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世纪为研究时段,以农业变迁为主线,以屯堡地区为研究对象,苏南地区为比较对象,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的历程,进而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探析其变迁的动因,并结合屯堡的现实情况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提出未来屯堡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构想。本书引出的结论和思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导论
第一章 屯堡地区自然生态与社会背景
第一节 安顺屯堡的基本情况
一、屯堡历史溯源
二、屯堡人文自然概况
第二节 明清时期屯堡亦农亦商的家庭经济
一、农业生产
二、手工副业
三、商业
四、家庭经济结构
第三节 明清时期屯堡内源性的社会文化
一、家庭与婚姻
二、权力结构
三、教育
四、屯堡文化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屯堡地区传统农业延续与渐变(1919—1948)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变化
一、粮食作物种植的延伸
二、经济作物种植的兴衰
三、林业和家庭养殖业的起落
第二节 农村副业与市场体系的演变
一、传统副业的渐变
二、农产品贸易的变化
第三节 影响屯堡地区农业变迁的因素
一、不利的交通和市场条件
二、畸形的农业结构
三、繁重的税赋和高额的负债
四、军阀统治与货币贬值
第四节 小结
一、民国时期屯堡地区传统农业的变迁特征
二、关于民国时期屯堡地区传统农业变迁的讨论
第三章 屯堡地区农业的曲折发展(1949—1978)
第一节 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进程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三、人民公社化进程
第二节 曲折发展中的屯堡农业
一、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
二、种植业的主要成就
三、林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四、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发展
第三节 农村社队企业与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屯堡社队企业的兴起
二、与苏南社队企业的比较
第四节 屯堡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高度集中型的权力结构
二、过密集型劳动和技术偏好
三、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屯堡地区农业变革与发展(1979一至今)
第一节 农地制度的变迁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确立
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特点
三、农地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现代转型
一、农业生产的新进展
二、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农村工副业与农产品市场的变化
一、农村工副业的复兴
二、农贸市场的蓬勃发展
第四节 阻碍农业转型的诸因素探讨
一、传统生产模式的束缚
二、人地矛盾突出
三、弃耕抛荒现象严重
四、缺乏非农产业的支持
五、劳动者文化水平较低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屯堡地区农业变迁透视
第一节 屯堡农业变迁的历史轨迹
一、农业发展重要变量考察
二、屯堡农业发展阶段划分
第二节 变迁动因的深层探析
一、自然资源
二、制度变迁
三、技术进步
四、科研教育
五、屯堡传统文化
第三节 变迁的理论、经验与路径研究
一、屯堡发展模式总结
二、屯堡经验的理论价值
三、屯堡农业的实践探索
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
第六章 屯堡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对策
第一节 屯堡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的约束
三、城镇化进展缓慢引发的问题
第二节 屯堡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西部大开发的契机
二、屯堡文化开发的热潮
第三节 屯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完善农地制度,推进农村健康发展
三、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五、提高农民经商能力,推动屯堡地区非农经济发展
六、保护传统文化,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附录一 西秀区行政区划沿革
附录二 屯堡地区明代与现代部分地名对照表
附录三 安顺主要农业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