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部分 现代性主体的建构
第一章 书信体小说与现代性主体话语
书信与私密性
性爱、婚姻与主体性矛盾
第一人称视角与自我的认同
时间模式与主体性体验
书信体、对话性与公共性
第二章 旅行文学与主体一他者的定位
空间的构建与主体的形成
空间的生产与文化的定位
食人族传说的诗学一政治功能
第三章 近代诗歌、戏剧中主体一他者的建构
《上床》:女性一美洲与男性一殖民话语
《奥瑟罗》:一个西方“他者”的建构
第四章 成长小说与现代主体性的建构
成长小说与成人仪式
死亡与再生:两种对立的人生状态
导师与魔鬼:两组对立的人物
河上世界与岸上世界
第五章 现代性欲望主体的形成
欲望主体的形成
欲望对象的转换
在他者目光的注视下
在想象界与象征界之间
第二部分 现代性的断裂与危机
第六章 现代主义与原始主义的张力
血性意识与神话的回归
契合、狂欢与含混
第七章 现代性表征危机与语言的突破
三重困惑
六种逃逸方式
可能与极限
第八章 主体的分裂与自我的消解
文本主体与中心的消解
他者话语进入诗歌文本
多元主体之间的对话
狂欢节精神
第九章 时间、追忆与身份认同
“小玛德兰点心”与“见识冰块的下午”
“奥德修斯的伤疤”与身份认同
时间的重组与扭曲
第十章 现代性主体的空间意识与身份焦虑
封闭的私密空间
过渡空间
不可企及的/超越的空问
第三部分 后现代世界的文学图景
第十一章 世界图像化时代目光的暴力
求真意志、凝视与欲望的书写
凝视与主客体关系的建立
从凝视的王国到世界图像的时代
第十二章 20世纪流亡文学景观
越界、失重、寻根
失语、杂语、洋泾浜语
个人史、家族史、民族记忆
双重性、外位性、边缘人
第十三章 后殖民作家的空间意识与身份焦虑
错位与误置
自我的重新定位
房子·面子·身份焦虑
第十四章 经典的普世性与文化阐释的多元性
经典与经典性
帝国诗人的“偏移式”续写
流亡作家的“逆崇高”续写
后殖民诗人的“对偶式”续写
第十五章 多元文化杂交时代的民族记忆
民族文化记忆的主体构成
民族文化记忆中的“他者性”
第三世界作家文化身份的认同
代跋:全球化时代的新人文精神
扩张型自我与文明的冲突
内控型自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文学教育与道德想象力
附录: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