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大忙人看的简单佛法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九戒居士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将一个又一个佛法故事娓娓道来,期望能让每一位忙碌中的读者,都能够学会放松自己,都能够找到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找到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

也许,当你逐页阅读本书时,你会感悟到:在生活上,有一颗随缘心,你会更洒脱;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在待人上,有一颗慈悲心,你会更积善;有一颗感恩心,你会更幸福!在做事上,有一颗因果心,你会更明理;有一颗不贪心,你会更快乐!在处世上,有一颗忍让心,你会更逢源;有一颗超脱心,你会更淡然!在修身上,有一颗修行心,你会更智慧;有一颗质朴心,你会更纯粹!在成长上,有一颗自知心,你会更清醒;有一颗自助心,你会更稳重!

内容推荐

忙,其实是心茫,也是心盲,看不清自己,也看不轻自己。因为盲目,所以茫然;因为茫然,所以忙乱。

在如此急速变化、混乱的年代里,一个人如何能够活出“自在”,使自己的心没有疑惑?又如何远离执著、迷惘与烦恼,安住心之寂静喜悦,不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制约,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者?

佛法是一种积极的活法,是要人们活得更健康、更理智、更聪明的生存道理。不论你信不信佛教,读点佛经、学点佛法,对你的人生有百益而无一害。愿这本《给大忙人看的简单佛法书》能帮助各位大忙人,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美好居所,让生命回归本真,让生活回归简单。

目录

第一章 自我之心

认识你自己

不要画地自限

自己的路自己走

山水皆自我心中

第二章 磨砺之心

活着不是为了生气

放下就是快乐

苦乐自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三章 平淡之心

撒手即得

好坏一念间

一切随喜

平常心最可贵

第四章 他人之心

无愧于心

不见他人过

有舍必有得

凡事不可太执著

第五章 你我之心

处处为佛

用善心温暖一切

越多即越少

广结善缘

第六章 财富之心

布施不倦

以戒为师

第七章 仁爱之心

爱己及人

慈心无限

爱无远近

内在仁爱

第八章 觉悟之心

本来都是缘

何处惹尘埃

万法由心生

人生需觉悟

第九章 参悟之心

求人不如求己

禅在茶饭间

禅法寻善根

佛法即活法

试读章节

02 心中常怀自然心

一天,惟俨禅师在树林中打坐,两位弟子也随师父坐在一旁。

过了很长时间,惟俨禅师忽然指着邻近的两棵树说:“这棵树长得多么茂盛,可是另一棵树却干枯了。”

惟俨禅师转过头来,看着两个弟子,问道:“这两棵树,是茂盛的好?还是干枯的好?”

大弟子不加思索地回答:“茂盛的好!”

禅师又问二弟子,二弟子却回答:“干枯的好!”

这时候,一个刚刚入门的小和尚正好走了过来,禅师也用同样的问题问他。小和尚回答说:“干枯的由它干枯,茂盛的任它茂盛。”

三个弟子哪一个说的对呢?茂盛的树代表生机,说明大弟子胸怀向上之心;干枯的树代表沉寂,说明二弟子追求淡泊;小和尚的意思是生死随缘,顺应自然,显然更高一筹。

做一个人,奋勇前进不容易,急流勇退更难,但都不如心中常怀顺乎自然之心。只有顺其自然才能达到人生最佳的平衡。

03 业成之日得于勤 有一位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他虽然已经名声盖世,但是每天还都是像年轻人那样认真练琴。有一个人问他:“钢琴家先生,您的技艺已经那么高超,何必还这样辛苦练琴呢?” 钢琴家平静地说:“你不知道,如果我有一个月没练琴,我的普通听众就能听得出来;我有二十天没练琴,我的老听众就能听出来;如果我有十天没练琴,音乐评论家就能听得出来;如果我有一天没练琴,没有人能察觉,但是我自己却能听出差别。所以,我可以休息一天不练琴,但是我不能让自己心安。”

人最难面对的不是困难,而是自己。贪惰的力量能使人失去天赋的一切,勤奋的习惯能让人得到最大的心安。

04 性情安乐的深解

有个老人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棵葡萄树,这一年结了不少葡萄,老人很高兴,就摘了一些准备送给别人尝尝,让他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份心情。

老人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老人说不要钱,但是商人不愿意,坚持把钱付给了他。

老人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当官的,当官的接过葡萄后想了很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老人再三说没有什么事,只是想让他尝尝而已,但当官的还是怀疑,葡萄也没尝出什么滋味。

老人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位年轻的女士,她有点意外,这时她的丈夫在一旁一脸警惕,他心里怀疑老人一定有什么不轨的想法。

老人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过路的人,他吃了一颗后,咂了咂嘴巴说了声“不错”,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老人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心情的人。

人的身份就像一张丝网,把人的真性情紧紧地包裹起来,这张丝网让我们无法安享世界的快乐。想想那些吃到了葡萄却体会不到葡萄味道的人吧,把我们身上的丝网剪开,把我们的面具摘下,好好迎接世界的阳关!

05 自己和他物之分 一只流浪的老鼠在佛塔上安了家。它很快就发现这里实在是世间乐土,塔上没人追它打它,每天晚上还能享用佛像前丰盛的供品。渐渐地,它就放肆起来。它快乐地大嚼一个阁子里暗藏的经书,把它们变成一堆碎末。它甚至一时兴起,在佛像头上尿了一泡尿。所有这一切自然是没人来过问。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时,这只老鼠总是在佛像头上暗笑:“可笑的人类,以前打我,现在竟然给我下跪!”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老鼠这次一点也不惊慌,它高声说:“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下跪!连人类都来拜我!”

野猫笑得腰都弯了,说:“人类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然后,它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这只狂妄的老鼠。

有些人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把自己和自己的位置分开,而在幻想中把它们看作了同样的东西,这些人注定要失败,因为只要是位置,就会有失去的那一天。 

06 习惯来自安然

在泰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驯象师用一根特别细的铁链子,把一头千斤重的大象拴在—个柱子上,大象完全有能力挣脱,但大象从不去挣脱它,而是老老实实地被拴在那里。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是让驯象师来告诉我们吧。 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小铁链将它绑在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用力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习惯让它安于现状,安于那根铁链。

习惯经常是我们察觉不到的东西,它在我们的生命中逐渐养成。

习惯让我们感到安然,实际上也紧紧捆住我们的心和创造力,而当我们彻悟的时候,习惯只不过是很容易摆脱的一根铁链而已。P4-6

序言

学佛之初,笔者尚不知究竟怎样才算是“佛教”。因为佛家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禅僧也云:“喝茶吃粥,皆有佛理。”佛门中,可吃斋念佛、言必称善,也不妨呵佛骂祖、笑逞机锋。作为一个只知道唐僧、悟空的普通人,看着种类庞杂的佛门典籍,不免会一头雾水。其实,佛祖本人早就预料到我们今日会有如此疑难,于是在临终前给佛教下了定义:“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收入了《大涅槃经》。前两句说的是人面对外物时应持的基本态度,后两句说的是人面对自己时最高的修行方法。一切佛法禅理,无不从此衍生而来,而一切佛法禅理的终极目标也都包含在内了。

佛教皆是一理,之所以分宗别派,风格各异,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禀性各不相同,要达到灿然一悟,只用一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总要因人设教、因材施教,才能有所成就。佛祖之所以成佛,除了自身的修为,更因为能发现众生各自的机缘,为之点拨,使其尽得妙理。

正因为如此,佛教的各门各派,并不似别的宗教那样,对和自己不同的派别视若仇雠,总想赶尽杀绝才算痛快。佛门各宗,有如师弟师兄,各参禅理,相互提携,只为了求法,不为了利害,到了学有所成的时候,便没有任何不同了。

笔者是佛门最微末的弟子,但是也不敢妄自菲薄,而是试图找到最简单的办法,让忙碌的世人在呼吸之间、闲暇一瞬也能对佛法有所领悟。所以上翻佛经,下查网络,中省己身,把人生的各种各类的机缘都一一找到,让它们为尊敬的读者在参悟人生时服务。

佛法无边,这里岂只是沧海一粟而已?读完本书,若能知道本书实为一把进门钥匙的读者,即为苦心之笔者真正的知音了。

九戒居士

2010年8月于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