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中注入了历史时代的精神、个人世界的灵魂,那里有家国命运,也有个人忧患,有血雨腥风、长歌当哭,也有生离死别、爱恨痴缠;种种忧伤,种种欢喜,在历史的积淀中一起构成了浮世日本的别样记忆。通过本书品读和歌中的菊与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瀛悲歌(和歌中的菊与刀)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早早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和歌中注入了历史时代的精神、个人世界的灵魂,那里有家国命运,也有个人忧患,有血雨腥风、长歌当哭,也有生离死别、爱恨痴缠;种种忧伤,种种欢喜,在历史的积淀中一起构成了浮世日本的别样记忆。通过本书品读和歌中的菊与刀。 内容推荐 和歌,大和民族之歌。是日本古代歌人心灵的外现,是彼时彼刻最真的表达。它们也许没有最华美的词藻,但一定有着最真实的灵魂。那一刻,它们与歌人思想的悸动一起定格为历史。君主咏叹着翻云覆雨的权位更迭,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人臣悲吟着放归山林的无奈,在幽谷深涧徘徊不尽。樱花如旧,剑气已逝,武人的和歌将一腔风雅,演绎出空留遗恨的武家春秋。平安朝风流绝代的女人们,曾经在和歌的往还中吟唱爱情的春天,终是留下一地落英缤纷,空言绿肥红瘦。战国时代,天下群雄并起,英雄的辞世歌唱出胸怀天下的英雄之气与英雄末路的人世无常。江户三百年,和歌印证着那个生机勃勃而又光怪陆离的繁华时代。华丽或者沉重,悲壮抑或凄美,和歌中的日本往事真实得动人心魄。 目录 武家卷 为怜橘香子规啼,我为故人泪沾衣 向晓乌音惊梦觉,人世悄然入我思 帝都一片荒凉野,夕阳残照乌泪啼 舍生取义了心愿,浮世月上无悬云 一腔热血拟何物,>中天喷烟樱岛山 每次我死去,都会在这个世界重生 战国卷 一期荣华一杯酒,四十九年一睡间。生不知死亦不 知,岁月只是如梦中 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 如露之临,如露之逝。吾身往事,梦中之梦 不坏唯有天地在,人间万物总亡消 风月卷 相逢如可换,不辞赴黄泉 浮生无定今日定,一年光阴到此终 赴汤蹈火固妾愿,郎君忧思请尽消 怨灵卷 绵绵春雨樱花褪,容颜不再忧思中 梅开东风吹,千里送芳菲。主人虽不在,莫忘春 已归 月色水光俱皓皓,夜半岩头僧一人 宫闱卷 香山悦亩山,尝与耳山争。盖自神世来,已复如此情 水乌飘游凫波上,我亦长在浮世中 此身行将弃世去,留愿他生得重逢 风雅卷 长天放眼怀故国,月出春日三笠山 长良山上樱花盛,花与当年一般多 须知人世自有道,踏开深山荆棘行 人世犹如镜中影,有耶无耶终成虚 吟行客袖几时情,开落百花天地清 后记 试读章节 宋史中有很多场景,令人感伤不尽。我的祖母,现代女词人沈祖棻就曾经写过名为《崖山的风浪》的历史小说,描述南宋王朝在崖山海战最后一役的悲壮。那时,天下早已是元朝的天下,虽然南宋的臣子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一二七四年,元兵攻入临安,皇太后谢道清签下了降书,宋廷北迁。壮心犹在的陆秀夫、文天祥等人先后奉宋度宗淑妃杨氏二子为帝,在南方坚持抗元。然而大势已去,逃奔海上的幼帝在崖山被张弘范围困,南宋朝廷苟延残喘的最后一搏终于失败。丞相陆秀夫逼迫妻儿跳海之后,身穿朝服,以“陛下当为国死,不可受辱”进言,腰间挂着玉玺,以白带背负着九岁的幼帝跳海而亡。崖山一战,宋军全军覆没,海上浮尸十万。 一二七九年,崖山的海战终结了一代文治的宋廷。幼帝在生死面前表现如何,自然是《宋史》上没有记载的。在外婆的笔下,那是一个危急中寻找母亲庇护的孩子。到底幼帝是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着,还是人生来会有的慌乱迷惑,历史并没有给我们留下答案。但无论如何,九岁的他想来是会悲怆的。而在宋朝覆亡的九十年前,日本坛浦海战的血雨腥风中,源平合战终结了一代平家盛世。那位被祖母抱着跳海的八岁的日本安德小天皇,《平家物语》中的记载就明确很多: 他含着眼泪向人世告别,在祖母的怀中沉入大海。 战场本是男人们的属地,却成了幼子们牺牲、母亲们殉死的圣地。宋太后闻知幼帝死去,痛哭道:“吾忍死万里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随即蹈海。妇孺们在这两场海战中承载着悲戚的人生。她们是最无辜的牺牲,也是战争灰烟中最大的悲哀。 建久二年(一一九一年),安德天皇之母建礼门院在破败荒芜的寺院中孤独地死去。这一生,她享尽荣华富贵,却也受尽人间煎熬。建礼门院平德子,是显赫一时的入道相国(古时日本官阶分为一至八位,三位以上官员出家称为入道,他们剃发僧装,居官如初)平清盛之女,高仓天皇的中宫。一场源平合战,她失去了父母兄弟,八岁的幼子安德天皇在坛浦决战中蹈海而死。她曾经跃入大海,却不幸被捞起,在她短暂的余生中,唯有用泣血的心灵为平氏一门亡灵祈祷冥福。 平家的际遇,便如诗中所述: 祇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间事无常。 波罗双树花失色,盛者转衰如沧桑。 骄奢淫逸不长久,恰如春夜梦一场。 强横霸道终覆灭,好似风中尘土扬。 祇园精舍是古印度舍卫国的著名寺院,无常院里的钟声宛如寺僧诵念《涅槃经》的“诸行无常”;波罗树花在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忽然从绿变白,由盛转衰。骄奢也好,终如春梦一场;霸道也罢,终将如尘如土被风吹去。这首悲吟诸行无常、盛极必衰的诗,便是《平家物语》的开篇。《平家物语》以十三卷一百九十二节的巨大篇章,记述了从一一五六年到一一八五年三十年间源平战争——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的斗争及双方势力消长的兴衰始末。 P1-3 后记 原来,他们真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哭过,笑过,爱过,恨过,充满了热烈情感的人生永远那样的鲜活。原来,你能真实地体会到他们的存在,那些曾经的喜怒哀乐,曾经的活色生香。这还是你所知道的日本历史么?是的,它就是历史。你会感觉有点不太一样么?会的。因为它少了几分学理的追究,多了几分感性的关怀。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呼吸,一起歌哭笑涕么?那么试着从和歌的视角来重新解读日本的历史吧。 以诗证史,给历史平添了灵动之气,为历史中的人和事打开了另一片天空。文学中的历史,情感中的历史,或者说历史中血肉丰满的人和事,他们的那一丝微笑,那一丝怨尤,都明白无误地在历史上发生过,不应被冰冷的记录掩去他们曾经生的光彩。他们的多情,他们的幸与不幸,他们的生和死,也许换一个角度,就会看到更多感性的日本记忆。 和歌——大和民族之歌,是日本韵文最古老的形式之一,有短歌、长歌等多种歌体,最流行的是短歌。短歌依照五、七、五、七、七的节奏,由三十一个音节组成。和歌在古代日本的文学与历史中无处不在,现存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被称为大和民族心灵的故乡。名胜古迹立有歌碑,那是为古今歌人因景抒情、吟咏古今的和歌所建。至于那些因为和歌吟咏而闻名的古迹,更被称为歌枕。 日本文字的音意结构和汉语不同,和歌的三十一个音节中,具有完整意义的词只有一半。因此自古以来和歌的翻译就无一定之规。明人李言恭、郝杰所撰的《日本考》翻译的和歌即已形式多样,今人译作更不拘一格。因采用译本不同,故书中和歌或如五七言古诗字句整齐,或如词曲长短句参差不齐,或如白话新诗随心所欲。文无定法,然歌中意味,不失其神韵即为佳作。 和歌是歌人心灵的外现,是彼时彼刻最真的表达。它们也许没有最华美的词藻,但一定有着最真实的灵魂。那一刻,它们与歌人思想的悸动一起定格为历史。于是,和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君主咏叹着翻云覆雨的权位更迭,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人臣悲吟着放归山林的无奈之心,在幽谷深涧徘徊不尽。樱花如旧,剑气已逝,武人的和歌将一腔风雅,演绎出空留遗恨的武家春秋。平安朝风流绝代的女人们,曾经在和歌的往还中吟唱爱情的春天,终是留下一地落英缤纷,空言绿肥红瘦。战国时代,天下群雄并起,英雄的辞世歌唱出胸怀天下的英雄之气与英雄末路的人世无常。江户三百年,和歌印证着那个生机勃勃而又光怪陆离的繁华时代。华丽或者沉重,悲壮抑或凄美,都真实得动人心魄。 和歌中注入了历史时代的精神、个人世界的灵魂,那里有家国命运,也有个人忧患,有血雨腥风、长歌当哭,也有生离死别、爱恨痴缠;种种忧伤,种种欢喜,在历史的积淀中一起构成了浮世日本的别样记忆。 感谢阴牧云女士,对本书的构思和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