红旗共舞,他的心中仍怀念着忠于祖国的华夏儿女,缅怀着长眠于祖国大地的革命先烈的英灵,感慨万千,喜极而泣,“泪飞顿作倾盆雨”,流淌着无言的歌。悲喜交融中,祝愿亿万中国人继承先烈遗志,奋勇向前,艰苦奋斗,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010耳10月17日

于晋府梅山塔下问龙堂

后记

在全党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老共产党员、烈士子弟、革命干部,应当有所表示。之所以出版《红色旅游记吟》这本书,是因我从小受革命熏陶,加之酷爱旅游,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游览了不少革命圣地,了解了不少革命烈士、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深深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确实来之不易,确确实实感觉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安康。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这段红色记忆,这段红色之旅,使我常常泛起无限的崇敬和骄傲,我深深感到:有一种力量总是让我们激情澎湃,有一段历史永志不忘。饮水思源,缅怀先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火红的夏日,让我们一道走进二十八年艰苦奋斗的历程,走进那红色的记忆……

中国许多革命老区,是一片片红色的土地,也是一片片英雄的土地。当你阅读这本书时,你会感到:南湖航船的正确,井冈山红旗的不易,波澜壮阔长征的艰辛,坚持抗战八年的伟大,三年自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骄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写这本书,是我的夙愿,是我数十年红色旅游的结晶,愿与读者共勉。

在撰写本书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同志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承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原部长、山西省军区原司令员、中共山西省委原书记王扶之同志,山西省政协原主席、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郑社奎同志题词;原信息产业部党组书记、部长吴基传同志,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会长李玉明同志作序;太原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政协委员兼科教文卫副主任袁旭临同志题写书名;陕西省作家协会作家、教授苏兆强同志对书稿进行了审阅修改。另外,经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原中共吕梁市市委书记聂春玉同志同意,收录其关于“毛泽东《沁园春·雪》创作于山西石楼”的考证文章一篇,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要赶在2011年7月1日党的生日前出版,以致成书的时间比较仓促,尽管内容进行多次审校,但书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给予指正。

著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