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经的故事/国学书院系列/图说天下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佛经作为佛教“三宝”中的法宝,记载有许多源于古代印度社会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寓意丰富,释迦牟尼在传道时使用它们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它们在世俗层面的劝善祈福和哲学层面的佛理探究之间,构建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

本书在浩瀚繁复的佛经中精选了65则佛经故事,用浅显流畅的文字娓娓道来,并以现代的观点阐发佛理见解与生命感悟。阅读这些文字,可以对佛经故事中蕴藏的智慧有一较完整清晰的认知。

内容推荐

佛经佛理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佛教经典浩如烟海,佛经故事散见于各种经书杂卷中,阅读起来很不方便,本书在浩瀚繁复的佛经中精选了65则佛经故事,用浅显流畅的文字娓娓道来,并以现代的观点阐发佛理见解与生命感悟。阅读这些文字,可以对佛经故事中蕴藏的智慧有一较完整清晰的认知。希望本书能够帮助现代人安定、净化心灵,恪遵各自本分,以澄明的心境对待生命,活出喜乐自在的人生。

目录

仙叹

乾夷王施头

萨波达国王舍身救鸽

国王和天帝释

长寿王

波耶王

太子迦兰

鹿母夫人

鹿王(一)

金鼠

顶生王

象王

穷人

弥兰

金盘

法施太子

裸人国

修士

善王

弃儿

龙王槃达

鹦鹉王

鸽王

大海救人

鹿王(二)

赂贿阎王

猕猴王

两个修道人

一个荒淫国王的下场

神女

萨■太子舍身饲虎

多罗喉施的故事

金毛锯陀

贪赃枉法的平事官

设头罗健宁王化鱼赈饥

巧媳妇的故事

善事太子入海求宝

檀腻羁

国王与国师

惹是生非的猕猴

下毒之家

猴子与乌龟

孝子割肉济父母

十奢王

孝子

鹦鹉灭火

半双破鞋子

白香象

和尚变金币

升天

鬼子母

端正伏外道

勇敢的老织布匠

木匠与画家

吝啬的伊利沙

自杀

花环匠与乌龟

罗刹国

九色鹿

大意

啖子菩萨

须大拿太子

迦罗呵诈富

大胜王

摔跤

试读章节

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名叫“长寿”。长寿王有个儿子,名叫“长生”。长寿王从不对臣民滥施刑罚,国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邻国有个国王,平时凶狠残暴、肆意妄为,搞得天怒人怨、国困民穷,大家都称他为“恶王”。有一天恶王对大臣说:“我听说长寿王的国家物产富饶、财物山积,离我们不远,又没有多少军队,我们发兵去把它攻下来吧!”大臣们纷纷叫好。于是恶王带领军队向长寿王的国家扑来。

边境的官员得到这一消息,星夜派人向长寿王报警,要求速作准备,派来援兵。长寿王召集起群臣,对大家说:“恶王攻伐我国,目的不过是要抢夺我们的粮食、珍宝、财物。我如果发兵抵抗,我方军队必有死伤。这样的事我不能干。”大臣们说:“我们有很多精通战略战术的将领,勇猛善战的士兵,一定能打败敌人,而不会有多少伤亡,大王请放心好了。”长寿王说:“如果我们能胜利,对方就一定会有大批人员要伤亡。对方士兵的生命也同样可贵,你们为了爱戴我而去伤害对方的生命,这同样是不应该的。”

大臣们见国王坚持不肯发兵抵抗敌人,只好撇下国王,自己组织起来,带领军队奔赴边境。长寿王对太子说:“恶王贪图我国的财富来攻打我们,现在大臣们为了保护我而去与恶王作战。两国交战,必有死伤。还不如我们两人偷偷地扔下这王国逃往其他地方吧!”太子说:“遵命!”父子二人便在半夜出走,隐居到了深山里。

长寿王父子出走后,大臣们也就不再抵抗了。于是恶王便占据了长寿王的国家。恶王派人四处搜寻长寿王的下落,宣布有谁能捉住长寿王献来,赏给黄金一千斤,钱一千万。但一直没能抓住长寿王。

有一天,长寿王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恰好碰到一个婆罗门从远方来,也在大树下休息。婆罗门问长寿王:“您是哪国人?怎么会在这里?”长寿王说:“我就是这个国家的人,四处游玩而已。您从什么地方来?准备到哪里去?”婆罗门说:“我是个在穷乡僻壤居住的修道人。听说你们国家的长寿王一向乐善好施,救穷济贫,所以特地赶到这里来,希望得到一点布施。”长寿王听后,心里想:“他为了我从远方赶来,却不知我已经丧失了王位,一无所有了。他这样白白地跑一趟,实在太可怜了。”想着,不由地掉下泪来,对婆罗门说:“我就是长寿王。因为邻国的国王来攻打我国,所以我放弃了王位隐居在这里。如今您从大老远来找我,我却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可以布施给您,实在没有办法。”两人不禁相对叹气。

突然,长寿王想起恶王悬赏捉拿他的事,便说:“我听说新来的国王正悬赏捉拿我,您只要拿着我的头去见他,一定可以得到一大笔钱。”婆罗门说:“我听说大王济贫救穷,所以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想得到一点布施以支撑度日。谁知大王已失去了王位,这也只怪我自己没有福气。您让我杀了您去请赏,那是我万万不能做的。”长寿王说:“您本是有所求才从远方来找我的,我无论如何应该帮助你。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我的死对您能有所帮助,您又何必谦让呢?即使您拒绝杀我,以后如有其他人来要求我帮助,我同样会把脑袋交给他的。与其那样,还不如您今天早点把我的脑袋拿走。”婆罗门说:“我实在不忍心下手杀害大王。如果大王如此大慈大悲,执意要杀身帮助我,那请您自行投案,我跟您一起去吧!”于是两人一齐来到王宫。长寿王让卫士把自己捆绑起来,并马上禀告恶王。恶王听说长寿王已被抓到,不禁喜出望外,取出赏钱赏赐了婆罗门,婆罗门便回国了。

恶王派人在十字街头搭起行刑台,要当众烧死长寿王。长寿王手下的大臣们听到这一消息,纷纷跑来向恶王哀告:“这是我们的故主,他今天就要死了,希望大王允许我们最后为他送一次行。”恶王答应了。大臣们便准备了各种酒食饭菜送到行刑台上,个个痛哭不已。旁边围观的百姓都说长寿王死得太冤枉了,连城外的农民樵夫都呼天抢地,伤心不已。

太子长生听人传言说父亲已被恶王抓住,连忙挑了一担柴火,假装到城里去卖柴,挤进围观的人群。他看到父亲就要被处死,心里悲痛欲绝。长寿王一眼看见挤在人群中的儿子,唯恐儿子以后会替自己报仇,便仰天长叹,高声喊道:“当儿子最大的孝顺,就是能让父亲死后无恨。你千万不要为我报仇,那我死后只有快乐,没有忧愁;如果你不听我的话,一定要杀人报仇,我九泉之下也不会安生。”长生不忍心亲眼看父亲被火烧死,便挤出人群,回到山中。而长寿王被活活烧死了。

长生回到山中,心里愤愤不平,一直宁静不下来,想:“我父亲仁重义深,至死不变。而恶王胡作非为,不明善恶,害死我父亲。虽然我父亲心存仁慈,不让我报仇,但我作为儿子,如不能杀了恶王,报此杀父大仇,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世界上?”打定主意后,长生便偷偷潜回城里,以寻找报仇的机会。

恶王手下有个大臣,这个大臣有个菜园,需要一个种菜的。管菜园的人在街上遇到长生,便雇他来种菜。长生干活认真负责,技艺又高,满园蔬菜长得茁壮旺盛,一片生机。一天,大臣来巡视菜园,看见蔬菜长得这么好,很高兴,便叫来管菜园的人询问原因。管菜园的回答:“前不久我在街上雇了个小伙子,这菜都是他种的。”大臣便把长生叫到面前,交谈之下,觉得这小伙子知识丰富,什么都懂,便问他:“你会做饭吗?”长生说:“会!”大臣便提拔长生当了厨师。长生做的饭菜香气扑鼻,花样别致,味道甘美。大臣十分满意。

一天,大臣请恶王到家里来做客。恶王一尝到如此精美的饭菜,欣羡极了,忙问:“这些饭菜是谁做的?”大臣说:“前不久我雇了个厨师,这些饭菜就是他做的。”恶王说:“你就把他送给我吧!”饭后便把长生带回王宫,让长生专为自己做饭烧菜。

长生曲意奉承恶王,颇得恶王的欢心和信任。有一天恶王问长生:“你会武艺吗?”长生说:“我过去学过。”恶王便提拔长生做自己的贴身卫士,对长生说:“我有个仇人,就是已死的长寿王的儿子长生。我一直防备着他,怕他来找我报仇。现在我提拔你做我的贴身卫士,希望你保护我,防备长生前来暗杀。”长生说:“遵命!我一定为大王效力,以死相报。”

P16-18

序言

佛经故事是佛祖宣传教理采用的一种形式,为了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得浅显易懂,生动准确,佛祖借用了通俗明快的寓言形式,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譬喻,深入浅出地阐说佛理,这就是佛经故事的起源。

佛教在传入中国的两千年中,随着社会结构和形态的变化,自身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过去的佛教基本是僧众的、山林的、封闭的;如今的佛教则有朝着生活的、人间的、开放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人间佛教”这个理念已经得到了相当的认同。与佛教的“出世间”到“入世间”的变化相适应,佛教的智慧的内涵也在发生着转变。从现代的观点看,积极寻找解救之道,适时给予众生所需,可以说是现代佛教的智慧所在。

佛经作为佛教“三宝”中的法宝,记载有许多源于古代印度社会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寓意丰富,释迦牟尼在传道时使用它们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它们在世俗层面的劝善祈福和哲学层面的佛理探究之间,构建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

佛经佛理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佛教经典浩如烟海,佛经故事散见于各种经书杂卷中,阅读起来很不方便,本书在浩瀚繁复的佛经中精选了65则佛经故事,用浅显流畅的文字娓娓道来,并以现代的观点阐发佛理见解与生命感悟。阅读这些文字,可以对佛经故事中蕴藏的智慧有一较完整清晰的认知。希望本书能够帮助现代人安定、净化心灵,恪遵各自本分,以澄明的心境对待生命,活出喜乐自在的人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