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调伏人生二十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佛说人有二十难道尽世人修行之难,二十难偈诵将佛法生活化,以音韵传唱净化人心,证严上人深入浅出,重新诠释偈诵意涵并提出对治良方,助您调伏人生二十难!

证严上人在本书中以时事实例解说,帮助人人想方设法调伏人生二十难。红尘万丈,起心动念都是难关,修行就在分秒之间过难关。觉悟就像登山,一层越过一层,一关向前一关,才能看到清净的心地风光。

内容推荐

“证严上人作品系列丛书”的简体字版包括:静思语系列、人生系列、佛典系列三大书系。

本书属于佛典系列,深入浅出地以时事实例进行讲解,期待帮助人人——调伏人生二十难。能给读者以启迪。

目录

《序言》 解脱五浊破难关

《缘起》 有心对治就不难

《序曲》 天地辽阔

《第一难》 贫穷布施

《第二难》 富贵学道

《第三难》 弃命必死

《第四难》 得睹佛经

《第五难》 生值佛世

《第六难》 忍色忍欲

《第七难》 见好不求

《第八难》 被辱不

《第九难》 有势不临

《第十难》 触事无心

《第十一难》 广学博究

《第十二难》 除灭我慢

《第十三难》 不轻未学

《第十四难》 心行平等

《第十五难》 不说是非

《第十六难》 会善知识

《第十七难》 见性学道

《第十八难》 随化度人

《第十九难》 睹境不动

《第二十难》 善解方便

《终曲》 调伏人生

试读章节

第十三难 不轻未学

佛说人有二十难,不轻未学十三难;

待人谦和如种田,插秧后退是向前;

圣人犹能畏后生,丈夫岂可轻少年;

三人行里我师焉,不轻未学并不难。

每天早晨,我们静坐的时间实在不长。然而,虽然是短短的几分钟,却能在一念静寂时,听闻大地的声音——几只鸟儿总是轻柔地叫唤,群鸟也温和地回应,这的确是很美的声调。尽管我们无法明了小鸟彼此间对答的内容,却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片充满祥和的世界。

大地众生何其多!万物共住是一件多么奥妙的事。“和”就是万物共生的依据,彼此若能相互尊重,才能在和睦的世界里共同生活。

佛陀时时警惕我们,人生有很多的困难,最难的就是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境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都值得彼此分享。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在原地踏步,等到必须教人时,自己才会提起精进心,无形中就能学到更多,来求教的人,他们以不同的心境看相同的事物,也可能发现更好的方法。因此很多时候,在教的同时也就是在学。

有一位刚上中学的孩子,接受大爱电视台采访。他的智识见解都十分成熟,此外,动作也非常俐落。我们大人已走过几十年的人生岁月,然而要学习一样新事物,也不一定能像他如此熟练。那一天,看他在工地里推着工人载重物的独轮车,很轻松地将粗重的东西运送到目的地,甚至还用跑的。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懂得运用自己的智识,分辨眼前的工作应该用什么方法完成,应该如何使力才能操作自如。

很多时候,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本能(本具的智慧)来发挥良能,所以我们应该以谦虚、尊重的心,来看待四周围的一切人事物。谦虚,才能拥有更宽阔的空间,如果太自大了,周围的空间就会被自我填满。

下一句是“待人谦和如种田,插秧后退是向前”。曾经种过田的人就知道,必须弯下身体才能插秧。我们待人要谦和,时时懂得礼貌和尊重,就像在种田一样——插秧一定要往后退,每后退一步,就插好一列秧苗,人虽是向后退一步,工作则是往前增加了。

因此,待人处事如果能够退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不需要与人争论是非得失。学佛就是要做到“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与世无争则世安”,如果时时谦虚、退让,自然就能缩小自己,周围的境界也就会更开阔。

接着是“圣人犹能畏后生,丈夫岂可轻少年”。从前的圣人都十分谦虚,并且缩小自己。真正的圣人,必须超越种种人我是非的考验,同时尊重大地众生。佛陀说,一切众生的智慧与佛平等,因此圣人敬畏后生。

老和尚与小沙弥

有句话说“后生可畏”,意思就是不是只有我行,后来的人比我还行。在禅宗公案里,有这么一段小故事——老和尚带着小徒弟出门行脚,在山路上,小徒弟看老和尚轻松地走在前面,自己却背着包袱跟在后面,心里就想:“因为老和尚是有修行的人,才能如此轻松自在,所以我也要立志修行菩萨道,将来也要教化众生。”

他立下了弘大的誓愿。这一动念,前面的老和尚马上转头说:“来!包袱让我背,请你走前面。”小徒弟感到莫名其妙,师父怎么突然对我这么尊重,待我这么好?老和尚轻声细语,恭敬地说:“因为你发大心要行菩萨道,拯救天下众生,所以我应该尊重你,让你走前面,东西我来背。”

小徒弟恭敬不如从命。走着,走着,心里又开始想:“这样多得意,多自在!自己只是发一念心,师父就这么恭敬我,将来我如果再进步,就可以当大和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当他生起不可一世的自大心态时,老和尚又出声叫他停下来,态度很不好地对他说:“把包袱背好,跟在后面走。”

小徒弟觉得师父真奇怪,刚才是那样,现在又变成这样。老和尚似乎猜透他的心思,就说:“刚才你很谦卑又发大心,愿意精进认真以拯救众生,这个志愿很高贵,所以我尊重你。但是,现在你还没成就,就想要博取别人的恭敬,实在太自大了,这是错误的观念。”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就知道,谦虚自己恭敬他人,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对人谦虚,还要立大志愿,这是修行人不可或缺的态度。学佛必定要具足谦和,才懂得尊重年轻、未学的人。所以“丈夫岂可轻少年”,大人物也是从无名小卒一路走过来的,因此不应该轻视年轻或资浅的人。

“三人行里我师焉,不轻未学并不难”,三人同行,另外两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为善良正当的当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感恩及学习;然而,示现不良形态的人,也是我们的老师,因为他能让我们提高警觉,反观自我,所以也要尊重、感恩他。

日常生活里,我们要彼此相教、相学,互为师徒,这就叫做“教学相长”。我们能够当老师,就是因为有人愿意接受教导,自己才能更精进去探究。总之,我们在世间要能够心和、谦虚,才能过着真正美满的生活,学佛的心态不要有“缺角”,应该要学得圆满,这才是真学佛者。

P136-142

序言

解脱五浊破难关

三十多年来行于慈济之路,因此时时有国内外的救助行动,也由此更感受到地球上天灾、人祸频传,这一切都很令人担忧!但是“天灾不可怕,人祸才真正可怕”,人心不平引起大自然四大不调,造成毁灭性的天灾,最后灾难还是降临在人类自身,所以“心灵灾难”更应时时防范。

社会风气的病毒,慢慢侵蚀人的身心,使原本清净的本性受到污染,产生贪、嗔、痴、慢、疑五种烦恼。有了烦恼,就无法透彻道理,遇到挫折看不开,遇到好事也不会响应,这就叫做“浊”。

在《阿弥陀经》上提到“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充塞于现今人心混乱的社会,造成人心不和、种族冲突、阶级斗争、国际纠纷,甚至宇宙灾难,真正是名副其实的末法时代五浊恶世。

“劫浊”就是时间流转所造成的变动。像是从农业社会进入工商业社会之后,时间促成科技的进步,却也拉远了人心的距离,人性真诚亲切的爱变得淡薄,这就是劫浊。

“见浊”则是成见偏见所引起的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见解如果不合,感情很容易起冲突,甚至会彼此对立,从小而大,从个人之争到国家种族的对立,由于缺乏正信的见解,会使得人心、社会失去平衡。

第三是“烦恼浊”。因为见解偏差,难免就会到处碰壁、事事不如意,如此烦恼覆心,一有事情不顺意就立刻翻脸,在恶性循环之下,非但无法解决事情,反而作茧自缚不得解脱。

再来是“众生浊”。自己独处时,没有对象可以发脾气,但是与人相处时就会起分别心,分别喜欢不喜欢,这就叫做众生浊。其实喜欢或不喜欢都是一种执著,有执著就有烦恼,执著不断,烦恼就不会平息。

最后是“命浊”。有人请问佛陀生命从何开始?佛陀回答:“无始。”什么时候结束?“无终。”生命无始无终。在“分段生死”的寿命中,虽有生、老、病、死的变异,但是慧命却是无始无终,一般人称它为“灵魂”,觉悟之后就叫“慧命”。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把握生命的良能以增长慧命,就只能在生命浊流中不断地挣扎,这就是命浊。

这五浊都是起于人心,心镜蒙垢烦恼不尽,生命中的种种困难便会如影随形。“人生在世迢迢难”,佛陀告诉我们人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每种烦恼都是一个难关,这些困难一样起于人心不平,所以说人生不只有二十难,而是八万四千种种难关。

娑婆世界堪忍事多,如此重重困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佛陀因此教导我们调适内心的方法,将八万四千难关,归纳为最基本的二十项总则,即是二十种修行者常见的烦恼,称为“人有二十难”。见著知微,常说天下一勤无难事,只要以信心、毅力、勇气来面对人生种种磨练,相信再困难的事也能加以解决。

过去我曾经解说过这二十难,并结集出版。而后由郭孟雍居士作曲,王端正居士摘取原书中精粹部分作为歌词偈诵,祈愿所有慈济人能借记诵歌词之便,将佛法深入浅出地映入心田、琅琅上口,时时自我勉励鞭策。歌词偈诵耐人寻味,我即就此辅以事例,再次与大家一起探讨“二十难偈诵”的意旨深味。

近来常勉励大家要“合心、和气、互爱、协力”,即是运用团队潜移默化的力量,来修正自我的不圆满,提携彼此的精进心,在浊世中推动人间的菩萨志业。修行是为了去除烦恼和习气,恢复清净的本性。

我们不是为了享受而来人间,是为发挥生命良能而甘愿走入红尘,为众生服务。若能将自我的生命净化,就没有“命浊”,净化自己之后也净化他人,与人人结平等善缘,就没有“众生浊”。如此,人人是好人,时时都感恩,就没有“烦恼浊”。既然去除“烦恼浊”,就没有“见浊”,因为你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彼此都能互相配合,每一时间都在互增道业,当然也就不为“劫浊”所困,生生世世精进于菩萨道路。

期盼大家在实际的付出中能日趋圆觉,排除凡夫无明烦恼所造成的种种困难,日日迈向解脱之境,身心轻安,念念吉祥。如此,人生在世又有何难!

释证严

二○○二年二月十六日于静思精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