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六十六年变迁(百国归来看中国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季松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在战争中,实施残酷杀戮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中佛教徒比例很高;与此相反,中国军民对投降的日军和战犯表现了极大的宽容,而中国军队中佛教徒的比例却很低,为什么呢?那要看不同人对佛教真谛的理解了。

我父亲1933年在《清华周刊》上曾发表过《唐代儒家与佛教的关系》的文章,想必他在重庆期问一定去看过大足的石刻。离开重庆时,我才两岁多,我想父亲不会抱着一个幼儿去大足的。2009年4月,我三访旧居时去了大足,看了石刻。大足的石刻有80%是佛教题材,12%是道教题材,5%是儒学题材,可谓三教合一。

大足县城在重庆市西偏北86公里,而石刻保存最完好的宝顶山又在县城东北15公里,距重庆正好100公里。在1946年,从沙坪坝上宝顶山,乘汽车也要大半天时间,所以看石刻要过夜。而2009年重庆至遂宁的高速公路已经通车,从重庆大学到宝顶山不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在四川,佛教徒进香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宝顶山是群山中的一座孤峰,四面绝壁,只有三条路可上。石刻的创始人和开凿者赵智凤(1159—1253)生于山脚下米粮里的沙溪,13岁为僧,1179年19岁开始凿石刻,直至1252年,历时70余年完成,然后圆寂,成千古绝唱。石刻有万余尊。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在崖石壁上雕出的石像。石刻凿于以马蹄形的山湾——大佛湾为主的崖石上,大佛湾长500米,岩高15~30米,侧面是绝壁,成为天然的石墙。

我曾为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大足石刻于1999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是在我离任7年之后的事了。精美绝伦的石雕让人叹为观止,实在是不负盛名。其中最著名的石雕之一是“六道轮回”,以我在释迦牟尼出生、创教和传教的尼泊尔考察的体会,佛教最核心的思想是“轮回”,大足石刻和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石塔都抓住了要领。

现在我国信佛的人不少,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庙中香火旺盛,家中佛龛越来越多,但是信佛究竟是信什么呢?同任何一种宗教和信仰一样,只听讲经和布道是不够的,一定应该到创始人所在地去看看,看看他是在什么环境中形成的这种思想。今天,想去佛祖诞生地兰毗尼的信徒是太少了,而现在任何人的传经布道都是他个人的理解,是对是错,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两千六百年前唐僧西天取经,克服千难万险去佛祖诞生地。我虽不信佛教,但为了取“真经”,还是费尽周折去了佛祖诞生地兰毗尼。

兰毗尼是著名佛教圣地,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公元前485)诞生地,位于尼泊尔南部兰毗尼专区的潘德希县。“兰毗尼”梵文是“可爱”之意。这里原有一个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美丽花园,因而得名。

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分别在公元405年和633年到此瞻仰,在((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两书中均有记述。法显是最早来此访问并留有真实记录的第一个外国人。后来由于佛教的主要宗教地位在尼泊尔被印度教所代替,因此他们的记述是近代得以勘明兰毗尼准确原址的主要线索之一。

相传公元前565年,兰毗尼附近的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摩耶夫人,按照当时的习俗返回娘家生育,在佛历正月月圆之夜的归途之中,先在园中的一个大水池中洗澡,后在旁边的毕波罗树下歇息,手拉毕波罗树枝生下释迦牟尼。

尼泊尔王国政府为了保护宗教古迹和发展旅游业,于1956年提出重建兰毗尼的设想,在兰毗尼划出一个25平方公里的地区。南部是圣园区,里面建有各国佛教徒捐赠的寺院,现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泰国、缅甸和德国修建的风格各异、样式不一的庙宇,争奇斗艳,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同风格汇集的庞大寺庙群。但每两座庙宇之间都相距甚远,之间的土路上没有人,车过之后扬起一缕烟尘。

我在日本出资修建的印度佛寺中看到,该寺实际由斯里兰卡僧人管理,雇了一个尼泊尔当地的勤杂工,做饭、打扫兼警卫,一月只挣30美元。一群十来岁的、天真的尼?白尔儿童像小猴子似地上蹿下跳,原来他们是经家长同意在这里集中,马上要被送到斯里兰卡剃度为僧的。今天这些幸运儿还处在赤贫之中,那么释迦牟尼降生时的处境就更可想而知了。这群幼稚的孩子当然不知道,他们今后的生活将不能这样自由了;但他们也会认命,这就是生活。

原来的计划十分庞大,中部是文化区,建博物馆、图书馆等;北部是旅游者和朝圣者驻地,建旅馆等设施。根据这个计划还要修飞机场、高速公路、饮用水渠等配套设施。从1968年尼?自尔政府将筹划工程建设计划提交联合国,并申请给予支援至今,完成的部分与当年的规划仍有很大距离:偌大的园中,除了阿育王柱周围和各国佛寺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建筑,显得十分空旷;新种的树木稀稀落落,新修的水池已近干涸,新修的道路都是土路,树上、路上和水中都蒙上了一层土,给人一种灰蒙蒙的凄凉感觉。在世界生态系统遭受如此严重破坏的今天,佛祖又如何能独享清天佛域呢?

释迦牟尼,释迦为种族名,牟尼为尊称,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相传,他年幼时就有离家出走的想法,他父亲想尽办法要留住他继承王位,除了让他接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外,还给他选了众多美女做妃子,希望他能乐守故土。

但是释迦牟尼出生在艰难之中。每个到过兰毗尼花园的人都能体会,这里虽然是花园,但直至今天仍处在一片荒野之中,是一个大而无当的荒凉的花园,当时的一位临产妇人那孤立无援之感可想而知,所以,不得不拉着大树生产,这一切,母亲大概给他讲过多次。因此,释迦牟尼虽然生长在王侯之家,大概自幼就体会到无法保证一生养尊处优。P20-22

目录

第一章 幼年时光:战争与人

 1944年:生在著名的重庆歌乐山

我的父母亲

生日之谜

生在歌乐山中央医院

重走成吉思汗远征奇迹的路线

改变世界历史的钓鱼城

钓鱼城投降的思考

 1945年:长在高家花园

我的家——高家花园5号

不能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大战之谜的解析

大足石刻与佛祖诞生地兰毗尼

 1946年:住在北京大学

玩在中央大学

追忆中央大学的世交

搬进北京大学

访问海牙,四十六年后再见国际大法官

 1947年:住在紫禁城边,光绪是怎么死的

老宫女讲紫禁城

卢浮宫与紫禁城

名人会聚的北大红楼

世界第一所大学——波伦亚大学

在波伦亚讲演

 1948年:“参与”地下工作,北京解放

“参与”地下工作

 1959年古巴革命

北大民主广场

巴黎巴士底广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儿童在新中国的理想

中国保姆与外国保姆

扭秧歌和迪斯科

我不能上幼儿园

毛泽东签名的国宴请帖

第二章 我的小学:人的培养

 1950年:走进老北京的小学

北京自然环境的变迁

上小学

故宫飞贼

登上马德拉岛

 1951年:我所知道的抗美援朝

我的小学同学

抗美援朝

到土耳其见当年在朝鲜的老兵

单亲家庭和撒豆成兵

对母亲的回忆

 1952年:“三反”运动中“老虎”上吊了

我的老师

“三反”运动, “老虎”上吊了

新加坡的廉政

贪官析

北海清淤捡到了金戒指

 1953年:北大搬走了——大专院校调整

建设“新北京”

大学的院系调整

见到了“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一个从良的妓女

 1954年:北京老城与曹雪芹

进入高小

随父亲调研曹雪芹

访莎士比亚故居

大屋顶与拆城墙

 1955年:大学城中的四合院

我搬进了四合院

瑞典的大学城——隆德

实行粮票

高小同学

第三章 我的中学:人的激情与理智

 1956年:考入北京二中

进入北京二中

二中的老师和同学

我所看到的公私合营

12岁声援埃及,58岁去苏伊士运河

 1957年:社会主义阵营的浪潮

我所认识的右派

匈牙利事件四十年后到布达佩斯

国外的“右派”

 1958年:激情燃烧的年代

参加大跃进

我的中学老师

逝去的老北京

以色列的“人民公社”——吉布兹

 1959年:转折之年

十年大庆的游行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首都广场吗?

获北京优良学生金质奖章

搬家到银匣胡同

首次涉外——中苏儿童大联欢

 1960年:饥荒年代

饥饿的年代

访朝鲜罗津先锋地区

苏联红军少将当校长和盗窃案

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

我的中学同学

 1961年:准备高考

蒋介石“反攻大陆”

台湾阿里山

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准备高考

人生的第一次机遇

第四章 我的大学:人的世界观

 1962年:又—个春天

为什么不能参加高考

参加高考

进入清华大学

清华的样板——麻省理工学院

解放前飞贼进入远东运动会的故事

 1963年:清华园

清华园的历史

探幽圆明园

另一座废墟——雅典卫城

出游张家口,登上赐儿山

转学文,去北大?

 1964年:骑车去天津

表演二人转与参加长跑比赛

在白水洼想去抗美援越

三十八年后到越南

骑车去天津

学生中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5年:下乡“四清”

我的大学寝室

一位永远值得纪念的老师

第一次住在农村梅所屯

四十年后在非洲贝宁的农村

 1966年:“文革”开始

“四清”的对敌斗争

“文化大革命”开始

游金边

大串联

 1967年:触及人的灵魂

在“文革”中受难的亲友

研究和接待“走资派”

工宣队、军宣队

前苏联往事的旧迹

再次串联

第五章 新疆六年:劳动与人

 1968年:奔赴新疆

“逍遥生活”与万里长征

巴黎的“五月风暴”与爱丽舍田园大街

“布拉格之春”事变

奔赴新疆

 1969年:芳草湖中

来到芳草湖

太平洋彼岸秘鲁的荒原

荒原凶杀案

在沙漠前迷路

 1970年:戈壁滩上

在戈壁滩上开拖拉机

当农工,打农工

鲁卜哈利沙漠生态考察

拖拉机遇险

 1971年:去乌鲁木齐

在芳草湖四分场场部

从农场到工厂

在“九·一三”事件前大呼“打倒林彪”

产业工人阶级的诞生地——利物浦

 1972年:在新疆仪表厂

第一次创新——技术创新

带工人去上海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住在乌鲁木齐

 1973年:返回口内

结束劳动锻炼,离开新疆

投入受控热核聚变研究

合肥董铺岛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风洞岛

第六章 董铺六年:科技与人

 1974年:开始科研

合肥受控热核聚变实验站

总体组成员和桥牌

访问冲绳岛

乐山看大佛,登上峨眉山

 1975年:研制中性注入器

中性注入器题目组负责人

受伤成就了英语口语学习

上庐山。去醴陵取回陶瓷环

土耳其的中国陶瓷

 1976年:动乱结束

周总理逝世

楼中安度大地震

近邻韩国的变迁

生活在董铺岛

 1977年:酝酿复兴

首批出国访问学者候选人

埋头科研

出国访问学者选拔

新国家澳大利亚

 1978年:重上正轨

在英语和法语出国口语培训班

学俄语的考过了学英语的

我所知父亲为右派平反所做的准备工作

新加坡能成为参考模式吗?

出国前游历大半个中国

新中国前三十年

序言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思想更深的谷,没有比知识更广阔的海洋。

——作者

六十六年前我作为一个婴儿,降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赢弱的、苦难深重的中国陪都重庆的歌乐山医院,不知当时身上是否有遮羞布。父亲虽然是留英博士、大学教授,却在政治上不能畅所欲言,在生活上要为温饱而四处奔波。六十六年后的今天,我作为一个老人,戴上了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桂冠,生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共识可持续发展中强大的、重归世界经济前三名的中国首都北京。在这六十六年期间,世界、国家、民族、家庭和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本书分上、下两卷记述了这些变化。上卷记述1944—1978年间34年的国内经历,其间插叙某些国外片段以资比较:下卷主要记述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之后的国际经历和在国内外完成的大事。

在这六十六年中,我走遍了祖国的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到过几乎所有的大江大河,主管全国水资源工作六年多;我经历了“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三年困难、“四清”、“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并被选拔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我曾近距离见过毛泽东、刘少奇和邓小平,当面聆听过周恩来、彭真、江泽民和胡锦涛的讲话,与胡耀邦、邓颖超、吕正操和连战有过交谈,与顾卓新、高扬、王振乾、沙洪、李政文、季羡林、卢嘉锡、汪德昭、张维和王大珩等前辈有着忘年之交往。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时间里,我有目的地考察过101个国家,这些国家的面积占世界的79%,人口占世界的8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95%:几乎走遍了世界主要的大河、大湖、湿地和瀑布,到过世界大城市排名前25座中的24座;经历了两伊(伊朗和伊拉克)战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几届奥运会。在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副代表(对外)期间,我曾与法国总统希拉克、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六世、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罗格及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有过交谈,也曾有机会住在瑞典国王的宫中和当年美国八大财团之一的继承人梅隆先生的家中。这些都记录在由季羡林先生题写书名的、一套20本达407)5字的《看世界》的书中,本书的下卷将是其中的精选。

这本书记述了我大半生中的重大经历:在国内外16次危及生命的险境,短到瞬间即逝,留下的却是后怕;长到持续两个月之久,60天时时处在煎熬之中,但这种经历使我倍感生命的可贵,倍加珍惜人生。在国内外10次重大机遇中所做的或对或错的10次重大抉择,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经历使我更加坚定信念,不能信天由命,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和眷顾不断努力的人。在国内外经历的10次重大考试,每一次的超水平发挥都增强了我人生的自信。在国内外12次重大的创新,每一次都使人民有所获益,这使我更加感受到什么是人生的价值。

这本书也记述了我六十六年在中国和世界看到的主要的人和事。所幸因为懂英、法、俄语,可以阅读日文,可以不借助陪同、翻译和导游,能与高官富贾交流,也能与穷得只剩一身衣服的贫苦农民、印度孟买街上被众人蔑视的贱民和意大利罗马市郊食宿无着的乞丐交谈。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了解人,了解人性,了解世界人民对自由、幸福、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博爱、科学、技术、环境和生态的认识,这是关在书斋里查遍古今中外文献都得不到的,也是从国内外大家和权威的讲述以及有媒体特权的人的倾诉中得不到的。要想求得真理,就要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中感悟规律;要想求得真理,就要在与世界人民的交流中理解真谛。

对于从1944年到2010年这66年的变迁,虽然书刊上已有浩瀚如海的文字记述,但是如果以20年算做一代的话,作为一个跨越三代的人,以自己亲身的、世界范围的经历,从个人角度审视这个世界,还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请上一代人来评价,唤起同时代人的共鸣,引发下一代人的思考,就是我在退而不休、仍任现职的忙碌之中撰写本书的初衷。

本书的写作花费不到一年时间,但若将收集资料等准备工作算上,前后用了6年,也可称得上是心血之作了。全书共ll章,将六十六年的生活正好基本上以6年为一阶段来划分,学前6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6年、在新疆6年……从事水利工作6年、退休6年,各章中又以一年为一节。由于本书篇幅较长,所以按国内和国外经历分为上、下两卷。鉴于我的国外经历都发生在35岁以后这31年中,因此上卷中将国外的经历片段插叙在前35年之中,不仅结构上匀称,而且对于进行中外比较也更有意义。

我不会做诗,更不会做旧体诗,但还是写下几句来概括本书的宗旨吧。

六十六年心路

人寻太阳遍世界,

欲求财富连西东;

海行尽处天是岸,

山攀绝顶我为峰。

第一句讲的是追求真理,第二句讲的是创造财富,第三句讲的是科学发展,第四句讲的是以人为本。

仅以本书奉献给我的祖国、我的亲友,以及爱护、教导、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也包括从另一方面给我教益、使我成长、令我坚定的全球所有对本书感兴趣,并愿意通过笔谈探讨人生的人。

吴季松

2010年1月28日

内容推荐

一位戴上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桂冠的中国人;一位国际科技园区协会成立25年来中国第一位“荣誉会员奖”获得者;一位被选拔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的访问学者;一位有着丰富的联合国工作经历及我国水资源规划和生态修复做出重大贡献的原水利部官员!

这本书记述了作者大半生中的重大经历:在国内外16次危及生命的险境,短到瞬间即逝,留下的却是后怕;长到持续两个月之久,60天时时处在煎熬之中,但这种经历使作者倍感生命的可贵,倍加珍惜人生。在国内外10次重大机遇中所做的或对或错的10次重大抉择,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经历使作者更加坚定信念,不能信天由命,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和眷顾不断努力的人。在国内外经历的10次重大考试,每一次的超水平发挥都增强了作者人生的自信。在国内外12次重大的创新,每一次都使人民有所获益,这使作者更加感受到什么是人生的价值。

这本书也记述了作者六十六年在中国和世界看到的主要的人和事。所幸因为懂英、法、俄语,可以阅读日文,可以不借助陪同、翻译和导游,能与高官富贾交流,也能与穷得只剩一身衣服的贫苦农民、印度孟买街上被众人蔑视的贱民和意大利罗马市郊食宿无着的乞丐交谈。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了解人,了解人性,了解世界人民对自由、幸福、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博爱、科学、技术、环境和生态的认识,这是关在书斋里查遍古今中外文献都得不到的,也是从国内外大家和权威的讲述以及有媒体特权的人的倾诉中得不到的。要想求得真理,就要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中感悟规律;要想求得真理,就要在与世界人民的交流中理解真谛。

编辑推荐

从一名出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并当选为目前大陆仅有的九位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之一。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祖国和世界的巨变;在他多彩的人生旅途上,遇到过多少工作中的困难与人生的机遇,有过多少创新;在他联合国工作期间和百国之旅的传奇道路上,遭遇过多少险境,引入了多少新的理念,又留下了多少对世界各地人文风貌、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记述与思考……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他所经历的六十六年变迁,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人民对自由与幸福、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博爱与人性,以及对科学、技术、环境、生态追求的窗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