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百一长的发展轨迹。
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
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
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
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
《文房四宝》由李逸峰编著,详细述说了中国笔墨纸砚的渊源流变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房四宝/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李逸峰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百一长的发展轨迹。 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 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 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 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 《文房四宝》由李逸峰编著,详细述说了中国笔墨纸砚的渊源流变过程。 内容推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的文房四宝,凝聚着传统文化精髓,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它多侧面地反映了古代中国文人的思想抱负与审美情趣。这些古代文具既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情结所在,同时又作为一种艺术而精彩纷呈,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文房四宝》由李逸峰编著,详细述说了中国笔墨纸砚的渊源流变过程,结合百多幅图照,介绍各艺术流派和各类名品。其中详细讲解了历史沿革、制作技术、轶闻典故以及赞咏诗词方面。让我们走近笔、墨、纸、砚的世界,去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感受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录 前言 一、笔篇 (一)笔史 (二)笔品 1.毛笔的品类 2.毛笔的别号 (三)笔工 1.千万毛中拣一毫 2.精工巧制出毫芒 3.制笔名家传后世 (四)笔事 1.文治毫毛安天下 2.白居易赋紫毫笔 3.赵匡胤与跳龙门 4.嘉州宋笔甲西南 5.入木三分逸少书 二、墨篇 (一)墨史 (二)墨品 1.中国古墨的分类 2.墨华独放在徽州 3.徽墨的三大流派 (三)墨工 1.繁复精工描墨华 2.制墨史上多名家 (四)用墨 1.人磨墨时墨磨人 2.墨分色质胶体味 3.古墨鉴定有良方 4.作伪三招辨明晰 (五)墨事 1.蜀南竹海有墨溪 2.帝遇墨精赐雅号 3.康熙御赐紫玉光 三、纸篇 (一)纸史 (二)纸品 1.天下名纸在宣州 2.南方竹纸比徽宣 3.文房用纸何其多 4.古纸名笺传雅事 (三)纸工 1.造纸技术与材料 2.宣纸制作有讲究 3.蔡伦发明造纸术 (四)纸鉴 1.生宣熟纸鉴性能 2.古纸鉴藏练法眼 3.潘翁用纸辨生熟 (五)纸事 1.左思与洛阳纸贵 2.赫蹄原是丝绵纸 3.滩头土纸纯手工 4.中石拜师“恨”纸贵 四、砚篇 (一)砚史 (二)砚品、 1.群砚之首在端州 2.龙尾歙砚天下冠 3.洮河绿漪是珍奇 4.澄泥砚好在虢绛 5.山东鲁砚属青州 6.砚台形制各不同 7.砚有别称雅号多 8.名砚鉴赏说大略 (三)砚工 1.制砚工序 2.著名砚工 (四)砚事 1.徐公名石 2.米颠砚事 3.端人端砚 4.洮砚溯源 5.正气砚史 试读章节 毛笔位列“文房四宝”之首,在文字书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称“蒙恬造笔”,以为毛笔到秦代以后才有,其实,我国使用毛笔至少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大量彩陶纹饰,显然只有毛笔才能绘画出那么高的艺术水平。出土实物资料表明,殷商的甲骨卜辞,看得出来是用毛笔写后再刻的。在出土的公元前1400至前1200年间的牛骨上,有用毛笔和墨汁已写好而未经契刻的文字。同样情形,在安阳殷墟发掘中,发现一片写有“祀”字的陶片,笔锋宛然。后来又出土过写有朱笔痕迹的陶器和一些先写后刻卜辞文字的甲骨片。 目前,出土时代最早为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春秋毛笔,其次为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楚笔,有“天下第一笔”之称。该笔杆长18.5厘米,直径为0.4厘米,笔毛长2.5厘米,出土时装于一23.2厘米长的竹筒中。笔杆竹制,圆形实心。笔头用优质的野兔箭毛制成,笔锋坚挺,适于简牍书写。笔头粗于笔杆,不是插在竹杆套内,而是用髹漆丝线缠于笔杆周围。此笔对早期笔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战国时代的竹木简牍与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另外还有湖北云梦睡虎地墓出土的秦笔,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甘肃敦煌汉代边塞烽隧、驿置遗址和武威等地出土的汉笔。这些毛笔实物,真实地反映了古代毛笔的生产时代和制造水平。1979年,在敦煌马圈湾汉代烽隧遗址中出土一支竹制毛笔,前端中空以纳笔毛,外用丝线捆扎,棕色髹漆;笔毛为狼毫,已多残损;笔尾削尖,利于簪戴,汉代叫“簪白笔”。毛笔通长19.6厘米,直径0.4厘米,笔毛长1.2厘米。1991年,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又出土类似的毛笔两支,一笔通长24.5厘米,一笔通长23厘米。这些毛笔的发现,往往与纸文书、木简文书相伴出,充分展现了毛笔的作用、质量和书写效果。 P6-7 序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 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 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l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实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家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 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大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利用,多元一体的精神家园多姿多彩;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华文明日益显现出“和谐万邦”的魅力。 这一切,昭示了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前景:一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悄然开始,一个以大繁荣、大发展为标志的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一场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正式开启。 越过高山,跨过险滩,蓦然回首积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慨叹先人的惊人智慧、伟大创造、博大胸怀。 保护遗产,反思历史,我们终于发现它们并非是前进的障碍、发展的负担,反而是精神的支撑、知识的宝藏,更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不竭资源与永久动力。 展望未来,拥抱世界,我们确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的唯一桥梁。我们与它相伴始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历时两年创意出版了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其目的是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传承我们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粹。对于这项工作,中国文联极为重视,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而且孙家正主席、胡振民副主席亲任编委会主任具体指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具体表现在为其特批立项,并保障出版书号;中国文联出版社将之确定为精品工程,力求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宋建民、奚耀华、朱辉军、王利明等社领导及张海君主任等堪称鞠躬尽瘁,编辑和作者们不计名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令我感动。 庚胜不才,却参与和见证了世纪之交启动中华文明复兴及其遗产保护的全部过程,还非常荣幸地担任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的主编。这虽非我的能力与地位所及,却是我不可推辞的使命。 我所期待的是:通过这套丛书,中国的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 如果因为这套丛书的问世而使国人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由于这套丛书的存在使世界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全面、理性、准确、人文,我将感到非常愉悦。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这个时空不排斥古老,它秉持“推陈出新”。 这个时空不拒绝外来文明,亦主张“中为洋用”。 要么,御新时空如神骏;要么,被新时空所异化、吞没。 是为序。 2007年12月30日 (作者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