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解放前后的十年期间(1945—1955年),广东发生了不少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了铭记这段特殊的历史过程,广东省档案馆组织编写了这本《岭南风云——新中国成立前后广东档案秘闻》一书,其内容既涵盖了广东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灾情等各个方面,又突出重点,从中精心挑选了其中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或人物,通过这些典型的事件或人物来大致反映当时广东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该书采用了图文并茂的行文形式,档案图片直观、文字浅显易懂,让普通读者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广东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求富求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我们选取了广东在解放前后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组织编写了《岭南风云——新中国成立前后广东档案秘闻》一书,意在以这些历史事件为点,连点成线、构面,勾勒出广东解放前后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面貌,让读者从中感受广东在求富求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从而更加了解和热爱广东这个历史文化大省。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广东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在选择“大事”时力求涵盖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灾情等各个方面。由于广东解放前后发生的事件既广且繁,故本书不可能尽收并取,只能选择重要的“大事”。
广东省立公共体育场建成于1932年,是陈济棠主持粤政期间兴建的重要公共体育设施。
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政南粤,重视广东地方建设,兴建企业,发展交通文教事业,使广州的城市建设有较大发展。这期间,由省政府拨款20万元,把原为不规则场地的东较场兴建为广东省立公共体育场,1932年建成。体育场占地范围东到现市化工局一带,西达今江南橡胶厂、电信大楼一带,北至现在的烈士陵园门口。建有标准的400米煤渣跑道田径场,内含大型足球场一个;有跳高沙地、跳远沙地、投掷区;西面建有钢筋三合土看台,可坐观众数千人;两端各有一个篮球场。1935年,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创办于东较场,在场东建校舍、网球场。日军入侵广州时,场地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修建恢复,保留了中间的田径足球场,南北各1个篮球场及1个网球场。1947年田径场东西两边各建长约100米的三级砖石看台,篮球场建有五级木看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东省立公共体育场改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其时,总面积为4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多平方米。场内有8条400米煤渣跑道的田径场,大型足球场1个,篮球场1个。1951年在篮球场加建了8级木看台,并安装了灯光设备。此后曾多次修建、扩建。1990年10月,为迎接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捐助进行改建,新建了看台风雨飘篷,安装了观众席椅子,铺设橡胶跑道,改造灯光设备,装修贵宾厅、新闻发布厅、新闻记者工作室、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药检室、医务室、浴室、洗手间等。几经修建后的体育场,占地面积396415平方米,观众席座位共27096个。
随着广州新体育场馆的建立,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已失去比赛功能,2002年,被辟为体育公园。
P5-6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地处沿海,毗邻港澳,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户。广东人敢为人先,开放兼容,易于接受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近代以来,广东成为许多先进思想的诞生地,成为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勇于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已经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试验田”。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我们选取了广东在解放前后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组织编写了《岭南风云——新中国成立前后广东档案秘闻》一书,意在以这些历史事件为点,连点成线、构面,勾勒出广东解放前后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面貌,让读者从中感受广东在求富求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从而更加了解和热爱广东这个历史文化大省。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广东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在选择“大事”时力求涵盖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灾情等各个方面。由于广东解放前后发生的事件既广且繁,故本书不可能尽收并取,只能选择重要的“大事”。
与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相比,本书在形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图文并茂。书中的“图”全部是用档案原件拍摄而成的,“文”则是根据图片档案所关联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撰写的通俗易懂的文字。一个历史事件对应一张档案原件照片及描述该历史事件的一段文字,档案图片和文字互相对应,真实、可信,而且还具有参考收藏价值。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资政育人是档案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一件件档案,记载着一个个故事,他们构成了抹不去的碑文,永远矗立在后人的心中。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打破档案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人们阅读和理解档案原文的困难,更好地发挥档案的巨大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