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东陵史话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徐广源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记载了规模宏大的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以西的昌瑞山下,自康熙二年(1663年)始起,到菩陀定东陵重修完工,在近二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建起了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五座。在这14座陵寝中,埋葬了5个皇帝、15个皇后、136个妃嫔和1个皇子。辅佐两代幼主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清朝入关第一帝顺治、享誉世界的康熙大帝、最长寿的古稀天子乾隆、两次垂帘听政的慈禧、扑朔迷离的容妃(香妃)以及神秘的苏麻喇姑等清代著名人物都葬在了那里。清东陵至今仍充满了神秘色彩。

清东陵是我国现在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葬人最多、保存最好的古代皇家陵园。是中国2000多年陵寝制度的集大成者。清东陵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将古代建筑的人文美与山川形胜的自然美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清东陵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内容推荐

清东陵这座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是我国2000多年陵寝制度的集大成春和最后绝唱!是古代建筑的人文美和山川形胜的自然美有机结合的最高典范。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清东陵的历史,而且诠释了埋葬在清东陵的6个男人与151个女人的神秘关系。

目录

清东陵巡览

 规模宏大的清东陵

 清东陵山水形胜

 陵址的选定

 清东陵的建筑规制

 清代皇陵祭祀

 清代东陵的办事和警卫机构

 东陵八景妙趣多

顺治皇帝的孝陵

 规模最大数孝陵

 孝陵人物

 曾说拆掉明陵建孝陵

 雷击孝陵大碑楼

 皇后首陵孝东陵

 孝东陵人物

康熙皇帝的景陵

 典制大备的景陵

 景陵人物

 景陵地宫亟待清理保护

 入葬人数最多的景陵妃园寝

 令人猜测的景陵皇贵妃园寝

乾隆皇帝的裕陵

 石雕精美的裕陵

 裕陵人物

 充满传奇色彩的裕陵妃园寝

咸丰皇帝的定陵

 承前启后的定陵

 豪华逾制的定东陵

 定陵妃园寝与人物

同治皇帝的惠陵

 铜梁铁柱的惠陵

 入葬皇贵妃最多的惠陵妃园寝

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

外围园寝

东陵被盗与重殓清理

 孙殿英盗陵与逊帝重殓

 景定惠诸陵相继被盗

 裕陵慈禧陵地宫的科学清理

附:清东陵各陵内葬人物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孝陵人物

孝陵内共葬一帝二后,即顺治皇帝、孝康皇后和孝献皇后,遵循满族风俗,均为火化,所以地宫内只是三个骨灰罐。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生于盛京皇宫的永福宫,生母庄妃,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突然病死,宫廷内部经过一场激烈的争夺皇位的斗争后,年仅6岁的福临于同年八月二十六日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济尔哈朗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睿亲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五月占领北京。十月一日,福临在太和门(当时称太极门)再一次举行登极大典,成为大清国入关后的开国第一君。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开始亲政,仍由议政王大臣决策。继续用兵南明,并以正黄、镶黄、正白旗为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又颁布大清律,举行科考,网罗汉族文士,苦心精研儒家经典,受影响较深。几年以后,福临由于爱子、爱妃的接连去世,精神遭到了巨大的打击,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卧病在床,后来又染上了可怕的天花,病势更为沉重,遂立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福临病死在养心殿,在位18年,享年24岁。

同年二月初二日福临梓宫移到景山寿皇殿暂安。四月十七日行百日礼,将遗体火化。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初六日,盛放福临骨灰的“宝宫”葬入孝陵地宫,和他一起入葬的还有孝康皇后和孝献皇后的宝宫。福临的庙号和谥号全称是: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都统佟图赖的女儿,生于崇德五年(1640年)。她十几岁被选入宫,住在景仁宫。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生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清朝官修书《圣祖实录》卷一关于孝康皇后生育玄烨有一段神话般的记述:

先是孝康章皇后诣慈宁宫问安,将出,衣裾褶间有龙盘绕,太皇太后见而异之,问知有娠,顾谓近侍日:“朕曩孕皇帝时,左右尝见朕裾褶间有龙盘绕,赤光灿烂,后果生圣子,统一襄区。今妃亦有此祥征,异日生子必膺大福。”至上诞降之辰,合宫异香,经时不散。又五色光气充溢庭户,与日并耀。是时,宫人以及内侍无不见者,成称奇瑞云。

孝康皇后生玄烨时,年仅15岁,当时还是一名普通的妃子,顺治皇帝病逝时,她刚22岁。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生的儿子会当皇帝。玄烨即位后,尊生母为慈和皇太后。她仅当了两年皇太后,就于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十一日离开了人世,芳龄24岁。清朝共有11位皇太后,寿命最短的就是慈和皇太后了。慈和皇太后死后,谥为孝康皇后,因权臣鳌拜的阻挠,未系世祖谥号,不能称“章皇后”。直到康熙九年(1670年)五月,才系世祖谥号,称孝康章皇后,神牌才升衬太庙。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初六日,孝康章皇后的宝宫随世祖一起入葬孝陵。她的谥号经雍正、乾隆两朝加谥,最后全称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孝献皇后,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生于崇德四年(1639年),顺治十三年(1656年)入宫,时年18岁。同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封为贤妃。在董鄂氏入宫之前,福临已先后立过两个皇后,妃嫔有二十几位,但都不称心如意。董鄂氏入宫以后,与福临情感挚密,互为知己,倾心相爱。董鄂氏被封为贤妃以后,还未行册封礼,一个月后又封为皇贵妃,连升两级。福临还曾想废掉皇后,让董鄂氏取而代之,经董鄂氏苦劝才作罢。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日,董鄂氏入宫刚一年有余,即诞育皇子,排行第四。宠妃所生的皇子,爱屋及乌,子以母贵。福临把这位皇子视为掌上明珠,称之为“朕第一子”,有意立他为皇太子。但此子只活了三个多月就死了。福临和董鄂氏悲痛欲绝。董鄂氏痛子心切,加上外界的压力,精神郁闷,身体很快垮了下来,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溘然而逝,终年22岁。福临为爱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追赠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还亲自撰写了4000多字的《孝献皇后行状》,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爱妃的赞誉痛悼之情,又让大学士金之俊为她写传。董鄂氏火化后于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二十七日将宝宫移往遵化昌瑞山之西的黄花山暂安,六月六日随福临、孝康皇后入葬孝陵。清朝定制,皇后的谥号经累世加增,到16个字加齐。董鄂氏的谥号后世未给加增,只是最初的那12个字,而且不系世祖谥号,神牌不升衬太庙,成为清朝唯一不系谥号的皇后。

野史里盛传孝献皇后是秦淮名妓董小宛。董小宛比福临大14岁,又始终随夫一起生活,卒年、葬地都十分清楚,根本不可能会成为大清国皇帝的妃子。

近十几年来,有些人还认为孝献皇后是福临的幼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成立。理由是:

一、清初有命妇入侍制度。这些命妇是指朝廷命官有封号的妻子。被服侍的对象不仅是皇宫内的皇太后和后妃,还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的福晋、夫人。襄亲王福晋不仅不是去服侍别人的命妇,反而是命妇服侍的对象。所以,进宫入侍后妃时与顺治帝相识之说站不住脚。

二、持此说者说,是皇太后发现了顺治帝与董鄂氏的恋情后,才取缔了这一命妇入侍制度。这种说法更为错误。《清实录》等官书说得十分清楚,是顺治帝首先提出了取消入侍制度,并得到了皇太后的赞同和大力支持。并非是皇太后首先提出取消这一制度的。

三、顺治帝提出取消命妇入侍制度是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四月初五日,而那时,董鄂氏尚未入宫。董鄂氏是于顺治十三年八月人宫的。更说明取消入侍制度与董鄂氏入宫没有任何联系。

四、持此说的主要依据是《汤若望传》中汤若望的一段回忆。汤若望只说这位夫人的丈夫是一位满籍军人,并没有说是襄亲王。对于长期在皇宫供职、对皇家封爵、官职制度非常熟悉、与孝庄、皇帝关系极为融洽的汤若望来说,绝不会将一位和硕亲王说成是满籍军人。况且博穆博果尔从未领兵打过仗,未立过军功。他所以被封为亲王,是因为他是太宗的幼子、当今的御弟,并非有什么勋劳。所以说汤若望所说的满籍军人并不是襄亲王。襄亲王也不是军人。

五、顺治十三年(1656年)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董鄂氏),顺治帝以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顺治帝心中有愧才不忍举行。既然敢公然夺人之妻,还何愧之有?既然有愧疚的良知,也不会做出霸占人妻之举。退一步说,如果真的是有愧而不忍举行封妃,那么,七月初六日“上移居乾清宫,以和硕襄亲王丧,免行庆贺礼”又怎么解释?其实襄亲王之死与册封董鄂妃在时间上完全是一个偶然的巧合。顺治帝是感情丰富的人,他与襄亲王关系很好,很有感情,不忍册妃,完全是出于对幼弟的感情。

六、根据《爱新觉罗宗谱》所载,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只有一位嫡福晋,没有侧福晋。而这个嫡福晋是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和硕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朱锡礼之女。满朱锡礼是孝庄文皇后的弟弟,因此,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是孝庄文皇后的娘家侄女,根本不是董鄂氏。

根据以上六点,笔者认为董鄂妃不是襄亲王的福晋。

P65-72

后记

《清东陵史话》第三版在新世界出版社领导的支持下,经张世林先生、陈晓云女士的多次努力,义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此书的前两版在市场上早已脱销。许多人经常来信、来电话打听该书。许多书店希望这本书还继续出版。在这种情况下,新世界出版社决定出第三版。

第三版的《清东陵史话》,对版式、封面重新进行了设计,配了300多幅珍贵的照片和图纸;又对书的文字进行了认真的校对。更正了以前的不够准确的地方。同时,将近几年的新的研究成果也融了进去。应该说第三版的《清东陵史话》在各方面比前两版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谨向新世界出版社领导和张世林先生、陈晓云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喜爱和关心这本书的朋友致谢!并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和同仁给予指正。

徐广源

2008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