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要武编著的《资源枯竭的神话(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共分九章分别是:第一章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后来的改革历程,资源型城市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序列的后端,数度错失了重大的改革机遇。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论述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关系的文献。第三章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状况。第四章考察并对比了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状况。第五章对比分析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城市的贫困发生状况。第六章介绍了在两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调研状况。第七章介绍了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经验。第八章在前面章节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讨论了解决资源型城市增长、就业和贫困的政策可能性,这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第九章分析了2005年以来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状况。
吴要武编著的《资源枯竭的神话(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内容介绍: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那些在旧体制下执行重工业优先增长战略的资源型城市,各项改革都开始得较晚,缺少市场发育和新兴经济部门的成长,计划经济的痕迹更为浓厚。在矿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产业转型困难、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贫困加剧等问题。
资源状况并不是解释资源型城市难题的关键因素,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和处于改革开放序列的后端才是理解这里特殊困难的根本,而这两大原因都与中央政府有关,因此中央政府应该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承担更多责任。
《资源枯竭的神话(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由于体制障碍的存在,政府在设计和实施针对资源型城市的政策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使问题的本来面目遭到一定程度的歪曲,不仅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还可能带来新的问题。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第一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 研究背景
二 数据介绍
三 资源枯竭与资源型城市
四 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五 资源型城市的改革历程
六 资源型城市改革的特殊政策——号文件
七 资源型城市改革的其他措施:“阜新试点”与“东川突围”
八 矿业体制改革
九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文献综述
一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难与研究现状
二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三 对自然资源影响增长与社会福利的争论——理论与方法
四 如何利用资源收益
五 基本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一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
二 对资源型城市低速增长的解释
三 数据、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与含义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分析
一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状况
二 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结构
三 就业冲击对劳动者的影响
四 资源型城市劳动者的收入状况
五 结论与含义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的贫困与救助
一 资源型城市的贫困与救助状况
二 社会贫困的成因
三 谁陷入贫困?来自计量分析的结果
四 结论与含义
第六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与贫困——从分析到描述
一 背景介绍
二 东川——从困境中寻找出路
三 抚顺市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四 结论与含义
第七章 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经验
一 以区域规划和协调机构统筹结构转型
二 实行灵活多样的财政税收政策
三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四 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和再就业
五 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六 以高新技术促进结构转型
七 结论与含义
第八章 解决资源型城市困难的对策
一 解决资源型城市的体制性障碍l
二 划定“资源枯竭”标准
三 救助模式的选择
四 理顺价格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诱导资源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
五 慎重考虑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六 促进就业和对贫困的救助
七 慎重对待矿业部门、地方政府的宣传和游说
第九章 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了吗?
一 国企改革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表现
二 结论和含义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