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演技(中国著名作家访谈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蒙//张洁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优秀的作家,用来炫示他们心灵感受的语言和文字,一定是会让观者享受到有别与日常生活的意外的感受和愉悦的。这是评判一个作家的演技是否出色的重要标准。

王蒙、张洁等所著的《演技(中国著名作家访谈录)》收录了王蒙、贾平凹、刘恒、刘晨云、张洁、王安忆等中国优秀作家对他们演技的阐释。

内容推荐

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作家是一种特别的角色。他们经由语言和文字这种非物质和材料,炫示他们对人类生活的眼光、智慧和激情,导演人类舞台上其它角色的喜怒哀乐,抑或扮演他们自己。

“当我们打开一部虚构小说时,我们是静下心来准备看一次演出的”。优秀的作家,用来炫示他们心灵感受的语言和文字,一定是会让观者享受到有别与日常生活的意外的感受和愉悦的。这是评判一个作家的演技是否出色的重要标准。

《演技(中国著名作家访谈录)》就是中国优秀的作家们对自己演技的阐释。

《演技(中国著名作家访谈录)》由王蒙、张洁等所著。

目录

卷一

敞开心胸,欣赏与接纳大千世界

 ——王蒙访谈

知识的破坏与创造

 ——韩少功访谈

写作时我是一个皇帝

 ——贾平凹访谈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

 ——余华访谈

永远的寻找

 ——苏童访谈

人生的逼视与抚摸

 ——刘恒访谈

残缺

 ——史铁生访谈

从《故乡面和花朵》到《一腔废话》

 ——刘晨云访谈

我只是对起我个人的良知

 ——阎连科访谈

语言的宿命

 ——毕飞宇访谈

卷二

吃十堑也不长智

 ——张洁访谈

我是女性主义者吗?

 ——王安忆访谈

关于文学本质的对话

 ——残雪访谈

对面、永远有多远和大浴女

 ——铁凝访谈

我选择写作最主要的是因为热爱

 ——池莉访谈

伊甸之光

 ——徐小斌访谈

世俗化时代的人文操守

 ——方方访谈

畅饮“天河中之水”

 ——迟子建访谈

在颠覆和嬉戏之中

 ——徐坤访谈

全世界都八岁

 ——皮皮访谈

编者阐释

试读章节

◎要开拓艺术空间和精神空间。让想像力自由地驰骋

静:聊聊文学本身吧。我们不断听到“先锋文学已经终结”的消息,您觉得是这样吗?您认为先锋文学给现在的文学写作留下了怎样的起点?

王:我一直对先锋文学很感兴趣。现在,先锋文学的写作技巧和它的一些意识已经被广泛吸收到各种不同的作品中——譬如叙述角度的转换,人称的转换,时空的处理,心理描写,潜意识的表现,结构的立体化,魔幻与现实的混同,荒诞手法的运用等等,现在已经司空见惯。当初我写《夜的眼》、《春之声》都有人说看不懂,现在有人说,那时候王蒙的先锋还是穿着干部服的我党干部形象呢,算什么先锋啊。所以说,这是先锋文学的最大功绩——丰富了文学表达的手段和角度,使人们的审美能力更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坚持先锋的姿态呢?我觉得先锋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寻找新的文学可能性的一种手段罢了。其实也许这种“新”在我们的古典和民间文学传统中已经存在了,问题是要把它创造性地加以转换。比如一度算作先锋文学的朦胧诗,它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常规语言、语法的断裂和扭曲,但是古典诗歌里这已经不新鲜了。杜甫的名句“香稻吸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不就是主宾颠倒吗?还有那种不加标点的长句子,在贯口相声里表现得最典型,听听马三立的《报菜名》就知道了。仔细研究起来,先锋文学的一些元素和古典传统与民间传统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并不是凭空生造出来的。现在批评家们不断宣布先锋文学的死亡,恰恰说明它并没有死亡,就像传统并没有在先锋文学里死亡一样。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再也没有比戒烟更容易的事,我已经戒了好多次。”先锋试验的精神就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如果这种精神死了,文学就没有希望可言。

静:但是现在先锋文学正面临着贫乏化的困境,似乎所有的试验都做过了,所有的想像都已穷尽,眼下除了自我重复和通俗化之外,已无路可走。

王:这就是先锋作家的麻烦——形成了一种风格之后,这种风格反过来会束缚你。所以先锋不能画地为牢。但批评家也不能要求先锋作家一直先锋下去,他也有权利走通俗化乃至传统化的道路。

全世界的先锋艺术我觉得最成功的是造型艺术,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奇幻的想像力。在国内我也能看到一些先锋色彩的雕塑,给人很好的感觉。可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在一大片草坪上,就雕了一只小白羊在吃草;在海边,就是一个小孩准备跳水,还不如看一个真小孩跳水呢。真是贫乏得吓人。

章:这种贫乏在一批更年轻的作家们那里也存在。按照文学史的惯例,一批新作家的崛起往往意味着对文学表现方式的新贡献,但是我们这里的迹象却似乎不是这样,现在更多的是文学题材重心的偏移——都市的生活表象压倒了所有的表达。如果在差别不大的题材下活跃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迥异的想像力。那也弥足欣慰。但是,目前的都市小说调子都相似;另外,这些都市小说还创造了一批大同小异的都市中产阶级或“模拟中产阶级”的主人公,他们百无聊赖地玩着一些欲望的游戏,而潜本文中却期待着阅读者对这种游戏姿态的意义诠释。——但实际上,这些本文的意义空间实在有限。您前面谈到当下作家选择的可能性越来越多,但是。在可以选择的时候,现在似乎又没什么好选择的了。

王:你说的使我想起一篇有趣的微型小说,说的是一个单位要派一个五人代表团出国访问,需要做西装。这些人都跑来问团长:做什么样的?用什么布料?选什么颜色?团长说:别问我!百花齐放嘛!愿意做什么样就做什么样!大家就都自己做去了。等上飞机那天一看,五个人的西装全一样。

静: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当代生活的“可写性”问题?也就说,当下生活不太适于高频率地进入小说,小说家在选择写作材料时,遇到了意义的困难和施展想像力的困难?

王:我一直强调:要开拓艺术空间和精神空间。每个人生活空间都是有限的,多数都比较狭窄。但精神生活应该是广大的,艺术空间也应当是广大的。当然,艺术空间的开拓要依靠作家的素养、能力和想像力。 刘绍棠生前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缺少两样东西:一是想像力,二是幽默感。中国作家在想像力上有个症结——因为文学一直强调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功能,以为文学创作用不着想像。50年代讨论文学的公式化、概念化时就有一个说法:我们的生活就是公式化、概念化的,写出来的可不就公式化、概念化吗?现在也有人这么说: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千篇一律,我们的小说可不就千篇一律吗?可我觉得,一个人的整个人生应该有些空间,是我们的身体从未到过的,那里只有我自己的想像力在驰聘,否则人生就太乏味了,但我想现在青年作家的想像力应该比以前好多了吧?

章:比以前好一点,但也不尽如人意。现在生活还算丰富,但是从作家的作品来看,反倒不如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了。所以有些读者说:要猎奇不如看纪实,要思考不如读学者随笔,要感受写作的艺术,不如读世界文学的经典,可是读当代小说却什么也得不到。这话虽然有点尖刻,但也多少说出了当代小说读者减少的原因。

王:所以这里又涉及到作家的职业化弊病问题。我的观点以前就遭到过一些作家的批评,认为我是在损害他们的利益。其实这是两个论域的问题。我的本意无非是说:作家的职业化会使他们脱离真实的、常人的生活,写作成为他们的职业压力,会迫使他们关在屋子里,为写而写,这样就丧失了写作自然喷薄出来的那种原创力。这是一种可能,而且非常可能。当然,事情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作家的生存状况本来就十分严峻,稿费如此之低,如果没有工资,岂不是雪上加霜?

但我始终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业余的。我所说的“业余”并不是水平初级、可有可无的意思,而是:第一,它是一个真实、充实、坚实的人生的副产品,是真正的爱憎、奋斗、探求的副产品。第二,它是非急功近利的’。因为发自本真的性情,“业余”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完美高度。而“职业的”却往往有明确的功利意图,就会变得匠气,不那么纯粹了。P9-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