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泉所著的《哈巴国(精)》主要是通过少年儿童的视角,借一些看似荒诞的奇遇故事,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专制、腐败、黑暗,以及人民大众对民主、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渴望和为此所进行的斗争。作品情节离奇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而有个性,语言生动而富于表现力,读来引人入胜,娓娓动人,从而强化了作品在现实社会中的冲击力,甚至连香港、苏联的报刊、电台都有评论予以褒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哈巴国(精)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范泉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范泉所著的《哈巴国(精)》主要是通过少年儿童的视角,借一些看似荒诞的奇遇故事,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专制、腐败、黑暗,以及人民大众对民主、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渴望和为此所进行的斗争。作品情节离奇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而有个性,语言生动而富于表现力,读来引人入胜,娓娓动人,从而强化了作品在现实社会中的冲击力,甚至连香港、苏联的报刊、电台都有评论予以褒评。 内容推荐 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哈巴国(精)》是系列丛书的分册之一。 范泉所著的《哈巴国(精)》这些优美动人的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珍品,直至今天,仍然可以给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广大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感染。 目录 哈巴国 幸福岛 讨厌的人 两路灯 幸福 我做了大总统 百合花 狐狸妈妈办学校 小猫钓鱼 猩猩公的故事 巨人的死 猿人 太阳和月亮的故事 乌龟的智慧 女人岛 愚笨的人 猎人和小鹿 老狼的故事 虹 芭蕉的愤怒 金手杖 乌鸦和翠鸟 “极乐世界” 纸鸢的尾巴 神灯 儿童节 五月 鼻涕 大地山河 幸福岛 金山是个好地方 甜了嘴巴苦了腿 黑白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哈巴国 在九千九百九十九年前,世界上有一个哈巴国,哈巴国里的东西真是好看呀:那里的鸡蛋是方的,馒头是扁的,一切的糖果都是苦的,所有的人是为了死而活着的。 在哈巴国里的小朋友,如果看见了一块糖的时候,他就会对妈妈说: “妈妈,苦!苦!” 因为一切的糖都是苦的! 而那个哈巴国的国王,最是喜欢吃苦。他的袋子里装满了糖果,每天每天,他老是用手往袋子里一摸,拿到了一块糖,心里就想:“苦啊,多么好吃的苦啊!”就用手抓住了这块糖,往嘴巴里一掷,“咕——”的一声,糖就往肚子里钻下去了。这时候,他就笑咪咪,嘻开了阔嘴巴,“嘻嘻嘻嘻”的笑个不停:多么好吃的苦啊! 哈巴国的国王实在太喜欢吃苦了,所以他特地用了一个大臣,他的名字叫胡说八道,专门替他管理吃苦。每天每天,在哈巴国的国王还没有起身的时候,胡说八道就睁开了眼,要要紧紧地从床上爬起来,嘴里叽里咕哕的,像一只老鼠一般的,轻轻地钻到了哈巴国的国王的房里,把大批大批的糖,装在那个国王的袋子里。 哈巴国的国王是大鼻子,他躺在床上睡觉,气从大鼻子里喷出来,就像一个电风扇,呼吐呼吐的吹个不停。有时候呼得实在太厉害了,呼吐一声,那个大鼻子就给他呼出来了,呼到了半空里;或者打在玻璃窗上,咚的一声,弹了回来,像蝴蝶一般的,又躲在他的鼻管上。 有一次,哈巴国的国王吃苦吃得实在太多了,实在太快活了,就睡得实在太熟。他在梦里也在吃苦。他的阔嘴巴里老是说:“苦!苦!”一面用他粗大的手,往袋子里一摸,往嘴巴里一丢: “咕——!咕——!” 多么好吃的苦呀! 多么幸福的自己呀! 哈巴国国王这么一想,就在梦里呼吐的一笑。他笑得实在太厉害了,一不小心,那一口气,竞把他的鼻子呼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一直等到醒回来的时候,觉得鼻管那里似乎少了一样东西,用手一摸,才知道自己的鼻子已经遗失了。 一个人遗失了鼻子,多么难看呀! 于是哈巴国国王歪歪他的阔嘴巴,叫他的吃苦大臣胡说八道和财政大臣三七二十一来,他先对胡说八道说: “咕——,咕——,你知道么:昨天晚上我在梦里吃苦,吃得实在太快活的时候,呼的一声,把自己的鼻子也呼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你在早上装糖的时候,难道没有看见它么?咕——,咕——!” 胡说八道连忙抓抓头皮,跪在地上回答说: “看,看,看见的,可是,又好像不,不,不看见。后来我装好了糖,只听见您呼吐——吐的一,一,一声,那鼻子就,就,就不见了。可是,可是,我,我,我好像又不,不看见!后来走到了院子里,天空里有一样黑,黑,黑的东西,我看见那,那,那是您的鼻子,可是我,我,我好像又不看见!后来我看,看,看见,后来又好像看,看,看不见!后来我看,看,看见,后来好像看不见!后来……” “你真是,胡说八道!咕——!咕——!” 哈巴国国王气得实在太甜了,就想吃吃苦,就把一块一块的糖往阔嘴巴里尽塞,尽吃,咕!咕! 后来哈巴国国王就歪歪他的阔嘴巴,问到了那个三七二十一,他说: “喂,你,三七二十一,你在算账的时候,一定很细心,一定会看见我的鼻子!咕——,咕——!现在限你三天,把我的鼻子找出来!咕——!咕——!” 三七二十一听了国王的话,吓了一跳,就赶忙回答说: “是的。是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要找到它!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在三天里找到它!不管三七二十一……” “好了,好了,”哈巴国国王听得实在有些不耐烦,就想吃苦,就把一块糖往嘴巴里一丢,——咕!于是就说: “好了,好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你立刻去找!不管三七二十一,在三天里你把所有找到的鼻子都送给我!” “不管三七二十一,都送给你,都送给你!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东西都送给你。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切都送给你!不管三七二十一……” 三七二十一一面说着,一面倒退出去,一直退到了自己的办公厅里。 三七二十一的办公厅里全是算盘。三七二十一只懂得打算盘,三七二十一的算盘在哈巴国里的人都知道,都称赞,都说:“三七二十一真是一个数学专家,真是伟大呀,因为三七二十一不会算出三七二十四,或者三七二十八,三七二十一的算盘真是伟大呀!三七二十一真是一个数学专家!” 可是现在,三七二十一要找鼻子了! 怎么办呢?叫三七二十一到哪里去找呢? 三七二十一在办公厅里坐了一天,实在找不到,心里急起来了,就把全部的算盘都堆在他的办公桌子上,用用心心的拨。但是一切的算盘只能打出三七二十一,不会打出三七二十四,或者三七二十八,怎么办呢?叫他到什么地方去找呢? 第二天,三七二十一心里实在有些慌了,就召集他的部下说: “不管天下的算盘只能算三七二十一,你们必须去找出那个大鼻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找得到或找不不会打出三七二十四,或者三七二十八,怎么办呢?到,你们必须找出那个大鼻子!” 三七二十一的部下听了他的话,只得说: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在两天以内找到那个大鼻子!” 于是立刻,三七二十一的部下,写了许许多多的木牌子,上面说道:国王遗失了大鼻子,快快找来!快快找来!凡看见木牌子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一切的鼻子都要找来! 木牌子在哈巴国的每条大路上竖立着。 哈巴国的人民看见了木牌子,心里就一跳,到哪里去找呢?P1-7 序言 今年年初的一天,我的年轻朋友梅杰给我打来电话,他代表海豚出版社邀请我为他策划的一套《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担任主编,也许他认为我一辈子与中国儿童文学结缘,且大半辈子从事中国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了解较多,有利于全套书系经典作品的斟酌与取舍。 一开始我也感到有点突然,但毕竟自己从童年开始,就是读《稻草人》、《寄小读者》、《大林和小林》等初版本长大的。后又因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几乎一而再、再而三与这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为伴,并反复阅读。很快地,我的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便欣然允诺。 近几个月来,我不断地思考着哪些作品称得上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哪几种是值得我们怀念的版本?一方面经常与出版社电话商讨,一方面又翻找自己珍藏的旧书。同时还思考着出版这套书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却长期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蒙昧状态。而清末宣统年间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刊”中的《无猫国》的出版,可算是“觉醒”的一个信号,至今已经走过整整一百年了。即便从中国出现“儿童文学”这个名词后,叶圣陶的《稻草人》出版算起,也将近一个世纪了。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地成长,渐渐走向成熟。其中有些作品经久不衰,而一些作品却在历史的进程中消失了踪影。然而,真正经典的作品,应该永远活在众多读者的心底,并不时在读者的脑海里泛起她的倩影。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初叶的门槛上,常常会在心底提出疑问: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到底积淀了多少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如今的我们又如何能够重温这些经典呢? 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环顾当下图书出版市场,能够随处找到这些经典名著各式各样的新版本。遗憾的是,我们很难从中感受到当初那种阅读经典作品时的新奇感、愉悦感、崇敬感。因为市面上的新版本,大都是美绘本、青少版、删节版,甚至是粗糙的改写本或编写本。不少编辑和编者轻率地删改了原作的字词、标点,配上了与经典名著不甚协调的插图。我想,真正的经典版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精致的、典雅的,书中每个角落透露出来的气息,都要与作品内在的美感、精神、品质相一致。于是,我继续往前回想,记忆起那些经典名著的初版本,或者其他的老版本——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震,那里才有我需要的阅读感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渴望着这些中国儿童文学旧经典,能够以它们原来的面貌重现于今天的读者面前。至少,新的版本能够让读者记忆起它们初始的样子。此外,还有许多已经沉睡在某家图书馆或某个民间藏书家手里的旧版本,我也希望它们能够以原来的样子再度展现自己。我想这恐怕也就是出版者推出这套书系的初衷。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种怀旧感情的意义。其实,怀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它是一种自古迄今,不分中外都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作为个体,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需要回首自己走过的路,让一行行的脚印在脑海深处复活。 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 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文化营养。它为认识、评价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究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体现了我们对它们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为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坐标、方向,从而顺利找到超越以往的新路。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出版的根本旨意的基点。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准备,将要出版了。 我们出版这样一个书系,不是炒冷饭,而是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洒,这项劳动是有意义的。 我们是向往未来的,我们正在走向未来。 我们坚信自己是怀着崇高的信念,追求中国儿童文学更崇高的明天的。 2011.3.20 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后记 如果不是为范泉先生整理生平经历和文学活动的资料,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编辑名家竟然有着这么多的文学成就。他既擅长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又关注文学评论和文艺理论,在文学翻译方面也卓有建树。他不但努力在成人文学的园地辛勤耕耘,而且还热忱地为少年儿童们提供丰盈的精神食粮。即以他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来说,与某些终身倾力于此者相比也未必逊色,无怪乎治《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的学者要辟专页对他作介绍了。 范泉从小热爱文学,尤其对儿童文学具有浓厚的兴趣,早在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附中期间,他便在《光华附中》半月刊上发表过洋洋万余言的儿童文学论文《论安徒生加乐尔爱罗先珂三大童话家之思想与艺术》,同时还写了《人类消灭了》、《讨厌的人》、《两路灯》等童话作品。嗣后在从事文学编辑的漫长生涯中,他的这一兴趣有增无减,始终不衰,直到晚年,他还与另一位编辑家范用一起,热心地为《文汇报》青年编辑顾军主持的“逝去的童年”专栏组稿,自己也写了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甜了嘴巴苦了腿》。由此可见,他与儿童文学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检点范泉在儿童文学方面的劳绩,大致可分为评论与研究、名著译介和作品创作三大部分。 评论与研究部分,除了上述《论安徒生加乐尔爱罗先珂三大童话家之思想与艺术》的长篇论文外,范泉还发表过《儿童剧·(胡子和驼子)·成人的任务》、《新儿童文学的起点》、《论儿童文学》等文,对儿童文学的时代特征、作家职责、艺术要求以及创作和出版诸问题作了阐述。另外,他与儿童文学家陈伯吹、贺宜等人一直有着密切的友谊往来,特别对同乡前贤贺宜,还写过多篇文章记述他在儿童文学劳作方面的贡献。从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他对儿童文学的关注不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而且还有着一份理性的自觉。 名著译介部分,范泉从日文翻译过朝鲜作家张赫宙的长篇童话《黑白记》,此外,主要是精选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角的世界名著,或从外文版原著翻译缩写,或从中文版译本着手,压缩改写成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并符合中国儿童阅读兴味的故事,如《爱丽思梦游奇境记》、《吉诃德先生传》、《鲁宾孙飘流记》、《木偶奇遇记》、《天方夜谭》、《安徒生童话集》、《格列佛游记》、《格林童话集》等等,有十数册之多。这些作品,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被编人他自己主编的“少年文学故事丛书”和“通俗本丛书”内,由上海永祥印书馆出版后,显然受到广大少儿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几十年时光流逝而魅力不减。所以范泉于1997年又将其中一部分重加修订,由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编入“世界少年文学名著故事丛书”再次出版。 作品创作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童话创作。除了上述《讨厌的人》等中学时代创作的童话以外,范泉于上世纪40年代主编《文艺春秋》之余,也在上海《小朋友》、《少年世界》、《童话连丛》等刊物上发表多篇童话故事,并出版了《哈巴国》、《幸福岛》(在刊物连载时题名《海岛奇遇记》)两部中篇童话。这些作品以中篇童话《哈巴国》和《幸福岛》为代表,主要是通过少年儿童的视角,借一些看似荒诞的奇遇故事,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专制、腐败、黑暗,以及人民大众对民主、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渴望和为此所进行的斗争。作品情节离奇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而有个性,语言生动而富于表现力,读来引人入胜,娓娓动人,从而强化了作品在现实社会中的冲击力,甚至连香港、苏联的报刊、电台都有评论予以褒评。 二是台湾高山族传说故事的写作。这其实也是范泉对台湾文学研究的一个成果。范泉在台湾新文学研究上贡献甚巨,他第一个提出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从而成为台湾新文学研究的奠基人。而他的研究又兼及民间文学,关怀的对象更是海峡两岸的少年儿童。他在二百余篇高山族民间故事中选取精华,摒弃糟粕,经过他的文学笔触的描写,创作了一批弘扬正义、崇尚善良、反对邪恶、鞭挞私利的传说故事,如《巨人的死》、《太阳和月亮的故事》、《乌龟的智慧》、《芭蕉的愤怒》、《乌鸦和翠鸟》、《纸鸢的尾巴》等,先是在上海《现代儿童》杂志逐期连载,后又结集为《神灯》由上海中原书局出版。这些优美动人的作品是台湾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珍品,直至今天,仍然可以给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广大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感染。 三是以儿童为题材的小说和散文的创作。范泉从开始文学创作就关注少年儿童的生活素材,30年代就在《光华附中》发表过以儿童为视觉创作的小说《龙头水》,到40年代他在缩译和创作童话故事的同时,还发表了儿童小说《五月》(收入《少年知识故事》一书时易名为《生活的故事》)、《儿童节》、《鼻涕》,散文《大地山河》、《幸福岛》等作品,表现了他对儿童文学创作一以贯之的热情。 由于范泉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受到左倾思潮的冲击和迫害,几十年来,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从未获得重版的幸运,以至知之者已经少之又少。然而,他的这些作品的动人风采并未被历史的风尘所掩埋,时至今日依然焕发出穿透时空的思想与艺术之魅力。因此我在整理他的文学资料时,情不自禁地编选了这部儿童文学作品选《哈巴国》。这是我继《范泉纪念集))、《范泉编辑手记》、《范泉文艺论稿》、《范泉晚年书简》、《斯缘难忘——范泉散文选》之后,为他编选的第六本书,本来早在2007年3月就已完成,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出版社。不久前,接到海豚出版社来信,表示《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可以收入范泉的儿童文学作品集,我不免深受鼓舞,便立即动手,在原稿基础上略加补充增删,并写了这篇小记,希望能够早日与读者见面。 2011年4月26日编定 于南通四风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