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欢写作的人很多,但能将写作兴趣当成工作的人却很少,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所谓专业度的门坎。这次“李欣频学校”所出的这本《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Ⅲ——非写不可,不写会死》,就是在教导你如何跨越这道门坎,堪称“李欣频学校”学校的“准教科书”!
想进入“李欣频学校”就读,然后以“准作家”身份毕业的你,不读行吗!你说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Ⅲ一个创意人的人生蓝图 & 笔记本圆梦学)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
作者 | 李欣频 |
出版社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相信喜欢写作的人很多,但能将写作兴趣当成工作的人却很少,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所谓专业度的门坎。这次“李欣频学校”所出的这本《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Ⅲ——非写不可,不写会死》,就是在教导你如何跨越这道门坎,堪称“李欣频学校”学校的“准教科书”! 想进入“李欣频学校”就读,然后以“准作家”身份毕业的你,不读行吗!你说呢? 内容推荐 创作之于李欣频,就好像犯了一种无可救药的瘾,如果忘了带笔,她就会用口红、眉笔或是用指甲在纸上刮字,以记下思绪的源源不绝。知识可以复制,但智慧却只能感染。想知道李欣频是如何能同时写七本书、每年旅行三个月、撰写知名企业广告案、单月只工作两天却能赚60万,还能读博士班、在北大教书的吗?想知道她的灵感、创意、写作又是如何发生的吗?本书集结了三年多来,李欣频横跨海峡两岸,接受一百多次媒体采访与经历过三百多场演讲,由数万名听众与记者精选的五十大提问,所有关于李欣频的“文案与创意”“写作与出版”“旅行与人生”等精采案例实务版,毫不保留,完整公开!且让我们随着李欣频的文字创意,一同进入这个热写创业的崭新时代吧! 目录 推荐序一 李欣频学校 推荐序二 创意是一种独特的缘分 自序 我的笔记本圆梦学 第一篇 关于文案与创意的23个问题 第一节 创意·灵感 第1问 如何踏上“创意”这条路? 第2问 创意是天生的吗? 第3问 如何增加阅读的吸收能力呢? 第4问 如何成为创意者?如何结合自己的特色创造出创意? 第5问 创意是一种发明吗? 第6问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创意? 第7问 如何突破创意的瓶颈? 第8问 创意是要轻易被看见,有没有可能是隐性? 第9问 如何将创意转成文字? 第10问 创意需要结构吗? 第11问 创意和幻想有何不同? 第12问 如何打破制约? 第13问 对你来说,终极的创意是什么? 第二节 广告·文案 第14问 如何写出经典文案? 第15问 如何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好创意? 第16问 文案与设计如何完美结合? 第17问 如何保持写文案的清静心? 第18问 你最喜欢自己写的哪一则文案?再看过去写的文案会感到不愉快吗? 第19问 如何说服客户? 第20问 当你面对说不清楚自己需求的客户时,会怎么进行沟通与说服? 第21问 给想从事文案、创意工作者的提醒与建议? 第三节 学校·教育 第22问 学生如何坚持自己的创意? 第23问 如何将创意融入到教学? 第二篇 关于写作与出版的14个问题 第一节 作家身分·写作计划 第24问 如何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当作家?怎么知道自己写的书有没有出版价值? 第25问 如何拟定写作与出书计划? 第26问 写书的时候,需不需要先拟定写作大纲? 第二节 创作流体.图文形式 第27问 什么是创意的流? 第28问 如何启动创意的流? 第29问 找寻创作的数据或灵感时,如何不分心? 第30问 若同时有好几本书的创作计划,该怎么进行? 第31问 如何决定写作形式? 第32问 如何将旅行经验变成书? 第三节 执行出版.自他影响 第33问 是否该辞职去写作? 第34问 如何向出版社提案? 第35问 如何进行书的图文编排? 第36问 如何营销自己的书? 第37问 写书与出版,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第三篇 关于旅行与人生的13个问题 第一节 旅行 VS. 创意 第38问 旅行的过程中,要如何才能激发自己的创意灵感?如何找寻旅行的意义? 第39问 对于一个常到世界各地旅行的人而言,“回家”对妳来说是什么样的概念? 第40问 不能常旅行的人,如何才能有常旅行者的创意? 第二节 人生规画·时间管理 第41问 如何让创意延续、源源不绝? 第42问 创意能否永保竞争力? 第43问 如何兼顾“工作”“兴趣”“生活”的时间管理? 第三节 心灵修行 VS. 创意. 第44问 心灵修行后,还会有令人惊艳的创意吗? 第45问 如果不能像妳一样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我们该去问谁? 第46问 如何相信自己的直觉? 第47问 做梦也可以产生创意吗? 第四节 心想事成.人生终极 第48问 依照《秘密》书中所提到的方法,为什么有时候还会“心想事不成”? 第49问 生病的时候,利用《秘密》的方法:把自己放在已经痊愈的快乐心情上,就会康复吗? 第50问 臣服与宿命的差别?人生终极的意义为何? 附录 一个把人类意识展现到极致的导演——罗伯特·勒帕吉(Robert Lepage) 试读章节 第1问 如何踏上“创意”这条路? 一开始进入职场时,你是否已经决定走“创意”这条路?如何进入广告业?“商业文案”与“艺术写作”之间怎么平衡?怎样的人合适进广告业?想从事创意相关行业,是否一定要科班出身? 欣频答 误打误撞,闯进“创意”界 如果你对“创意”的定义是一份工作、例如是广告文案的话,我会回答:不是的,我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要当广告文案,我最早是希望当作家,而且是诗人或是旅游作家。我大学念广告系纯属是意外,本来打算念外文系或哲学系。 大三到台湾意识形态广告公司实习,第一天临时被交待要写一篇中兴百货的文案,当时从未写过文案的我,利用很短的时间,迅速看完历年中兴百货的广告作品集、翻阅地图查看中兴百货的位置,就这样,在实习当天傍晚下班前,交出了生平第一篇文案,第二天就因为这一篇文案(见课堂延伸1),留下来担任正式的文案工作。 大学毕业后,见报应征诚品书店文案,试写了一篇《诚品阅读》杂志的形象文案(见课堂延伸2),后来通知被录取,但因为我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便担任诚品书店与商场特约文案,至今长达15年之久,全部的作品都已集结在已经出版的《诚品副作用》与《广告拜物教》两本书之中。我进入“创意”这领域,可以说是很意外,也很有“创意”。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初写第一篇文案就被接受,顺利进入当时最心仪、创意奖常胜军的意识形态广告公司;在大四边工作边念书的那一年,就接触了中兴百货、裕隆汽车、黑松饮料等当时台湾非常知名的大客户,近身见习一群当年非常优秀的广告人,让我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从生手到熟练,也让喜欢写诗的我,有了成功转换成为广告文案的宝贵机会。后来为诚品书店写文案,与一群非常有理想的企划人一起动脑工作,每天必须大量阅读与吸收信息,21至28岁成了我高速成长的黄金时期。 商业与艺术可以互辅互养有趣的是,高中时喜欢写诗的我,后来在28岁出版的人生第一本书,居然是广告文案作品集《诚品副作用》,因为这本书的意外畅销,顺利开启了之后的作家之路。很多人会在“工作”与“兴趣”之间摆荡不定,但对我而言,写文案与写作都是我喜欢的——我用创作的心情来写文案,用写文案的精练笔法来写书(例如:《希腊:一个把全世界蓝色都用光的地方》(见课堂延伸3)、尚未在内地出版的小说《爱欲修道院》等),成了非常自然的循环互养系统。 对我而言,不需要考虑写文案与写书之间的“平衡”问题,因为我已经把这两部分融合得很好了。之前我曾向一个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表示:“我没办法成为一个很出世的诗人,也没办法成为一个很入世的广告人,但我在这之间找到了一条活路,在文案与文学之间,生出了自己擅长的风格。” 写文案就是我的一条生存脐带,让我安心躲在创作的子宫里,透过这条商业的脐带与外界接触、对话、谋生存。自从出版了《诚品副作用》、《广告拜物教》之后,客户若想要我这样的广告文案风格,会主动来找我,我完全不需要去找案源,我也可以挑我喜欢的客户,做我喜欢的案子,而且可以完全自由挥洒。这也是我常对学生们说的,全?心?全?意地做好你喜欢做的事,做到极致,做到顶峰,做到能见度最高,资源自然流向你,不需要先担忧经济的问题。 还记得我第一次找出版社谈出书计划时,我拿的是在报上发表过的旅游文章,以及一叠我为诚品写的文案,作为我的个人简介,没想到出版社主编希望出版我的诚品文案作品集,这就是《诚品副作用》意外诞生为我第一本书的初因……整个过程有点误打误撞,但事后回想整个历程,如果当时因为想当作家而去念了文学院,可能就失去了到广告公司学习图文视觉与广告营销的经验;如果我的第一本书是旅游书,可能就不像现在写的领域这么广:广告、文学、美食、爱情、心灵……《诚品副作用》成了我首次在出版界,定位自己文字风格的书,这部分在此书中的第二篇“关于写作与出版的14个问题”中会详细提到。 创意是一种生活态度 再回头来看这个问题:“你最早进入职场时,是否已经决定走‘创意’这条路?”以上的回答,是我在尚未写《14堂人生创意课》前对这个问题的答复,但现在我不认为“创意”是一种技巧,或是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他可以在与自己独处时,享受完全地自得其乐;与别人相处时,也能创造出很有趣的氛围,他能与每个不同的人,创造出各异其趣的相处版本,只要和他在一起,就感觉很好玩,很丰盛,会一直想约他,与他见面——创意若有目的,就是把每一天活得独特且精彩,如此而已。 也就是说,我一直想要突破现实框限,过一个“自主、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才是我选择过一个“创意”生活的关键,这样的生活,让阅读、写作、写文案、出国旅行、看电影与表演、演讲开课……等各个面向都mix得完美,所以对我而言,没有“工作”的概念,只有“生活”的概念,我只想创造每天非凡的生命经验,只想把每一天活得无懈可击,这就是我对于“创意”比较广的定义。 所以创意没有科班不科班的问题,也不是进广告圈才是有创意的人,怎么进广告圈、什么人适合广告圈,都是因人而异的。P016-021 序言 推荐序一 李欣频学校 创作人方文山 真正的创作,是有能力将脑海里庞杂甚至相互独立的思绪,化为有系统、有组织的文字;然后读者经由阅读你的文章,产生画面感;然后再次还原你脑海里的想法与观点,并且还能认同;或激发出讨论的空间,也就是所谓的言之有物!有这种能力的人我们统称他为“作家”。而李欣频写作的效率与精准度,以及出书的量与质,在我看来已不宜冠上“作家”的名号,应该说是“李欣频学校”了! 相信喜欢写作的人很多,但能将写作兴趣当成工作的人却很少,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所谓专业度的门坎。这次“李欣频学校”所出的这本《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Ⅲ——非写不可,不写会死》,就是在教导你如何跨越这道门坎,堪称“李欣频学校”学校的“准教科书”! 想进入“李欣频学校”就读,然后以“准作家”身份毕业的你,不读行吗!你说呢? 书评(媒体评论) 有这种能力的人,我们统称他为“作家”。李欣频写作的效率与精确度,以及出书的量与质,在我看来已不宜冠上“作家”的称号,应该说是“李欣频学校”了! ——著名创作人 方文山 在创意领域,李欣频是得道之人。能做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已经很了不起,而能把创意的不可说之奥秘说出来,让很多人受到影响,更是高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陈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