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Ⅰ 总报告
B.1 传播科学文化造就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
BⅡ 专题报告
B.2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科学家社会声誉的角度
B.3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一五”时期实施状况考察
BⅢ 高层论丛
B.4 以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为生态文明和环保新道路鼓与呼
B.5 扎实推进妇联宣传思想工作巩固广大妇女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B.6 中国健康传播工作回顾与展望
B.7 中医药文化建设报告
B.8 加大宣传力度服务安全发展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年”目标任务落实
B.9 气象信息与知识的传播及应用
BⅣ 年度报告
B.10 公众对科学及科学家的认知与态度调查
B.11 中国科学家媒介形象呈现分析
B.12 流行文化中的科学家形象——以热门电影为例
B.13 中国政府机构公共形象研究综述
B.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公共形象
B.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公共形象
B.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公共形象
B.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公共形象
B.18 中国科学院的公共形象
B.19 中国气象局公共形象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BⅤ 附录
B.20 中国科学传播研究动态
B.21 国际科学传播研究动态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10~2011)》是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组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中国科学传播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10~2011)》秉承“科学与社会”的研究范式,将研究着眼于社会文化环境与科学创新发展、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科学和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科学与国家理念、政府执政,科学与民族复兴等时代主题。
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高层论丛、年度报告及附录五部分,立足于国家权威的统计数据和严格科学的社会调查,课题组全面收集2009年及部分2010年的新闻媒体报道、互联网公众论坛信息、政府公文及其他专题信息,从中抽取与科学传播相关的资料,进而对由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家以及大众媒体等主体所参与和主导的科学传播情况进行全景式扫描;同时采用电话调查和焦点访谈的方式,了解科学传播相关活动对公众产生的影响以及公众的态度和意见;了解科学家群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思想认识;了解科学及科学家群体在公共话语镜像中的呈现情况。
本书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政府、科学家群体、社会和文化等层面,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角度,对中国科学传播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课题组从营造科学创新社会文化、增进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提高科学家声誉、推进科学传播研究、提升科学传播效果等方面提出了结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詹正茂,靳一等著的《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10~2011)》从科学家社会声誉、社会对科学家形象的认知、影视剧中的科学家形象等多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全面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国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对策建议。另外书中还用问卷调查结合媒介内容分析的方法,全景扫描和勾勒了我国政府部门的公共形象与科学传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