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不详述《水浒传》中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尽人皆知,二不尽列《水浒传》里的计谋,单说计谋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笔者借《水浒传》中的故事与人物,与当代人的处世哲理联系起来,使读者在对“水浒”人物浓厚的兴趣中,轻松读完本书,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水浒析哲理/新说四大名著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李文庠//钱同舟//高桂桢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一不详述《水浒传》中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尽人皆知,二不尽列《水浒传》里的计谋,单说计谋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笔者借《水浒传》中的故事与人物,与当代人的处世哲理联系起来,使读者在对“水浒”人物浓厚的兴趣中,轻松读完本书,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内容推荐 《水浒传》里有惊心动魄的战争、有驾驭战争的奇谋、有个性鲜明的智谋人物。然而,本书一不详述“水浒”故事,这些故事早已尽人皆知;二不尽列“水浒”计谋,这些计谋也已脍炙人口。本书是借“水浒”的故事与人物,谈古论今,讲一讲人生哲理,品一品世间百味,让读者在对“水浒”人物浓厚的兴趣中,轻松读完本书,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目录 又好又快,才是真正的“快”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形象乃公关之本 ——宋公明有惊无险 自污是一种隐匿 ——宋江自污避风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宋江说服呼延灼 陷阱是为毫无防人之心的人准备的 ——宋江雪夜擒索超 失败是成功的萌芽 ——宋江三打祝家庄 渗透的力量可以“滴水穿石” ——宋江攻打大名府 一物降一物 ——宋公明大破辽阵 从一到万是一个工作历程 ——宋江执意搞招安 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希望 ——成也宋江,败也宋江 细心就是最好的能力 ——吴用心细辨歧意 小纰漏坏大事 ——吴用书信出破绽 效率就是生命 ——吴用运筹巧安排 出奇制胜 ——吴用布四斗五方旗 千万别把事情看绝了 ——卢员外入伙梁山 攒朋友比攒钱重要 ——柴进仗义疏财 反向思维出奇效 ——柴进护林冲脱险 忍,既有限度,又有原则 ——豹子头林冲的“忍” 约束太过事不顺 ——林冲去枷展手脚 容人之长更需大度量 ——林教头火并王伦 多点惶恐感就会少出点差错 ——黑旋风惹是生非 不公平感令人心理失衡 ——黑旋风心生烦恼 信息须判断鉴别 ——李逵大闹忠义堂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 ——戴宗戏弄黑李逵 决定是银,行动是金 ——戴宗寻觅公孙胜 竞争者应在同一起跑线起跑 ——青面兽杨志比武 眼见为实并不总是对的 ——杨志黄泥冈上当 他人不是我 ——最是潇洒活阎罗 经营自己的长处 ——船火儿陆战遭擒 做事需要勇气 ——石秀单刀劫法场 兼容各种好性格 ——鲁达拳打镇关西 研究人须研究人的心理 ——众泼皮心服口服 压力激发动力 ——景阳冈武松打虎 宽容他人等于厚待自己 ——武二郎十字坡逞威 “不知拒绝,险矣哉!” ——武松拒绝潘金莲 好风凭借力,借梯能登天 ——金眼彪结交武松 做事贵在务实,花拳绣腿不中用 ——王进棒打九纹龙 深藏不露是一种智慧 ——梁山好汉智赚李应 常规思维有弊端 ——七雄智取生辰纲 自荐不等于傲气 ——小李广花荣射雁 孝,人的第一修身内容 ——雷横怒打白秀英 信任无度,必吃大亏 ——呼延灼诈降赚关胜 没有任何一个困难是铁板一块 ——钩镰枪破连环马 创造一个差异,也许就是一项发明 ——张清飞石显威风 改变不了客观就改变主观 ——燕小乙连夜潜去 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 ——时迁骨软身躯健 “真朋友”为义而来,“假朋友”为利而来 ——孙立孙新大劫牢 吝啬的人是金钱的奴隶 ——李忠吝啬遭鄙视 成功者以点占面 ——燕顺三雄战黄信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 ——李师师穿针引线 众人之识,未必正确 ——招安众心不一致 危机常常出于麻痹 ——武大郎居危竟无忧 堡垒经常从内部攻破 ——祝彪自毁三庄联盟 耳聪目明,助人成功 ——朱贵酒店是耳目 看不见的竞争对手最厉害 ——里应外合破祝家庄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祝家庄以灯为号 地利是一宝 ——八百里水泊梁山 弱弱联合便成强势 ——三山聚义打青州 多一个好朋友多一分安全,多一个坏朋友多一分危险 ——奸贼陆谦屡害友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又好又快,才是真正的“快”——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天王晁盖闻曾家扬言:“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心中忿怒,带领二十员头领、五千军马,下山攻打曾头市。第一仗,双方打了个平手,两边各折了些人马。 晁盖在寨内一连三日,每日搦战,曾头市不见一人露面。第四日,忽有两个和尚投奔到晁盖寨中,言称他们是曾头市东边法华寺里监寺僧人,曾家五虎常到寺院索要金银财帛,无所不为,他们已知道曾头市布兵安营的情况,特请梁山头领去劫寨。晁盖听后大喜;林冲谏道:“哥哥休听此言,其中恐怕有诈。”晁盖道:“兄弟休生疑心,误了大事……今晚我带一半人马去劫寨,你留一半人马在外接应。” 当晚,一干人等马摘鸾铃、军士衔枚,黑夜疾走,悄悄地跟了两个和尚到法华寺。待三更时分,由二僧指引,奔曾家寨而去,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梁山军士慌起来,呼延灼便叫急回归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金鼓齐鸣、喊声震天,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来,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梁山劫寨的军队大败,带去的人马,只剩下一半。晁盖中的是毒箭,不久便毒发而死。 晁盖之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过于急躁,求速战速决,不够稳健。做事前既没有认真调查,也没有审慎思考一下战略战术、应急措施,又没有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以主观、轻率代替了周密的谋略。 梁山水军头领张横也因为急躁、冒进而吃过大亏。大刀关胜领兵攻打梁山时,张横急于争功,非要去劫关胜的大寨。张横劫寨纯属盲目,既无宋江将令,又不考虑后果。这寨不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劫的。两三百人,人数也太少,即使劫寨成功,人家把船毁了,怎么能撤出去?虽然偷袭本身有风险,但也不是因为有风险就不能去做。诸葛亮偷袭一向成功,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把风险与稳健结合起来。只有思考充分,才能赢得风险中的胜利。关胜有一万多人马严阵以待,梁山水军以一百人出阵,也不找准时机,不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吗?看来,急躁、盲动绝非智者所为,必然会碰钉子。 晁盖、张横的性格急躁,想快速取胜,早日建功,求“快”是一般人的普遍心理,谁不想发展得快一些,成功来得早一些呢?但是求快必须在求好的基础上。如果一位工人为了求快,做成了10个工件,其中却有5个废品,这“快”又有什么用? 庄稼生长有规律。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割,都要看节气。古代一位愚人偏要违反规律,拔苗助长,最后求“快”不成,反而把禾苗都弄死了。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规律。地球上的生态维持平衡,地球就是人类生活的良好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滥砍森林,滥捕动物,过量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自然界就会无情地报复人类。求“快”不能以牺牲生态平衡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 学习知识也有规律。要打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初学文法的人首先应当学会单字怎样变化,然后再学怎把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最后才能进到单句与复合句,一直进到连续的文章。一位画家并不是一开始就叫他的学生去匦人像,只教他怎样握笔,怎样画线条,怎样调颜料,然后再教他试画轮廓,这样一直做下去。没学会走先学跑是不成的,不但跑不快,跑不好,而且要摔跟头。 “兵贵神速”,此言并非总是对的。“神速”是为什么,是为了成功,而不是为了失败;是为了求好,而不是出废品。“大胆往前走”常常会造成战略失误。一种产品再好,如果出现在顾客尚不需要的时间,它的价值也约等于零。 1983年,日本体育器械企业“戈比公司”研究制造了一种新产品——数字显示体力消耗的运动型自行车。这是一个好东西,有益于人们科学地强身健体,理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试销过程中,却极少有人问津,门庭冷落。此又何故?原来这东西虽好,但当时体育运动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地位较低,还没有形成大量的需求,“戈比公司”的步伐太快了,步子迈得太远了。 “兵贵神速”也好,“欲速则不达”也罢,最初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把事情做好做成功。“戈比公司”接受了求快失误的教训,果断退出了市场,伺机待动。5年以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大增,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开始出现全国普遍性的“体育健身热”。这时候时机才到,“戈比公司”顺势将5年前的“新”产品推向市场,一举成为畅销品。 有些企业,因为有一定的经济、技术实力,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一心要做市场的领跑者。比别人跑得快有一定的好处,但也有一些弊端。快得多了,就有可能成为滚地雷者,当市场先烈的危险。 产品上市要讲究时机,上市以后要讲究速度,即新产品的推动步调要与目标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步调协调一致,要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协调一致。企业推出自己的新兴产品,不能过早追求销量。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选好“种子”、选好“土壤”,配好“养分”,然后落实“培植”办法,这些都做好了,才能开展下一步骤工作。一味求快无异于拔苗助长。 人人都希望成长,孩子们希望长大,小企业想发展成为大企业,大企业想继续壮大,于是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才能发展壮大,二是怎样可持续性的发展壮大。 壮大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靠日日积累,年年积累,代代积累,像大海的形成一样,虽慢却稳,一步一个脚印;另一种方法是虚假的壮大,泡沫式的繁荣,泡沫虽大,却瞬间即逝。孩子们爱吹肥皂泡玩,肥皂泡又大又好看,只是太容易破灭。安徒生有一个著名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那渔夫富得太快,又不是凭劳动积累,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虚假的壮大来得急,也去得快。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一个问题,拔苗助长就会使经济走人死胡同。无度的大借大贷,经济的过热,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张,必然造成许多虚假的泡沫。暴食不但不健身,反而伤身。 当今的中国商人,大都希望把生意做大。但有些人寄希望于某位“点子大师”,希望一个“点子”能救活一个企业;寄希望于某位“筹划大师”,希望两句广告妙语就能把“白开水”卖出去。这些现象,反映出一种心态:浮躁。 商场上,一夜富翁出现得不少,暴涨容易,暴跌也不难,来得快也去得快。来之容易,不会珍惜;暴发横财,则懒得耐心地搞合法经营;投机一两次得手,便不愿再搞稳定的产业,认为这些产业见效慢,周期长,太费力。然而,一次股票暴跌,他就可能变得一文不名,一无所有。在股票、期货和赌场,这种如“山溪水易涨也易退”的例子数不胜数。真正稳定的富翁,在完成原始积累以后,他就会做稳定的产业投资,成为一位体面的富翁,富得稳稳当当。 又好又快是稳健的做法。清朝同治时期,中亚的浩罕汗国侵占了我国的新疆。光绪二年(1876年),清将左宗棠远征新疆。新疆地处边陲,路途遥远,瀚海无边,用水奇缺。左宗棠以稳健的策略,步步为营。他把七万大军分为若干批,每批行前,另有一些人先把粮食用骆驼运到预定地点,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左宗棠还让每个士兵带上十几斤生地瓜,以解紧要关头的饥渴,清军终于克服了极大的困难,行军五十多天,走出大沙漠,越过天山,直捣乌鲁木齐,收复了新疆。左宗棠若性急求快,恐怕走了一半就会断粮退军,若让士兵轻装前进,走得虽快但无法走得更远。 又好又快,是科学的发展,是统筹兼顾的发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是量力而行的发展,是有度的发展,是稳健的发展,又好又快,才是真“快”。 P1-5 序言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北宋时期,山东梁山一带的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由于受到说书话本传统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性很强,既妙趣横生,又掠人心魄。其中鲁达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大闹野猪林、林冲风雨山神庙、吴用智取生辰纲、武松血溅鸳鸯楼、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宋江三打祝家庄、宋江大破连环马、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江雪天擒索超、宋江攻打北京城、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人云龙斗法破高廉、燕青智扑擎天柱、梁山好汉两赢童贯及三破高俅,这些仗义英雄、绿林好汉们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正是:说时杀气侵肌冷,讲处悲风透骨寒。 《水浒传》全书既是一个有机整体,一回一回地引出一百零八位英雄,展现了山寨水泊起义军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中许多故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分别有重点地完成对一个个英雄的塑造,特别是对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李逵、吴用、阮小七、燕青、石秀等人的描写,这些人物及事迹更是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水浒传》不仅成功塑造了一个个人物形象,而且通过这些人物及他们鲜明的个性、做事的方法、处世的态度,引发出一些做人做事,尤其是人生的道理,本书称之为“领悟”。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启迪,读“三国”,理解人生大智慧;读“红楼”,洞达处世长学问;读“水浒”,了解诸多处事方法;读“西游”,励志奋发。 古代评论家曾言:“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而书中的奇谋,不但令读者拍案叫绝,更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智取生辰纲的“瞒天过海”——思维奇;大破连环马的“运筹帷幄”——运筹奇;醉打蒋门神的“虚虚实实”——战术奇;三打祝家庄的“里应外合”——方法奇;大破童贯的“十面埋伏”,火并王伦的“攻心为上”,都是经久不衰的谋略和方法。丘吉尔在他的《世界危机》一书中指出:“一位伟大指挥官的素质构成,不仅需要大量的常识、思辨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需要一些计谋,一些独创而阴险的计谋。这种计谋必能置敌人于迷惑与失败之中。”凡取得成功的创新者,无不具有这种被称之为“计谋”的东西,而在《水浒传》中,奇谋遍布。 奇谋后面必有方法,出奇谋要有思维的方法,实施奇谋要有行动的方法、组织的方法、管理的方法。一百零八位好汉凑在一起聚义本身就是一“奇”,要使这些来自天南海北、脱于官吏民商的各路人才团结在一起,要靠说服方法、激励方法、控制方法、管理方法。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武艺高强、性格各异,但仅靠武艺绝对难成大事,难拒官军,难除豪绅恶霸。“替天行道”只是一个理念,实现它要靠方法。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一样,都有惊心动魄的战争,都有驾驭战争的奇谋,都有个性鲜明的智谋人物。《三国演义》中有神算长谋的诸葛亮,《水浒传》中有智多星吴用;《三国演义》中有忠厚仁义的刘备,《水浒传》中有大义大德的宋江。水泊梁山里将有一百单八,兵卒无数,“人和”是个大问题。然而宋江、吴用等人将山寨治理得井井有条,人心凝聚,此非大智大勇所不能为。 本书一不详述《水浒传》中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尽人皆知,二不尽列《水浒传》里的计谋,单说计谋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笔者借《水浒传》中的故事与人物,与当代人的处世哲理联系起来,使读者在对“水浒”人物浓厚的兴趣中,轻松读完本书,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读书的意义在于从多角度挖掘书中的宝藏。 本书由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钱同舟、高桂桢撰写。 读一书者同,议一书者异,对于《水浒传》与人生,本书仅为一得之见,望仁者智者指正。 河南工业大学 李文庠 二00九年三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