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析了黄宗羲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个人背景,以文质论、正统论的分析为基础,从“华夷之辨”、“华夷进退”、“以华变夷”和“华夷分治”等方面对《留书》的黄宗羲的民族思想进行了探究,从而对他的早期政治实践进行了评价。然后,作者对《明夷待访录》进行了综合探讨,对其中的政治社会起源论、君主论、革命论、法思想等变革理念进行了梳理。
序
绪论
一、“民主”与“民本”的论争
二、西方“普世主义”与“亚细亚停滞论”的影响
三、研究模式的转换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初铜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黄宗義的政治实践
第一节 作为“党人”的会社活动
第二节 作为“游侠”的抗清活动
第三节 对黄宗羲政治实践的评价
第二章 以中国之人治中国之地——黄宗義对民族思想的建构
第一节 对民族的文明诠释
一、关于民族的内涵及区分
二、关于“夷狄禽兽论”
第二节 民族思想的理论基础——文质论
一、文质论的发展脉络
二、黄宗羲的文质论
第三节 以文质论建构民族思想
一、关于“华夷之辨”
二、关于“华夷之辨”与“君臣之义”
三、关于“华夷进退”
四、关于“以华变夷”和“华夷分治”
第四节 以“民族性”重构正统论
一、传统的正统论类型
二、郑思肖、方孝孺对正统论的修正与建构
三、黄宗羲对正统论的重构
第三章 天下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義的变革理念
第一节 政治社会起源论——“自私自利说”
一、关于“自私自利说”的解释
二、关于“自私自利说”的辨析
三、“自私自利说”与道家的“无君论”
第二节 君主论
一、传统的“君主天命说”
二、黄宗羲的“君主职能说”
三、黄宗羲的“禅让说”
四、黄宗羲的“君国相分说”
第三节 革命论
一、孟子的“革命”思想
二、后世对孟子“革命”思想的质疑和批判
三、黄宗羲对孟子“革命”思想的肯定与发展
第四节 法思想
一、关于“立法为公说”
二、关于“法宜宽松说”
三、关于“治法优先说”
第四章 犹闻老眼盼大壮——黄宗羲的制度构想
第一节 以制度制约权力
一、以“宰相制”制约君主权力
二、以“学校制”制约行政权力
三、以“方镇制”制约中央权力
第二节 以制度确保民众自足
一、仿效“屯田”恢复“井田”
二、以税制改革去除“暴税”
三、以“兵役制”减轻民众负担
四、以“钱钞混用制”代替“金银本位制”
五、关于具体政策的设想
第三节 以民众为制度基础
一、关于“民”的理解
二、以士人为制度支撑
第五章 迟来的箕子见访——黄宗羲与近代政治思潮
第一节 黄宗羲与清末的“改革思潮”
一、改革的精神动力
二、改革的指向——恢复“三代”
三、改革的目的——富强
四、关于具体制度改革的探讨
五、关于基本制度改革的探讨
六、关于“治人”与“治法”的探讨
第二节 黄宗羲与清末的“维新变法”
一、关于君主起源论
二、关于革命论
三、关于后世君主的批判
四、关于“专制政体有害君主说”
五、关于以“学会”暂代议会
六、关于民族思想
第三节 黄宗羲与清末的“共和革命”
一、关于“民族革命”
(一)对清末“民族革命”的影响
(二)关于“民族”意义的转化
二、关于“民权革命”
(一)关于“革命”的区分
(二)关于“国民一体说”
(三)关于“革命”的正当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