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科克托访谈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盖察格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科克托生平最重要的14个访谈对话,以及14幅自画像,科克托把自己的所有电影作品称为“电影的诗”,书中详尽阐述了他对电影与诗的思考。“他是20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电影导演、画家、戏剧家……

他是一个非常有必要关注的人物。

内容推荐

科克托曾说自己通过写作来报复,报复不能做“唯一让人开心的运动……也就是交谈”。“交谈”对于科克托具有绝对重要性,本书从他一生数不胜数的访谈录中选取了几篇,采访的主题往往是关于某一计划——有实现的也有付诸东流的,或是关于科克托生活的某个事件,抑或是他的政治立场。当然还有一些故人旧事,他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审视,对斯特拉文斯基、阿波利奈尔、毕加索等人的崇敬……

本书为科克托访谈录选编,采访的主题往往是关于科克托生活的某个事件,抑或是他的政治立场。当然还有一些故人旧事,他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审视。

目录

法文本序(盖察格)

科克托选择古典态度

对科克托来说,兰波罪行深重

科克托看自己,看世界

对话

电视是家里的幽灵

科克托肖像

假期对话

反向采访

自画像

两千年遗嘱

“我们不是在世界末日,我们是在某个世界的终结时刻……”

访谈

死而复生的花

有声表态

让·科克托生平

让·科克托著述

试读章节

让·科克托生于1919年,出生时29岁。

之前,他不过写了一些激动人心的书:《纨绔子弟》,《索福克勒斯之舞》。他与生俱来的勇气或者说是狂放,使他根本不在乎这些成功。他撕掉最初的手稿,就像杂技演员的钻火圈,然后,他又在文学上重生了,带着他的《波多马克》(Le Potomak)。

从此以后,哈哈镜的游戏让我们看到了科克托各种荒谬古怪、如梦如幻的面容。

诗人环游世界回来后,出版了《我的首次旅行》。借此机会,我们尝试着穿越骗人的镜子,犹如《俄耳甫斯的遗言》中的死神,捕捉科克托的真实面孔。

让我们倾听他的述说。

科克托述说时,摆在我面前的这堆笔记,不过是磁带的原蜡。我忠实地记录。

犹如留声机针尖的魔力赋予了声音一种深层次的优雅,手下的圆珠笔笔尖集中各种词汇,投射到前方,在空中构建词汇,使它们平衡,和谐,赋予句子以意思。

以前我从未旅行过。我是那种从不挪窝的法国人。从来没动过。我的生活节奏很慢,像个梦游的人。

大家以为我是一个停不下脚步的人。这种想法简直太疯狂!对我来说,动力就是纯粹。只有纯粹的极端才有动力。从纯粹中,我看不到好与坏的区别。不过,规规矩矩,纯纯粹粹,有条不紊,可以让人保持在某一个高度上。

总之,这次旅行是一种静止的旅行:世界在我面前走过。

跳舞?泡酒吧?根本就是童话。晚上我不出门,不喝酒。大家会这么认为,那是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在一家酒吧里玩爵士乐。仅仅是偶然。

《屋顶上的牛》(Le Boeuf sur le toit)不比“抽烟的狗”来得奇怪。那是巴西一家酒吧的名称。

我不喜欢古怪,就像不喜欢新鞋、新衣服,不喜欢上理发店,不喜欢用紫罗兰洗发剂或是葡萄牙洗发水。

我本来根本不会用《屋顶上的牛》做名称。那是纪录片的名称。

同样的还有《悬殊》(Grand Ecart),听起来像是一个音乐术语。而其实,《悬殊》(以前从未做过任何解释)不过是指一个放荡女人和一个清纯少男之间的隔阂。

不过,我认为,放错位往往是件好事。站不稳的位置是唯一适合我的位置,清静,无人干扰。我总会给我的生活和作品留下一个面孔,把人引入歧途,变得耸人听闻。可以这么说,我在我的位置放上了福尔摩斯的人像,站在贝克街窗户后的福尔摩斯……

这次旅行也一样。对我来说,是一次休息,逃离使人身心憔悴的忙乱和骚动,是一次洗涤,如同用浸湿酒精的毛巾擦遍全身。即使是最干净的脸也总是有细菌。

这次旅行让我精神饱满地回到这座城市。离开时,它奄奄一息。回来时,看到的依然是一座奄奄一息的城市,不过像微微张开眼睛看着人们匆忙找盐的女人。

巴黎和一些东方城市非常相似。依然有垃圾和灰尘,而且人们正在努力清除,就像那些医术,把人体内的毒素排出来,然后杀死。

八十天里,让·科克托像菲利斯福格一样,穿越埃及、印度、马来西亚、中国、日本、火奴鲁鲁和美洲。科克托最喜欢生活在哪个城市?他毫不犹豫地说:

中国。在中国,因为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我总会避开绚烂和古怪的东西。

中国没有绚烂。中国街道反映传统习俗,极富意义。一切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几乎没有发型修饰,衣裙齐整笔挺。朴素的屋顶和屋舍,一眼就能看出风格类型。一切都适于修身养性。中国宗教基于这条原则。而中国宗教不止一种。

中国人其实不信仰宗教。这就是为什么传教士能够轻易进入中国,却没有获得实质性成功。中国人不信仰宗教。他们拥有一套哲学和养生学,甚至可以说,他们拥有点金石。中国是一个可以变废为宝的国家。

当然,说整个旅行从一个错误的角度去看待,也就等于说,从一个非常正确的角度。人们也这样说我们喜欢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这不是绘画。这不是音乐。这不是戏剧。”

显然,某些说法需要建立在一个无视当地人的英国传统之上。在那里,法国人殴打当地人,或是不拘小节,拍肩搭背。我们呢,我们待在一个地方,和当地人交往,获得信任,一见倾心般的信任,没有长久以往传统带来的烦恼。

而且,很有可能,我们见到了和浮士德、伦敦、巴黎圣母院等等相对应的事物。

我们从未见过任何大使或是领事官。返回之后,我问自己,为什么没有看见苦难,只看见奢华,而这种奢华只需要几个苏币。那时,我跳下船,坐上人力车,在街道问穿梭,参观那些苦力们住的粮仓,也就是对我而言所有奢华的地方,在欧洲的广场和富人区所看不到的奢华。对我来说,这种奢华是高雅的姿态,丰富的内心世界,某种年久生成的色泽,东西不会因此贬值,反而成为一件珍宝。

不要责怪让·科克托语句条理不清,不成一体。那是录音机的错,尖针在磁带上划过的速度太慢,跟不上变幻多端的意象、逻辑严密的语词。

P31-35

序言

让·科克托对语言词汇具有极高的造诣。在他自认为处女作的《好望角》中,他自比为《启示录》的作者,“我名叫让,我吃书”,似乎是为了进一步强调一切言论,听见、言说或交谈的绝对重要性。人们叹服于他丰富的叙事天分,敏捷活跃的思辨,永不枯竭的激情。而他自己也在《存在之难》中承认,他通过写作来报复,报复不能够做“唯一让人开心的运动……也就是交谈”。为了尽量贴近这位“运动员”,我们从他一生中数不胜数的记者访谈录中选取了几篇,结集成书。本书中唯一一篇关于“交谈”主题的文章,却不是访谈。不过,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交流”的意味,体味出同录音中相仿的口气。

我们手头的访谈录大部分是已发表文章或者发表前的打字稿。对此,我们依循新闻稿的格式——标题和副标题,但我们无法确定科克托是否精通这类文本的模式。对于少部分根据录音写出的文章,我们认为,一些无意义的重复语句和诗人说话时用于抑扬顿挫的“呃”“不是吗”之类的口头禅没有必要原样照搬。不过。遣词造句,甚至是句法失误,我们都会保留原貌,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小心斟酌字句的活跃思维。按这样的文本阅读,我们也就更容易明白交谈犹如运动的比喻——竞技中的空间与时间限制,诗人偶尔磕磕绊绊,时而神思飞散,险些迷失,时而峰回路转,才思泉涌,最终战胜语词,依然如同《好望角》中将雅克布比为天使。

这些采访极少会采取拳击赛般肉搏的形式。也许,我们可以看作是科克托偏爱网球:网球来回撞击,令球迷们心潮澎湃。

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基于两条主要原则进行筛选。首先,我们优先保留迄今为止尚未被收录的文章,当然是非常有意思的文章,而且也为读者所熟知。因此,肯定包括全集(Marguerat,卷9,10,1950),还有安德烈·贝尔纳(Andre Bernard)和克劳德·古德(Claude Cauteur)编撰的文集《电影对话》Entretiens sur lecinematographe和《关于电影》Du Cinematographe,Belfond,1973)。其次,一些包含激发新书写作的灵感的资料,例如受卡布莱尔·多巴雷德(Gabriel d’Aubarede)采访的启发而作《安魂曲》(Le Requiem),受让·布列东(Jean Breton)的采访而作《梦话》(Discours du grand sommeil),或者是电影创作,如受福雷(Fraigneau)的采访的启发,创作《俄耳甫斯》(Orphbe)。采访的主题往往是关于某一计划,有实现的也有付诸东流的,或是关于科克托生活的某个事件,抑或是他的政治立场(阿尔及利亚战争,对戴高乐将军的崇拜)。读者将会惊讶于他对体育评论员的倍加称赞,更惊讶于他所心爱的女人堕胎拿掉了他的三个孩子——来自于让·图佐(Jean Touzot)编录、卷幅浩繁的诗人自传中的附篇。

当然,在本书中,读者们还将看到一些科克托常说的话,气出胸臆般的灵感触发,以及他总不肯承认的在人们眼中的另一幅形象。

读者还会看到一些熟悉的人物,曾经讲述的轶事。对话中不断出现新鲜事,而陈年旧事也重新绽放异样光彩。我们旧话重提,再次结集成册,这对诗人丝毫无损。虽然他总是被人指责涉猎过广,不过,这一次,诗人作品具有深层的一致性,一条自始至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可一旦回到诗人为人所知的那一面,这一主线极有可能消逝不见。  本集不是以某种陌生的面孔彻底颠覆以往的自传。书中仍有那些为我们所熟知的一切:渴望让自己更年轻,工作时特有的生硬姿势,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审视,对斯特拉文斯基、阿波利奈尔、毕加索等人的崇敬……除此之外,在本书中,这个众所周知的人物获得了一些新的风格,更丰富,更完整,更生动。

凭借这些文章,读者将会渐渐在迷丛中找到路途:收听从前的广播节目,甚至希望放映电影《新千年誓言》(Testament pourl'an 2000),为了不愿遗漏科克托讲述时或者仅仅是评述时的表情姿态,尤其是他那些奇幻般的手势。

我们在此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人,不论是核实丰富资料,收集文章,或是向我们引见所不认识的人。我们特别要感谢:安德雷·贝尔纳,皮埃尔·夏奈尔,多纳利·费斐尔德,安妮·盖德拉,让.克劳德·萨比,让·图佐,马赛尔·图比奥,感谢他们认真细致的大力帮助。

皮埃尔·盖察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2: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