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中国戏剧,是在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脉络是多方借鉴,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此过程中,它既接受了外国戏剧思潮的种种影响,也从传统的戏曲中吸收了乳汁,并突破了传统话剧的现实主义风格,努力探索创作手法的多元化与表演风格的多样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新时期的话剧,即从1978年至2003年25年间中国话剧创作中所出现的戏剧作品、舞台演出现状、戏剧思潮动态和戏剧市场的发展走向等方面的问题。
序
第一章 突破禁锢的繁荣与难以摆脱的局限
一、觉醒者的呐喊
二、冲破“藩篱”的艰难
三、“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四、写真实的恢复与题材的突破
五、题材的拓展与内容的开掘
六、文艺批评中的“不同声音”
七、难以摆脱的局限
第二章 叙述角度的变化与表现手法发嬗变
一、最初的寻找与探索
二、推倒“第四堵墙”与剧场性的强化
三、叙述者的出现与舞台样式的多样化
四、戏剧观大讨论对戏剧创作的影响
五、叙述角度的改变与主题的深化
六、导表演创造意识的觉醒与舞台美术的突破
七、震动剧坛的“‘桑树坪’现象”
八、探索戏剧的成就及其不足
第三章 反思中的整合与现实主义戏剧的深入
一、危机中的反思
二、回归现实主义戏剧传统
三、思想的解放与自信心的恢复
四、对人的发现与艺术形象塑造
五、现实主义戏剧的成熟——《黑色的石头》
六、寻找新的观众——“大馆戏剧”的出现
七、从生活中采摘“果实”
八、现实主义戏剧的魅力——《天下第一楼》
九、探索的延伸与深入
十、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高峰——《商鞅》、《地质师》
十一、创作正未有穷期
第四章 小剧场戏剧的复苏与发展
一、小剧场戏剧的恢复
二、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兴起
三、小剧场戏剧创作的收获
(一)写实戏剧彰显艺术魅力
(二)寓言剧显示深意
(三)题材的拓展
(四)表现手法的创新
四、小剧场戏剧的重要活动
(一)南京小剧场戏剧节
(二)’93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暨国际研讨会
(三)’98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暨学术研讨会
(四)2000年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暨学术研讨会
(五)第二届国际小剧场戏剧节(上海2001)
(六)小剧场戏剧的其他活动
第五章 演出市场的开放与民营戏剧创作
一、民营剧团的发展足迹
二、“独立制作人”浮出水面
三、民营剧团的戏剧创作
(一)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创作与演出
(二)林兆华戏剧工作室的创作与演出
(三)阿丁的戏剧创作与演出
(四)上海“现代人”剧社的创作与演出
(五)火狐狸剧社的创作与演出
四、其他形式的民营戏剧创作
五、话剧走向市场需要一座“桥”
(一)剧场的桥梁作用
(二)文化公司的参与
六、民营戏剧创作的得与失
第六章 军旅戏剧的突围
一、军旅戏剧的前史
二、云雾开,星光闪烁
三、寻找新形式
四、艺术探索的深入
五、题材的扩展,内容的深入
第七章 戏剧的新气象——校园戏剧的兴起与发展
一、校园戏剧的历史回顾
二、校园戏剧在新时期的成长
三、红火的大学生戏剧创作
(一)2001北京大学生原创戏剧观摩展演
(二)2002年大学生戏剧展演
(三)2003大学生戏剧节
(四)2004中国大学生戏剧节
四、校园戏剧的发展潜力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新时期话剧作品要目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