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早的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许宏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60余次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学术地位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

《最早的中国》一书利用最新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以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东亚历史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书中揭秘了最早的“中国”的诞生地,揭秘了中国软实力的最早显现。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之以出土与传世文献及相关学科的材料,以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东亚历史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全书既有宏阔的视野,又不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小到二里头王都内遗迹遗物的描述,大到对全球文明史总体框架,以及距今万年以来的中国史前社会的发展历程的勾画。

目录

解题——[中国]的由来

 什么是[中国]?

 看看文献怎么说

 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国]指向洛阳盆地

开创纪元——由[多元邦国]到[一体王朝]

 “满天星斗”的英雄时代

 文明时代的三大台阶:邦国、王国与帝国

 “中国”诞生于二里头时代

 一点一面:最早[中国]的两大特质

全球视野——中国文明兴起的世界背景

 六大文明,影响世界历史的两大体系

 [旧大陆]的大河文明

 还有学者认为,爱琴海也是一大发祥地

 文明古国异同观

 全球文明史中的中国文明

 历史清晰度:另一视角的比较

 为什么早期中国的纪年不确切

寻梦之旅——发现与研究历程

 由已知推未知的探索

 徐旭生寻[夏墟]找到二里头

 半个世纪的巨大收获

雾里看花——都邑的王朝归属之谜

 文献记载的早期王朝史可信吗

 王系的疑窦

 [古史辨]扫荡传统古史

 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应运而生

 二里头:究竟姓夏还是姓商

 研究史的启示

地灵中原——[第一王都]的诞生背景

 东方[大两河流域]:农业起源的温床

 中原:重瓣花朵中的花心

 四方辐辏的交通战略要地

 两大农业区的交汇带

 两大自然和文化板块的结合部

 洛阳盆地:形胜甲天下的[地理王国]

 二里头:[文化杂交]的硕果

王都气派——城市规划的先端

 绝妙的都邑选址

 二里头的今昔:聚落演变大势扫描

 人口高度集中的超大型都邑

 都邑的复杂化与功能分区

 中心区的路网系统

 大[十字路口]的发现

 前所未有的城市规划

建中立极——宫廷礼制的形成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想]出来的宫城

 中轴线规划的官室建筑群

 中庭可容万人的朝堂建筑

 规模浩大的[凝聚力工程]

 宏伟的宫城南大门

 东路建筑群:宗庙与祭祖场所?

 宫室建筑的[营造法式]

 早期宫室的冰山一角

 [朝廷]与[礼制]的形成

国之大事——祭祀与战争

 祭祀遗存区的发现

 礼器:中国青铜时代的徽标

 从陶酒器到铜酒器

 陶鬶与[鸡彝]

 第一青铜酒器爵的发明

 从祭玉到礼玉

 东风西渐:大型有刃玉礼器群

 柄形器之谜

 昭示等级秩序的玉器

 无乐不成礼:乐器一瞥

 有骨无甲的占卜习爷

 中国最早的礼兵器

 钺·军事统帅权·王权

 小箭头的大启示

都邑社会——人口构成与层级

 大规模的人口动员

 族属的复杂化:中国最早的移民城市

 从宫殿到半地穴式[窝棚]

 金字塔式的墓葬层级

 众星捧月:聚落分布格局鸟瞰

文明气象——世界管窥

 二里头有文字吗?

 蛛丝马迹:甲骨金文中的早期器物

 碧龙惊现[第一都]

 超级国宝[难产]问世

 龙牌,龙杖还是龙旗?

 绿松石龙祖型探秘

 诡异的兽面纹铜牌饰

 陶器上的龙形象

 从众龙并起[饕餮]归一

巧夺天工——官营手工业的高度

 宫城旁的工城:[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

 最早的铸铜作坊

 礼制需求刺激冶铸业[黑马]跃起

 独特而复杂的青铜工艺

 陶方鼎透露出的惊人信息

 承上启下的治玉技术

 绿松石制品及作坊的发现

 高超的绿松石镶嵌工艺

 漆器:另一重要的礼器品类

 精制陶器、白陶与原始瓷

 丝麻滥采:纺织品的发现

城市民生——经济生活举隅

 [五谷]齐备

 家畜饲养与渔猎

 烹调用器看庖厨

 盛食用器看吃法

 二里头人喜食[烧烤]

 最早的双轮车与马车起源之谜

海纳百川——对外交流的兴盛

 江南熏风:硬陶·云雷纹·鸭形器

 [来路不明]的热带海贝

 欧亚草原文化的冲击波

 游牧文明的汛息:战斧与环首刀

 邻近文化因素的汇聚

 铜原料来源之谜

 [金道锡行]:交通网的蠡测

强势辐射——[中国]世界的雏形

 酒器扩散的历史背景

 长城外惊现二里头式[酒礼]

 长江上中下游刮起二里头风

 以璋为首的玉器的扩欹

 二里去以外的兽面纹铜牌饰

 从二里头到二里冈

 [中国]世界的雏形

 最后的问题:何以[中国]

试读章节

解题——[中国]的由来

什么是[中国]?

做学问最讲究概念的准确。要讲清楚最早的“中国”是怎么来的,先要与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中国”一词的来龙去脉。

在古代中国,“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一个邦国是以都城为中心而与四域的农村结合在一起的,它又是以都城的存在为标志的。“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中国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民国”,是它的简称,英文为CHINA;现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其中,最接近“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文化“磁场”。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中原”。从这个意义讲,“中国”的出现与东亚大陆最早的王权国家(或王朝)的形成是同步的。

应当指出的是,早期国家在空间上是由若干“点”组成的,这些不同等级的聚居点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形成统治网络,现代观念中划定边境线的国界的概念,那时还不存在。最早的“中国”也仅是指在群雄竞起的过程中兴起的王国都城,以及以都城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实体所处的地域,尤其是它的中心区域。其后,随着东亚大陆由王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随着历代王朝政治版图的扩大,“中国”一词作为地域、文化和政治疆域概念,它的内涵也经历了不断扩大和变化的过程。同时,它的由来也逐渐不为人知,人们往往知“中国”而不知最早的“中国”在何处,它是如何崛起的,又有过怎样的辉煌。

看看文献怎么说

由上述分析可知,最早的“中国”应当就是最早的王朝都城和它附近的京畿地区。在古典文献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成书的《尚书》和《诗经》等书中。《尚书·梓材》是周公教导他的弟弟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训告之词。其中“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即皇天将中国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的先王治理。这里的“中国”应指关中至河洛一带的中原地区。而《诗·大雅·民劳》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的“中国”则与“京师”同意。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带有文化本位色彩的、对本朝王都的自称,其含义应与西周时代的“中国”相当。

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国”指向洛阳盆地

在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这一国宝级的重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到周武王在灭商之后就有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曾祭告上天说:“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欲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这篇铭文把“中国”的最早地望确指为洛邑所在的洛阳盆地及以其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史记·周本纪》在记述这段历史时,也引用周公的话,认为洛阳盆地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为西周王朝所青睐,被认为是“天下之中”而营建东都的洛阳盆地,在长达200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十余个王朝建都于此。司马迁的《史记》中即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记载(《史记·封禅书》);其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朝代在此营建都邑。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其中,二里头遗址就是洛阳盆地这一最早的“中国”区域内的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