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说生活/毕淑敏作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毕淑敏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她出生于新疆,曾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她就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她的作品充满了医生特有的理性,也常常起着疗治人的心理创伤作用。本书是她的其中一部作品,收录了有关描述生活的一些散文。

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实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心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

内容推荐

作为医生和作家双重身份的毕淑敏,作品充满了医生特有的理性,也常常起着疗治人的心理创伤作用。她的散文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心的运行是透明的,它的脚印被语言固定下来,就成了散文。小说常常依心情而写,并无章法可言。散文看起来很随意,其实有着戒律,它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感情的追述。于是散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有了史的品格。在小说里,她躲在人物背后窃窃私语。在散文里,她站在浮动的文学面前自言自语。本书是她的一部散文集。

目录

目标要趁早

泥沙俱下地生活

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

幸福盲

感动是一种能力

变化的哀伤

我很重要

最单纯的生活必需品

钱的极点

风的青睐

幸福和不幸永在

行使拒绝权

中性

谈怕

慈悲

布雷迪的猴子

第二志愿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无形容颜

热爱说话

触抚绿色

火车内外的风景

地铁客的风格

汽车是奔逸的延伸

盲人看

坦然走过乞丐

购买一个希望

弱智的上帝

有机无机冬瓜汤

礼物会消失吗

悄声

坚持糊途

病中读书谱

被迫锻炼

阅读是一种孤独

凝视崇高

抵制跳窗

过年的表情和心情

未来和将来的区别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

试读章节

目标要趁早

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莎拉,一个叫克里斯蒂。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他们搂着小狗来到朋友家,安然坐下,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嘟囔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那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

夫妇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要能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财产的守护神。

这对夫妇就是美国的前任副总统阿尔·戈尔和他的妻子迪帕。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推而广之,做一个人也要有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太多太多的人,没有目标。其实寻找目标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关键是你要知道天下有这样一件惟此为大的事,然后尽早来做。正是你自己你需要一个目标,而不是你的父母或是你的老师或是你的上级需要它。它的存在,和别人的关系都没有和你的关系那样密切。也就是说,它将是你最亲爱的伙伴,其血肉相连的程度,绝对超过了你和你的父母,你和你的妻子儿女,你和你的同伴和领导的关系。你可能丧失了所有的财产和所有的亲人,但只要你的目标还在,你就还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存在,你就并不孤独和无望。

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在孩童的时候,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目标。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本的母本一脉相承,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濡养。

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这一阵子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成了自己的目标。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把钱当成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目标是终极的代名词,它悬挂在人生的瀚海之中,你向它航行,却永远不会抵达。你的快乐就在这跋涉的过程中流淌,而并非把目标攫为已有。从这个意义上说,钱不具备终极目标的资格。过一阵子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当恒定的。美丽之后你还要做什么?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这也值得推敲。快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快感,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感,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

一棵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作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性,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泥沙俱下地生活

有年轻人间,对生活,你有没有产生过厌倦的情绪?

说心里话,我是一个从本质上对生命持悲观态度的人,但对生活,基本上没产生过厌倦情绪。这好像是矛盾的两极,骨子里其实相通。也许因为青年时代,在对世界的感知还混混沌沌的时候,我就毫无准备地抵达了海拔五千米的藏北高原。猝不及防中,灵魂经历了大的恐惧,大的悲哀。平定之后,也就有了对一般厌倦的定力。面对穷凶极恶的高寒缺氧,无穷无尽的冰川雪岭,你无法抗拒人是多么渺弱,生命是多么孤单这副铁枷。你有一千种可能性会死,比如雪崩,比如坠崖,比如高原肺水肿,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战死疆场,比如车祸枪伤……但你却在苦难的夹缝当中,仍然完整地活着。而且,只要你不打算立即结束自己,就得继续活下去。愁云惨淡畏畏缩缩地是活,昂扬快乐兴致勃勃地也是活。我盘算了一下,权衡利弊,觉得还是取后种活法比较适宜。不单是自我感觉稍愉快,而且让他人(起码是父母)也较为安宁。就像得过了剧烈的水痘,对类似的疾病就有了抗体,从那以后,一般的颓丧就无法击倒我了。我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实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他又问,你对自己的才能有没有过怀疑或是绝望?

我是一个“泛才能论”者一一即认为每个人都必有自己独特的才能,赞成李白所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这才能到底是什么,没人事先向我们交底,大家都蒙在鼓里。本人不一定清楚,家人朋友也未必明晰,全靠仔细寻找加上运气。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有的人费时一世一生;还有的人,干脆终生在暗中摸索,不得所终。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施展才能的领域。例如爱好音乐,爱好写作……都是比较传统的项目,热爱电脑,热爱基因工程……则是最近若干年才开发出来的新领域。有时想,擅长操纵计算机的才能,以前必定也悄悄存在着,但世上没这物件时,具有此类本领潜质的人,只好委屈地干着别的行当。他若是去学画画,技巧不一定高,就痛苦万分,觉得自己不成才。比尔·盖茨先生若是生长在唐朝,整个就算瞎了一代英雄。所以,寻找才能是一项相当艰巨重大的工程,切莫等闲。

人们通常把爱好当作才能,一般说来两相符合的概率很高,但并不像克隆羊那样惟妙惟肖。爱好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很能迷惑人。一门心思凭它引路,也会害人不浅。有时你爱的恰好是你所不具备特长的东西,就像病人热爱健康,矮个儿渴望长高一样。因为不具备,所以就更爱的痴迷,九死不悔。我判断人对自己的才能,产生深度的怀疑以至绝望,多半产生于这种“爱好不当”的漩涡之中。因此在大的怀疑和绝望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考察一下自己的才能,真正投影于何方。评估关头,最好先安稳地睡一觉,半夜时分醒来,万籁俱寂时,摒弃世俗和金钱的阴影,纯粹从人的天性出发,充满陕乐地想一想。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充满快乐地去想呢?我以为,真正令才能充分发育的土壤,应该同时是我们分泌快乐的源泉。

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的?

安静地等待。好好睡觉,像一只冬眠的熊。锻炼身体,坚信无论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体魄都用得着。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骚,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家务,把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抓此时干完。

P3-11

序言

温暖,这词儿,像新棉花絮成的靠垫,让人安适柔软惬意放松怡然舒展。

若干年前,我收到一个厚厚的信封,内装一位中文系教授所写的关于我的作品的研究论文。对于此类文章,我素来有一种敬而远之之感。文中分析的观点都显玄奥,好像深于我写作时的本意,受之有愧。刚开始对此颇困惑,后来想想也就放开了。因为那是人家的工作与口味,如同吃了一条红烧鱼的美食家,说咸道酸,都可理解。和那正在水里游动的鱼群,没有多大关系。

不过,这篇文章中有个说法,让我新奇。教授说把我作品中描绘景物和感觉的词汇,做了一个统计。发现我对寒冷特别敏感,很喜欢用“温暖”一类的字样。

这倒是我不曾留意过的。

我首先感谢这位教授的细致,而且教授还不厌其烦地为我分析了原因。说大概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北京到西藏阿里当兵,从海平面一下子升到海拔五千多米,对气候严寒感触深刻,所以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人家西藏当地的作家,就没有这般敏感。

用句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我曾被“冻怕了”。用句学术点的话来说,就是我对寒冷,有一种“创伤性的体验记忆”。总之,毕淑敏于温度的变化特别“锱铢必较”。(这词儿是我自己加的,人家教授说的很客观。)

这个发现,初看有趣,细想有理。

真真是冻怕了。那种冷,痛彻心肺啊。零下40度的严寒,呼出的热气,在第一时间就变成了锋利的冰凌,挂在发丝、眉梢和嘴角的微细汗毛上,豆蔻女生也如同垂垂老翁,须发皆白。手脚先是抹了辣椒水一般的烧灼,马上就进入到僵硬阶段。从这以后,倒并不是特别地难捱了,神经末梢已然麻痹,它们欲哭无泪,索性成了沉默的绝大多数了。如果这个阶段很快结束,重新回到温暖的场所,神经们就会得理不让人,喧闹着返回火烧火燎疼痛的阶段,狠狠地折磨你一顿,之后才是极缓慢的复原。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你是应该由衷庆幸的,因为事情还不算太坏。如果寒冷持续进展,麻木的手脚偃旗息鼓,反倒再也不给你找麻烦了。它们无声无息地变黑,最后焦炭一样干燥地脱落。它们以果决地离开你作为彻底的反抗,这当然是极端情况,不过在阿里高原,也并不罕见。那些因长时间冰冻而截下的肢体,恩断义绝地离开了主人,从此天各一方永无相见。

好了,不说冷的事了,说说温暖吧。

温暖是寒冷的反义词。经历了酷寒的人,格外珍惜温暖。

细细追究起来,温暖两字还是有区别的。我不是文字学家,所以,对这两个字,凭的是直觉,也许不可靠。它们的共同之点——“温”和“暖”都是指让人感觉舒服的温度。不同点——两者的标的物不同。“温”是三点水旁,估计主要是指水温恰到好处吧?我在妇产科当实习医生的时候,老护士问我,你知道给新生的宝宝洗澡要多高的温度吗?我那时二十岁,未婚未育,大大咧咧地说,和体温一样就行了。老护士说,不行。因为水是液体,它对体温的传导速度是很快的,而且水盆很容易变凉,所以宝宝的洗澡水以比体温略高为宜,大约是40-42度,并且一直要保持这个温度,万万马虎不得。太热了,会烫伤宝宝。太凉了,宝宝会感冒,病重了就会转成肺炎,死亡率很高的。试水温的时候,不要用手指,因为有的人手指肚上有糨子,感觉不灵敏。也不要用手心,因为成人的手心常常有汗,会让水稀释,测得的温度就不可靠。

我吐吐舌头说,难道要用嘴巴尝尝洗澡水吗?

老护士说,用手背。适宜温度的水淋在手背上,有一点点温烫的感觉……记住了吗?  年轻的实习医生大声回答,记住啦!

“暖”,是个日字边,说的应该是和太阳有关的事。想那早期的原始人,没有防寒服,没有火把,没有房屋……最本初的和煦感受,只有来自天上的太阳。它是一丛永远燃烧的干柴,不知道从哪里长出来的,也看不到丝毫灰烬,周而复始,满腔热情尽职尽责。面对着如此慷慨的馈赠,原始人只有充满感激之情地顶礼膜拜,尊为神圣。所以在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光焰万丈灿烂辉煌的太阳神,比如中国的“金乌”,外国的阿波罗。在汉语中,也为它量身度作一个美妙的词儿,叫作“暖”。盯着这个字看上一会儿,我想你的鼻子就开始发痒,想打喷嚏了,浑身的汗毛也暖洋洋的反射出金光。这是人看到太阳时的正常反应,暖字让我们安宁。

如果无色无香的文字,让人有周身温煦的感觉,我想,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期待自己笔下的文字,先能暖一暖自己日渐僵硬的手脚,再次是暖一暖自己迟钝的内心。最后,是暖暖自己淡漠冰冷的额头。

人生是需要温暖的。当我们诞生的时候,那震耳欲聋的哭声,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脱离了母腹的保护,更主要是因为外界的寒凉。当我们死去的时候,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失去了维持一生的体温,身体无可挽回地变作钟乳石般冷硬。生命和温暖息息相关,有温暖存在的地方,就有活力。

面粉在温暖的地方才能膨胀,我们方有馒头吃。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才能发芽,我们才能看见绿茵。冰冷可能适宜保存原态,但是不利于成长。

为了传达彼此间的善意,我们需要传递温度。为了抵御孤独,我们需要彼此结成一体面对辽阔宇宙。

于是多年以来,我力争让写下的文字,能将暖意放大,好像一个暗红色的煤球。收入这套书中的大部分文章,已经被反复地印刷过,我很不好意思。以前多是按年代或主题分集,这一次,从温暖的角度出发,做了调整。还包括了我在2007-2008年写的一些短小篇章,(这两年,我主要在写小说,散文作品不多,非常抱歉。)算是有一点点新意。

这些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细小的文字,被我的手心焐热过,我不知道这温度是否仍在?它们如今又一次被放飞,是否能透过纸张将依稀存在的暖意传到你的手中?如果是那样,就好比咱们在风中,轻轻地碰了碰手指,如同两只蝴蝶的翅膀在飞翔中相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