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人写作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金道行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金道行先生是三峡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写作心理学研究,业余也写随笔。

《人人写作》一书是金道行老先生单篇论文的结集,包括代序——本书中最后发表在《写作》杂志2010年第4期的《人人写作》,共计46篇,包括《鲁迅散文里的白描》、《漫谈“画头发”》、《交代时间的艺术》等。

内容推荐

《人人写作》是作者金道行单篇论文的结集,包括代序——本书中最后发表在《写作》杂志2010年第4期的《人人写作》,共计46篇,《人人写作》包括《谈写信》、《小散文》、《文章中的“你”是谁?》、《鲁迅散文里的白描》、《漫谈“画头发”》、《交代时间的艺术》、《人物出场艺术种种》、《比喻的褒贬》、《缩小夸张趣谈》、《形象思维辨》、《诺贝尔奖与中国文学》等。

目录

人人写作(代序)

一 文心

写作心理学:谁解其中味?

写作的心理动力

写作的潜动机

写作的心理时间

写作的心理空间

写作的心理语言

写作的心理逻辑

写作的高峰体验

写作的心理读者

写作技巧的整体意识

写作的捷径

享受情感

争取灵感

点化·模仿·抄袭

二 文体

说随笔

说时评

杂文的文体

杂文的结构

书评不能这样写

老年写作——以李岚清音乐笔谈为例

明星写作——以胡因梦自传为例

说对联

说挽联

说段子

谈写信

小散文

文章中的“你”是谁?

鲁迅散文里的白描

漫谈“画头发”

交代时间的艺术

人物出场艺术种种

比喻的褒贬

缩小夸张趣谈

形象思维辨

诺贝尔奖与中国文学

三 诗体

中国诗的节奏

诗的拗说

诗的拈连

诗的比喻和比喻的诗

艾青式的比喻

诗的量词

今人写古诗

论自由诗

论自律诗

论现代格律诗

四金先生的博客

小引

金先生的七十大寿

茶味

朱儿,再见

在北大吃饺子

符号杂文与MR

李华章的真情散文

甘茂华的风情散文

校园小说:青春与风雨

“最牛作文”与偏才

梵高的一双鞋

两个林徽因

梁从诫先生的筷子

徐志摩坐飞机

钱钟书为何写《围城》?

季羡林先生的中山装

后记

试读章节

(1)首先,我提出了“写作心理向组合原理”,说的是写作心理的指向性呈现出“两极”的态势,即既有指向(或发生)作者心理的一极,又有指向(或发生)读者意识的一极。全部写作心理,就是作者心理这一极与读者意识这一极的双向组合。“写作心理_双向组合原理”显然是对于传统写作理论单向重视作者心理(一极),仅仅强调“诗言志”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拨与辨正。“原理”尤其张扬了写作心理中的“读者意识”,强调只有作者心理与读者意识的“双向组合”,才是完整的、健康的写作心理

“双向组合原理”揭示了写作心理的奥秘,是写作心理的根本规律。“双向组合原理”源于我对写作心理现象的形而上的思考,是我的写作心理研究的核心和总纲,我把它置于《探索》的导论之首,而贯穿于我的全部著作中。

(2)我发出“是先有作者还是先有读者”的“天问”。我的回答是先有读者,然后才有作者;是读者制约作者,作者为读者写作。

(3)由此,我提出了“心理读者”的概念。在我的研究里,“心里读者”有别于接受美学的“隐在读者”,因为它参与写作。

(4)由“心理读者”,我又提出“心理作者”的概念。“心理作者”也不同于接受美学的“隐在作者”和叙述者,因为它与“心理读者”是双向对应的关系,而不是单一全能的角色。

(5)我以为,写作就是“作者——心理作者(并通过叙述者)——心理读者——读者”的心理对话。它构成了所有写作的基本格局,概莫能外。

(6)我研究写作动机是一个系统,显在的与隐在的,高级的与低级的、意识的与无意识的,为作者的与为读者的等,一起构成写作的内驱力。

(7)我认为文学写作始终存在着审美心理与世俗心理的冲突。世俗心理强化的结果,要么写出坏作品,要么导致作家自杀。作品的产生是审美一tL,理的强化。杰作是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的绝唱。

(8)我否定统治文艺理论半个多世纪的“形象思维”论,提出了“艺术思维”的观点。“艺术思维”是包括意象思维、情感思维、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语言形式化思维的思维总体。

(9)我认为灵感是越轨思维。我把灵感概括为“意识——无意识——-意识”和“兴奋——抑制——兴奋”的简约的公式,揭示了它的心理奥秘,从而拨开了古往今来的迷雾。

(10)写作运用“心理语言”,才有个性化。我发现写作语言的“词不达意律”、“内外有别律”和“说写分离律”,探寻出语言痛苦的心理根源,强调“内部语言”的心理功能。写作语言不是简单的提炼“诗眼”,锤炼文句,而是营造“心理语境”。

(11)我把写作技巧的心理实质看作是对读者的吸引,而无技巧则是技巧向无意识的转化,是形式向内容的转化。技巧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优格式塔”。

(12)我认为意境是一种心理存在。我反对把意境简单地当作“情景交融”(情+景)的传统定见,而把它归纳为“作者心理勃发——意在言外——读者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意境决不是文本既成的东西,而是读者心理的实现。这样,一个长期说来说去越说越糊涂的审美谜团,我以为就道破了。

(13)我还提出了理论写作的“悟性思维”。光有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四平八稳;有了悟性思维,理论写作才有灵气。悟性思维是理论思维的越轨和顿悟,它是智慧和创造。理论写作是逻辑思维与悟性思维的亲密接触。

还有一些,如心理时间的情绪化和降幂排列,心理空间的审美距离,心理逻辑总是“违反”,心理人物的内视与无意识组合,写作的高峰体验,错觉心理与审美体验,情感思维,文章中的“你”是谁,日记的读者是谁,写作心理过程包括从心理积淀到心理反馈,发表心理等,或由于是深化前人的论述,或是悟出的个别见解,虽不乏新意,就不列举了。“甚荒唐,反认他乡是故乡”。学术不喜欢因循。

我的学术著作充溢激情,因为所有观点都是压抑于我的肺腑的呐喊,是本我的解放。我厌恶人云亦云,我不齿拾人牙慧。我是一条没有主子的野狗。 二一把辛酸泪 我在20岁被打入“另册”,顿失青春,蹉跎了20年。当我能做学问的时候已经年近半百了。我自知条件不好,只有拼命地追赶。失去的东西要自己赶回来。没有孩子还可以收养一个,学问却只能靠自己孕育。

于是,我每天都像念经一样地默诵鲁迅的话:“赶快做!”我把鲁迅集《离骚》的对联“望崦嵫而无迫,恐鹈夹鸟之先呜”贴到墙上,希望太阳啊,你慢点落吧!我焚膏继晷地读读写写,在北师大做访问学者一年,每天都是机械地上午读写四小时,下午四小时,晚上三小时,只在国庆节到天安门——故宫——景山“跑马溜溜地”玩了一天。我做什么都是赶。去书市买书是赶,到北图查资料是赶,每周写一章也是赶。北京一年,靠“赶快做”,我才写完两本书,《探索》和《作文心理素质教育》,60万字。同宿舍的魏先生说,我没有时间生病。

多少年,妻每晚下班回家时,她总是说,在山坡底下很远就能看见我家三个窗口,三盏灯,我与两个上学的孩子都各忙各的。我上北京前,女儿称我带走的书稿,笑说有5斤重。我回家时,妻带着儿女兴高采烈到火车站接我。孩子早就想到公园去划船,妈妈说等爸爸回来全家一起去吧。那时宜昌正兴建了水上公园。可是,从北京一回来,我又接着写《探微》。12年过去了,孩子都长大了,我还没有带他们去划船。我仍是忙。

1995年,我终于忙病了。发晕,走不稳路;我突然写字发抖,乱拐乱画。我还腹痛腹泻。那时我已完成32万字的《探微》,正在赶《探珠》。《动机》这一章刚写一半,我便写不下去了。医生说我的脑子和肚子都有病,只得住医院。做了手术,出了医院,我又接着写。现在,还能看到《动机》手稿的一半是流利的钢笔字,另一半是粗大的毛笔字。我写不成钢笔就用毛笔。

原来我暗暗有个打算:想一鼓作气做完我的学问,起码写完“三探”,然后再生病,再死,便死而无憾。没料到我在58岁提前生病了。我不能倒。吃过药,头晕好一点,腹痛好一点,我又爬起来写。尽管心里急,但却不得不放慢速度。每次几分钟,几个字,最多一小时,一两百字。总之想一点写一点,能写一点写一点。就是这样带着矛盾的心情,到1999年,推迟了四年,我还是把《探珠》这部以毛笔字为主的书稿写完了。那时,我已因病退休。我用退休来换取写作。

祸不单行。1999年12月29日,正当我从“世纪书稿”里抬起头来,准备豪迈地跨世纪的时候,妻跌倒了,而且一跌就是股骨颈这关键部位骨折。于是住院,换骨,拄拐杖,学步。想起前几年,妻给我什么都照护好。她从杂志上看到丁玲的脖子挂着木板写作,她也为我弄一块干净的木板,让我躺在沙发上写。四年来,是妻扶我;而现在,轮到我扶妻了。每天,我都要扶她下楼散步;在家里,我给她拿这拿那。我最怕妻叫我,一叫我就要从桌上爬起来,一打岔就是半小时。两年就这样过去。不幸的是,妻又接着患病,以致辗转武汉住院、手术、化疗。我像一只惊弓之鸟无力地飞来飞去,风风雨雨又一年。P4-6

序言

写作曾经是少数人的专利,这少数人被称为文人墨客。学生学了作文以后,如果不是当文人,恐怕写作多半只是写信而已。故有个高考考生走出语文考场就高呼:“别了,可怕的作文!”

对“写作”的认识,过去以为只有用笔在纸上写文章才叫写作。这其实是太狭隘了。“口占一绝”,是不是写作?民间讲古,说笑话算不算写作?现在时髦的“口述历史”,又是不是写作?还有更多的人在电脑上敲键盘,在网上聊天,开博客,写微博,跟帖子,发信息,拟广告,以及手机短信,还有现代民谣,酒席上说段子等等,也应该承认是写作。

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发展和思想解放,写作已愈来愈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活需要。中国是拥有数亿手机的大国。单是手机短信,随时都有人在那儿拨弄,这不就是最普遍的写作吗?有人还在手机荧屏上发小说,诗词,段子,调侃和幽默。如一则《有钱没钱的实话》:“没钱的时候养猪,有钱的时候养狗;没钱的时候在家里吃野菜,有钱的时候在酒店吃野菜;没钱的时候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有钱的时候在客厅里骑自行车;没钱的时候想结婚,有钱的时候想离婚;没钱的时候老婆兼秘书,有钱的时候秘书兼老婆;没钱的时候假装有钱,有钱的时候假装没钱——人哪,都不讲实话!”这不就是民间的“集体创作”么?近几年还出现了短信“群发”,“转发”。据媒体报道,广州近年兴起了“红段子”热,一次转发达15万份,更无异于写作、发表与传播了。

围绕社会热点,民间还“写”了很多顺口溜,成为流行的现代民谣。它们以高度的概括与勾勒,调侃解颐兼讽刺,使人喜闻乐见,迅速在民间流传,并引发广泛的再创作。如:“说股票是毒品都在玩,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当今社会穷吃肉富吃虾领导干部吃王八,男想高女想瘦狗穿衣服人露肉……”

社会的大变革使每个人比任何时候都感慨良多,于是无不想到用文字来表达,舒泄,并一吐为快。上自高层领导人如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退休后写了《李岚清音乐笔谈》等8本书,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成了“年轻诗人”。下至平民乞丐,如昔。日_的丐帮老大陈剑新,在经历了行乞——卖报——车祸——种地生活之后,以古稀之年伏案写成15万字的《丐帮传奇》,意在规劝天下乞丐自食其力。此书被北京出版后,长春还准备拍电影。身患类风湿病的辍学青年夏海波,一边行乞,一边写作,浪迹全国十多个省市。他根据亲身经历写成小说《爱在人间》和随笔《沉沦》。他一手举着“求助”的牌子,一手拿着两本书稿,想募集资金出版。其15万字的《乞讨日记》就是这样于2008年9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首印5000册,人称“史上最牛乞丐”。还有25岁的打工妹安子在1992年出版了长篇系列报告文学《青春——深圳打工妹写真》,迅速催生了“打工文学”,她也成了“明星级打工妹”。接着,又一位云南打工妹王琼因被骗远嫁,挨打挨骂,遂抱着女儿逃离,流浪,受尽了苦难。她也写成了《远嫁他乡这些年》,出版后引起极大的反响。到新千年,王琼已是南京市文联第一位打工妹签约作家。在北京,退休干部许善斌以3000元走进潘家园,做起收藏的发财梦。谁知几年下来,把退休金都赔光了。但他找到了乐趣,便以钻研心得写书,《证件百年》,《证件中国》就这样写出来了。湖北新洲的一位乡村裁缝邓训华30年笔耕不辍。“浩波连天宇,苍翠映白云,滴水汇海碧,小草秀青山”的《小芋》诗,就出自他的笔下。他的诗、散文、小说多次在全国获奖,被誉为“裁缝作家”。在武汉,七旬老人谭文江只读过初中,却用24年写成一部新《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有52万字,而谭文江把历代皇帝的姓名、年龄和登基退位时间,及各朝大事进行梳理,写了600万字……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下海”、“北漂”,和“自由撰稿人”,许多人真正是在以卖文为生。王晓方混迹官场多年,在青云之际独善其身挂冠而去,一连写出《驻京办主任》、《驻京办主任二》、《市长秘书》等10部畅销小说,被称为“反腐作家”或“官场作家”。李冯,于1996年辞去广西大学教职,与一位作家朋友到北京,租住一套两居室写小说。他的长篇小说《孔子》喜出望外在《花城》杂志发表,接着被张艺谋导演相中,又编写出《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等剧本,红极一时,人称“中国票房价值最高的电影编剧”。

曾几何时,电影和电视剧还是高不可攀的技术活。可是,2008年,吉林省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农妇也要自编自导电视剧。开始时连她的丈夫都不敢相信,而她硬是像入魔一样写起了剧本。《走亲戚》,《卖豆腐》,一个个短剧写出来了,她又走乡串县,争取资金和技术,终于拍成了电视,受到家乡农民的欢迎。

世纪之交,从台湾蔡智恒(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迅速掀起网络文学的热潮,“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成了流行的大众语。于是,“网络写手”、j点击率”炙手可热,在网上创造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奇迹。邢育森《活得像个人》、《网上自有颜如玉》,宁财神《都市男女》,俞白眉《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安妮宝贝《告别薇安》、《彼岸花》等,都在一夜成名,一夜走红。而今何在的《悟空传》横空出世,简直成了《西游记》的现代版。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忘记》,网上的点击率17万次,超过了最高容纳量。一时问,《天蓬传》、《唐僧传》、《深圳,今夜激情澎湃》等仿作层出不穷。《悟空传》被评为2000年“最佳网络文学”,慕容雪村也成了中国新锐网络风云人物。“三峡在线”是一位年轻教师的网名,只要有人上网,有人看新浪博客,没有不知道他的。他的博客以敏感性、集约性和备受关注的内容,以及明朗而轻快的文笔,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兴趣和热捧。其博文的点击率已超过1亿,他成了新浪网的“十大写手”之八。而这第八位“写手”却出自计算机专业。

博客,Blog,从早期的“以文会友”到“一个人办的杂志”,再到2000年后成为网上发表文章的最流行的方式。“你博了没?”成了时尚的问候语。博与不博似乎是现代人写与不写的同义语。由于明星博客的加入,让明星大赚了人气。“80后”的博客更形成一个胜过传统文坛的“阿上文坛”。韩寒放言“文坛算个屁!”虽然狂妄了点,但也算说了实话。各抒己见,知无不言,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这些多少年的写作梦想因博客而正在变成现实。有人说,“不论是谁,在生活面前一律平等。博客这个东西,它大概就是要人说真话实话的地方。”那么,“博客说穿了就是网络日记。全都写真话,那是需要勇气的”(殷卫,见《中华读书报》)。博客是自由思想,自由写作.。博客就是人人写作。

2006年从美国兴起的“微博”,迅速席卷中国,并被国人谐称为“围脖”。约定俗成的140个字、,围得明星争奇斗艳,姚晨以超150万的粉丝当了“围脖女王”。草根们毫不示弱,也纷纷到“微湖”上撒欢。这里有猛料频出,也不乏精粹短语。亿万网民成为“脖友”,更扩大了人人写作。

作家拿工资的体制,愈来愈暴露写不出好作品的弊端。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芏兆山在汶山大地震中写的《江城子》词,“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其矫情受到网上千夫所指。而另一首无名作者的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则在网上迅速流传:“孩子,陕/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俄们的路/慢慢的走/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这首诗的作者肯定原先不是诗人,却使多少人失声痛哭,原因就在于真情实感。一矫情,一真情,把大众写作的生命力凸显了出来。

写作,从精英走向了大众,特别因现代技术的翅膀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浮躁,炒作,弄虚作假,冲着评奖而写作,使文坛已不再是圣坛。安徽一个市的土地局长业余写诗,人们评价只不过中学生的水平,他却操纵一个机构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岂非可笑复可鄙!写作是生命的呐喊,生活生长着写手。写作可以不用纸笔,也不计较学历。写作不仅对某些人是职业行为,写作对所有人更是灵魂的鞭打,心灵的歌唱。当平民女儿罗彩霞上大学被县公安局政委以权让自己的女儿冒名顶替后,不仅致使罗遭遇第二次高考,而且更因“重名”不能毕业,找不到工作,还取不到钱。无奈之下,罗彩霞选择了写作,发到网上,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同情、愤怒与支持,这才终于讨回了公平。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写作的胜利。现在,多少社会丑恶,人间不平,都得力于网民到网上写文章曝光。陕西的“周老虎事件”,南京“天价烟局长”的人肉搜身,河南“为谁说话”的话语霸权,湖北巴东姑娘打官致死是不是抗恶,以及明星的“捐诈门”、“碑铭门”、“代言门”等,无不显示网络写作成了当今监督腐败有力的克星。写作是人民的节日。有了网络提供的平台,阿Q那种只能在画押时“被”画圈,而且画得不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文学死了,它将在荒原上重生。”写作是文学与非文学的总体。网络和大众写作也鱼龙混杂,但真正的写作自有慧眼识珠。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着交流,热切地盼望心灵的沟通。是写作,使地球村天涯若比邻;是写作,使陌生人成为相知的朋友。写作使现代人找回了失落的精神家园。一个中国小孩给美国总统写信,总统也给他回信。一个武汉百岁老人给百年奥运主席写信,被特邀参观北京奥运会。一对母女被埋在地震中,挖出她们时,孩子在母亲怀里还睡得正酣,妈妈却死了,留下以最后一口气写的信:“孩子!你不要忘记妈妈爱你!”我还想起“史上最牛作文”考生周海洋,他高考失误,却终以偏才作文被三峡大学录取。是写作帮他圆梦。而我,73岁,退休10年,每天还在电脑上敲打,敲打了11本书稿。写作成了我的生命的歌唱……“诗言志歌永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哪里心在跳,哪里就有写作。

网络开创了人人写作的时代。

人人写作,大师与不朽之作将从这儿诞生。

人人写作,你我何为?

后记

我的写作研究已经出版了5本,都是系统的学术专著。本书是单篇论文的结集,包括代序——本书中最后发表在《写作》杂志2010年第4期的《人人写作》,共计46篇。至此,我的写作研究基本上就都成书了。对于已到这把年纪的我,算是完成了一件终生大事。我此刻的心情,可以想见。

我在近30年发表的写作研究论文,当然不止这些,但大体上就是本书编排的“文心”、“文体”和“诗体”三个方面。30年的文章还想结集出版,我并非有出书癖;而是我曾独立地思考过,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还想对读者——专业的和业余的写作者有一点用处,并仍痴心于寻找知音。况且我的论文也像作品一样带着激情,现在检视旧作,依然不能平静。因此,我还愿一往情深地献给读者。如果能够激起读者——写作者的兴趣,怎么不是我的莫大欣慰!

我在退休前后生了一场大病。好多好心人看我病得走路也走不稳了,都劝我歇歇吧,不要再写作了。那时只有张道葵老师说:“你还是可以写的,只是要放慢一点。”居然还有张先生理解我,我是多么感动!就这样,十余年来,妻陪我散步,散步回来我就像躲猫猫似的在家写作。直到我70岁后得孙子,我还得每天推着小孙子去玩。我的妻子后来不幸摔伤,换骨,陈旧性的创伤使她愈来愈要靠双拐生活。我变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然而,在体力劳动的间歇,或刚刚把孙子放下来,我又蛰伏到书籍什物玩具痰盂杂陈的卧室的一角,打开小茶几上的电脑,开始脑力劳动。我近几年的文章就是这样写的。我在《憧憬书房》里说,动情的文章多不是书房里写的。可是,我的写作成绩还超过了10年以前,并且身体也奇迹般地好起来,吃饭睡觉都达到退休以来的最佳状态,甚至自我感觉不像70多岁的人。是的,我曾因发狂地写作而生病;但写作是我的精神寄托,不写作我更会病人膏肓。做人使我身不由己,写作使我心灵自由。我每天引孙子,放下孙子就写作。是孙子和写作,使我来不及害病。我为世态炎凉和人生苦难而怨愤,但也是孙子和写作,使我无暇生气。儿女担心我的身体,我说,我每天有这两件事,精神好,就不会倒。不料这竞成了治病的良方,延年的秘诀。

我曾给学生刊物题词:“写作是心花的怒放,写作是心灵的对话,写作是我们生存的方式。”当本书编完的时候,我读到媒体上对一位55岁的自行车修车匠一边修车,一边写作“黑板诗”的报道。“丹桂飘香迎中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谋生计来修车,每日打气把胎补。空闲时候写首诗,快乐活到九十五”……这些黑板诗紧扣市民生活,成了市井一道风景。7年来,他写破了两块黑板,还被一位白领女粉丝跟踪拍照2年多。我还读了萧仲莲女士给我发来不少她写的诗,写得很不错,使我十分惊叹。如:“能埋在自己的诗句里/奈何桥上也艳阳高照”。“人生苦短,寒窗有泪/谁不想一举成名/吹一口仙气在诗文里/复活的情思泪珠盈盈。”“世上才有一部《红楼梦》/诞生了千万个追梦的曹雪芹”……怎能想象,这样的诗句竟出自一个60多岁的家庭妇女之手!数十年来,她生活在山区底层,没有工作,没有稿酬,疾病缠身。可是,“痴人有自己的乐园/夏虫爱咀嚼飘香的文字”。“我将用苦味的文字/不悔一生画饼充饥”。修车匠和萧仲莲写得这样痴迷和有生机,该叫功利化的诗人作家们羞愧。如同文学的源头孕育于神话和《诗经》一样,文学的希望也在“草根”写作中。

人老了,是应该做点事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做的事就是写作。我以写作思考,我思考故我写作。写作检验着我的思考能力。写作是我的青春梦,是我的生命的体验。生活已使我不会玩乐,我又从写作找回享受。写作如同唱歌,旅游,与朋友神聊;敲电脑也不亚于跳舞,打牌,和到大海畅游。如今人人都来写作了,我怎么不也想端出我下厨的“家常菜”,以“金先生的博客”作为第四编,加入这大众的狂欢!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潜的诗在我的心中轻吟。三峡大学在2010年继续资助本书出版,科技处、老干部处、文学院和石亚非、黄悦华、田强、唐暄富、吴卫华先生,晋久平女士,长江文艺出版社和秦文仲先生,为本书出版鼎力相助,我表示衷心感谢!我怀念知心朋友,书里的每一个字都化作:永念!

金道行

2010年10月6日于武昌归去来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5: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