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川英治文学奖获奖作品,煌煌五册,滔滔七十余万言,生动呈现日本最混乱铁血的战国时代。
——再现“日本第一大名”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峥嵘一生。津本阳,日本当代最优秀的历史小说家,最宏大的视角,最翔实的史料,最细腻的文笔。
这是最铁血的时代,这是最梦幻的时代,从最卑贱的贫民之子到最高贵的第一大名,这是他的时代!
被称为“日本第一大名”,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后完成了近代日本的首次统一,为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神号丰国大神明。《明史》中称作平秀吉。
他出身贫寒,追随织田信长征战南北,于天正十年本能寺兵变后,迅速掌权,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瑰丽一生……
天正十年,本能寺哗然兵变,威名赫赫的织田信长切腹自杀。一时天下震惊。
作为织田信长的部下,正在征战的羽柴秀吉迅速与毛利讲和,率众急速返回,并在山崎与明智光秀展开决战,一举歼灭之!
羽柴秀吉由此奠定了继承织田信长的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因不满于秀吉的大权在握,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与织田信孝三家联军向羽柴军展开了进攻……
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二日巳时半刻(晚上11点),东播磨三木城(三木市上丸町)本丸1的洗马场里,羽柴秀吉的部将前野将右卫门长康正在沐浴。
石板台上的大盆里装满了热水。只不过时间久了,水已不似起初那样热气腾腾了。将右卫门盘腿坐在盆中,命令随从用一个装满米糠和切碎的无患子果实的布袋为他搓背。渐渐的,他便感觉到了阵阵睡意。
那一天正值新历的七月一日,这个时节偶尔会有风雨大作。雨又总是下一阵停一阵,搅得人们心里也跟着阴沉起来。虽说气温不高,可到了傍晚以后,天气就变得异常闷热。
将右卫门是蜂须贺小六的结义兄弟,又是木曾川沿岸众人的首领。他生性放荡不羁,体格也十分健壮。
虽然上了点年纪,但将右卫门浑身的筋骨依然结结实实,整个人看起来像大力士一般魁梧,背上还生有浓密的黑毛。
白天,他去察看了道路修整的工程情况。遇到手下将士和工人们都挖不动的大石块,他还帮着用铁棒撬开石块,出了一身大汗。
虽说已经年过五十,可将右卫门依然会因为干过了力气活而觉得心情无比舒畅。
“那边,腰上边那一块,给我用力点搓!长了痱子,痒死了。”
他一边叫随从用力搓他腰上的厚皮,一边用湿漉漉的大手猛地一下子捉住了鼻头附近飞来飞去的蚊子。
身边几处灯台里的火苗不停晃动,火光只能照亮很小的范围,之外便是黑漆漆的夜了。
天正八年(1580年)一月,在长时间围城并断其兵粮供给后,秀吉终于迫使城主别所长治和他手下的八千军兵投降,从而得到了三木城。
当时,大批当地武士和农民惨死于城中。因此相传一到深夜,城里就有各种各样离奇的事情发生。
城的外围有两处马冢,埋的都是被城中饥饿难耐的士兵们吃掉的马的骸骨。据说,那里常常隐约可以听到马的嘶鸣之声。将右卫门也曾在夜里听到过,可他从不会把这种事放在心上。
“恩,这下信长主公出征走这条路的时候,应该不会对道路情况有什么不满意的了吧。”
当初,将右卫门奉了秀吉的命令,带领着一千人撤出了攻打备中高松城的战线。五月中旬,他们回到三木城,开始动手修筑起了这段由明石至姬路的西海道。
之前已经有了正式消息,说信长为了出征备中,将于六月七日兵进播州。
而信长进军中国2时之所以取道陆路,则是为了避开毛利、杂贺水军等海上的危险。
关于具体路线,岐阜中将信忠的传令使官猪子兵助早已前来通报过了:由摄津的尼崎进入播州,而后在三木城扎营。此后顺道在姬路城中停宿一晚,最后再向备前的三石进发。
按照预定计划,明智光秀等人将作为信长的前哨部队于六月三日前后经过播州。
为此,将右卫门一回到三木城后就立即开始指挥手下将士彻夜忙碌起来了。
P2-3
津本阳的“梦之三部曲”分别描写了战国时代的乱世英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这三部作品都是尊重史实的历史小说巨著,作者根据人物史观,将三位英雄豪杰在世的作为看作一场千秋大梦。信长具有丰厚的进取之心,通过对先见性思考和行动能力的合理判断,他在中世的混乱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可谓是一位超级天才人物。秀吉继承了信长的大业,力压群雄,终于统一了天下。家康也是一位拥有政治才能的优秀人才,是世间罕见的大政治家。
——矶贝胜太郎(文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