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那么多的人物,有那么多的人际关系,有那么复杂多变的环境,人人都面临做人处世的问题。有的人会做人,但别人认为他不会做人,如宝玉主张“世法平等”,解放人性,而贾政却认为宝玉不会做人;有的人不会做人,却自己认为很会做人,如王熙凤、花袭人;有的人是彻底不会做人,如贾赦、贾珍、赵姨娘、贾环、薛蟠、夏金桂;有的人此时会做人,彼时却又不会做人,如妙玉,贾府败落了,她反而去看望,说明她不世俗,而刘姥姥用了她的茶杯她嫌脏,说明她又世俗。
读《红楼梦》,能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处世的技巧,并思索精彩的人生哲理。
古典名著《红楼梦》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誉极高。自晚清以来,“红学”盛起,“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里有那么多的人物,有那么多的人际关系,有那么复杂多变的环境,人人都面临做人、处世的问题。本书通过解读《红楼梦》,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做事的技巧,并感悟精彩的人生哲理。
王熙凤过生日,贾母想让大家好生乐一日,她出了一个主意。贾母对王夫人说:“往年不拘谁作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个也俗了,也觉生分的似的。今儿找出个新法子,又不生分,又可取笑。”“我想着,咱们也学那小家子大家凑份子,多少尽着这钱去办,你道好玩不好玩?”贾母说于就干,忙遣人去请众人商量怎么凑份子。没顿饭的工夫,老的少的、上的下的,乌压压挤了一屋子。
贾母笑着把这个主意说与众人听了,众人谁不凑这趣儿,一闻此言,都欣然应诺。贾母先出二十两,薛姨妈也出二十两,邢夫人、王夫人出十六两,尤氏、李纨出十二两,赖大的母亲也出了十二两。贾母道:“姑娘们不过应个景儿,每人照一个月的月例就是了。”鸳鸯、平儿、袭人、彩霞等大小丫环,也有二两的,也有一两的。大家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余,一日戏酒用不了。
按贾府的财力,由府里统一支出银两给凤姐办生日庆贺活动,既省事
又不必兴师动众,贾母出凑份子的主意是为了闲取乐。贾府的这位“老祖宗”,在生活中既追求享乐,又自得其乐。她一会儿给薛宝钗过生日,一会儿又给王熙凤“攒金作寿”,其实是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乐子。薛宝钗和王熙风都很会揣摩这位“老祖宗”图热闹以自娱的老小孩心理,哄她高兴。老祖宗的一个小小的提议,使自己取得了“更加欢悦”“更又喜欢”。
贾母活了八十多岁,她不断地给自己找乐,这是长寿的一个良方。在轮椅上坐了30年,只有3个手指会动,又不能说话的科学家霍金,别以为他只会琢磨黑洞之类的科学问题,是个老古板,其实他也挺会给自己找乐的。他的卧室里贴着性感女神梦露的巨幅画像,他喜欢看“007”系列电影,酷爱猫王和杰克逊的摇滚歌曲,也听贝多芬的《英雄》和《命运》。照顾他生活的护士说,如果不是善于给自己找乐,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可能活不到今天。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本来是一个很健康的人,他体格强健,年轻时就成了亿万富翁。53岁那年,由于长期充满忧虑和压力,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他患了一种不知名的疾病,头发不断脱落,肩膀也下垂,骨瘦如柴,走路蹒跚,看起来像个木乃伊。事实上,他已接近了坟墓的边缘,不得不退休。他的私人医生给他开了一个药方:找乐。一是不让他不乐,避免烦恼和忧患,不要在任何情况下为任何事烦恼;二是让他找乐,轻松些,多在户外从事温和的运动。
洛克菲勒谨守这些找乐的原则,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活动,与邻居聊天、玩牌、唱歌。同时,他建立了基金会,开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洛克菲勒的这一义举得到了别人的热情赞赏,他的脸上开始有了微笑。渐渐地,他的健康也在恢复。正是找乐、行善,最后使他愉快地活到98岁。找乐使洛克菲勒多活了45年。
快乐是一种人生态度,快乐的秘诀是自己寻找快乐,自己制造快乐,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得到快乐,在你穷困潦倒时,快乐地摘下一朵野花,送给你喜欢的人或者自己;在你不顺利时,快乐地听一首抒情歌曲,打一场篮球;在你困苦时,快乐地编造一个故事,做一个人生美梦;在你山穷水尽时,快乐地欣赏别人的快乐。与其被压力和烦恼搞得头昏脑涨,不如去找你自己开心的事开开心。
欧盟曾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农民应当在猪圈里放一些篮球和足球,供猪儿们玩耍,英国当局还提醒农民要经常更换不同颜色的球,“否则,猪儿会玩腻的”。有人还提议在猪圈里悬挂各种玩具链条,称这样猪儿就可以用鼻子蹭链条玩儿。欧盟官员认为,即使是猪,也应该快乐地活着。既然人可以为猪找乐,当然更需要为自己找乐。
老年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条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框架内,进行适合自己的活动,给自己找乐。有了病,就去看病,就像去看朋友。因为人老了,病也就不请自来。不把病当朋友,它就把你当敌人。哭和叹息都赶不走病痛。不如笑对疾病,给自己找乐,心宽一寸,病退一尺。
美国作家威尔逊说过:“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只是一个窟窿。”乐观与悲观是我们心海中两条背道而驰的船,乐观装载着心情驶向阳光明媚的日子,于是我们看到了希望;悲观装载着心情驶向阴霾暗淡的日子,于是我们看到了忧伤。如果我们的心情始终搭载在乐观的船只上,人生就像在风和日丽、心旷神怡的时光中航行,使我们在愉快中不断向目标前进,以至脚下的惊涛骇浪都无法冲断我们的惬意。
给自己找乐,就是在延长寿命。乐观使人身心健康,乐观的人,精神愉快。生理与心理本来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乐观的情绪能使人的神经、血脉、肌肉处于自然轻松的状态,如同润滑剂,能有效地促进机器运转,减少磨损。医学界对大量寿星进行了调查分析,尽管长寿的秘诀各不相同,如饮食、环境、生活习惯等,但有一个良方是~致的,那就是乐观。与乐观相反的是悲观、忧郁,悲观、忧郁的情绪会使生理机能的自然运转出现干扰,甚至导致生理、心理的失衡与紊乱,以至忧郁成疾。有句俗话叫“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便是对乐观与悲观功效的通俗总结。特别在心理上,乐观对其他心理品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乐观能调节人的情绪,提高兴趣,坚定意志,尤其能够防止虚荣、自卑等心理畸变。
乐观使人热爱生活。人生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坎坎坷坷,有矛盾、有困惑、有挫折。如果你看到这世界充满阳光、鲜花,世上还是好人多,而眼前出现的荆棘密布只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那么你就会充满生活的勇气。乐观的人,对事物充满好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人生充满信心,就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生活。
乐观使人的效率倍增。一个人心情愉快,精力就充沛,就能专心于你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人说过这样一段有趣的话:你早上起来,莫名其妙地恼怒,便对太太发一顿脾气,然后去上班,走到公交车站,看到一个胖女人跟一个瘦女人在吵架,你走上去狠狠骂她们几句,然后乘车来到办公室,推开门,见到同事,你看谁都不顺眼,便沮丧地坐到办公桌前,说:今天还是干这些屁事——如果这样的话,这一天你不如回去睡大觉。这段话告诉我们,没有好的心情与心境,办事绝不会有效率。乐观能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情与心境,这既有利于事业,又有利于健康。
工作繁忙的人要学会给自己找乐。人的健康很重要,可是一些人却只看重工作。不停工作,不停加班,很少娱乐,导致身心受到损伤,这时才想起健康的重要性。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健康没有了,一切都会失去,当然也包括工作。钟表的发条上得太紧就会撑断,人的身体也一样。劳逸结合不但可以充分休整,还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长期承受工作的压力会使心态失衡,而给自己找乐就成了润滑剂,使得人生更加多彩,不至于总是枯燥无味。
长寿老人们懂得怎样支配生命,他们把时间分为三个部分:工作、娱乐、休息。人为了生存,为了事业,开支一部分时间是必要的;为了休息、娱乐、健身而开支一部分时间也是必需的。工作、娱乐、休息,实际上是一个人生金字塔,过分侧重一方面而忽略其他,必将造成人生的失衡。
P1-5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誉极高。自晚清以来,“红学”盛起,“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政治历史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个珍品。曹雪芹成年以后,家境败落,使他对社会变迁有了深刻的体验,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里创作了这本巨著。《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由盛至衰的故事,反映了整个封建贵族社会“树倒猢狲散”的必然灭亡命运。《红楼梦》以宝、黛的恋爱悲剧为主线,歌颂了宝玉、黛玉这两位叛逆者,控诉了封建礼教毒害青年的罪恶。《红楼梦》的艺术性极高,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尤三姐、晴雯、王熙凤、刘姥姥等一大批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红楼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红楼梦》的内容如同其所描述的那座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丰富多彩、气象万千。清代有人说它“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见项背”。《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如今,对《红楼梦》的研究有了全方位的发展,涉及自然、地理、历史、科学、政治、经济、管理、文学、艺术、医学、建筑、宗教、服饰、饮食、园林、哲学等诸多领域,已成为社会人文历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
很多年前鲁迅就说过,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经学家看见《易》,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革命家看见排满。读一书者同,议一书者异,一部真正的好书总是能从多方面去挖掘它的价值的。
《红楼梦》里藏有管理经。这部书写到的人物有五百多个,无名元氏的人物更多。这么一个大家族,人多事杂,管理显得极为重要,不注意管理,岂不乱了套。
有人认为,贾府的管理是失败的管理,不然怎么会大厦瞬间倾,刹那间家破人亡。其实,贾府由盛至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原因,盛衰之势乃历史的必然。当然,管理不善也是原因之一。例如,管理者无德,贪污、盗窃、放高利贷;管理人才奇缺,一代不如一代;传统观念顽固,成为改革的禁锢;只有高消费,没有生产型经营,入不敷出;只有放权,没有监控。这些反面教材乃前车之鉴,也是今日管理者的一笔财富。
其实,贾府中的管理仍有不少可以称道之处,这么一大家子,千头万绪的事情,上上下下的人际协调,能够维持而不出乱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其中必然有管理经。一样的米面,各人的手段。《红楼梦》中,管理者的手段也不一般。王熙凤在管理上精明强干,威重令行,又巧于应酬,强调制度管理,严格管理。平儿擅长感情投入,讲究管理艺术,软硬兼备,人情管理是她的拿手好戏。贾探春是个理财好手,她大刀阔斧地兴利除弊,改革不合理的陈规陋习,挖潜创收,在贾府里是一个改革派。秦可卿深谋远虑,众人皆醉她独醒,颇懂“危机管理”之道。贾宝玉虽然不曾理过家,但他有“人性管理”的朴素思想。大观园姐妹们自愿结社实际上就是一种民主管理。
任何管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面临着琐细繁杂的事务。在琐细繁杂的事务中,从来没有独立的存在,每件大事小情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互影响,曲折发展。因此,管理就更需要思维和技巧,更需要研究人和人际关系。《红楼梦》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正面反面的都有。
《红楼梦》里藏有哲理。秦可卿临终托梦告诫“乐极生悲”;锦衣卫查抄大观园揭示了“灾难出自人祸”;贾敬服丹早夭告诉人们“规律不可违”;王熙凤、夏金桂的下场揭示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恶有报”的古训;贾府大厦倾倒则说明了“量变转化为质变”的道理。
《红楼梦》里藏有做人处世的学问,其中有做人的原则,尤三姐、晴雯、刘姥姥,正正派派做人,老老实实做人,遵循做人的原则。也有做人的方法技巧,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公关有术;林黛玉妙语连珠——表达有术;紫鹃试探贾宝玉——沟通有术;宝钗生辰巧点戏——处世有术。说明了做人处世不但需要原则,还需要一些灵活的技巧。
《红楼梦》里有那么多的人物,有那么多的人际关系,有那么复杂多变的环境,人人都面临做人处世的问题。有的人会做人,但别人认为他不会做人,如宝玉主张“世法平等”,解放人性,而贾政却认为宝玉不会做人;有的人不会做人,却自己认为很会做人,如王熙凤、花袭人;有的人是彻底不会做人,如贾赦、贾珍、赵姨娘、贾环、薛蟠、夏金桂;有的人此时会做人,彼时却又不会做人,如妙玉,贾府败落了,她反而去看望,说明她不世俗,而刘姥姥用了她的茶杯她嫌脏,说明她又世俗。
读《红楼梦》,能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处世的技巧,并思索精彩的人生哲理。
本书由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杜鹏、万淼撰写。
河南工业大学
李文庠
二○○九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