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幸福孩子从画画开始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李钊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位画家爸爸20年早期经验分享,最适合中国家长的艺术教育指导书!

你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但艺术的教育却能让他们终身快乐!

《幸福孩子从画画开始》主要写了儿童的绘画教育,但背后谈的是艺术教育这样一个大话题。作者李钊是一位真正懂教育的画家,书中写了很多关于儿童学习绘画的小故事,但他与我们分享的内容,超出了绘画本身。

内容推荐

4岁前随意涂鸦。

5~9岁初涉绘画技巧。

10岁以后逐渐成为有美学修养的孩子,成长的道路越走越宽……

《幸福孩子从画画开始》的作者李钊是一位在儿童、青少年艺术教育领域积累了20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绘画教育专家。他以真实经历,为父母解开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讲述孩子与画画的秘密。涂鸦不仅仅是孩子天然的表达,简单的儿童画,其实蕴含很多深刻含义的成长秘密。

从涂鸦开始,发展成有规划的创作,临摹,由浅及深的学习过程会有哪些阶段性的特点?孩子在这些过程中是怎样一点点变得更聪明、更有创造力……

家长怎样配合,才不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家长怎样做,才能让绘画滋养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健康的品格?

家长怎样辅导,才能让孩子学习画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并永远保持这种天性的表达?

作者通过经典的案例证明,学习绘画的孩子,即便将来不走专业路线,但具备绘画与美学基础,无论是参加高考还是未来的发展,都将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作者利用自己深厚的美学功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父母提升艺术理论知识,有点有面,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希望对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

作者希望孩子在绘画中找到快乐密码,并祝福这种快乐伴随孩子一生!

目录

第一章 通过绘画认知世界——孩子需要表达和创造

儿童学画画需要天分吗

孩子多大开始学画画

女儿的第一次涂鸦

为什么女儿只爱画公主

家是最好的画室

线条里的两个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默写的训练课

让孩子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第二章 绘画滋养心灵——帮助孩子全面成长

孩子学画有什么好处

何时进行系统的美术训练

教孩子分清西洋画和中国画

为女儿当模特

从喜欢画画到喜欢读书

画画让多动症的孩子安静

画妈妈是一种爱的表达

画出文学修养

漂亮的东西不一定美

第三章 父母的姿态决定孩子的进步——家庭成员对孩子学画的帮助

好家教造就好孩子

训练一双灵巧的小手

餐桌上的美学课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个性发展

肖像画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画插图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给奶奶画像

培养孩子审美从穿衣开始

绘画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第四章 快乐的艺术课堂——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火车站是个大画室

虎园画虎

速写赛马场

彩墨游戏

老街的素描

用沙雕塑的城堡

小镇的早市

乱而不乱的渔港

妙趣横生的人物表情

给老师画像

第五章 每个孩子都是小画家——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作品

我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别人画得好

如何看待儿童画卡通画

以平常心对待儿童绘画比赛

灰色的天空

讲粤语和英语的小表妹

傻大姐其实很内秀

我的爸爸是厨师

兴趣班让孩子做主

大孩子学画来得及吗

后记 绘画改变人生

试读章节

为什么女儿只爱画公主

——自从女儿会画公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除了画小公主,别的东西都不愿意画。尝试着让她画一些大人自以为具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如卫星、机器人等,但她画出来的还是小公主。看着其他同龄孩子轻而易举地画出宇宙飞船和海底世界的儿童画,我们羡慕极了。

欣赏女儿优美的画作,爸爸妈妈心里美极了,将女儿的画捧在手上整天把玩,分析着画中的每一根线条,寻觅着天才的蛛丝马迹,憧憬着将来女儿像达·芬奇一样,在人类文化各领域都有所建树,恨不得她现在就能画出伟大的建设蓝图。可是,一切并不按我想象的发展。

自从女儿会画公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除了画小公主,别的东西都不愿意画。尝试着让她画一些大人自以为具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如卫星、机器人等,但她画出来的还是小公主。看着其他同龄孩子轻而易举地画出宇宙飞船和海底世界的儿童画,我们羡慕极了。心想,女儿即使不会画飞船,能画一部汽车也行啊,再不行,画一座积木搭的小房子也行。遗憾的是,女儿除了画小公主,别的都不会画。更糟糕的是这些小公主看上去个个都长得一个模样,没有什么特点。发展下去如何是好?

失望之余,我猛然想起曾读过的一则漫画,心里一阵发冷。画中的年轻父母在欣赏儿子玩积木游戏,憧憬着儿子成为建筑师,建造摩天大楼的情景。然而,已经长满胡子的儿子仍然坐在地上,像小时候一样在玩积木游戏,年老的父母失望极了。

大人的感受并没有影响到女儿的快乐游戏,继续画自己钟爱的小公主。她没有成年人创作时的烦恼。成年人在创作时,如果长时间没有突破,会吃不好,睡不香,甚至会失眠。而孩子们的创作只是游戏,只管自己喜欢就行,无需考虑别人的认同。

女儿照常天天画自己的小公主,我们除了感到失望便是无奈,一点办法都没有。

南方的雨季很漫长,一场雨往往会下好几天。不能出去玩,女儿只能呆在家里天天画小公主。

有一天,女儿发现窗外的木瓜树上有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她。这小家伙穿着一身绿色的衣裳,两只大眼睛像戴着一副眼镜,躲在累累果实的木瓜缝隙中,原来是只娇小的树蛙。

它从哪里来?家在哪里?它的妈妈找不见它该有多伤心啊!

小树蛙引起了女儿极大的兴趣,也搅扰了她有规律的休息。女儿整天趴在窗台上看着小树蛙,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忘了吃饭,忘了午睡,也忘了小公主。妈妈告诉女儿,树蛙是昼伏夜出的小动物,白天躲起来睡觉,晚上出来觅食。树蛙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雨天偶尔会出门口瞧瞧。如果想知道它做什么,吃什么,必须得在晚上观察。

当晚,女儿打着手电筒,在这棵木瓜树下不知转了多久,后院的每一棵树也不知搜索了多少遍,却连个小树蛙的影子也没找着。它能去哪了呢?女儿担心它跑到别人家的园子里去了。

妈妈说:傻孩子,你这么来回地在树下折腾,早把小树蛙吓坏了,它哪里还敢出来呢。

第二天晚上,女儿早早地就躺在树下的小竹床上,静静地守候着小树蛙出没的地方,眼皮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小树蛙捕食的瞬间。只可惜没等到小树蛙出来,自己先睡着了,可能已经梦见了青蛙王子和小公主。

打那以后,我发现女儿的画稍稍发生了变化。画面上已不止小公主一个人了,身边多出了一只小青蛙。后来又把它画成了青蛙打扮的人,女儿说它是青蛙王子,是小公主的朋友。

小女孩总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跟美丽的童话故事联系起来,因为她们也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心里充满了浪漫的想象。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很快进入夏季。白天的阳光火辣辣的,已有些日子没看见小树蛙了,不知它躲在哪了。

一天晚上,天气特别闷热,窗前、灯下到处爬满了小飞虫,我知道这是雷雨前的征兆,下半夜会下雨,雨后便凉快了。

果然,半夜的雷声把女儿从梦中惊醒,我们也起床了,一场大雨将至,得把门窗关好。忽然,女儿轻轻地叫了起来,借着灯光,她又看见了小树蛙。

小树蛙异常活跃,在树上跳来跳去,捕食着小飞虫。它的动作快如闪电,一会趴在树干上,转眼间就跳上了树顶,张开大嘴吞食着过往的飞虫。女儿第一次看清楚了小家伙的真面目。小树蛙体态非常优美,腿细长,手指也很长,手掌却很大,不像水田里的青蛙。小树蛙的眼睛又突又大,黑夜里显得格外精神。

女儿注视着它的每一个细小的动态,激动的心情也随着小树蛙的每一次跳跃而跳动。她看了很久很久,直到大雨滂沱还舍不得关窗。

不久,我欣喜地发现,女儿画出了许多小树蛙,生动准确,尤其是小树蛙的大眼睛画得非常明亮,非常可爱且富童趣,有点像卡通画。上小学时,女儿还写出了关于这只小树蛙的作文。

儿童绘画是可爱的艺术。孩子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便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这个陌生的世界。孩子的眼睛不会撒谎,他们的画都来自真实的观察。

以前我们只知道,成年人的创作需要对生活作深入的体验观察,需要有感而发,却不知道小孩画画也是创作,也受心魔的驱使,如果女儿每天听的和看的都是格林、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那么脑子里当然只有白雪公主和小红帽,笔下自然也只有小公主了,我们很难指望她画出点别的什么来。如果我们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物,那么,孩子们的画自然就不会单调乏味了,这是窗外那双大眼睛给我的启迪。P10-13

序言

作为一位妈妈,我未能免俗地为女儿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尽管我努力克服功利的心态,但是难免会在长久的消耗中想这样做的目的性,特别是在女儿抗拒练琴想看电视的时候,我会纠结于是给她当下的快乐,还是给未来的她的一个因艺术而生的幸福心境。

也曾给她报过绘画班,每次上完课出现在我面前的是女儿涂满色彩的小手和一幅看不出主题的画,一年后我替她做主放弃了。编辑完李钊老师的这本《幸福孩子从画画开始》,我最强烈的想法是,等到女儿10岁时,重新送她去学习画画。因为李钊老师在书中说,不易过早地让孩子进行系统的绘画学习。还好,没有错过女儿学习画画的最佳年龄,有幸此时读到李钊老师这本书。但如果更早读到,我就不会在女儿“艺术行为”的涂鸦时期莽撞地送她去缺乏正确指导的绘画班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艺术教育的目的性,改变了自己为女儿报兴趣班的功利之心。

李钊老师20年来教了无数学生,其中不乏知名人士的孩子。在这本书中,李钊老师讲述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跟他学习绘画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学习画画对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优良性格的塑造,有着多么积极重要的作用。

跟李钊老师学习画画的孩子大多品学兼优,不少孩子在中小学期间便有作品出版和发表,有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和地区各级奖励。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孩子都阳光快乐,丝毫没有感到课外艺术学习的负担与压力,更没有因此而耽误他们的文化课学习。长大后多数孩子都考上了满意的大学。

孩子学习画画的收获与成长,不仅仅是画画这种艺术教育起到的关键作用,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老师也是至关重要的。

把孩子送去学习画画的家长基本上都是不太懂得美学知识的,我也是这样的家长。但看完本书,我知道了如何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绘画老师,好的绘画老师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懂得如何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喜爱,将枯燥的绘画学习变为快乐的游戏,他会先读懂每一个孩子,从而将孩子们带进艺术的殿堂,感受美好,传达艺术的快乐!

我还明白了,作为父母,如何在孩子的艺术学习中,呵护好他的兴趣,发掘他的潜力。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会因为这段时间的陪伴而收获未来!

作为本书的编者,也是一位妈妈,我希望更多的父母看到这本书,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和我一样成为受益者。

后记

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靠自学是无法学会画画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学画,家长必然会千方百计地为他寻找一位好的美术老师。这位老师除了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还应该有一定的美学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该老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把学生的事时刻放在心上。

因为受美术高考的驱使,校内外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绘画兴趣班、速成班和美术强化班。家长为孩子挑老师尽可以像在超市里购物,精挑细拣,满意为止。

由于社会的进步,物质丰富了,绘画材料应有尽有,十分齐全,不像父母当年学画时,画素描只限于中华牌的铅笔和长城牌的炭笔,画纸是一种绘图纸。物质匮乏并不可怕,也不致命,可以用代用品去替代使用。而更无奈的是学习资料缺乏,在书店里能买到的美术学习资料只有一本《工农兵形象资料》,再有的就是政治宣传画了。

我非常羡慕女儿现在的学习条件,现在出版的美术资料很多,书架上应付高考的绘画资料琳琅满目。对于一心想成为艺术家的学子,严肃的图书也很多,其中包括国外艺术家的传记、美术理论和经典画册,十分丰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不像父辈当年空有一腔热血,却找不到学习的路。

那个年代老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靠自学是很难学会画画的。而我在辅导女儿学画时常常回忆起早年学画的事。爸爸是幸运儿,虽然生活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市,却得到好几位老师的帮助,他们中有的是当年著名的画家,而对我帮助最大的老师是一位油画家。老师姓谢名开基,师母叫肖纬,也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的住宅很小也很旧,没有客厅,仅容得三两位来客。听人说当年他们来到这个小城市时很年轻,光彩照人。

谢老师擅长油画肖像创作,我看到他的第一幅油画是在美术展览会上,画的是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的一个场景,画幅不大,也没有装画框,棕黑色的调子很朴素,画中的毛泽东手指向前方,似乎向斯诺说革命道理。两个人物都很传神,以至于让人忘了这幅油画周围的环境。

谢老师的素描非常扎实,当时我只见过他的一幅石膏素描写生作品《广东少女石膏头像》,是用木炭条画的。那时我只是个中学生,看不懂素描技法,听旁人说这幅石膏像素描可以敲出声音来,十分了得。

自从谢老师定居这里,小小的房间便宾客盈门了。慕名而来的艺术家是座上客,也有远道而来的专业画家,他们议论时下艺术界的人和事,也谈论国外的一些画家,主要是俄罗斯的画家轶事。老师的谈话当时我们还不能全懂,但他们高雅的谈吐让我们神往。

谢老师一家很随和,没有画家的架子。因此,这小房子便成了艺术沙龙,接待最多的是美术爱好者,他们当中有医生、老师,还有渔民、鞋匠和剃头匠,他们大多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找到这里来的。我印象中他们都没有学过画画,只是来这里随便坐一会,听老师说说话,便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有时也顺便留下来吃饭。他们都成了谢老师的好朋友。

这些客人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生活状况不同,谢老师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普通人的善良,发现了他们性格中蕴涵的美。谢老师为他们画了大量的生活速写和素描肖像,其中不乏精彩之作。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在形体、结构的把握上,还是在构图、明暗的处理上,都达到了整体、完美的程度。有很多素描肖像,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令人赞叹不已。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学院派素描严谨和扎实的绘画特点,也展现了谢老师的绘画天赋,在当时反响强烈。

其中《鞋匠的肖像》给人印象深刻,谢老师的素描不糙不腻,用笔洗练,形态逼真,这幅肖像素描,更注重神似和内在精神,他的美不在于形象表面的漂亮与否,而是着力于艺术语言的本身,是一帧无可挑剔的完美素描。谢老师是一位素描天才,善于处理暗部反光,很通透,他常用油画颜料和其他材料画素描,棕红色运用得非常娴熟,很像俄罗斯绘画大师的作品。

谢老师对俄罗斯的艺术十分熟悉,对俄国的画家如数家珍,从他那里我们知道了“巡回展览画派”,知道了列宾、苏里科夫、谢洛夫。同时也见识了俄罗斯文学的博大精深,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阅读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的部分文学作品,这时期的文学熏陶,对我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素描教学中,谢老师让我们从俄国美术家布留洛夫和克拉姆斯柯依的作品入手,我们通过对印刷品的临摹,学习大师的技法。而对我们产生深刻影响的是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

当时正值文革期间,美术学院的正常教学已经遭到破坏,这套理论是受到批判的。而我们非常幸运,通过谢老师的传授,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当时最科学的素描教学。我们初步懂得了素描的艺术法则。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核心是结构。他强调不要画线条的曲折,而要画由曲折线构成的形体。他认为自然界中不存在线条,而是缩小的面。

契斯恰科夫的理论让我们受益匪浅。时至今日,我国美院的素描教学尚未完全跳出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范畴。

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们开始对苏派教育产生了怀疑,认为契氏的理论僵化保守,继而全盘否定。其实,世界上没有至善至美的事物,没有一种教学体系能完美到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体系。因为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向我们伸出了双手,教会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世界。

苏派的素描教学是一套科学的体系,非常严谨,对我影响很大。我画的素描现在虽然是另一个样子,但仍然处处流露出早年的学习痕迹。我教自己女儿和其他孩子素描入门时,用的也是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法。他们的素描都很扎实。饮水思源,如果没有谢老师当年的传道,她的父亲便错过了学素描的最佳年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受惠者,也应该向谢老师道一声谢谢。

在那个时期,谢老师画了不少主题性的创作,因为是文革期间,这批作品都烙有特定时代的印记,但是谢老师的创作态度是极其严肃的。创作过程中,每一个局部都要经过写生,然后才放大到画布上。我记得有一幅《织网的渔妇》画得很生动,很有生活气息。另一幅《农业学大寨》的油画也很耐看。而为创作所画的素材则更加精彩。有一幅《手》的习作画得有血有肉,让人过目不忘。最精彩的是一幅《九叔林志恩》的素描习作,这幅画出神入化,以致后来在展览上让人窃走,至今下落不明。

十年的学习中,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谢老师一家的帮助,他帮助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当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的学生表现出来的艺术水准让人震惊,不少人第一年便考入了美院。

多年后,学生中如魏小明、张鸣、高峻等都成了著名的教授。我也是当年的受益者,只是才气欠缺而不成大器。

当年老师住的欧式小楼,据说是100年前天主教会神职人员的房产,建筑造型很美,但很残破了,最终会彻底消失的。我常常带女儿和学生来这里写生,老城的旧建筑自有一种沧桑感,很入画,孩子们很喜欢这里的风景。孩子们的画把我带回了童年,我不由又想起往事。这里记录着我们年轻时学画的一些故事,逝去的岁月总是让人留恋的。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主要写了儿童的绘画教育,但背后谈的是艺术教育这样一个大话题。作者是一位真正懂教育的画家,书中写了很多关于儿童学习绘画的小故事,但他与我们分享的内容,超出了绘画本身。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艺术教育应该如何做,本书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思路。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尹建莉

阅读本书是与一位画家爸爸分享成功的艺术早教经验。让孩子亲手描绘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想象力张开翅膀,驰骋于艺术的天空!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阿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1: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