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二人转不是二人转,你听到的二人转不是二人转,读读《万人围着二人转》,你才知识什么是二人转!一本全方位解读二人转的书,一本让人豁然开朗的书!赵本山题词,那炳晨作序,各大剧场力挺!二人转为什么这么火?小沈阳为什么这么红?赵本山还想干什么?《万人围着二人转》给你全部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万人围着二人转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王国华//李平 |
出版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看到的二人转不是二人转,你听到的二人转不是二人转,读读《万人围着二人转》,你才知识什么是二人转!一本全方位解读二人转的书,一本让人豁然开朗的书!赵本山题词,那炳晨作序,各大剧场力挺!二人转为什么这么火?小沈阳为什么这么红?赵本山还想干什么?《万人围着二人转》给你全部答案! 内容推荐 二人转,这一东北黑土地上的骄子,草根文化的宠儿,正在茁壮地成长,并以其与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更不隔心的特质走入繁华都市,占据了东北城乡舞台,活跃在希望的田野上,形成了“万人围着二人转”的现象。 本书既有对二人转名家名角的介绍,也有二人转经典曲目的赏析,有对二人转演出细节的敏锐解析,更有对二人转文化现象的深入思考,并附有数十幅珍贵照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目录 序 引文 第一章 揭秘二人转名家名角 赵本山:让二人转走向世界 “绿色二人转”,才能万人一起转 附录一:赵本山的弟子知多少 附录二:赵本山经典语录 小沈阳:“piapia地”红了 “三板斧”背后的黑土地文化 王肯:二人转的关东风骨 不要歧视二人转,也不要把它捧得太高 那炳晨:二人转界常青树 观众喜欢才是根本 马力:二人转的预言家, 多元、变化与调整 韩子平:“二人转王”的担忧 离开了民间和传统。就是死路一条 周云鹏:怯口是个什么东东? 周云鹏经典怯口 孙小宝:“我是一名二人转演员” 通俗,但不能低俗 田娃:运气好不如要学好 田娃经典台词 张涛:行万里路,取百家长 有创新,才能有进步 于小飞:放驴小子的绝活儿 黑土地是艺术扎根之处 魏三:真正起自民间的“傻子” 小剧场离大舞台有多远? 第二章 透视二人转看点 小帽儿 绝活儿 那嘎达的方言 打板儿的 要掌声 没话找话也是话 “包袱”见光死 无厘头的老祖宗 互动永远OK 赛脸 中性人 童星 二人转演员的“小”名字 家常菜和磨牙菜 苦大情深 到处都是藤缠树 你中有个我,我中有个你 二人转的味 一万个哈姆雷特 给二人转也许要分个级 嬗变中的二人转 第三章 初识二人转曲目 送情郎 四大全 小送饭 小看牌 王二姐思夫 神调 梁赛金擀面 黄氏女游阴 独占花魁 六月雪 罗成算卦 包公赔情 马寡妇开店 佟长江的两出戏 胡知县断案 苦戏 丫鬟命,小姐命 关公战秦琼 两个放牛郎
后记 试读章节 赵本山:让二人转走向世界 对历史文化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清楚,能把一种地域性极强的民间艺术推而广之的人,绝对是个富于爱心而且胸怀宽广的人。 “绿色二人转”的倡导者赵本山无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赵本山1958年10月2日出生于铁岭开原市莲花村石嘴沟,小时候跟着他的盲二叔学拉二胡、唱三弦,年轻的时候时在莲花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唱二人转,1977进入了铁岭县文工团,1987年,赵本山表演的《瞎子观灯》引起轰动,在沈阳就演了五六百场,很多农民撵着剧团跑,赵本山因此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城镇户口。 当时姜昆带领中央说唱团到铁岭演出,看过赵本山的表演,就要了一盘带子带回北京,说是要推荐赵本山上春节晚会。后来,春节晚会真的来找赵本山了,可好事多磨,赵本山却闹了好几出笑话: 春晚剧组来了仨人,要赵本山就在他们住的铁岭的招待所房间里演个节目,赵本山竟然给了人家三张票,让人家去体育馆看,说那里效果好。人家当然没去看,转身就回北京了。 那之后有一年,剧团让赵本山带着十瓶茅台酒去北京送礼,赵本山不知道往哪儿送,又害怕被拒绝,就呆在宾馆里一天喝掉一瓶,回家后还和团长说,十瓶酒全送出去了,只是人家还是不喜欢我们的节目。 最大的笑话发生在1988年。那年,全铁岭的人都知道“赵本山上了春节晚会”,连节目都提前录了像,可年三十晚上,全铁岭人守在电视机前从头等到尾,也没见着赵本山的节目。 《相亲》,之后,连续三年赵本山在春晚的节目都是一等奖。1994年,赵本山因为家里有事,到春节晚会剧组报到晚了,导演组嫌赵本山“架子大”,就坚决没让赵本山上。 这惟一的一次“被封杀”带给赵本山的,不仅仅是反省,更多的,是思考。在连续十多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之后,赵本山成了观众心目中的“红笑星”、“小品王”、“土神”、“东方卓别林”。 2001年正月,赵本山被朋友拉去看了一场二人转。“那是我几年来最幸福的时刻,我看到了我的希望”,看完二人转回去之后,赵本山就开始策划二人转今后的发展,而且当晚就打电话给时任辽宁省省长的薄熙来,恳切地希望他“帮一把咱们的二人转”。当时,二人转危险到什么地步呢?“因为他们什么话都说,什么嗑都敢唠。”所以,几乎每一次扫黄,都有二人转民间艺人被波及——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赵本山一直大力推行绿色二人转,开始想办法让二人转老少皆宜。 同年8月,首届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在沈阳举行,阎学晶和张小飞获得了本山杯奖,小沈阳获得了表演铜奖。那之后,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的连续举办,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系列的陆续播出,以及辽宁、吉林、天津、北京等刘老根大舞台的陆续建立,本山艺术学院、辽宁民间艺术团的相继成立,给辽宁的二人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将二人推出了东北、推向了全国。 赵本山现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协会会员、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辽宁省政协委员、铁岭市形象大使。二人转演员大都来自民间、普遍文化程度低,二人转的粗口使其存在很大局限性,被差点“扫黄”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赵本山很清楚,作为流传了三百多年的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 2002年夏,赵本山首倡绿色二人转:“一、倡导二人转艺人要讲究艺德,文明演出,不为取悦观众而牺牲个人尊严,不以讲粗口、说脏话来迎合观众,丑化自身的形象,掩盖二人转本来面目,坚决杜绝说粗口,讲脏话。二、倡导在二人转演出的剧场里,坚决抵制粗口、黄色二人转的演出,净化沈阳演出市场,更好地弘扬地方文化。剧场应该成为文化传播的文明场所,对于二人转演员的演出应进行严格规定,一旦发现有讲粗口现象,一律辞退,不予演出。三、倡导观众以健康的心态来观看二人转演出,尊重二人转艺人,尊重二人转艺术,不以观看粗俗表演为目的,而将二人转的幽默和绝活表演作为看点,观众就是上帝,只有观众心态摆正,才能使演出市场变得纯净。” 在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上脱颖而出的新一代二人转演员,成了绿色二人转的首批实践者。 绿色二人转实施成功后,赵本山开始寻找机会构建产业链,将这个黑土地上的文化推往黄土地,让东北的二人转,成为中国的二人转! 投资《刘老根》是这个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环。《刘老根》是赵本山第一次担任导演的电视剧。当时他很低调地宣称,自己其实并不习惯影视表演,只是想看看自己的能耐,导个片子,不想麻烦别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在后来“刘老根大舞台”从沈阳拓展到天津、北京时,才让那些所谓的商界精英看出赵本山的经商天才。 P2-8 序言 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二人转,这一东北黑土地上的骄子,草根文化的宠儿,正在茁壮地成长,并以其与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更不隔心的优势走入繁华都市,占据了东北城乡舞台,活跃在希望的田野上,形成了“万人围着二人转”的现象。也有人称此为“二人转现象”,详细说来即二人转的“四多”现象:看的人多、学的人多、关爱它的人多、经济效益好的人多。要说关爱它的人多,那是千真万确的,此书的作者就是一例。 王国华先生是活跃在好几个领域的青年学者,居然能如此喜爱二人转,喜爱二人转的故事,喜爱二人转的唱调,喜爱二人转的样法,喜爱二人转的演员,更喜爱二人转的观众,真是难能可贵啊!他写的这本《万人围着二人转》是如此的质朴,如此的生动,令人难以释手。他不但喜欢二人转,而且能说出二人转的道道来。 今年春晚以后,小沈阳火了,有些人产生了担心和疑虑,小沈阳现象能持久吗?他演出的是二人转吗?我和国华就此探讨过,一致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一点也不为二人转的前景担心。只有像我们这样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二人转的发展潜力有多大。二人转过去号称“九腔十八调”,其实是形容二人转的唱腔之多,真正的唱腔远远不止这些。“九腔十八调”还暗含了二人转的包容性,即其他剧种腔调和流行的民歌杂曲也都可纳入二人转中。比如流传甚广的二人转《猪八戒拱地》,其中最好听、人物最鲜明、人们最爱听的就是那段“叫相公啊,我的大嫂啊;相公相公啊,大嫂大嫂啊”使用的影梆曲调,就是杂调。对于小沈阳来说,它就相当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大海》的用调。二人转的“九腔十八调”就是这样一个个借鉴来的,二人转就这样成为农民的第一文化食粮、东北老百姓的“可口可乐”。 二人转的发展过程显示,它是最能与时俱进的。好了就朝前走,不妙就改进,就变革,就修正自己。先生存下来再说,然后再琢磨发展。最近,东北地区的一些电视台、电台和部分城乡剧场、大舞台的二人转演出都在强调和增加演唱的比重,提倡“说、唱、扮、舞、绝”五功中唱为首。可见,二人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正在向本体艺术回归,真的是让观众、听众满意和喜欢。就像赵本山说的那样:东北黑土地是我的父亲,二人转是我的母亲。 我研究了一辈子二人转,二人转的历史告诉我们: 适者生存强者兴! 2009年6月15日 (作者为国家一级作曲家 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后记 我想,无论是谁,在东北住上十多年,都不可能对二人转无动于衷。我的青少年时期大部分在河北老家度过,接触更多的是河北梆子、评剧、吕剧。因此,我更能从一种旁观的角度去观察二人转的特性。因为浸润其中而喜爱,因为旁观打量而敏感,这就是我写作二人转随笔的初衷。 所谓“二人转随笔”,其实是我个人观看二人转的感受,还有一些对二人转现状、前景的思考,但叙述方式不同,既不是所谓“学术性”的,也不是很本地化、为外界所界定的那种“东北式”的叙述方式。我采取了目前通行的,可以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而不隔膜的专栏式写法。一直以来,我有个观点:人们对二人转的雅俗之争,缺少了身居东北的知识分子的声音——民间二人转演员在精英话语平台发不出自己的声音,缺少与主流文化的强力沟通;京、沪、蓉等话语中心的知识分子又缺少对真正二人转的刻骨了解,只是略微看过几回二人转,就大谈特谈,戴高帽或者扣帽子。而长期浸润在二人转环境中的知识分子们,不敢、不愿、不屑或是不能从审美层次和理解的角度去关心二人转,谈论二人转。我甚至想,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民间小调不俗吗?但民国期间周作人、顾颉刚、黄药眠等学界中坚都来研究,着力去搜集整理,民间小调就是“文化”了。同理,更多的通才型知识分子关注二人转,谈论二人转,才能让二人转更具“文化味”,即使他们在本质上改变不了二人转。 我这组文字很简短,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多,皆是因喜爱而随手记下的,权当抛砖引玉吧。 感谢致力于振兴二人转文化的赵本山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二人转界的泰斗级人物那炳晨老师为本书作序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图片,感谢长春“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董事长马普安提供图片以及其他写作上的帮助,感谢我的好友、现居北京的新生代作家、出版策划人李平促成这本书的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第二章《透视二人转看点》、第三章《初识二人转曲目》出自我手,第一章《揭秘二人转名家名角》由李平兄整理并点评(那炳晨、魏三除外)。 2009年5月2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